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的经典名言【经典3篇】
佛家的经典名言 篇一
佛家的经典名言一直以其深刻的智慧和启发人心的力量而被人们传颂。佛家的经典名言,不仅仅是一句句简洁的话语,更是蕴含着对人生、对境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和洞察。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佛家的经典名言,感受其哲理之美。
1. “过去已去,未来未到,当下是一切。”这句话出自于《法句经》,意味着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到来,唯有当下才是最真实、最重要的。我们常常被过去的遗憾和未来的担忧所困扰,而忽略了眼前的当下。只有珍惜当下,才能活出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2. “不可说,不可说,非是言辞。”这句话出自于《心经》,表明言语无法完全表达一切,真正的智慧是超越言语的。有些事情是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只有通过心灵的净化和开悟,才能领悟其中的真谛。
3. “行善积德,修身养性,方得真实。”这句话出自于《金刚经》,强调修行善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懈的修行,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和解脱。
4. “不可说,不可说,万法皆空。”这句话出自于《金刚经》,强调了世间万物的虚幻和空无。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只有超脱了对物质的执着,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5.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这句话出自于《楞伽经》,表明缘分是无法勉强的,只有缘分到来,才能和对的人相遇。缘分的到来是一种奇妙的安排,我们应该珍惜缘分,珍惜眼前的人和事。
佛家的经典名言,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启示,给予人们指引和启迪。通过阅读和体会这些经典名言,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愿我们都能在智慧的光芒中获得启迪,走上修行的道路,实现内心的解脱和平静。
佛家的经典名言 篇二
佛家的经典名言,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都以其深邃的智慧和超然的境界而被人们传颂。这些名言不仅为我们指引了人生的方向,更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佛家的经典名言,感受其中的哲理之美。
1. “若要别人对你好,先对别人好。”这句话出自于《佛说无量寿经》,强调了善待他人的重要性。只有心存善意,待人真诚,才能换来别人的好感和善意。善待他人,也是善待自己的表现。
2. “不以欲乐取乐,不以欲苦避苦。”这句话出自于《心经》,表明要超越欲望的束缚,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左右。只有超脱了欲望的桎梏,才能获得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3. “放下执着,得到解脱。”这句话出自于《金刚经》,强调了放下执着的重要性。人生若能放下对物质的执着,对名利的追求,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和解脱。
4. “行善积德,修身养性,方得慧明。”这句话出自于《法句经》,强调了修行善行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懈的修行,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和解脱。
5. “以心传心,以心感心。”这句话出自于《楞伽经》,表明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是最纯粹、最深刻的。只有打开自己的心扉,真诚地与他人交流,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心灵联系。
佛家的经典名言,不仅仅是一句句简洁的话语,更是一种智慧的传承和人生的指引。通过阅读和体会这些经典名言,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真谛,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愿我们都能在智慧的光芒中获得启迪,走上修行的道路,实现内心的解脱和平静。
佛家的经典名言 篇三
有关佛家的经典名言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金刚经》
南怀瑾:佛教化救度了无量无数无边的众生,心里并没有说某一个众生是我度的,绝没有这个观念。
2、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金刚经》
南怀瑾:一个学大乘菩萨道的人,心胸里头还有你、我、他,甚至给了人家好处时,这个家伙应该卖卖我的交情才对!这是世间法的作风,佛法没有,给了就给了,要像“事如春梦了无痕”一样的忘掉它。
3、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金刚经》
南怀瑾:是叫我们不要住在色相上布施,不要有对象的观念。譬如说要做一点功德,出一点钱,或者救济一个人,然后说救济了某一个人,那是住相布施。
4、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金刚经》
南怀瑾: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
5、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金刚经》
南怀瑾:凡是你有什么境界,都是假的;凡是你修得出来的,不修就没有了。若见诸相非相,你就见到佛了,见到佛的法身了。
6、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金刚经》
南怀瑾:你讲空也不对,不是佛法,执著有也不是佛法,非空非有也不对,即空即有也不是佛法。
7、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金刚经》
南怀瑾:一切真正的佛法到了最后,像过了河的船,都要丢掉。何况一切不是法呢!
