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册语文教案上海4(优秀3篇)
第九册语文教案上海4 篇一
标题: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则是教师们需要着重关注和努力的方面。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
首先,教师需要从选材上下功夫。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水平的阅读材料至关重要,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适合的书籍和文章。可以结合学生的喜好和课程内容,精心挑选各种类型的阅读材料,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兴趣。例如,可以组织阅读分享会、读书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互相交流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讲解、解读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和价值,从而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阅读任务和目标来激励学生。可以制定一些阅读任务,如每周阅读一本书,每月阅读一定数量的文章等,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同时,可以设立一些奖励机制,如阅读比赛、阅读成绩排行榜等,让学生有动力去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们付出更多的心血和努力。通过精心选择阅读材料、组织阅读活动、设立阅读任务和目标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第九册语文教案上海4 篇二
标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则是每位语文教师都需要关注和努力的方面。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
首先,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的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教师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写作练习,如作文、日记、读后感等,让学生有机会不断地锻炼和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和反馈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时,教师可以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写作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批改作文、讨论写作技巧等方式来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可以组织写作比赛、讲座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激发他们对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优秀的作品,学习他人的写作技巧和风格,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总的来说,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一个需要持续努力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写作训练、指导和反馈、激发写作兴趣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和体验。
第九册语文教案上海4 篇三
第九册语文教案(上海)4
第四单元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积累词语。 2.背诵课文段落,背诵2首古诗,熟记3句名言。 3.开张1次单元语言实践活动,结合课文教学开展4次说写活动。 4.学习在默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5.增长科普知识,领略神话的魅力。 16 奇异的琥珀 教学目标: 1. 自学生字。 2. 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 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 了解琥珀形成过程,发展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体会想象的合理性。 .课前预习: 1. 读通课文,在预习本上摘录生字。 2. 比较,组词: 响( ) 渗( )稠( ) 测( ) 晌( ) 惨( )绸( ) 侧( ) 睁( )挣( ) 3. 摘录描写夏天炎热的句子,想想它在文中的作用。 4. 查找有关化石的资料,了解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5. 完成P69《阅读新体验》/3,思考/1。 教学过程: 一. 补充化石资料,并出示: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生物死后,如果遗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会放慢。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水流会逐渐渗进生物的遗体。如果水流带进来的矿物质在生物体腐烂之前替代原有的有机物质,就能成为化石。硬体物质像贝壳、牙齿、骨骼不易腐烂,形成化石的可能性比较大;植物的叶子不容易溶解,在高温下能够炭化而成为化石;蜘蛛、苍蝇等除非特殊条件,不然很难成为化石。 1. 默读,说说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2. 说说化石形成的条件: (1) 与空气隔绝; (2) 腐烂前矿物质替代有机物质; (3) 高温。 二. 了解推测的内容。 1. 板书课题。 琥珀——又叫虎魄。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可以制成装饰品。因为是树脂的化石,里面往往含有树皮、昆虫等东西。 2. 看图,默读最后一节,思考: 文中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完好)用“——”划出相关句子。 3. 这是现实存在着的。作者由于观察得非常仔细,因此,才能描述得如此具体。齐读相关句子。 4. 这一节中有个词语,(出示:推测)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5. 再次默读最后一节,思考:人们推测什么呢?用“~~~”划出。依据又是什么? 6. 引读最后一节。 三. 推敲故事的合理性。 1. 了解故事。默读`2-`11,完成并交流《阅读新体验》3。 (1) 这里填的都是叠词。读读想想琥珀形成需要哪些条件? (2) 这段话共有几句?在书上找出与句子相对应的小节。用“/”表示。 2. 推敲基本情节的合理性。 这三部分也就是作者根据琥珀化石推理出来的琥珀形成的三个阶段,你觉得这样的想象合理吗? 3. 推敲细节的合理性。 指名读`2-`9,思考: (1) 这里几次写到了太阳,你觉得这一描写是否多余?为什么? (2) 蜘蛛捕苍蝇这个细节,想象是否合理?为什么? (3) 有感情地朗读`2-`9。 四. 总结。 1. 课文为什么以“奇异的琥珀”为题? 2. 为什么作者推测的故事无懈可击?(仔细观察;想象要有依据) 五.推荐课外读物:《蟋蟀的住宅》 课后反思: 课上有学生细心观察插图后提出异议:蜘蛛捕苍蝇时一般会在苍蝇的后面,而插图上画的确实苍蝇和蜘蛛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这是为什么?我还未作回答,已有学生高高举起手,以文中“它们前伏后仰地挣扎了一阵,终于不动了······“说明在松脂掉落时他们是经过一番挣扎的,故造成这种现象。在备课时,我并未考虑过这个问题,还好细心的学生自问自答了,可见备课时一定要熟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 17蛇与庄稼 教学要求: 1.学会生字新词,按要求积累词语。 2.学习在默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默读,思考事物间的联系。 3.知道事物之间存在着简单或复杂联系,懂得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很重要。 一、导入新课: 1. 今天,我们学习第20课《蛇与庄稼》,它的作者是秦牧。这是一篇说明文,这篇说明文专讲事物之间的联系。 2. “与”在这里就像一座桥,连接着蛇与庄稼。蛇与庄稼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物之间怎么会有联系呢?就让我们带着问题一起来学校20课。 3. 通过学习,我们要解决三个问题。 出示:1.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事物之间哪两种联系? 2.各举了哪些例子? 3.人们为什么要研究事物之间的联系? 二、整体感知: 1. 下面就让我们自读课文,解决前两个问题。 2. 课文给我们介绍了哪两种联系? 简单联系 复杂联系 3. 各举了哪些例子? (1)出示: 简单联系 下雨 天—————→地面 湿 晒干 太阳————→东西 烧 火—————→东西 灭 水—————→火 ①这些联系显而易见,都很好懂。谁能通过读来体现? ②读得真好,读出了事物之间简单、直接的联系。齐读。 ③由于这些事物之间的联系都很直接,没有中介事物,所以是简单联系。也叫做直接联系。再一起读一遍。 (2)什么是复杂联系? 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清楚的。这联系不是显而易见的,而是隐而难见的。 出示:复杂联系:隐而难见,不是一下子就能看清楚的。(指名读) 举了什么例子? 出示: 蛇与庄稼 猫与苜蓿 痰与肺结核病人 三、自学课文,理解感悟: 过渡:蛇与庄稼、猫与苜蓿、痰与肺结核病人,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之间怎么会有复杂联系呢?就让我们通过自学,用不同的图表形式来表现。 1. 除了书上一图一表外,老师另外为大家准备了两个表格。 蛇 田鼠 庄稼 蛇与庄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