教案 叶晓林
教案 叶晓林
《我与地坛》教案 跟岗学员 叶晓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感悟人生,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2、 深入体会景物描写的情味,学会品味作品深沉恳切的语言。 学习重点: 1、 通过体会地坛景物的情味品味出作者的人生况味。 2、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学习过程: 一、 导入课文,明确模块学习重点: 在中国达人秀的现场,一个叫刘伟的男孩空着袖管走了上来,坐到钢琴前,用双脚弹奏了一曲《梦中的婚礼》。曲子结束,全场起立鼓掌。当评委高晓松问他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时候,刘伟说了一句:“我觉得我的人生中只有两条路,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 1997年,10岁的刘伟因触电意外失去双臂,但是,失去双臂的刘伟没有放弃,没有绝望,刘伟开始重新做回自己。 师解说: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会经历风霜雨雪,会有电闪雷鸣,会经历坎坷、挫折,甚至会遭遇不幸,我们该如何面对?今天我将和同学一起去认识一个人(生平),从他身上我们也许会得到一些启示。 是什么让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工人成为了作家?是什么让一个失去了双腿的残疾人走出了残疾的阴影,走出了心灵的沼泽,活出了生命的灿烂?这一切都和一个特殊的环境分不开,这个环境就是——地坛,地坛与我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与我)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坛 二、 感知课文,提取信息 1、快速浏览课文,标出描写地坛的语句或片段。 明确:三处集中的景物描写 2、作者的人生遭遇了怎样的不幸? 3、作者思考了有关生命的哪些问题? 明确:想到死;为什么要出生;明白了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怎样活。 三、 品读课文,品味作者的人生况味和景物描写的情味 1、能体会出作者在最狂妄的年龄失去双腿时的心理感受吗?(学生发言) 明确:失魂落魄、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 比较:狂妄和美好的表达效果 联系作者情况,史铁生二十岁上忽然双腿残废,这个年龄本应是对未来充满自信,满怀幻想,对幸福充满渴望的时候。 狂妄指对未来充满自信,满怀幻想,对幸福充满渴望。 补充《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全死了,……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2、提取作者思考的有关生命的几个问题。从作者在地坛思考的几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变化? 总结: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经历了一个由绝望到希望的过程。 过渡:在最狂妄的年龄失去双腿,那种日子真可说是生不如死,作者是怎样过的呢? 3、课文的第五段说:“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这是一个什么园子,我为什么要耗在这里,体会“耗”字的表现力? 耗:无聊、空虚、不愿见人、打发时光。(XXX同学一天到晚耗在网吧里) 语句中一个“耗”字用得好,即使用“呆”或“泡”字都无法替代。“耗”字除了和“呆”、“泡”一样能突出耗费时光外,它还含有身残后的作者整天坐着轮椅极不情愿地呆在园子里的百无聊赖的心情,这是其它的词无法替代的。“ 4、品读第一处对地坛的描写,归纳地坛的特点?作者描写地坛的用意是什么,或者说这一段描写对表现我有什么作用? 明确: 特点:废弃、荒芜、冷落 作用:衬托人物心境 古园废弃——我残废 (提示:风中熄灭的烛火,彭湃的大海) 铺垫、推动情节 :①荒芜、冷落(少人到)——是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②沉寂、宁静 -—让浮躁、苦闷的我慢慢平静,为下文感受到细小卑微生命的律动,古园的生生不息,荒芜但并不衰败作铺垫。 5、由绝望到希望,这是一个根本的转变,是什么促成了这个转变?品读第二处景物描写。(过渡)第二处对地坛的描写写出了怎样的情态?综合表现出古园怎样的特点?给了我怎样的启示? 整体特点:荒芜并不衰败。(怎么得出的?) 蚂蚁的情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想透了什么,疾行而去。(赋予人的情味) 瓢虫:不耐烦、累了,祈祷;(赋予人的情感) 露水: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在作者心头的.震撼。(轰然的表现力) 满园草木:竞相生长,窸窸窣窣片刻不息。 古园荒芜但并不衰败。(描写由点到面,议论总结) 景物描写是人思想感情的外化,从这一处的景物描写中能折射出我怎样的思想感情或心里活动。 明确:园中蜂儿、蚂蚁、瓢虫、蝉等小昆虫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着活动着,向人们展现出缤纷的生命世界,无言地诉说着生命的美丽。正是由于小昆虫、草木等生生不息,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使我意识到不管怎样微弱的生命主体都有它自身的价值,都有属于它的欢乐、悲伤及情趣,这是任何生命都无法替代的。虽然残疾,但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死亡,从而活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 (自然是人最好的老师,罗斯福的故事,假如我们哪一天不开心,到校门口的清凉桥上去……) 6、作者想明白了死是一个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有了活下去的信心,开始考虑怎样活了。课文没有直接告诉我们他要怎样活的方式,却含蓄地告诉了我们他活的方向和目标。同学们能找到答案吗?研读第三处景物描写。 提示:第三处景物描写,被一句话统领着,这句话是?有些东西谁也不能改变它?这些东西是什么?(用四字词语归纳)不能改变便会(永恒)。古园有些东西能被人肆意雕琢,有些东西可以化为永恒,那一个人有什么可以化为永恒呢?(精神) 我们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让我们的生命留下印记化为永恒,唯有精神和思想。地坛生命的印记和气息启发了作者。用笔撞开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 四、 总结课文,借鉴吸收,深化情感 1、我与地坛有着怎样的缘分?我对地坛又有着怎样的感情?(做仿写练习) 地坛是饱经风霜的老人,在我遭遇不幸的时候,给我安慰,让我平静。 地坛是启迪人生的导师,在我无路可走的时候,给我感悟,让我坚强。 地坛是蕴育精神的家园,在我坚定信念的时候,给我方向,让我永恒。 2、怎样看待史铁生,他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列举一些身残志坚,超越自我的事例。 对一个普通的双腿残废的坐在轮椅上的人我们会有怎样的感情: 对此刻的史铁生我们又是怎样的感情: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情? 他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勇敢面对苦难,战胜自我,活出精彩。 喜欢史铁生的作品吗?他的作品具有怎样的特点? 还能举出一些像史铁生这样的例子吗?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路坦途,我不希望任何一位遭遇不幸,我衷心希望大家珍惜拥有,珍爱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