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语录

济群法师经典佛语语录【优质3篇】

济群法师经典佛语语录 篇一

济群法师是当代著名的佛学大师,他的佛语语录深受广大信众的喜爱和尊重。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济群法师的经典佛语,感受其中的智慧和力量。

1. 心如止水,方能见底。意即要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宁静,才能洞察自己的内心深处,找到真正的自我。

2. 修行无需追求名利,只需心怀善意,以善待人,以慈悲之心行善。

3. 人生如梦,觉醒才是真。意味着要看清人生的虚幻与无常,唯有觉悟,才能摆脱轮回的苦海。

4. 感恩是修行的开始,慈悲是修行的归宿。只有心存感恩,才能拥有一颗慈悲的心,才能真正走上修行的道路。

5. 修行如登山,要一步一个脚印,持之以恒,方能攀登到巅峰。

济群法师的佛语语录,简洁而深刻,道出了修行的真谛。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牢记这些经典语录,以之指引自己走向内心的宁静与觉悟。

济群法师经典佛语语录 篇二

济群法师的佛语语录,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众生的修行之路。让我们一起来深入解读其中的智慧与启示。

1. 心存慈悲,行善修德,方能得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慈悲是修行的源泉,行善是修行的实践,只有如此,才能真正获得心灵的净化。

2. 境由心生,心即境界。心境决定着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和态度,只有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才能看到美好的世界。

3. 修行不在于外在的形式,而在于内心的修炼。不要被形式束缚,要从内心出发,以善良的心灵对待他人,以慈悲的态度对待世界。

4. 修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需要坚持不懈,方能走得更远。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突破自我,达到修行的境界。

5. 感恩是修行的起点,慈悲是修行的归宿。感恩他人的恩惠,慈悲待人,才能真正体会到修行的真谛。

济群法师的佛语语录,饱含智慧与慈悲,为我们指引修行之路。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牢记这些经典语录,以之激励自己不断修行,追求心灵的净化与觉悟。

济群法师经典佛语语录 篇三

  济群法师,1984年毕业于中国佛学院,随后至福建佛学院、闽南佛学院参学任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关于济群法师的经典佛语语录,欢迎大家的阅读。

  1、慈悲心,在慈悲中成长;嗔恨心,在嗔恨中成长。

  2、命运虽然是我们自己造成的,但我们对自己的心念、行为总是不能自己,使得我们对命运无可奈何。因为我们只有做得了心念、行为的主人,才能做命运的主人。

  3、出离,并非要我们放弃一切美好的事物。出离,是要摆脱一切束縛,通往生命的自由。

  4、身份只是一个暂时的标签,财富就像你穿的衣服,心态、生命品质才是代表着你的存在,同时也决定你是否真正快乐的根本因素。

  5、活着,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了解到生命蕴含的价值',开启出精神财富,才能成为真正的富翁。

  6、追求智慧、道德,可能会对眼前短暫的、或者不健康的快乐,造成一定损失,但却在开发生命内在快乐的心理和品质,它是代表着生命存在的状态,这样的快乐,才是健康的、持久的。

  7、身体也是大地的一部分,像一块石头、一片树叶,终要回归大地。在它和我们有关系的时候,正确面对,好好使用。

  8、学会理解一切,尊重缘起的差别,这是慈悲和爱不可缺少的基础。

  9、虽然拥有很好的福报,却不沉迷于名利声色,能够看清荣华富贵的虚幻,寻找人生真谛,探求生命的究竟意义,这样的人是有慧根的。

  10、在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我们要善用分别心,学会如理思惟,以此扭转我们的妄见,树立人生的正见。进而要超越分别心,开发无分别智,方能通达空性。

  11、如果我们不相信心,又能相信什么?因为一切信任和信仰的建立都没有离开心;如果一切认知和行为,都必须从心出发,那么建立心的正量和选择正向的心理,必将成为我们生命健康发展的关健所在。

  12、如果不能证实心的可靠性,怎么可以相信心所提供的认识,或者听从心的感觉。

  13、我们认识的世界,只是呈现在我们认识上的影像。究竟什么代表着存在?认识存在的真相,有助于我们开启智慧。相反,错误的认识,会给人生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灾难。

  14、善与恶,一念之间;迷与悟,一念之间;好与坏,一念之间;成与败,一念之间。把握当下一念,便是把握生命的未来。

  15、身心健康,平平安安,是人生最大的福报;缺少智慧和德行,有钱有势未必是好事。

  16、认识到无为的宁静和喜悦,才知道有为的快乐是很辛苦的。

  17、心想事成,但别乱想;事事如意,得是好事。

  18、人类最大误解,是对自己的错误认识,这是一切烦恼和痛苦的根源。认识自己,明心见性,也必将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19、能力与福报都是很好的东西,可以给人生带着幸福和利益,但如果智慧和德行不足,很有可能被误用,结果也会成为灾难。

