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教案【优秀3篇】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教案 篇一
地势和地形是地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学生理解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在这节课上,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势和地形,让他们能够准确描述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地形特征。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地势和地形的概念,掌握相关的基本术语和概念。
2. 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和地形图来描述和分析地势和地形。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势和地形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地势和地形的定义和区别。
2. 地形图的解读和分析。
3. 不同地形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地势和地形的定义和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表面的不同形状。
2. 分发地形图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来描述地形特征。
3. 小组讨论不同地形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鼓励学生展开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不同地区的地形图片,引起学生对地势和地形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地势和地形的定义和区别,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演练: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地形图,描述不同地形特征。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地形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总结:归纳总结地势和地形的重要性,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地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地势和地形的概念,掌握描述和分析地形的方法,从而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教案 篇二
地势和地形是地理学中的基础知识,对于学生理解地球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地势和地形,培养他们对地球表面形态的认知和分析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地势和地形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帮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和地形图来描述和分析不同地区的地形。
3.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地形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二、教学重点:
1. 地势和地形的定义和区别。
2. 地形图的解读和分析。
3. 不同地形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
1.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不同地区的地形,引发学生对地势和地形的兴趣。
2. 分发地形图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图上的符号和颜色来描述地形特征。
3. 小组活动讨论不同地形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展示地球不同地区的地形图片,引起学生对地势和地形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地势和地形的定义和区别,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
3. 实践: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地形图,描述不同地形特征。
4.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不同地形类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5. 总结:归纳总结地势和地形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和分析周围的地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地势和地形的概念,掌握描述和分析地形的方法,培养对地球表面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教案 篇三
第二章第一节--地势和地形的教案
教案示例2第三课时【教学重点和难点】
山区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课前准备】
1.教师为每一学生准备等高线地形图(教材中)
2.实物投影仪
3.学生准备水彩笔、尺子、铅笔
4.有关地质灾害的录像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我国多种多样的地形,阅读"中国地形图",请大家猜一猜每一种地形在我国陆地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多少吗?哪种地形所占的比例大呢?
(学生的答案有很多,逐一写在黑板上)
下面我们阅读教材的"我国五种地形面积比例"图,验证自己的结论:
(学生很快找出结论)山地33%、盆地19%、平原12%、高原26%、丘陵10%;其中山地比例最大。
讲授新课:
三、山区面积广大
1.山区面积广,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活动1:根据地形面积比例数据,计算对应圆心角,绘制我国地形面积比例饼状图。
学生:计算后很快绘制出饼状图(如图示)
教师:请大家根据饼状图,把山地、高原、丘陵的面积累加起来,算一算占陆地面积的比重。
学生:(118.2º;+93.6º;+36º;)/360º;≈2/3
教师:观察教材图中山地、高原、丘陵的景观素描画,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学生答:地表起伏比较大。)人们习惯上把山地、比较崎岖的高原、丘陵统称为山区,山区的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3。所以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比较广(引导学生答)的国家。
2.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活动2:全班同学分成两大组,讨论:我国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生:讨论提纲
第一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有利影响。
第二组: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的'不利影响。
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可以补充)
第一组:
第二组:山区地面崎岖,交通不便;耕地资源不足,耕作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3.开发利用山区,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活动3:阅读教材图"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观看关于地质灾害的录像,了解各种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危害,可以帮助我们预防和避免山地灾害。
教师:自然灾害可以造成生态环境问题,同样人类在开发山区,发展经济时,如果开发不合理也会造成生态环境问题。
活动4: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等高线地形图,把学生分成两个大组:组内讨论人类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学生:讨论提纲,
第1组:在图上画出山区和平原区的界线,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第2组:在图上画出林区农耕区的界线,你是怎样判断的?
两组共同讨论问题:坡度较大的地区是发展林业还是耕种区,为什么?
学生:各小组代表发言(可以补充)
第1组:用实物投影上展示本组绘制的界线,并说明划分依据是等高线数值和疏密情况;因此东南部为山区,西北部为平原。
第2组:用实物投影上展示本组绘制的界线,并说明划分依据是树木和农作物的分布;因此东南部为林区,西北部为农耕区。
共同讨论问题: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发展林业区。原因是:随着人口增加,居民区扩大,划为耕种区可以增加粮食生产;但坡度较大,不适宜耕种,且造成水土流失,影响整个区域环境,发展林业为宜。
教师:可见如何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山区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
【课后反思】
通过观察景观素描画使学生感知了山区的概念,通过计算与绘制地形面积饼状图知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形特征,通过讨论、分析地形构成特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讨论人类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