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画画亲近的人》的教案
《18.画画亲近的人》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进行人物的绘画练习。
2.能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人物的特征和表情,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
3.通过欣赏和表现最亲近的人,增进对最亲近的人的感情,从中认识艺术作品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二、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和他们亲近的人。虽然他们朝夕相处,亲密无间,但那些人究竟给了他(她)怎样的爱?这些爱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如何去珍惜和回报这些爱?这些恐怕是一年级学生从来也没有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和细心体会过的问题。
本课编排的目的是通过画一张和最亲近的人在一起的画,将对最亲近的人的爱,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描绘他们形象的同时,启发、引导学生表现生动的表情。创作所用的工具、材料不限,可以是各种涂得出痕迹的笔,可画单色,也可用颜料表现。通过教学,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记忆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为今后的主题创作打下基础。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人物的表现还属于第一课,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使他们通过学习,能学会观察并表现人物的特征,不至于发现不了特征,使作品流于一般,从此对表现人物失去信心。
这个阶段的学生学画还是应该把兴趣放在首位,所以在学生画人物时,教师应更多关注他们在创作过程中的那种情感的交流,对于人体的比例等要素则不必过分苛求。“精确不等于真实。”心灵的.“表现”,在于尽善尽美地“表现他的感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自己对最亲近的人的关心画进去。
2.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人物特征,表现亲近的动作和表情。鼓励学生表现自己的形
象感受,力求生动。难点: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很难要求他们像成人或高年级学生那样边看,边分析,边表现。虽然有照片作为参照,但他们创作时仍以记忆为主。作为教师应该了解这一阶段学生观察物象及表现人物的特点,便于正确引导。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课前准备
(学生)最亲近的人的照片、常规画具等
(教师)课件、人物作品、常规画具等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帮助回忆。
提问:你最喜欢、最亲近的人是谁?他(她)长什么样?喜欢做什么事?
2.引导欣赏,观察评述。
(1)出示课件:作品欣赏《父亲》。结合书本的作品和教师提供的作品,让学生欣赏。
提问:画面表现的是谁?画中的人在干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它表现了亲密无间的关系?《悄悄话》中的小女孩在讲什么呢?
(2)让几名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
(3)欣赏课本中小朋友的画,说说最喜欢哪一幅及原因。
(4)提问:你能用别的方式表达你对亲近的人的思念或爱吗?(如:唱歌,跳舞等。)
让学生通过欣赏,认识艺术作品表达的主题思想,学习观察艺术作品的造型、色彩、表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结合作品展开联想,发表对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要珍惜这份爱,同样用真心去回报他们、对待他们。
3.捕捉特征,激发创意。
(1)明确学习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最亲近的人。
(2)传授方法。
①观察和回忆亲近的人的形象特征。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征,主要表现为脸形、发式、五官和服饰等。每个人性格不同,他们在外貌上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如憨厚、精明、温和、严厉等。
②启发造型。从脸形开始,再到发型,根据五官在脸上的位置逐一表现。
③思考如何从动作和表情上表现出亲近的感觉。
(3)引导学生尝试色彩也能表达人物的情感。
(4)要求学生把自己画进去。思考:自己在画中干什么?安排在什么位置?
要鼓励学生自己创造视觉符号表现,教师不要示范五官的具体画法。
4.选择形式,表现“亲人”。
(1)学生用线描或色彩的形式表现想要表现的人(可以参考带来的照片)。
(2)提问:怎样表现你对自己最亲近的人的关心呢?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作品,学习评价。
(1)小组内展示作业,说说你表现的是谁,你是如何喜欢他(她)的。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教师小结。
评价建议:作品是否表现了自己的感受;作品是否有爱心,是否与众不同;线条、色彩的表现是否统一等。
6.提供课题,研究拓展。
(1)把画好的画送给最亲近的人,请他们收藏并评价。
(2)做一件小礼物,写上一句“知心话”,送给最亲近的人。
(3)回家画画另几个同样亲近的人,告诉他们:“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