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火柴》教案设计【精彩3篇】
《七根火柴》教案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并背诵《七根火柴》这首诗歌。
2. 能够通过朗读、表演等方式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中的情节和意义。
4. 能够从诗歌中感受到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表达诗歌情感。
难点: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表达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七根火柴》的音频,让学生听一遍,感受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2.学习:让学生朗读诗歌,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3.分组表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用表演的方式呈现诗歌的情节和意境。
4.讨论: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表达的生命态度和情感,引发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5.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四、课后作业
1. 背诵《七根火柴》这首诗歌。
2. 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完成一份关于生命珍贵的思考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诗歌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引导他们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珍贵。
《七根火柴》教案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理解《七根火柴》这首诗歌的情节和意义。
2. 能够通过分析诗歌语言和结构,理解诗歌作者的创作意图。
3. 能够通过诗歌表演等形式,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 能够通过诗歌体验,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内容,表达诗歌情感。
难点:分析诗歌语言和结构,理解诗歌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
1.导入:向学生播放《七根火柴》的视频,引导他们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2.学习:讲解诗歌的内容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3.分析: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诗歌,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5.体验:通过诗歌体验活动,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热爱,引发他们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四、课后作业
1. 背诵《七根火柴》这首诗歌。
2. 写一篇关于生命的感悟作文,谈谈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感受。
3. 完成一份关于诗歌语言和结构分析的作业。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诗歌体验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热爱,培养他们对生命的敬畏和珍惜,引导他们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珍贵。
《七根火柴》教案设计 篇三
《七根火柴》教案设计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陈光荣教学目的
1.明确本文紧扣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的写法和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作用。
2.学习红军战士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
教学设想
1.本文故事性感人,易于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在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时,要注意让他们把重点放在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理解上。
2.在提问时,要避免杂而碎,而应紧紧抓住人物形象的意义分析这条主线,从整体阅读出发,全面、准确地理解小说内容。
3.引导学生分析内容时,应抓住重点词语和词句,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
4.充分利用发散思维,激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
5.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2.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解题
题目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火柴”前面加上“七根”这样精确数字进行限定,给读者以非同寻常的感觉,因此而造成悬念。标题既揭示了小说的内容,又提供了故事情节设置与展开的线索。同时,它又是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品质展现的依托。读完小说,“七根火柴”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作者说:“它是从我的见闻和感受里来的。在战争中,我多次看见过这样一个战士的手啊,握着枪的,攥着担架杆的,拉着战友的,抚摸在同志额角上的……。如今,我已经不能确切地说出,在我握着笔写《七根火柴》的时候,到底是想起了记忆中的哪一件事、哪一只手。但是,在这短短的两千字里,确实凝结了我在战争中直接获得的生活体验:关于人,关于人的手和心灵,关于战争中人和人的关系,以及战士的忠诚。就连一个细节、一点感受、一星思绪,也得从真切的体验里得到。”
这段话告诉我们,标题是生活真实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切身体验的艺术再现,它所要表现的是“人”,“人的心灵”。因此,标题有着深刻的内涵。
二、导入
火柴的作用在于引火。人类自从钻木取火以来,火就成为人类生活一刻也不能离开的伙伴,甚至有时会关系到人的生存。这篇小说就讲了一个七根火柴的故事。
三、课文分析
1.教师提问: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为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评析、小结。
主人公是无名战士。确定小说的主人公,主要看人物在体现小说主题上的地位和作用。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了七根火柴,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伟大的献身精神,这正是作者通过小说所要表达的主题。那么,小说为什么还要用很多篇幅写卢进勇呢?这有三个作用:一个是通过卢进勇所见所闻所想,叙述了七根火柴的故事,刻画无名战士的形象,他实际上起到了第一人称的作用;二是用卢进勇衬托无名战士:卢进勇遇到的艰难困苦说明无名战士的处境恶劣;卢进勇对火的渴望,烘托出无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保存火种的意义和崇高的共产主义品质;三是卢进勇与无名战士的关系正是红军部队内部的亲密无间的革命关系,也正是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火柴的基础和动力。作者是围绕无名战士展开情节、表达主题的。
2.分析第一部分(开头棗“……发现它”)
教师提问: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概括一下:卢进勇碰到了哪些困难?
