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危机与诚信重建【精彩4篇】
诚信危机与诚信重建 篇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诚信危机也随之而来。诚信的重要性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然而,由于一些人的不诚信行为,社会信任度下降,诚信危机愈发严重。本文将从诚信危机的原因、影响以及诚信重建的路径展开探讨。
首先,诚信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个人道德观念的淡漠和利益至上的心态是导致诚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中,个人追求经济利益的心态屡见不鲜,许多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不惜违背诚信原则,以欺骗、偷盗、侵犯他人权益等不道德手段获取财富。另一方面,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增加,信任关系的建立变得困难。一些人出于对未知的不信任,对陌生人持怀疑态度,从而导致社会信任度下降,诚信危机愈演愈烈。
其次,诚信危机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首先,诚信危机导致了社会信任度的下降。在一个信任度低的社会中,人们往往对他人充满怀疑,难以建立起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限制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其次,诚信危机破坏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在商业领域,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采取不正当手段,损害了其他企业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最后,诚信危机也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在一个缺乏诚信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紧张,社会矛盾和冲突不断加剧,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面对诚信危机,诚信重建是当务之急。首先,个人应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注重自律和责任意识。只有个体的诚信意识提升,才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其次,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严惩。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诚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最后,社会组织和企业应积极参与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社会责任感,推动诚信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总之,诚信危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但我们有信心通过诚信重建来解决这一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共同努力构建一个诚信的社会。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重建信任,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诚信危机与诚信重建 篇二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诚信危机也随之而来。本文将从诚信危机的表现形式、根源原因以及诚信重建的路径展开探讨。
首先,诚信危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商业领域,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采取虚假宣传、偷税漏税等不诚信行为,损害了消费者权益,破坏了市场秩序。在个人领域,一些人为了获得私利,不惜违法违规,以欺骗、偷盗等手段获取财富,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在政府领域,一些官员为了谋取权力和私利,滥用职权,违反法律法规,破坏了公平公正的政府形象。这些现象都是诚信危机的表现,给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其次,诚信危机的根源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个人道德观念的淡漠和利益至上的心态是导致诚信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现代社会中,一些人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违背诚信原则,以欺骗、偷盗、侵犯他人权益等不道德手段获取财富。另一方面,制度不健全和监管不力也是诚信危机的原因之一。在一些行业领域,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制度保障,一些企业和个人可以逃避法律法规的制约,从而导致不诚信行为泛滥。
面对诚信危机,诚信重建是当务之急。首先,个人应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诚信意识。只有每个人都能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从自身做起,才能够推动整个社会的诚信建设。其次,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和制裁。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诚信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最后,社会组织和企业应积极参与诚信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加强社会责任感,推动诚信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综上所述,诚信危机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我们有信心通过诚信重建来解决这一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共同努力构建一个诚信的社会。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重建信任,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诚信危机与诚信重建 篇三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在维系市场经济秩序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上经济领域却出现了严重的诚信危机,极大地阻碍了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整治社会普遍存在的诚信失范现象,有赖于企业和政府方方面面一起动手。
