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记苏静老师的诗教
腹有诗书气自华-记苏静老师的诗教
一位年轻教师创造了这样一个奇迹;教堂?不足一年,她的学生就能背诵诗文百篇,甚至几分钟内便可轻松赋诗一首。这位老师名叫苏静。让我们来共同关注苏老师和她创造的奇迹。
腹有诗书气自华──记苏静老师的诗教
《中国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报》记者 陶继新
背诗: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青岛嘉峪关学校年轻的苏静老师是一个对中国古典文化诗词曲赋情有独钟的人。在她看来,中国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对生活在信息时代,生活在西方文化不断强力渗透背景下的当代小学生来说,开展古典诗文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不但能够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把传统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幼稚的心田,让孩子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
基于这样一种认识,从走上讲坛的第一天起,苏静老师就把开展诗教作为自己语文教改的起点。如何让对古诗词毫无所知的孩子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呢?
经过一番精心策划,教室黑板的一
角出现了一个崭新的学习园地──“每日一诗”,上面抄录了苏静精选的短诗一首,并提出了背诵和竞赛的要求。孩子们好奇地围了上去,一字一句地诵读起来。与此同时,苏静在课堂上也尽可能多地引用古诗词,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是因有诗词素养而方显才华的人。孩子们在课堂上回答老师的提问,偶尔用上一两句古诗词,苏静更是大加赞赏。学生诵读古诗的兴趣渐渐浓了起来。苏静抓住机会,及时推出了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比赛、郊游诵诗等多种多样的活动,以巩固和强化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她还把男女生分组成两个棋逢对手的诗社,男的名曰“青云斋”,女的名曰“兰若轩”。每个诗社都想胜过对方,对阵赛诗可谓各显神通,激烈、精彩、高雅。渐渐地,学生们对诵诗背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背诗的范围也在扩展,从仅背“每日古诗”到自己寻找多种体裁的诗文:古风、乐府民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所背诗文的篇幅也越来越长,从简单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到律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又到数十言的长诗“春江潮水连海平”,诸如《琵琶行》《木兰辞》《孔雀东南飞》等长诗,有的学生也已经背过。往日痴迷于动画片的孩子们,现在做完作业之后便迅速钻进古诗文里,大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味道。晚上所读所诵,第二天便有了用武之地,不仅可以在诗社比赛中一展身手,甚至课间也自由搭配成赛诗擂台,对诗声此起彼伏,颇有《刘三姐》中对山歌的架势。一学期下来,无论是晓风残月的清丽,还是大江东去的豪放,统统印进了童真的记忆,孩子们虔诚地拜倒在伟大诗人的脚下,并与之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诗文甚至成了师生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有效载体。苏静老师期末为第一位孩子所写的评语,都巧用了诗词名句,以诗样的语言,抒写由衷的赞赏。她为王晨燕同学写的评语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用这句诗词形容你真是再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