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经典3篇)
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比的概念,能正确运用比的记法表示大小关系。
2. 掌握比的性质,能够进行比较大小运算。
3. 能够在生活中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比的基本性质及大小比较运算。
3. 实际问题中的比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
1. 比的定义和记法。
2. 比的基本性质:等比、大比、小比。
3. 比的大小比较运算。
4. 实际问题中的比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比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2. 讲解比的定义和记法,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教授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能够正确判断大小关系。
4. 练习比的大小比较运算,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
5. 带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课堂练习:
1. 比较大小:3:5和5:3哪个更大?为什么?
2. 实际问题:小明身高是1.4米,小红身高是1.6米,小红比小明高多少?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的题目。
2. 思考生活中其他比的例子,并尝试用比的记法表示。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比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运用比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比的概念,巩固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能力。
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比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比的记法表示大小关系。
2. 掌握比的性质,能够进行比较大小运算。
3. 能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比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比的基本性质及大小比较运算。
3. 实际问题中的比的运用。
三、教学内容:
1. 复习比的定义和记法。
2. 探讨比的性质:等比、大比、小比。
3. 引导学生进行比的大小比较运算。
4. 深入实际问题中的比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
1. 复习比的定义和记法,让学生回顾基本概念。
2. 讨论比的性质,让学生理解不同性质之间的关系。
3. 练习比的大小比较运算,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
4. 引导学生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让他们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
五、课堂练习:
1. 比较大小:7:9和5:6哪个更大?为什么?
2. 实际问题:一个矩形的长比宽是3:2,如果长是12厘米,那么宽是多少?
六、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的题目。
2. 思考更多实际问题,并用比的知识解决。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复习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比的性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性质之间的联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推理,正确解决问题。
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篇三
六年级数学《比的基本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课本第50页例2;练一练;《作业本》第22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单的整数比”,会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将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自主迁移、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求下列各比的比值。
12:201:1:1.5:2.5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⑴=()÷()=():()
(第1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2题:分数的基本性质)
3、复习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完成上堂课的表格)
二、教学新课:
1、引入。
分数基本性质是怎样的?除法的商不变性质又怎么说?根据分数、除法和比的关系,你能猜出比的基本性质应该是怎样的呢?
(1)学生试着叙述。
(2)反馈小结。
分数基本性质、除法的.商不变性质中的都有“0除外”,为什么?比的基本性质要不要也加上这个条件?应该怎么说才最完整呢?
2、看书验证自己的猜想。P50页。
3、什么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1)下面哪些是整数比?哪些整数比最简单?为什么?
6:1012:210.3:0.40.25:1
3:54:73:4:
(2)教师小结:
像3:5、4:7、3:4等这些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而且这两个数是互质数,,我们称这样的比为“最简整数比”,化成最简整数比简称“化简比”。
4、教学例2。化简比。
(1)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化成整数比。
自学课本P50、51例2、例3)
(2)小结:
①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是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②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是先把前、后项同时都乘以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3)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四、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比和比值的区别怎样?(比值是一个数,可以用分数、小数、整数来表示;而比必须清楚的看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只能用比的形式表示。)
五、《作业本》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