西方学者普遍认为,世界经济已经进人了“信用经济时代”。诚信经营,讲究信誉与消费者和企业密切相关,它既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好处,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利润。正如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总裁所说:“我们公司卖的不仅仅是电脑,卖的更重要的是诚信。”有人说过,如果可口可乐公司遍及世界各地的工厂在一夜之间被大火烧掉,那么。第二天报纸上的头条新闻便是:世界各大银行争先向它提供贷款。因为他们相信可口可乐的形象已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脑海之中。可口可乐公司靠什么让人们相信它呢?靠的是它们给消费者提供的商品质量是优良的,价格是合理的,服务是一流的。说到底,靠的是它们对消费者的诚实信用。
一、诚信缺失的表现
从市场经济的发展历史来看,诚信经营无疑应该大力提倡。当前问题的关键则是,不诚信经营到处泛滥,甚至出现“李逵”斗不过“李鬼”的不正常现象,如何才能根绝不正当竞争行为,让人们自觉自愿地奉行诚信经营,是我们应当关注的焦点。综观不诚信经营行为,以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为甚,就以一个“假”字来说,通过分析其形成要素,感到我们应从多方面努力,来精心培育诚信经营的良好环境。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企业对诚信经营准则的“自觉违反”
一些企业缺乏必要的诚信观念,不根据诚信准则行事,在经营活动中坑蒙拐骗,尔虞我诈,甚至还积极地去违背诚信经营准则。它们只考虑自己眼前的现实利益,不考虑消费者利益、其他企业的利益及国家利益,出现了种种损害消费者利益、其他企业的利益及国家利益的行为,严重地损坏了企业的形象。例如,现实生活中存在的虚假性、误导性和挑逗性的变色广告,假冒伪劣的商品,任意宰客的行为等;一些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对自身企业造成的环境污染不予治理或治理不力等。显然,在这些情况下,企业经营的动机是自私自利的,对于违反诚信经营准则的事实,企业也是知晓的,但为了眼前利益、自身利益,宁愿选择不讲诚信,这就叫对诚信经营准则的“自觉违反”。
2、重视诚信经营价值和容忍不诚信经营行为并存
根据中国零点调查公司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85.3%的企业经营者认为在自己的企业经营中存在诚信经营规则,并认为经营讲诚信是重要的,强调诚信经营是企业经营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念。但是,它们的调查结果同时又表明,有40%的企业经营者对违反诚信的经营行为又采取了高度容忍的态度或持诚信经营的中立立场,其中对企业外部的领导者与客户关系中的不诚信行为的容忍更为明显。例如。对“贿赂客户”的容忍度为73.1%,对“缺斤少两”的容忍度为55.4%,对“不实广告”的容忍度为55.0%。这种情况表明,我国不少企业的诚信经营只是处在“只说不做”的状态。
3、组织诚信与个体诚信的冲突
诚信经营问题从根本上看应该是一种组织诚信,是一种组织的追求,当然这种组织追求是通过个体的努力去实现的。在现实生活中,组织诚信与个体诚信有这样几种情况:一是组织诚信与个体诚信协调一致,即二者都是讲诚信的。这样的企业诚信经营的原则能得以确立并得到维护,企业能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二是组织诚信较差与个体诚信较差,即二者都是不讲诚信的。这样的企业必然会实施不诚信经营,结果是既害社会和公众,也害自己的企业和企业的职L。三是良好的组织诚信与较差的个体诚信,即组织讲诚信,个体不讲诚信。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采取果断措施,纠正个体不讲诚信的状况,否则将会损害企业的诚信经营价值,影响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四是较差的组织诚信与优良的个体诚信,即组织不讲诚信,个体讲诚信。在这情况下,要么组织本身立刻清醒,重新确立自己的诚信经营价值,要么迫使个体改变诚信经营的追求,以适应企业。
二、诚信缺失的原因及其重建
信誉危机产生的原因有多种,首先是生产力的落后。生产力是市场经济的硬环境,生产力不发达是信誉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综观发达国家,在其生产力落后之时,几乎均经历过不同程度的造假情况。后来,由于生产力逐步提高及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造假局面才逐步得到遏制。其次是道德水准低下。大多数企业或个人将钱(利益)看成是自身价值的体现,为此而不择手段。这是一种畸形的、可怕的价值观念,是道德水准的严重扭曲。第三,是信用制度及其法律不健全。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得力的信用制度尚未真正建立。
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财富,也是市场经济的“黄金法则”。因此,必须坚持诚信为本,企业才能振兴发展。整治社会普遍存在的诚信失范现象,有赖于企业和政府动员方方面面一起动手。
1、让作假者无机可乘,使其不能“假”
客观地说,某些人作假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想赚钱,但这些人的行为尚不属于明火执仗公然抢劫,而是通过商品交换来完成的,当然属于一种不平等交换。为什么这种不平等交换能够完成,主要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消费者缺乏交易经验,以致上当受骗。工业经济发展到今天,产品种类何止百万,而且我们国内工业大发展也不过是近二十年的事情,消费者特别是偏远农村的消费者,辨别产品优劣的经验不足,购物经验不足,很容易被人蒙骗。第二个原因则是某些假冒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要。这一点经常被人们所忽略。
中国还是个发展中国家,大众的可自由支配的购买力还非常有限,正规生产的产品虽然质量优良,但是成本高,销售价格也高,大众消费者买不起,也只好去买质次价廉的东西,凑合着用吧。在地摊上花十几元钱就可买一条的“金利来”领带,谁不知道是冒牌货?只因囊中羞涩。如果厂家经过多方面的努力,使生产出来的正宗产品质优价廉,谁还去买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呢?第三个重要原因则是技术扩散的结果。现在假冒伪劣产品范围甚广,如果那些造假者根本造不出来这些产品,他们还能拿着这些产品去坑人吗?由此想到我们的正规企业,也确实应该大幅度提高产品生产技术的科技含量了,让那些仿造者连假的也造不出来才是上策。如果没有了作假者生存的市场空间,让他们的不平等交易无法实现,赚不到不义之财,作假者自然就少了。
2、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使作假者羞于“假”