学生阅读、概括,然后明确:
①“整个草地……给遮没了”棗荒凉
②“天,还是……一朵朵浪花”棗冰雹
③“因为小腿……他掉队了”棗伤病
④“一阵凉风……湿透了”棗阴冷
⑤“他下意识……‘没有发现它’”棗饥饿
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要写卢进勇碰到的这些困难?这些困难,只是卢进勇一个人遇到的吗?
学生分析、明确:这是为了自然地引出卢进勇对“火”的向往,同时还点明红军过草地时要克服怎样的困难,如果不依靠崇高的`理想和团结友爱的精神,红军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不会取得长征的胜利。由此可知,无名战士也遇到了这些困难,暗示出他是在忍受了难以想象的痛苦中保存了七根火柴。
教师提问:“他也知道这是妄想棗”破折号后面的语句起什么作用?“妄想”一词是什么意思?
学生思考、明确:破折号后面的语句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妄想”一词在这里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想法”的意思。后面却居然有了火柴,这就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效果。一个破折号,一个词语,既突出了火柴的极端重要性,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教师提问:本部分最后一句,为什么连用“小心地”、“居然”、“吝惜地”、“喑自庆幸”等词语?各有什么含义?
学生思考、明确:“小心地”说明惟恐丢掉一点点,突出粮食的宝贵;“居然”反映出意想不到的心理状态;“吝惜”“暗自庆幸”说明粮食的意义。这些词语的运用突出了这点粮食对于卢进勇赶上部队、走出草地的重大意义,同时为下文他毅然地拿它救助战友,体现红军部队团结友爱,即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送给战友埋下了伏笔。这里又一次交待了无名战士保存七根火柴的阶级基础和思想基础。
3.分析第二部分(“已经一昼夜……前进的方向”)
教师提问:第二部分安排了几个情节?
学生分析,然后明确:三个情节,即呼唤战友,拒绝帮助,托付火柴。
教师提问:在托付火柴之前,小说怎样通过声音、肖像、动作和语言具体描写了无名战士垂危的状况?
学生思考、明确:
声音:“低低的”,“微弱、低沉”,“就象……”
肖像:“倚着”、“身子底下”、“脸色”、“头发”、“眼眶”、“眼睛”
动作:“喉结……抖动”、“嘴唇……发出”、“呆滞地望”,“吃力地……推开”、“嘴唇翕动”、“齿缝里挤出”
语言:“不,没……没用了”
这些具体、细腻、感人至深的描
写,是为托付火柴作了充分的铺垫。说明无名战士怎样顽强地与困苦、与死神搏斗;崇高的信念,部队的安危凝结成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撑着他的生命;为保存七根火柴,他作出了超乎寻常的努力和牺牲。身体的衰竭与一定要把火柴交给战友的顽强意志形成了强烈反差,使得故事格外地悲壮。教师提问:“托付火柴”这个情节,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有哪些重点词语?各有什么含义?
学生分析并明确:
①“指火柴”:“睁开”“指着”“急急地说”棗指出存放部位,表达急切心情
②“看火柴”:“打开”“揭开”“并排摆着”“干燥”“红红的”“压”“像……”棗与阴冷环境、湿透的衣服形成对照,把火柴同党联系在一起,表现对党的一片赤诚
③“数火柴”:“抬手”“伸开”“小心翼翼地……拨弄”“数着”“望”“好像说”棗清楚地交待,认真的态度,庄重的神情表明火柴的意义非比寻常
④“交火柴”:“舒展”“放射”“合拢”“捧起”“像擎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