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初中化学教案(经典3篇)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初中化学教案 篇一

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学生们常常会学习到物质的组成和性质。而要深入理解物质,就需要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它。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些教学方法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来展示物质的微粒结构。比如,可以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常见物质的微观结构,比如食盐、砂糖等。通过观察微粒的形状、大小和排列方式,可以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物质的微观结构。这样的实验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物质微粒结构的理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一些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微观性质。比如,可以让学生研究一些物质的化学反应过程,让他们发现在微观层面上,物质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通过这样的案例分析,可以让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观结构所决定的,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特性和行为。

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一些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对物质的兴趣。比如,可以讨论一些环境污染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环境的。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物质不仅仅是我们生活中的基本元素,更是我们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和利用。

综上所述,通过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物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运用实验、案例和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会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初中化学教案 篇二

在初中化学课程中,学生们常常会学习到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要深入理解物质,就需要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它。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些实例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

首先,可以通过实例来展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比如,可以让学生研究一些常见物质的微观构造,比如水、盐等。通过观察微粒的形态和排列方式,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物质微观结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样的实例分析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微观性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其次,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物质的微观性质。比如,可以进行一些化学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推断微观过程。通过这样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物质微粒在反应中的变化过程,从而深入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此外,还可以通过讨论一些实际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微观作用。比如,可以讨论一些环境保护问题,让学生思考不同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影响环境的。通过这样的讨论,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物质的微观结构和性质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通过引导学生从微观的角度去看待物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多运用实例、实验和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相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们会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把握。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初中化学教案 篇三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的初中化学教案

  第三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

  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

  2.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1.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能够设

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3.能够运用有关物质的微观知识来进行想象和推理。

  情感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性质是由微粒的结构性质决定的。

  2.使学生善于用已有的知识对周围的一些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重点:

  物质的微粒性与物质变化的联系。

  教学设计:

  引入:在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一些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的性质,它们各自都有着不同的性质。我们是否会提出这些问题:物质间为什么可以发生那么多的反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性质,原因是什么?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各种物质是否有相同的构成?……这些问题将会在我们本章逐步为你解决。

  引入:既然要开始研究物质构成的奥秘,那么我们学会用微观的观点来观察和解释宏观的物质或现象。

  一、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

  实验:探究物质的可分性

  1.将高锰酸钾粉末取出少部分,用研钵将高锰酸钾再研碎,成为小颗粒。

  2.将研磨的高锰酸钾粉末放入试管中少量,加入少量的.水,发现试管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变少,直至消失。

  3.得到的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渐加入水,溶液的紫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分析:1.固体颗粒为什么消失?

  答:高锰酸钾颗粒被“粉碎”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分散到水中。

  2.溶液的颜色由深到浅,直至无色,这是为什么?

  答:变浅直至无色,并不是高锰酸钾消失,而是构成它的微粒太少,太小,我们看不见了。也就是能说明高锰酸钾固体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3.同样是高锰酸钾溶液,有的颜色深,有的颜色浅,甚至无色。那么我们是否能说同种物质的微粒的物理性质不同?

  答:不能。对于一个微粒而言,毫无物理性质之说。也就是说,一种物质的物理性质必然是大量微粒聚集才能表现出来的。

  4.日常生活中,糖水是甜的,盐水是咸的,这个现象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答:在水的作用下,构成蔗糖和食盐的微粒被分散到水中。同样是微粒,一种是甜的,一种是咸的,说明不同物质是由不同微粒构成的,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总结: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1.物质可以再分;

  2.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微粒构成的;

  3.不同的物质由不同的微粒构成,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即:构成物质的微粒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由大量微粒体现的。

  举例:除了课本上的实验,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现象能够说明物质是由大量微粒构成的?

  回答:如过滤时水能够从滤纸中渗过,

  补充实验:20毫升的稀硫酸置于一只小烧杯中,另取20mL的稀硝酸钡,慢慢将硝酸钡溶液滴入小烧杯中,不断搅拌,“乳白色固体”从无到有,并且不断增多。

  说明:生成物硫酸钡不溶于水,聚集到一定颗粒被人的视觉察觉到,分布在水中形成浊液,静置后小颗粒群聚而沉淀。

  二、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实验: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

  步骤:实验1:向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加少量的浓氨水。

  现象:滴入浓氨水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说明:酚酞试液遇蒸馏水不能变色,而酚酞试液遇浓氨水后变红。

  实验2:重新配制酚酞与水的混合溶液A,在另一烧杯B中加入3~5mL的浓氨水,用大烧杯罩在一起。

  现象:溶液A逐渐变红

  原因:构成氨气的微粒扩散在大烧杯中,溶于水后形成溶液就能使无色酚酞试剂变红。

  假设实验3:为了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用一杯纯净水来代替浓氨水来做对比实验,有无必要性?