  20、信仰和人们的精神需求有关。如果内心对宗教有强烈需求,具备足够的虔诚,自然容易身体力行地实践。一旦由实践得到切身的宗教体验,这种信仰就会比较坚固。如果仅仅将佛学当做学术研究,不和自己的人生发生联系,不将佛法切实运用到生活,是得不到佛法真实利益的。

  21、接触一种宗教时,不要一味盲从,而要认真地观察:其教主是否具有大慈大悲的济世情怀,具有值得仰赖的高尚道德;其教义是否符合真理,能否使我们的人格得到升华并最终走向解脱。当我们选择一种宗教时,不要急功近利,否则很容易因此误入歧途,因为邪教往往利用人性的弱点来吸引信徒并对其进行控制的。

  22、般所认为的好人,就是善良而富有爱心的人。但从 佛法来说,好人还有不同的层次:能依五戒十善生活, 是人天乘的标准;能断除贪嗔痴烦恼,是解脱道的标 准;能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是菩萨道的标准;而圆 满断德、悲德、智德的佛陀,才是究竟的好人。

  23、信仰关注的是人生大事,包括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包括对人生价值和生命自我的认识,也包括心灵的关 怀及烦恼的解脱。这些都是人类永恒的问题,不会因 为我们忽略而不存在。事实上,但凡有思想的人都可 能碰到。

  24、建立一种良好的交往模式,会让彼此放松、受益;不好的相处模式,大家都会很累的。所以,人与人的交往也有很大的学问,'需要学习。

  25、佛教讲众生平等,包括佛与众生平等,也包括人与动物平等。因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从佛性来看,佛跟众生是平等的。佛教讲因缘因果,每个生命都离不开因缘因果的规律,在业力面前人人平等。生命是无尽的积累,每个生命的认识、行为和经验不同,这是造成各种生命千差万别的原因。

  26、西方有启蒙主义运动,当今中国社会大众是否也需要启蒙一下。佛教以为人类因为无明,看不清自身潜在的价值,不认识世界真相,或是把生命的主宰权交给神,或在物欲的追逐中迷失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很需要用佛的智慧启蒙一下,主要我们看清楚生命的迷惑和烦恼,自然能找到生命的自由和价值。

  27、宇宙没有中心,人人都能成佛。众生本来平等,只因缘起差别。

  28、污染和和谐,这是当前社会的两大问题,要找到究竟的解决方式,根源是人心。人心的污浊,直接导致社会环境的污染;人心的贪嗔痴,是社会不和谐的源头。唯有净化人的内心,才能从根本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社会的和谐。

  29、佛教是宗教中具有人本思想的宗教。佛教否定万能神的存在,也不以为人的命运是神决定的。佛教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平等。每个人的命运都是自己决定的,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每个生命都有自由快乐的潜质,只要摆脱迷惑烦恼。佛教认为人身无比可贵,通过学佛修行,可以帮助我们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30、佛教在印度出现,对于婆罗门教传统,具有颠覆性的作用。婆罗门教以神权至上,佛教则否定万能神的存在。婆罗门教把人分为四种姓,建立严格的种姓制度,佛教则讲众生平等。婆罗门教讲大我、小我,主张梵我合一,佛教则讲无我。婆罗门教是神本,重视祭祀、祈祷,佛教是人本,重视理性、智慧、慈悲和道德。

  31、传统艺术偏于求美,当代艺术重视求真。从事当代艺术,势必需要透过一种智慧文化的学习,帮助我们获得人生正见,才能重新审视传统,正确认识当下的一切。既能看到现实人生虚幻、荒谬的一面,也能看到生命潜在真理和智慧的价值。否则我们颠覆传统,看破一切,人生将何以依托?

  32、缺少福报的人,被生活所迫,身不由己;有福报的人,可以听从自己的感觉,以为可以我说得算,却不知道究竟我是谁,结果纵容了一大堆迷惑的感觉,还是身不由己。

  33、为天地立心,天地的心是什么?天地的心就在人心中。为天地立心,以儒家而言,就是要开发良知良能;以佛家而言,就是要唤起觉醒的心,由此成贤、成圣、成佛做祖。

  34、佛教所说的不、空、无,并非常人理解的一无所有。佛教所说的“空”,是要否定我们对事物的错误认识和执著,这是一切烦恼的根源。倘能认识到存在的一切都是因缘假相,是无自性空的,那么,生活中的任何变化都无法伤害我们,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人生。

  35、做事,用心好好做便是了。没有对成功的执着,也就不存在对失败的担忧。

  36、很多人觉得老实、善良的人在这个社会行不通,容易吃亏。可是这个社会真的不喜欢老实、善良的人吗?试问有谁由衷的喜欢狡猾奸诈的朋友,有谁不喜欢自己的朋友或贸易伙伴老实、善良。可见,真正老实、善良的人一定是受欢迎的。

