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自然的物候的句子
关于大自然的物候的句子 精选76句
1. 立夏蚯蚓出,又是好收成。
2. 飞蚂蚁出宅,大风刮过来。
3. 四九南风六月旱。
4. 沙枣花喷鼻子香,家家户户种糜粮。
5. 谷雨:由于雨水增多,滋润田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6. 哈密栽梨枣,味儿甜,产量高。
7.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8. 蚂蚁搬家山戴帽,水缸出汗蛤蟆跳,马上大雨到。
9. 大自然的语言概括的是物候现象,物候现象非常广泛,大自然中,那些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都是属于物候现象。
10. 青蛙叫,大雨到。
11. 物候学主要是研究自然界的植物(包括农作物)、动物和环境条件(气候、水文、土壤条件)的周期变化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季节现象变化的规律,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物候也就是谈一年中月、露、风、云、花、鸟推移变迁的过程。物候是天气多年的积累,两者有从属关系。
12.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13. 麦盖三层被,头枕馒头睡。
14. 《物候学》是竺可桢众多科普著作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他坚持求是精神、立足祖国乡土,以科学方法、独创精神,倾注毕生心力的不朽科普杰作,内容充实,立论严谨,文字通俗、生动,具有文学色彩,是我国优秀科普图书的典范。这本既传播科学知识,又切合实用的好书,受到生产实践者的欢迎。该书是历史文献结合科学观察的科普著作,将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纪元
15. (1)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
16. 黑云起了烟,雹子在当天。
17. 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知识性。竺可桢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则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物候学》是竺可桢众多科普著作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他坚持求是精神、立足祖国乡土,以科学方法、独创精神,倾注毕生心力的不朽科普杰作,内容充实,立论严谨,文字通俗、生动,具有文学色彩,是我国优秀科普图书的典范。
18. 冬至:与夏至相反,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开始“数九”,过了冬至,白昼就一天天地增长了。
19. 物候知识:一般下雨后都有蚯蚓,立夏蚯蚓出洞,证明雨水不小,那这一年的收成就比较好。
20. 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21. 星星稀,好天气。
22.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籽料已经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成熟,故称“小满”。
23. 人类文学中的物候,是指生物的生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植物的发芽,动物的换毛等),也包括非生物的的现象(结冰,除霜等),物候是物候学的基础,与物候学关系紧密。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比如秋天果实成熟,冬天北雁南飞这些都是物候学研究的内容。物候学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人们通过观察草木枯荣等现象,总结出了一套规律---24节气。24节气自古今来就为我国劳动人民安排农业生产提供了指导。因此我们形象地把物候学称作“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学是一门接近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学科。研究物候学对于安排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4. 由于富含冰晶的卷层云一般是雷雨天气入侵的先兆,所以当出现日晕和月晕的现象时,通常预兆着天气在短时间内便会发生改变,会有风雨降临。
25. 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26.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27. 天上钓钓云,地上雨淋淋。
28. 世纪初叶,森林昆虫学家霍普金斯花了多年的功夫专门研究物候,尤其是物候与美国各州冬小麦的播种、收获与发育季节的关系。
29. 星星明,来日晴。
30. 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31. 立夏:标志着夏季的开始,视为气温升高的开端。此时万物生长旺盛,欣欣向荣。
32. 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
33. 霍普金斯认为,植物的阶段发育是受当地气候的影响的,而气候又制约于该地区所在的纬度、海陆关系与地形等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制约于纬度、经度和高度这三个因素。他从大量的植物物候材料中总结出如下的结论:假如其他因素不变动,在北美洲温带内,每向北移动纬度一度,或是向东移动经度五度,或是上升400英尺,植物的阶段发育在春天和初夏将各延期4天。这就是所谓霍普金斯物候定律。
34. 物候:指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如动物的冬眠,植物的萌芽、开花、结果等)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
35. 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36. 铁、石结冰,霜冻来临。
37
. 物候知识:下雨时雨会冲垮蚂蚁或蛇的家,所以他们会在雨来临前搬家。38.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周年视运动,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二者前后不差1-2日。地球每365天6时9分10秒〔精确〕,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