  回答:没有必要。因为在实验一开始,已经证明了蒸馏水不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结论:构成物质的微粒是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

  提问:氨水中的氨气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酚酞的微粒也在不断的运动。我想问:为什么不会是酚酞从烧杯中挥发,扩散到浓氨水与蒸馏水的混合物中,使之变色?你又能用什么实验来证明,并不是酚酞扩散?这个实验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我们可以用氢氧化钠溶液代替氨水。如果是酚酞扩散的话,它也会使碱性的氢氧化钠溶液变红,但实验事实可以证明,并没有变色,所以假设是错误的。这个实验可以说明,各种微粒运动的情况是不同的,有的容易扩散,有的不容易甚至很难,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物质容易挥发,有些物质容易溶解,而有些物质却不易挥发,不易溶解。

  提问:我们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

  总结:

  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

  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举例:那些现象又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呢?

  讨论:如闻到花香,湿衣服晒干,氯化氢与氨气生烟实验。

  三、微粒之间有空隙

  阅读实验:水和空气的压缩实验

  现象: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

  说明: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具有间隙;

  2.构成水的微粒间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很大。

  阅读实验:水与酒精的混合实验

  1.50mL水+50mL水 2.50mL酒精+50mL酒精 3.50mL水+50mL酒精

  结果: 等于100mL 等于100mL 小于100mL

  说明:同种微粒之间的间隙相同;不同种微粒间隙不同

  总结:1.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具有间隙

  2.不同种物质的微粒间隙有所不同

  3.同种物质时,液体、固体微粒间隙小,而气体间隙大提问:有水能够运用微粒的知识来解释物质三态变化的原因?

  解释:有关物质构成的知识主要有物质是很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空隙。微粒的运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微粒运动越快,微粒间的空隙就越大。当微粒间的空隙小到一定程度时,成为固体,大到一定程度时,成为液体,微粒间的空隙继续增大,就会成为气体。

  提问:我们在一量筒中,现放一定量的水,然后再放入两块冰糖,观察液面情况。待全部溶解后,再观察液面,试解释。

  回答:未溶解时,冰糖固体的体积占据了水的一部分体积,使液面上升;当冰糖全部溶解后,构成冰糖的微粒就被分散到构成水的微粒的间隙中,使总体积减小,所以液面就下降了。

  举例:还有那些事例能够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间有一定的间隙

  注意:与海绵结构中间隙相区别

  提问:在压缩空气的时候,发现体积被压得越小,所需的力要越大,空气不能被压缩到体积为零,为什么?说明什么问题?

  回答:空气中的确存在微粒。微粒之间具有一定的作用力,包括斥力和吸引力。

  讲述:物质的微粒在不断的运动,固体和液体的微粒不会散开,而保持一定的体积,这就是因为一切微粒之间存在一定的吸引力。

  例题解析

  1.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

  答: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

  2.装开水的保温瓶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

  答:保温瓶该有时会跳起来的原因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使瓶盖跳起来。

  3.0℃的水继续冷却,结成冰后,分子间的间隔:(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不能确定

  答案:B。宏观上水变成冰后,体积增大。为什么温度降低,水分子之间的间隙就增大了?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满意的答案。比较流行的是“假晶体”的存在。

相关文章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喜欢的玩具》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教案《我喜欢的玩具》,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教...
教案大全2015-04-01
幼儿园中班教案《我喜欢的玩具》

七彩虾活动教案设计【精选3篇】

这是一个很动人的故事,作为社会活动设计,即合适幼儿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虽然故事只是作为帮助幼儿理解孝敬老人这种行为的一个引子,这个故事中所说的小青鱼帮...
教案大全2014-02-05
七彩虾活动教案设计【精选3篇】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优选3篇)

一、教材分析 中学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课标要求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真正理解反应的实质,正确探究物质的氧化性和...
教案大全2016-05-03
氧化还原反应教案(优选3篇)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Lesson 1. Ping-pong and Basketball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四会单词sport,ping-pong,badminton,basketball,socc...
教案大全2015-06-03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英语教案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最新6篇】

作为一名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开学第一课安...
教案大全2012-02-02
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教案【最新6篇】

物理教案-电压(最新3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
教案大全2012-04-08
物理教案-电压(最新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