8、无有定法,如来可说。——《金刚经》
南怀瑾:佛法在哪里?不一定在佛经上啊!世间法皆是佛法……所以大家不要把学佛的精神和生活与现实人生分开。
9、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金刚经》
南怀瑾:如来所说法,你也不可抓住!你听了他老人家的话,认为这样就对,那你就上了你自己的当了……说得出来的,表达得出来的,已经不是它了。
10、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金刚经》
南怀瑾:这是佛法的精神,它不像其他的宗教,否定自己以外的宗教,佛法是承认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大师,乃至到了华严境界,连一切的魔王邪王都对了一点。
11、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了,不好听是著魔了。
12、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的清净心,不是有个光,有个境界,而是不住色,不住声香味触法,他说真正的修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随时随地无所住,坦坦然,物来则应,过去不留。
13、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金刚经》
南怀瑾: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个一个灰尘,一粒一粒灰尘,一个分子一个分子,组合拢来,构成了一个物理世界。你把地球物理世界打烂了,分析了,本来就是空的',没有世界的存在。
14、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金刚经》
南怀瑾: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
15、若心有住,则为非住。——《金刚经》
南怀瑾:若心有住,可以训练意识专一,比较能够宁静,但是认为这个有相的……所以若心有住,即为非住,这是最好的观心法门。
16、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金刚经》
南怀瑾:不要著相,哪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再进一步说,不但无我,也无人,也无众生。
17、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金刚经》
南怀瑾:佛说法是真实的,不说假话,说的是老实话,实实在在,是什么样子就说什么样子。
18、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金刚经》
南怀瑾:无实,没有个东西;无虚,但是不假的。所以形而上的道理,真正的佛法,不真不假,也就是金刚经的中心重点,这里已经全部点出来了。
19、如来者,即诸法如义。——《金刚经》
南怀瑾:世间一切法,都是佛法,没有哪一点法不是佛法……随时随地的任何一颗灰尘,清净的地方,脏的地方,处处佛在现前,这就是如来。
20、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南怀瑾:真正的佛法,并没有个固定的东西,你如果得到一个固定的东西就是错了。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东西,身体都没有了,连感觉都没有了,所以五蕴皆空,连光也没有,色相也没有,一切都不可得,这个时候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大彻大悟。
21、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金刚经》
南怀瑾:什么叫一切法?一切法皆空嘛!……这是一个观念问题,观念说有一个法就有了,观念说空就空了。
22、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金刚经》
南怀瑾:空灵的,广大的,一切都不著的,一切都不住的。
23、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金刚经》
南怀瑾:学佛的第一步,学到身见忘掉了……要真正内在身心皆亡,达到无我才对……但是有了一个人无我,还有一个法在喔!最后要法无我……到了法无我,叫做人法二无我,到达了就成佛。最后连空也空,空也不存在。
24、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金刚经》
南怀瑾:这一切人的心啊,都不是心。他并没有说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众生的心还不只是人的心,包括狗啊、牛啊、蚂蚁啊、小昆虫这一切生命,都不是心……叫它是心。
25、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南怀瑾:一切都不是心,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26、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金刚经》
南怀瑾:千万不可以著相,你不要以有形的观念来看佛。
27、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南怀瑾:经三藏十二部所说的也都是教育法。教育法只限于教育法,教育的目的是使你懂得那个东西,如果抓住老师的教育法当成学问就错了。
28、是法平等,无有高下。——《金刚经》
南怀瑾:八万四千法门,念佛也好,修密宗也好,参禅也好,修止观也好,甚至于说修旁门左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佛法是平等,无有高下的。
29、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南怀瑾:我们之所以觉得有烦恼、有人我、有众生,是因人我分别而来;把我相、我见一空以后,平等性智出来,再看一切众生都是一律平等……但是要修一切的善,才能证得空。
30、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金刚经》
南怀瑾:世界上实实在在没有一个众生需要佛来度的……如果有人因我度他而成了佛,这个佛就不是佛了,而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因为这个佛已经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