39. 巴里坤三大宝:石头垒墙墙不倒,牛皮窝窝垫麦草,洋芋当饭能吃饱。
40.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41. 清明:含有天气晴朗、草木萌发之意。此时气温渐暖,草木发芽,大地返青,也是春耕春种的好时节。
42. 东闪空,西闪雨,南闪火门开,北闪连夜来
43. 不怕阴雨天气久,只要西北开了口。
44. 缸穿裙、盐出汗,大雨一定不少见。
45. 泥鳅静,天气晴。
46. 读音不同,含义不同,用法不同。
47. 泉出水,天要下。
48. 乌云接日头,半夜雨不愁。
49.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50. 西北起黑云,雷雨必来临。
51.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52. 洞外成群飞蚂蚁,不刮大风就下雨。
53. 杏花开,大风来。
54. 风静闷热,雷雨强烈。
55. 物候知识:农历五月十三是雨节,如果这一天下雨的话,那么这一年秋天谷子就会大丰收,谷子多的都没地方储存了,家家户户需要建新的谷囤。
56. 物候知识:春天如果下场雨小苗就会长的非常好,秋天就会多收不少庄稼,秋如果寒冷,产生霜降,收成就会受到损失。
57. 星星眨眼,有雨不起。
58. 燕子低飞要落雨。
59. 燕子低飞要下雨
60. 雷声像拉磨,狂风夹冰雹
61. 日落胭脂红,非雨便是风。
62. 五月十三下一阵,家家打个黄谷囤。
63. 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亲自进行物候观察,整理收集古籍中的物候记载,把物候与农业联系起来,服务于农业生产。1963年出版,1973年增订重印的《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1973年重印本中增加的“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一章中,他应用唯物辩证法,阐释了物候变化的内外因素及其联系,由于物候变化原因的复杂性,他提出应从生理学、遗传学等方面探索其奥秘。他还认为,物候工作是群众性的工作,希望能在农村广泛开展起来。全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知识性。
64. 例句: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65. 坎儿井水凉,热风愁断肠。
66. 物候知识:因为雨前必定闷热,而蝉闷热时候就会越叫越凶叫
67. 响雷雨不凶,闷雷下满坑
68. 星星密,雨滴滴。
69. (2)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70. 沙枣结得好,秋田产量高。
71. 天阴天变关节疼。
72. 鱼儿出水跳,风雨就来到。
73.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74. 早晨棉絮云,午后必雨淋。
75. 以物候现象反映季节的节气: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76. 候鸟、昆虫以及其他动物的飞来、初鸣、终鸣、离去、冬眠等;
关于大自然的物候的句子 精选148句
1. 云吃火有雨,火吃云晴天。
2. 河南大裤档,打仗不用枪。--后句亦做买菜不用筐。
3. 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
4. 有时又根据生物种类分为植物物候、动物物候。动物物候有时又细分为鸟类物候,昆虫物候等。有时还把农作物的生育期称为作物物候,而把其他的统称为自然物候。
5. 物候是指那些受环境影响而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都是物候现象。
6. 猪街草,寒潮到。
7. 寒露:冷空气渐强,雨季结束,气温由凉转冷,开始出现露水,早晨和夜间会有地冷露凝的现象。
8.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9. 一年之计在于春。
10. 雷打立春节,惊螫雨不歇。
11. 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12. 节气:犹节候。季节,气候。
13. 日晕主风、月晕主雨。
14. 天上跑台云,地上雨淋淋。
15. 蚂蚁搬家早晚要下。
16. 蜂出箱,天朗朗。
17. 嘉峪关的旋风边外的鬼。
18.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19. 秋田霜冻多,来年果子少。
20. 山上野鸡南飞,转眼就是坏天气。
21. 这本既传播科学知识,又切合实用的好书,受到生产实践者的欢迎。该书是历史文献结合科学观察的科普著作,将我国物候学带入了新纪元。
22. 星星密,雨滴滴。星星稀,好天气。
23. 雨后生东风,未来雨更凶。
24. 蚯蚓上路爬,雨水乱如麻。
25. 日落云里走,雨在半夜后。
26. 急雨易晴,慢雨不开。
27. 立冬蚕豆小雪麦,一生一世赶勿着”;“十月种油,不够老婆搽头”,是失败教训的总结,提醒人们要抓紧季节,不误农时。
28.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29. 羊只乱跳角相击,赶到明天变天气。
30.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31. 狗咬牲口跳,风雪隔日到。
32. 扑地烟,雨连天。
33. 杏子核硬,麦田停种。
34. 蜜蜂采花忙,短期有雨降。
35. 春雨贵如油
36. 若雨中能听到蝉叫,便可知晴天将到。
37. 昙天西北闪,有雨没多远
38. 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
39. 但是这种书本物候知识,还是要靠劳动人民的实践,即从生产斗争中得来。华北一带农民有一种口传的“九九歌”:
40. 驼铃清脆平安行,驼铃沉闷防灾情。
41. 包括三方面:
42. 南风多雾露,北风多寒霜。
43. 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44. 冬季干冷春季寒。
45. 《大自然的语言》概括物候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语言
46. 春雨贵如油。
47. 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气候的季节性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变化的现象,称之为物候或物候现象;与之相适应的树木器官的动态时期称为生物气候学时期,简称为物候期。
48. 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
49. 天上豆英云,地上晒死人。