  37、有人觉得可以不要在乎来世,反正来世我们也不知道;也不必在乎今世的行为,反正来生也不记得今生。可是生命是因缘因果的相续,我们今天的思想、行为,必将会成为我们心态、人格及社会关系的组成因素,直接影响未来生命的发展。我们可以认为不必为未来的生命负责,但未来必须承受现在行为带来的后果。

  38、没有精神追求,物质利益便会成为一切;有了精神追求、精神生活,才有可能超然物外,坐看云起。

  39、物质财富是身外之物,精神财富是生命的重要内涵。物质财富只有暫时意义,精神财富则具有永久意义。

  40、期待带来幸福,期待也带来痛苦。有多大期待,就有多大的幸福;有多大的期待,就有多大的痛苦。

  41、欲望、妄想及烦恼,让人活得很辛苦,也让人不得自由。

  42、阿罗汉有三层意思。一杀贼,是消灭烦恼之贼。二无生,是证得不生不灭之涅槃,不再生死轮回。三应供,具足人天供养的德行。阿罗汉住持正法,是人间最胜的福田,我们应该礼敬。

  43、个人要修行,团体要修行,国家也要修行。缺少人生智慧,做好人不容易;缺乏组织管理智慧,管好一个团体、国家也是没门。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心有贪嗔痴,才有种种问题。这就需要通过个人道德及合理的管理制度,有效阻止人心负面力量,张扬人性光辉,才有可能建设一个和谐健康的团体。

  44、不相信生死轮回,生命就没有长度;不了解心性,生命就没有深度。没有广度和深度的生命,是短暂而又渺小的。

  45、菩萨叫觉有情,发愿要帮助一切众生从迷惑走向觉醒,离苦得乐,这个情是多么广大;要对一切众生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这个情又是多么深刻。觉有情,因为觉醒,而不陷入情执;因为有情,所以能广度众生。

  46、传播、传承什么文化,就会成为什么文化的载体,它会不知不觉影响到你的观念、心态及人格。因此,对于文化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生命的发展。

  47、不弘扬传统文化,中国和西方文明对话的资本是什么;不弘扬传统文化,中国人的心灵建设、人格建设依靠什么。当今社会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但人心浮躁、混乱,如果不能传承古圣先贤给我们遗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国人何以安身立命!

  48、没有条件创造低调、奢华、有内涵的环境,但可以追求低调、朴素、有内涵的生活。

  49、每个产品都有一本说明书,身体也应该有一本使用手册。正确了解,合理使用,注意维护,使其健康运行,这是人生快乐、幸福的基础。

  50、对于一个悲惨的生命来说,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了之后生命还会以一种更悲惨的方式继续延续,这叫死又死不了,活又活不好,那才叫可怕。因此,自杀绝对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唯有学佛修行,看清生命真相,消除不良心理,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人生问题。

相关文章

分手后的伤感说说(精简3篇)

分手后的伤感说说1、不要让彼此错过!人生错过的已经太多了……留住着美好!即使那是痛的,也会慢慢变成幸福的低价!幸福会更珍贵!爱也就越深……2、如果伱做不到,请伱不要轻易的对莪许诺。3、有一种爱叫做放手...
语录2013-07-06
分手后的伤感说说(精简3篇)

失职检讨书【优秀6篇】

在有过错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今后再出现此类事件,我们要通过写检讨书来悔过,请注意写检讨书的心态要端正。怎样写检讨书才能做到语言准确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失职检讨书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
语录2016-09-07
失职检讨书【优秀6篇】

毕业寄语英语版(精彩3篇)

毕业寄语英语版一Congratulations on your graduation! Whishing you a future filled with success and joy of see...
语录2016-04-05
毕业寄语英语版(精彩3篇)

曹仁超经典语录【优秀3篇】

1、人一定会犯错,但不可让小错变成大错。 2、要踏准市场的节拍,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 3、注定命苦的行业:农业、零售、传媒、饮食。 4、不怕失去机会,只要有资本,明天又有另一个机会。 5、年轻人选择什...
语录2011-09-01
曹仁超经典语录【优秀3篇】

军训感言(优选3篇)

军训感言(供……使用) (中国大学网 unjs.com)玉不琢,不成器,人不训,不自立。我们总以为军训是多余的,我们总以为军训只是走过场,我们总没把军训放在眼里,所以我们总也长不大。连吃饭甚至整理着装...
语录2012-05-07
军训感言(优选3篇)

对孩子的期望寄语【实用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寄语吧,借助寄语人们可以寄托自己的希望。你所见过的寄语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对孩子的期望寄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对孩子的期望寄语...
语录2012-02-07
对孩子的期望寄语【实用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