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古镇
七宝古镇
七宝古镇
七宝古镇(七宝古镇)
七宝镇,位于上海市西南部,是一座既有江南水乡自然风光,又有悠久人文内涵的历史古镇。东临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西接松江、青浦,南靠上海市莘庄工业区,北邻虹桥国际机场。境内七莘路、漕宝路、吴中路、顾戴路、中春路、沪青平路等纵横环道成网,有91路、92路、911路等10余条公交线路起讫或经过;2005年,从市区途径七宝至松江新城的轨道交通申松线也正式通行。全镇地域面积21.3平方公里,有9个行政村,39个居委会,人口20余万。
目录 历史文化 周边住宿 建置沿革 七宝传说 收缩展开 历史文化七宝的形成 从陆宝庵到七宝寺 说到七宝的形成,首先要说一说晋代著名的文学家陆机、陆云二兄弟。陆机生于公元261年,陆云生于公元262年,但兄弟俩都在公元303年被成都王司马颖所杀害。他们都是吴郡华亭人(今上海松江区)。 陆机、陆云出身于三国时期东吴的显赫贵族,祖父陆逊以军功历右都督,大都督,丞相,封侯,父陆抗拜奋威将军,大司马,领荆州牧。三国归晋后,陆机、陆云得到晋帝的宽容,在家乡华亭苦读十年,从而渐有文名,兄弟俩在诗词文赋方面颇有建树,有“云间两陆”之美称。晋室“八王之乱”起,陆机、陆云未能远祸,仅以遇赦得免。嗣后归依成都王司马颖,至太安二年,成都王颖,河间王嗣举兵讨伐长沙王乂,陆机被封为前锋都督,因兵败,受到成都王颖的孟玖兄弟和卢志的诬害,秘密收治于军中,夷三族,兄弟俩同时被杀,时年陆机四十三岁,陆云四十二岁。临刑陆机曾悲叹“欲闻华亭鹤唳,可复得乎?”西晋著名的一代文学大家就这样死于兵祸。 陆机、陆云为当时的文学泰斗,当时人称陆云“为文辞藻丽密,旨意深雅”,而陆机更是“少有奇才,文章盖世”,可惜的是,二陆均作了当时统治阶级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徒留下“华亭鹤唳”的典故。 二陆被司马颖杀害后,其后裔在松江立香火祠,名陆宝院。院址初在松江境陆宝山,滨吴淞江。陆宝院的建立为宋初七宝镇的形成埋下了伏笔。从陆宝院到七宝寺其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陆宝院究竟建于什么年代,史料不详。后陆宝院又改名陆宝庵,又因吴淞江江水 齿岸,陆宝庵三移其址,这中间经历了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将近600年,一直到五代十国。把五代十国划定为一个历史阶段。是因为七宝寺在五代十国时正式得名。 《松江府志》和《青浦县志》是这样记载七宝形成的:“七宝故庵也,初在陆宝山。吴越王赐以金字藏经曰:“此乃一宝也”。因改名七宝。后徒于镇,遂以名”。短短的一句话,点出了七宝的由来。五代十国是唐、宋之间的一个历史过渡时期,吴越王钱镠在位年代是公元907年到931年,吴越王钱镠到陆宝庵,并赠给陆宝庵一卷由其妃花五年时间,用金粉正楷在蓝色绡纸上书写的莲花经,还说:“此乃一宝也。”由此,陆宝庵改名七宝寺。 这里必须说明的是:七宝寺在五代十国时得名,同时也三移其址,迁到了蒲汇塘之北。但规模很小,仅仅是一般的佛教活动庙宇。 从《蒲溪小志》看:宋初七宝镇得名后,仅指蒲汇塘以北区域,元世祖至元十四年属华亭,元十五年改为松江府。元二十九年割华亭县为上海县,这时,七宝镇又属上海县。到明太祖洪武时,松江府管辖华亭、上海两县,明嘉靖二十一年,又割华亭、上海分置青浦县,此时,七宝镇又属青浦县。到明万历元年,以蒲汇塘和横沥河为界,七宝镇分属华亭,上海、青浦三县分治。具体分设为南为娄县,北为青浦,过横沥河为上海县。 虽然三县分治,但七宝镇的地域划分在明代已十分明确。东到横泾(现新泾港),西到小涞港,北到观音堂(沪青平公路),南到顾司徒庙(顾戴路)。这一镇域历经几百年直到现在都没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在明、清两代为何会
酒店名称 酒店地址 酒店位置 上海a8酒店(七宝店) 上海闵行区吴宝路7号(延安西路高架桥南侧) 闵行区/莘庄、七宝,近漕宝路 上海莫泰168连锁酒店(七宝古镇店) 上海市闵行区民主路58号(近漕宝路) 闵行区/莘庄、七宝,近漕宝路 上海速8酒店(七宝老街店)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宝联路15号 闵行区/莘庄、七宝,近七莘街 上海凯斯国际宾馆 上海市闵行区中春路7228号 闵行区/莘庄、七宝,近华茂路 汉庭快捷酒店(上海七宝店) 上海市闵行区沪松公路577号 闵行区/莘庄、七宝,近中春路 汉庭快捷酒店(上海虹桥枢纽沪星路店) 上海市闵行区沪星路288号(靠近七莘路口) 闵行区/莘庄、七宝,近七莘路 骑士快捷连锁酒店(上海虹桥机场店) 上海市闵行区航北路209号 闵行/虹桥枢纽 上海锦江之星(沪青平公路店) 上海市闵行区沪青平公路655号(近七莘路) 闵行/七宝
建置沿革七宝传说晋代著名文学家陆机、陆云,人称“云间二陆”。陆氏后人曾建家祠于吴淞江畔之陆宝山,初名陆宝院,后更名陆宝庵。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巡游驻庵,赐金字莲花经一部曰:“此乃一宝也。”因改名七宝寺。后江水啮岸,三移其址于蒲汇塘之北。宋初七宝里人张泽舍宅拓寺,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赐额“七宝教寺”。志云:“镇无旧名,因寺得名,寺无它重,因镇推重。” 七宝历史千年绵延,有史可据。然在民间流传着“七件宝”之说,曰:飞来佛、氽来钟、金字莲花经、神树、金鸡、玉斧、玉筷。 飞来佛实为南教寺如来铁佛,传说由天上飞来,实系明万历年镇人徐泮募资筹铸;氽来钟系明永乐时七宝寺住持僧博洽筹建;传说从河中浮来。金字莲花经乃吴越王钱镠之妃用金粉工楷写成;梓树为千年古树,在原七宝教寺内。此四件为实物也。而玉斧传说和建造蒲汇塘桥有关,建桥之初,难以合拱,众工匠无策之际,来一白发老者,顺手拿起桥堍店家一把斩肉之斧扔于桥下,以垫桥基,塘桥由是得以建成。玉筷说古时皇帝赐功臣一双玉筷,能驱毒避邪,功臣将其藏于镇北蒋家桥之东堍桥柱内,后被人盗走,桥柱上遗留下一双筷印。金鸡则说镇北高泥墩下藏有七缸金八缸银,由金鸡守护,而所埋金银须由九子九媳之家方可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