50. 桑子红,高梁种。
51. 天阴茅坑臭气泛。
52. 南出相,北出将,西邦个出的骆驼帮。
53. 蚂蚁垒窝,大风要过。
54.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55. 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
56.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57. 东风急,雨打壁
58. 小孩蹬被山水来。
59. 竺可桢是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他从1918年回国后,就开始每天观察记录物候和天气。特别是1950~1973年的24年中,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测量气温、气压、风向、温度等气象要素,还记录每年北京北海公园冰冻和融化,植物开花,燕子归来、布谷鸟初鸣等物候现象的日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在此基础上,竺可桢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探讨物候的内因和外因,与他的学生、同事宛敏渭先生合作写出了享有盛誉的《物候学》。
60. 例子: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果、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例如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也称物候现象
61. 春天三日晴。
62.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63. 处暑:代表暑天即将结束,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
64. 芒种:芒,指某些禾本植物籽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芒种指小麦等有芒作物即将成熟,可以采收留种了,也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65. 竺可桢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则是他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个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的。
66. 直闪雨小,横闪雨大。
67. 物候知识:东方出现朝霞,而西方天空有厚云,受西风带所影响,将有系统性降水天气。西方出现晚霞,则一般西方天空没有大范围云层,阳光直射大地,这是系统性天气已过境的征兆。
68. 西北恶云长,冰雹在后晌。
69. 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70. 早穿皮袄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71. 沁城骆驼五堡羊,天山牦牛满山放。
72. 以气候状况反映季节的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73. 云低要雨,云高转晴。
74. 什么是物候?
75. 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76. 常刮西北风,近日天气晴。
77.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78. 鸡进笼晚兆阴雨。
79. “削断麦根,牵断磨心”,是说麦子需要勤中耕,中耕后可以增产,但他不用增产等明字眼,而说麦子加工,磨大量的麦粉时可能会把磨心都牵断了,这样烘托来说,以鼓励人们作好田间中耕工作。
80. 咸物返潮天将雨。
81.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82. 他还认为,物候工作是群众性的工作,希望能在农村广泛开展起来。
83. 例如:植物的冬芽萌动、抽叶、开花、结实、落叶;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交配、繁育、换毛、迁徙等,均与节候有密切关系。非生物现象有始霜、始雪、结冻、解冻等。
84. 戈壁草不长,地下有宝藏。
85. “秧苗起身,还要点心”,以“点心”来比喻起身肥的作用和分量,恰到好处。冬季种麦子没有灰肥是很大的问题,农谚用“无灰不种麦,无酒不请客”来强调说明灰肥的重要性。稻缺氮肥,叶片发黄,亟需增施肥料,农谚用“稻子黄恹恹,主人欠它豆饼钱”来讽喻。玉米打顶后可以促使植株生长有力,结棒子粗壮,农谚就用“玉米去了头,力气大如牛”来比喻,其他如“番薯不怕羞,一直栽到秋”,“种田草子河泥,小孩糖梗荸荠”,“秀稻黄,吃块糖;秀稻黑,没得吃”等都是生动活泼而又含意深刻的好农谚。
86. 筋胃酸,疮疤疼,雨上房。
87.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88.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89. 时雨时晴,几天几夜不停。
90. “芝麻头上两瓣叶,只怕深来不怕浅”的农谚,生动地说明了单子叶植物(如粟)和双子叶植物(如芝麻)对播种深度的不同要求。
91. 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车羊羔皮一朵花。
92. 夏至:是全年中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一天,也说明即将进入炎热的夏季。
93. 头年场上老鼠,来年地里粮食。
94. 春分:这一天正当春季九十日之半,故曰“春分”。昼夜长度各半,冷热均衡,一些越冬作物开始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95. 大寒:一年当中最冷的一段时间,相对于小寒来说,标志着严寒的加剧。
96. 树叶面旗子①大,赶紧种棉花。
97.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98. 物候知识: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99. 扩展资料:
100. 到汉代铁犁和牛耕的普遍应用,以及人口的增加,使农业有了显著进步。二十四节气每一节气相差半个月,应用到农业上已觉相隔时间太长,不够精密,所以有更细分的必要。《逸周书·时训》就分一年为七十二候,每候五天。如说:“立春之日东风解冻,又五日蛰虫始振,又五日鱼上冰。雨水之日獭祭鱼,又五日鸿雁来,又五日草木萌动。惊蛰之日桃始华,又五日仓庚鸣,又五日鹰化为鸠。春分之日玄鸟至,又五日雷乃发声,又五日始电。”等等。
101. 急雷快晴,闷雷难晴,
