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的至理名言(实用3篇)

资治通鉴的至理名言 篇一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具影响力的史书,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文”。其中蕴含着许多至理名言,这些名言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体现了智慧和哲理。下面就来看看《资治通鉴》中的一些至理名言。

第一则名言是“自古帝王多疾病,疾病多不离宫禁”。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是帝王还是普通人,疾病都是人类共同的敌人,而帝王由于生活在宫禁之中,往往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这句话提醒我们珍惜健康,远离疾病,不要因为过度的追求权力而忽视了身体健康。

第二则名言是“国之大事,在祀与祭”。这句话强调了祭祀在国家大事中的重要性。祭祀是一种传统仪式,能够凝聚民众的力量,保持国家的凝聚力。一个国家如果能够重视祭祀这一传统仪式,就能够保持国家的稳定和团结,使国家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则名言是“克己复礼,为仁之本也”。这句话告诉我们,修养自己,恪守礼仪,是做一个仁者的基础。只有克己复礼,才能真正做到仁心仁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爱戴。一个人如果能够克己复礼,就能够在人际关系中得心应手,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帮助。

以上是《资治通鉴》中的一些至理名言,这些名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值得我们深思和领悟。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以这些至理名言为指导,做一个有道德修养、有智慧思考的人。

资治通鉴的至理名言 篇二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可多得的史书,它融合了历代史料,系统地记载了中国自公元前403年至1644年的历史。在这部史书中,不仅有大量的历史事件,还蕴含着许多至理名言,这些名言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普世价值。

第一则名言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句名言告诉我们,一个真正的大丈夫应该有坚定的品德和信念,无论富贵还是贫贱,都能守住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改变初衷。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受人尊敬。

第二则名言是“仁人之事,苟无阙失,皆可为善”。这句话强调了仁人在做事情时要注重细节,不可有任何疏漏和失误。只有做到细致周密,完美无缺,才能做好一件事情,才能为他人带来真正的利益和帮助。一个仁人如果能够做到细心周到,就能够成就更多的善事。

第三则名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因为贫穷或者富有而失去平衡和安宁,要学会珍惜现有的生活,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而忽视内心的平和和安宁。只有内心平和,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以上是《资治通鉴》中的一些至理名言,这些名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智慧,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借鉴和领悟。希望我们能够以这些至理名言为指导,做一个有品德、有智慧的人。

资治通鉴的至理名言 篇三

  好书有不朽的能力,它是人类活动最丰硕长久的果实。如下是中国人才网给大家整理的资治通鉴的至理名言,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1. 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木心不直,它的纹理就会歪歪斜斜,用这种木材制造的弓,虽然强劲,可是发射出去的箭矢也不会直飞目标。

  2. 能择善者而从之,美自归己。——《资治通鉴宋纪》

  释义:能选择别人的长处去学习它,这种长处自然也就属于自己了。

  3.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4. 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事前不诚实而事后却表白自己诚实,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让人不相信自己。

  5. 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喜欢放开自己的舌尖而驰骋辩才,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6. 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千钧重的弩弓,不会为了射一只小鼠而开动;万石重的大钟,不会因为一根草茎碰撞而发出声音。指大材不可用在小处,大事不会因小的动静而启动。

  7. 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过于明察;听得少、见得少的人要避免闭塞无知。

  8. 得财失行,吾所不取。——《资治通鉴陈纪》

  释义: 获得财物却丧失了德行(得不义之财), 这样的事我是不去做的。

  9. 去就以道,可谓君子矣。——《资治通鉴晋纪》

  释义:离开自己的职位,或继续留任,都能出于正理,这就是高尚的人了。

  10. 夫登进以懋庸,黜退以惩过,二者迭用,理如循环。——《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让他升任,是为了奖励他的功劳;罢免他,是为了惩罚他的过错。这两方面常常可以交替使用。

  11.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大丈夫答应别人一句话,即使许以千金也不会改变。

  12. 凡人之情,穷则思变。——《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没有办法之时,就会设法改变现状。

  13. 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标杆弯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头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清清洁洁的。

  14. 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资治通鉴陈纪》

  释义:残留在地里的头季稻谷不早点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会使良田荒芜。

  15. 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资治通鉴晋纪》

  释义:立功的人担心自己的信义不显

著,而不必忧虑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高。

  16. 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资治通鉴汉纪》

  释义: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难,怎么可以独自活下来呢?

  17. 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听人说的不如亲身经历,亲耳听到不如亲眼见到。

  18. 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资治通鉴魏纪》

  释义: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时,能使有才的人竭尽全力,而不让不学无术的人白白占着位子。

  19. 没齿而无怨言,圣人以为难。——《资治通鉴魏纪》

  释义:一辈子连句怨恨的话都不说,这恐怕连圣人也难以做到。

  20. 怒者常情,笑者不可测也。——《资治通鉴唐纪》

  释义:发怒是人之常情,但不发怒而常把笑容挂在脸上的人,这种人是最难让人猜测的。

相关文章

犯罪心理第七季的励志名言(实用3篇)

1.遗伤难愈——伊莉莎白一世 2.若为奇迹,一切证据皆可为之,若为事实,则必证明之。 3.复仇最能激发宽...
名言格言2015-09-09
犯罪心理第七季的励志名言(实用3篇)

最新的母亲名言(精彩3篇)

1、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陶行知 2、母亲是本翻不尽的大书;母亲是座看不尽的远山。——蒋祖慧 3、在孩子和母亲之间,母亲始终是一只超载的轮船,任凭风吹浪...
名言格言2011-09-09
最新的母亲名言(精彩3篇)

康熙名言警句精选【精选3篇】

1、遇有疑难事,但据理直行,得失俱可无愧。2、所以古人在孩童蒙昧无知时就开始进行教育,八岁时就入小学,十五岁时入大学,目的是为了端正他禀性、习气中已有偏差的地方,防止他被物质欲望所诱惑,开启他的聪明才...
名言格言2011-05-09
康熙名言警句精选【精选3篇】

孔子名言之巧言乱德【通用4篇】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名言之巧言乱德。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学...
名言格言2018-05-04
孔子名言之巧言乱德【通用4篇】

人生的选择名言警句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作为一种引导、激活、推动教学的手段,具有释疑解惑、点拨诱导、强化联系、深化认识的功能。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名言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
名言格言2014-04-09
人生的选择名言警句

伤感英文名言(精简3篇)

introspection always makes you communicate with the innerself, but too much of introspection can mak...
名言格言2011-05-05
伤感英文名言(精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