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的贴法(经典4篇)
### 对联的贴法 篇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联是一种重要的文学艺术形式,常常被用来表达祝福、赞美或者庆祝特殊场合。对联的贴法不仅仅是技巧性的,更体现了人们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意识的提升。
首先,对联的贴法需要考虑到字数与格律的匹配。一般来说,对联的上下联应该字数相等,同时也需要注意上下联的平仄韵律是否相对应。如果字数不对称或者平仄不搭配,会影响到对联整体的美感和流畅性。因此,在贴对联时,需要仔细斟酌每一个字的选择,确保上下联的平仄韵律和谐统一。
其次,对联的贴法需要考虑到内容的连贯性和主题的一致性。上下联的内容应该相互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同时也需要与所祝福的对象或者场合相契合。例如,在春节时,对联的内容可以体现出对新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在婚礼上,对联的内容则可以表达对新人美好未来的祝愿。因此,贴对联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内容,确保上下联的主题一致,不至于出现脱节或者不合时宜的情况。
最后,对联的贴法也需要考虑到书法的美感和工整程度。一幅对联不仅仅在于内容的精彩,还在于书法的工整和美感。因此,在贴对联时,需要选择书法工整、笔画流畅的字体,并且注意横批和对联之间的间距和位置,确保整幅对联看起来美观大方。
综上所述,对联的贴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考虑到字数、内容、书法等诸多因素。只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下,贴出的对联才能达到美轮美奂的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 对联的贴法 篇二
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庆、喜庆等场合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而对联的贴法则是决定对联美观与否的关键之一,它需要考虑到诸多因素。
首先,对联的贴法需要考虑到上下联的搭配。上下联的内容应该相呼应,主题相承接,不能出现脱节的情况。例如,如果上联是祝福春天来临,下联则应围绕春天的美好展开,而不能突然转换到其他话题,这样会破坏对联整体的连贯性和美感。
其次,对联的贴法需要注意到字数与格律的匹配。上下联的字数应当相等,同时平仄韵律也需要相对应。如果字数不对称或者平仄不搭配,会影响到对联整体的和谐性和美感。
另外,对联的贴法也需要考虑到书法的美感和工整程度。一幅对联的美观程度除了取决于内容的精彩外,还在于书法的工整和规范。因此,在贴对联时,需要选择书法工整、笔画流畅的字体,并且注意横批和对联之间的间距和位置,确保整幅对联看起来端庄大方。
最后,对联的贴法也需要考虑到贴法的技巧。在贴对联时,可以采用对仗、对偶、倒装等技巧,使得对联更加富有韵味和诗意。
综上所述,对联的贴法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考虑到内容、字数、书法、技巧等诸多因素。只有在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下,贴出的对联才能达到美轮美奂的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对联的贴法 篇三
对联是中华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璀璨夺目的奇葩。贴对联也是中国人民的传统风俗。过年贴对联,祝寿贴对联,开张庆典也要贴对联;办喜事贴对联,办丧事也要贴对联。对联一贴一挂,确实能渲染一种气氛,同时它又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文化品位。正因为如此,这一习俗才流传千年而方兴未艾。
然而我们也应看到,目前对联的的贴法不统一,横批的顺序也混乱。这常常让人上下联读反,横批读倒,降低了对联的作用,有时还让人啼笑皆非。
造成这种现象,首先是书写工具和文字习惯发生了变化导致的。
古人用毛笔写字,以竖写为习,又以从右往左为方便,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书写顺序就为从右往左了,即使是横写,也是如此。我们到名胜古迹看到的楹联都是这样的。例如杭州岳王庙岳王殿的横批就是“山河我还”,要从左往右读就不成句了。
硬笔出现以后,笔端不会流墨,怎么写都不会玷污纸张,于是人们发现横写的时候从左往右更适合人的意识,因而就改从右往左为从左往右,但竖写还保留着从右往左的习惯。这就使对联的横批和正联不相协调,写法也混乱。
笔者认为,既然横写的习惯已成定律,对联的横批是横写,就要从左往右写。例如上面说到岳王殿的横批今天再写就应写成“还我山河”了。至于写竖格的信纸和信封,还应保留从右往左的习惯。而对联正联是竖写,当然是右联为上,左联为下了。
还应看到,对联贴倒,也是对联知识不普及的结果。
对联也叫对子、对仗。它是从律诗的对仗句演化而来的,所以是讲究韵律和平仄的。古人写律诗一般押平声韵,所以对联也以平声收(就是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当然仄声收的那一联就是上联了。由于许多人不懂格律,导致上下联收尾字或都是平声,或都是仄声,这实际上是上下联不分。
至于平仄,古今是有变化的。古代有五声,现代为四声(通常称为新四声)。今人写对子给今人看,所以就要以现代汉语规定的新四声为准。一声和二声为平声,三声四声为仄声。
对子的.平仄不仅体现在收尾字,也体现在句中的音节上,凡在音节处,上下联是要平仄相对的。例如“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这幅对子,每句都有三个音节,在音节处平仄正好相对(也叫相反)。
对联写好了还要贴好。贴对联的时候,仄声收尾的联固然是上联了。比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这幅对子,一看最后一个字就知道那个是上联了,把它贴到右面就对了。对联贴好了,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清晰,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写对子贴对联也应有个统一规定。这个规定应该由文化部门统一制定,在中小学教材中体现,这样普及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对联的贴法 篇四
这里按脸背对着大门时的时候来说左右。
上下联之分:最后一个字是仄声的为上联,仄声一般指三四声,比如“新年纳余庆”;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是下联,一般为一二声,,比如“佳节号长春”。
对联贴法:这要从古时候崇尚的方位说起。我们中国古代多以“左”为大位。所以对联的上联应当在“左”边。这里指的左边,是指背对门脸的时候,以对联自己的位置为标准。如果以看对联人的位置为标准,即面对门脸的时候,就是右边。这里以对联为方向暂称。
你看。明清时期建成的北京故宫、颐和园的所有对联(门联、柱联、窗联)都是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全国许多名山大寺、名胜古迹、庵庙道观等处的对联也是如此。以“左”为大位的传统一直沿用至今。就是现在各级重大会议上领导者的座次安排也是以从左至右为序的(报纸上所标方位的“左”“右”是以读者为观点的)。我们现在贴对联也应该遵循这个顺序:上联贴左侧,下联贴右侧。这里所说的上联联语中的最后一个字为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比如“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中的“新年纳余庆”是上联,“佳节号长春”是下联。有个别用从诗词、文章中摘出来的对偶句子作对联的,平仄也有例外。比如江西南昌市滕王阁里有一副毛泽东生前手书的柱联“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上下联的位置就不同:最后一个字为平声的“落霞与孤鹜齐飞”是上联,而最后一个字为仄声的“秋水共长天一色”却作下联。这副联句是唐代王勃的名篇《滕王阁序》中的一副对偶句。可能是别人从毛泽东通篇手书中摘出作联的,也可能是毛泽东自己从王勃名篇中摘来作联的。另当别论。但是,同样在滕王阁,还有其他所有对联都是以古时的“左”为大位的。
其实,过去人写东西,先右后左,也是这个意思。从书自己的方向来看,是从左到右的。反映了古代人的哲学和道德观念。
所以按面对大门方向来看,上联要在右边。
看横批:现在许多人已经不遵造过去的书写方式了,也有从左向右书写的。所以,主要看横联。从面对大门的方向看:如果横联是从左向右的现代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左,下联在右;如果横联是从右向左的写法,对联也是上联在右,下联在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