102.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103. 例句: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一个主要因素。
104. 瓜籽籽撤下,黑老鸦搬家。
105. 小寒:此时正值“三九”前后,大部分地区开始天寒地冻,但还没有到达寒冷的极点。
106. 立春:表示严冬已逝,春季到来,气温回升,万物复苏。
107.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108. 物候知识:下雨前阴天空气湿度大,飞虫翅膀就会沾满了湿气而飞不快,所以燕子就出来捕食的时候飞的低才能吃到飞虫。
109. 不刮东风不雨,不刮西风不晴。
110. 露水闪,来日晴
111. 物候学主要通过观测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繁殖和环境的变化等,比较其时空分布的差异,探索动植物发育和活动过程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依赖关系,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它是介于生物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112.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113. 老龙瘢、不过三。
114. 大雪:此时天气较冷,不仅降雪量增大,降雪范围也更广。
115. 小雪:大地呈现初冬的景象,但还没到大雪纷飞的时节。
116. 《物候学》内容简介: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通过观测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繁殖和环境的变化等,比较其时空分布的差异,探索动植物发育和活动过程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依赖关系,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
117. 哈密怪的呢:这么大的窗子这么大的门,这么大的丫头不给人。
118. 它是介于生物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竺可桢是我国现代物候学发展的推动者,他从1918年回国后,就开始每天观察记录物候和天气。
119. 立秋:预示着秋季即将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不过暑气并未尽散,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之说。
120. 烟洞不出烟,一定是阴天。--后句亦作明天是阴天。
121. 东比风、下雨的老祖宗。
122. 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
123. 大自然的语言物候现象其中有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
124. 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125. 年重印本中增加的“一年中生物物候推移的原动力”一章中,他应用唯物辩证法,阐释了物候变化的内外因素及其联系,由于物候变化原因的复杂性,他提出应从生理学、遗传学等方面探索其奥秘。
126. 特别是1950~1973年的24年中,他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测量气温、气压、风向、温度等气象要素,还记录每年北京北海公园冰冻和融化,植物开花,燕子归来、布谷鸟初鸣等物候现象的日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资料。
127.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128. 立春晴,雨水均。
129. 物候是指生物长期适应光照降水温度等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形成与此相适应的生长发育节律,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物候现象,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及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律的反应他的目的是认识自然季节现象变化的规律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
130. 麻雀囤食要落雪。
131. 物候现象非常广泛,大自然中,那些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都属于物候现象。
132. 九月燕子站不久。
133. 植物物候,又称为作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农作物生育期中的物候现象。
134.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135. 南闪火开门,北闪有雨临。
136. 沙枣花香,包谷种上。
137. 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138. 沙枣花香种棉花。
139. 物候知识:晕和月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它的形成与卷层云有关。卷层云里有微小的冰晶,当太阳光或月光照射这些卷层云中的冰晶时,由于冰晶的棱镜作用,太阳光或月光经过折射、反射就形成了日晕和光晕。
140. 雨水:由于气温转暖,冰消雪化,雨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
141. 天上鱼鳞斑,晒谷不用翻。
142.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143. 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
144. 桑树发芽包米整地,桑子发红包米下种。
145. 长虫过路蚂蚁爬,小兔子剃头有雨下。
146. 蜻蜓飞得低,出门带笠。
147. 惊蛰:蛰的本意为藏,动物冬眠称“入蛰”。古人认为冬眠的昆虫被春雷惊醒,故称惊蛰。
148. 蒸子归,浇头水②
关于大自然的物候的句子 精选62句
1. 红云变黑云,必有大雨淋。
2.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3.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
