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名言警句_名人格言
导语:本文内容丰富、名言门类较多,涉及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各项名言,欢迎浏览。
陀思妥耶夫斯基名言警句_名人格言
名言警句推荐
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地工作,才能前程远大——陀思妥耶夫斯基
没有理想,即没有某种美好的愿望,也就永远不会有美好的现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切都会过去的,惟有真理长存——陀思妥耶夫斯基
发表自己的不正确的意见,要比叙述别人的一个真理更有意义;在第一种情况下,你才是一个人,而在第二种情况下,你不过是只鹦鹉——陀思妥耶夫斯基
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陀思妥耶夫斯基
对人不尊敬的人,首先就是对自己不尊敬——陀思妥耶夫斯基
对于一个病人来说,仁爱、温和、兄弟般的同情,有时甚至比药物更灵——陀思妥耶夫斯基
大凡善良的人总喜欢把人往好处想,总是把人想得比实际上更好,总爱夸大他们的好处。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以后的幻灭是很难过的,在他们觉得自己负有责任时就更难过了——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陀思妥耶夫斯基
爱情是无邪的,神圣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陀思妥耶夫斯基
要想获得一种见解,首先就需要劳动,自己的劳动,自己的首创精神,自己的实践——陀思妥耶夫斯基
一个人的后半辈子均由习惯组成,而他的习惯却是在前半辈子养成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相关阅读
名人介绍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国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小贵族家庭,童年在莫斯科和乡间度过。1846年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穷人》,受到高度评价。1848年发表中篇小说《白夜》。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而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此期间发表有长篇小说《被侮辱和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戏剧性强,情节发展快,接踵而至的灾难性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激烈的心理斗争和痛苦的精神危机,以此揭露出资产阶级关系的纷繁复杂、矛盾重重和深刻的悲剧性。
艺术特色
心理描写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心理描写的专家,醉心于病态的心理描写,不仅写行为的结果,而且着重描述行为发生的心
理活动过程,特别是那些自觉不自觉的反常行为、近乎昏迷与疯狂的反常状态。而人物的思想行为反常,恰恰又是他作品的特点。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描写的激烈程度和他思想的困惑程度成正比。在对小说时序的处理上,陀思妥耶夫斯基主要采取一种非时序的叙述方式。由于他偏爱选择矛盾冲突最为激烈、可怕、极端的事件作为小说的题材,热衷于表现人在危机时刻的心理,所以作品的整体节奏极不稳定。
人物形象
在对小人物的描述上陀氏突破了普希金以来俄国文学描述“小人物”的传统,不仅描述他们赤贫的处境,还“揭露‘小人物’的灵魂,不仅同情他,并且和他打成一片”
强者是与弱者对立的一个故事元素,主要指那些拥有金钱和权力而又无视任何道德原则的人。他们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为所欲为。
拯救者和被拯救者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另一对故事元素。如果说强者和弱者的对立构成小说叙事的第一条线索,突出作者的人道情怀的话,那么由拯救者和被拯救者构成的第二条叙事线索则集中反映出作者富有宗教哲学意味的思想,对社会出路的思考更具有形而上的意义。后两个叙事元素在陀氏小说创作中是逐渐发展起来的。
“拯救者”这一故事元素在陀氏小说中是完美的基督形象,是至善的化身。在创作初期,“拯救者”形象是以一种“美好行为”的方式,即“自我牺牲”式的爱情出现的。西伯利亚流放归来,陀氏的创作重心转移到宗教探索上来,“拯救者”开始以具体可感的形象出现在小说中,性格逐渐丰满鲜明,而且也不再囿于爱情的范围,而是具有更广阔的社会内容。在小说中,这个元素是作者思想的外在表现形式,作者主要通过它来反映自己宗教救世的理想。因此这类人物形象扁平,是作者思想的“传声筒”,往往给人一种苍白无力的感觉。
“被拯救者”是陀氏小说中最主要的故事元素,相对于拯救者来说,这类人物形象比较丰满。被拯救者形象最初在陀氏小说中是以“幻想家”的形象出现的(如《白夜》和《一个荒唐人的梦》中的“我”),后来又以“地下室人”自私无耻的面目出现,成熟期成为“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如拉斯柯尔尼科夫和伊凡·卡拉马佐夫)。这一形象继承了19世纪俄国文学“多余人”的传统,具有“多余人”的特点:游离于社会之外,对社会抱着一种批判的态度,具有“思想者”的特征。
所以他的小说结尾都是以拯救者思想的胜利而告终。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总是战胜作为道德家的自己,他深深体会到在当时人依靠宗教仍无路可走的社会现实,他这种思想的矛盾性使小说的主体部分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结构,结尾在闭合的形式下也呈现出一种开放的状态。
[陀思妥耶夫斯基名言警句_名人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