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和蛐蛐》 教案及教学反思
《蝈蝈和蛐蛐》 教案及教学反思
《蝈蝈和蛐蛐》教案与反思 教学目标 一、过程目标:学生在学习、表演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歌曲的京剧音乐风格与韵味。 二、认知目标:能分角色、有感情地表演歌曲。 三、情感目标:学生在学习、表演歌曲的过程中逐渐感受、体会到做人要踏实,不能吹牛皮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准确把握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唱出京韵。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师:我看得出来,同学们今天学习状态非常的好,下面老师想请同学们来辨别一下我带来的两幅图片。(出示两幅图片)谁知道这两只小昆虫分别是什么? 生:(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 师:这两只小昆虫十分相像,就像一对小兄弟。绿色的这只叫蝈蝈,褐色的这只学名蟋蟀,北方人叫它蛐蛐。现在同学们就来听一听这小哥俩在干什么? 教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生体会歌曲的演唱情绪及演唱特点。 师:同学们,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你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和我们以往学习的儿童歌曲有什么区别? 生:诙谐、幽默;像京剧。 师:同学们的感受能力非常好。《蝈蝈和蛐蛐》这首歌曲就是将京剧元素和儿童歌曲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首京韵儿歌。京剧的.演唱特点是什么样的?(拖腔较长、一字多音,如:《我是中国人》)这首歌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师:教师播放歌曲《蝈蝈和蛐蛐》。并提问:如果把这首歌曲按演唱情绪变化划分段落,该怎样划分?生:划分,并说出每段的演唱情绪。 (三)学唱歌曲并巩固实践 师:教师按段落弹奏歌曲旋律。生:逐段学习。 第一段以对唱形式解决。第二段重点模仿狂妄自大的神态来学唱。第三段重点抓“蝈蝈越吹……入迷”和“一口一个……”到结尾乐句的准确演唱,多示范生模唱。 师:完整弹奏歌曲旋律。生完整演唱全曲。 生:分角色演唱全曲。(男生扮演蝈蝈,女生扮演蛐蛐,老师扮演大公鸡。) 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进行歌表演。 (四)课堂小结 《蝈蝈和蛐蛐》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叙述性的诙谐歌曲。歌曲以拟人化的手法,讽刺爱“吹牛”的“蝈蝈”和“蛐蛐”相互比说大话,他俩“越吹越得意”“越侃越入迷”,到头来都成了大公鸡的盘中餐。以此来告诫人们,要踏踏实实、千万不能浮浮夸夸,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这种特殊的内容和表现手法学生很感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在设计中主要让学生体会歌曲的情趣,以此激发对京剧的热爱。 教学中第一部分的设计注重以下三点: 1、学生聆听音乐的习惯培养。耳朵是第一位的老师,会聆听才会唱好歌。 2。通过交流及演唱,进一步感受歌曲中带京剧味儿的装饰音、儿话音、念白、拖腔、数板方面的特点,并学会分段。 3、情感目标的落实到位,从故事中得到启迪,懂得做人做事要踏踏实实,莫浮夸吹牛。 第二部分的设计注重以下几点的实施: 1、过程目标的达成度;认知目标的实施和检验。 2.学生对歌曲音准节奏的把握,以竖笛作为辅助工具进行学唱,教学中落实到某一句、某一字,也可点击教学光盘中的相应句子多次聆听,促进高效的学习。 3.学生对京韵的理解和表现,重在感受、模仿。 4.学生的模仿、内化能力。处理歌曲,实现从会唱到演唱的的提升。 整体看来,时间的把握出现偏差,主要是上课时过于细致,应偏重于整体感受、体验,著重抓个别部分难点细细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