4. 物候知识:春天作物生长需要水分,有水分就长得快!所以春雨是十分宝贵的。
5. 水淋春牛头,农夫百日忧。
6. 乌云拦东,不下雨也有风。乱云天顶绞,风雨来不小。
7. 小暑:属于“三伏”中的初伏,天气炎热、蒸闷。气温虽高,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故称小暑。
8. 白露:由于昼夜温差加大,水汽在草木上凝结成白色露珠,故称白露。
9. 南风腰中硬,北风头上尖
10.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11.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12. 羊打架,天要下。
13. 在此基础上,竺可桢以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探讨物候的内因和外因,与他的学生、同事宛敏渭先生合作写出了享有盛誉的《物候学》。竺可桢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亲自进行物候观察,整理收集古籍中的物候记载,把物候与农业联系起来,服务于农业生产。1963年出版,1973年增订重印的《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物候的结晶。
14. 上钓几下钓雨。
15.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16. 大雾不过三,过三半月平。
17. 天色亮一亮,河水涨一丈。
18. 月亮生毛,大雨滔滔。
19.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20. 狗哭鸡飞猪跳墙,不是塌房就是倒墙。
21. 天盘黑老鸦,地上大雪下。
22. 暴热黑云起,雹子要落地。
23. 一些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
24. 泥鳅跳,雨来到。
25. 大雁南归霜冻来。
26. 雨淋春牛头,七七四十九天愁。
27. 炸雷雨小,闷雷雨大。
28. 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
29. 蚂蚁封住窝,必定有雨落,蚂蚁取开窝,太阳照西坡。
30. 物候是指生物的生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现象(植物的发芽,动物的换毛等),也包括非生物的的现象(结冰,除霜等),物候是物候学的基础,与物候学关系紧密。
31. 秋分:与春分相同,昼夜几乎等长,处于整个秋天的中间。
32. 新疆好,遍地都是宝。
33.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比如秋天果实成熟,冬天北雁南飞这些都是物候学研究的内容。物候学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人们通过观察草木枯荣等现象,总结出了一套规律---24节气。24节气自古今来就为我国劳动人民安排农业生产提供了指导。因此我们形象地把物候学称作“大自然的语言”。物候学是一门接近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的学科。研究物候学对于安排农业生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4. 江苏做鞋浙江补,新疆白坎脚享福。
35. 各种植物的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
36. 苦豆子开花,胡萝卜种下。
37. 天山穿白衣,粮食要丰收;天山戴了帽,庄稼要受旱。
38. 近山多雨,近海多风。
39. 燕子低飞蛇过道,眼看大雨就来到。
40. 这里所谓不出手、冰上走、沿河看柳、河开、雁来,统是物候。就是从人的冷暖感觉、江河的冰冻、柳树的发青、鸿雁的北飞,来定季节的节奏、寒暑的循环,而其最后目的是为了掌握农时,所以最后一句便是“耕牛遍地走”,这可称“有的放矢”。从歌中“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几句看来,这一歌谣不适用于淮河流域,也不适用于山西、河北,当是黄河中下游山东、河南地方的歌谣。九九是从冬至算起,所以是以阴历为根据的,一定先有二至二分的知识才会有此歌谣,可见这歌谣也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或以后产生的。
41. 它包括三个方面:
42. 满天水上波,有雨跑不脱。
43. 立冬:标志着冬季的开始。田间的操作也随之结束,作物在收割后进行贮藏。
44. 阴天烟直冒,转眼风雪到。
45. 蜜蜂归窠迟,来日好天气。
46. 云吃雾有雨,雾吃云好天。
47. 牛回头羊调首,明日大风使人愁。
48. 下面简单介绍下二十四节气
49. 榆钱成串,皮芽子漫灌。
50.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51. 长蛇过道。大雨即到。
52. 霜降:由秋季过渡到冬季的节气,开始有霜冻的现象出现。
53.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54. 雷轰天顶,虽雨不猛。
55. 黑蜂舞河坝,必有大水发。
56. 春雷十日阴,春雷十日寒
57. 黑云接驾,不阴就下。
58. 物候学是研究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季节性现象同环境的周期性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主要通过观测和记录一年中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迁徙繁殖和环境的变化等,比较其时空分布的差异,探索动植物发育和活动过程的周期性规律,及其对周围环境条件的依赖关系,进而了解气候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动植物的影响。它是介于生物学和气象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59. 东风急,备斗笠。
60. 冷得早,暖得早。
61.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62. 我国古代物候知识起源于周、秦时代,目的是为了指挥奴隶适时从事农业生产。我国从春秋、战国以来,一直重视农业活动的适时。《管子·匡乘马》篇除说“使农夫寒耕暑耘”外,并具体指出:“冬至后六十天(即雨水节)向阳处土壤化冻;又十五天(即惊蛰)向阴处土壤化冻,完全化冻后就要种稷;春事要在二十五天之内完毕。”《吕氏春秋》一书,杂有农家的话,《上农》等篇就是谈农业的。它在《十二纪》各纪的篇首曾因袭《管子》,又汇集了劳动人民有关这方面的经验,编为十二个月的物候。其后这些节气和物候的知识,更被辗转抄入《淮南子·时则训》和《礼记·月令》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