我们知道,欧美国家的居民大多信仰宗教,当代西方影响颇大的思想家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通过大量材料分析,认识到新教徒的伦理观念在资本主义产业化过程中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关资料表明,日本在其经济腾飞中,日本国民的精神素质也功不可没,例如日本商人蔑视那种只顾个人利益的欧美哲学,主张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而获得相应回报。日本松下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认为,利润是一种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回报,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就要崇尚科技,提供优秀产品和一流服务。国外的企业家尚且如此认为,我们作为一个文明古国的国民,为什么就不能走一条正当的致富之路呢?其实我们过去的商人也是非常讲究职业道德的,如以前商人敬关公为财神,其实就是讲究义中取财。今天,我们更要大力加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职道德建设,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主体,要自觉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摒弃短期行为,追求长远利益,融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为一体,既利己又要利国利民。可以这样说,打假只能治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才是治假之本。
3、依法治假,重拳出去,使作假者不敢“假”
不必讳言,当前我国以法规范市场行为的工作还远远不尽人意。消费者即使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在很多时候还难以受到保护,诉讼、索赔程序的繁琐,足以让老百姓望而却步。即使壮壮胆告上一状,你也未必能打赢官司,好不容易打赢了,法院的判决也未必能够执行。君不见,那许许多多拖欠银行贷款的大亨,法院都无可奈何大不了在报纸上发个公告,让大家知道有那么一些赖账户,可这又有何用,大亨们该不还账照样不还。在法律保护不了社会正义的时候,实在是一种民族的悲哀。更何况现实社会中权大于法、以权代法的现象时有发生
那些搞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人在某些方面都显露出非同一般的才能,他们大多通过权钱交易,为自己编好了一顶庞大的保护伞,越是大骗子,其根子越深,一般人很难动其毫毛。再加上某些官员热衷于“傍大款”,甘心情愿拜倒在大亨们的脚下,求得一口残羹冷炙,这都为不诚信经营提供了方便。如果轻轻松松就能大发不义之财,而且社会正义的力量又难奈其何,骗子怎能绝迹?不过,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许多改革,也正是为了营造一个法制化的市场环境。
4、提高国民的科技与文化素质,使作假者不必“假”
“人之初,性本善”。那些造假者也并非天生就是刁民,其中许多人也是出于一种无奈。试想,这些人也要致富,苦于没有真功
夫,只好去搞些假冒伪劣之类,不登大雅之堂。在某些地方,这种造假行为甚至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视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条途径,实际上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所以,为了大行诚信经营之风,那就要在全社会中加强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科技文化素质,重视科技,重视人才,发展科技,培育人才,让每个人靠知识技术,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富起来。
只有讲究信誉,诚信经营,对消费者负责的企业才能赢得“上帝”的青睐,形成一种吸引顾客的“磁场”,也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经营者应该始终把消费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提升企业的“道德”指数,牢记自身的社会职责,树立道德为先的经营方针,切实为用户着想,以一流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赢得顾客,真正做到以诚实为本,凭信誉取胜。与此同时,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积极运用法律、市场和经济等手段,引导企业经营者提升“道德”指数,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促进市场经济向有德、有序的良性方向发展。
诚信危机与诚信重建 篇四
现实中存在的社会失序问题,究其深层原因,是社会转型期社会诚信伦理的混乱所引起的。而要实现社会秩序的重建,必须使社会秩序有一个形而上的依托——诚信伦理。诚信伦理的基础是人性与理性。人性具有建立社会规范、准则的能力;理性具有自发地产生解决、调适合作问题的能力。信任危机给社会生活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要恢复信任,必须要守住社会的底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然而,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诚信缺失在整个社会内恶性蔓延,诚信危机已成为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涉及政治、经济、人际交往等领域,严重扰乱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诚信伦理是社会秩序有机系统的价值基础
社会秩序作为结构性存在是由各要素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有机构成的系统整体,其基本要素是价值核心、社会规则和社会权威。其中,价值核心即诚信伦理渗透于其他要素中,作为统摄性的因素发挥作用。诚信伦理之所以是社会秩序有机系统的价值核心,是因为诚信伦理是维系人们各种交往关系的重要链条。缺少了诚信伦理这一链条,各种交往关系便会散架,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儒家认为,讲诚信是一个社会健康的标志,只有人人讲诚信,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怀疑、欺骗、戒备,最终建立起相互信赖的人际关系。子曰:“朋友信之”(《论语·公治长》)。子夏也曾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曾子也提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守信用、诚实是交朋友的基本原则。孟子在“五伦”中,也特别强调“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前提。诚信伦理之所以是社会秩序有机系统的价值核心,是由生物学基础上的人性所决定的。社会秩序作为人类的一种本能的东西被创造出来,是由人的生物性的本能——“信”所规定的。比如,在古代,人们在祭天和祭祖时要言语真实、说话算话。于是,产生了“人言”——信。“信”最初有两方面的解释,言语真实和说话算数,即不说假话,不欺骗人,言语真实要求客观、真实地反映事物的本真状态,传递信息的真实性。说话算数要求如实的反映事物的本真状态,要求说话的人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因此,凡人与人交往,都应该说话算话,信守承诺,不欺诈、不虚伪、不掩饰,以达到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礼记·礼运》篇中记载:“讲信修睦而固人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就是说,讲信修睦对社会的作用就如同“肌肤”和“筋骸”对人的作用一样重要。否则,如果人与人的交往不讲信用,那么欺诈之风盛行,人们将生活在一个尔虞我诈的社会中。因此,诚信是社会安定和发展的基础。
诚信伦理之所以是社会秩序有机系统的价值核心,是由人的理性所决定的。人类从本质上说是社会动物,而社会动物最基本的欲望和本能使他们创立能使其结合成共同体的道德规则。他们从本质上说也是理性的,而其理性使他们能自然而然地开创彼此合作的途径。人类社会秩序天然的先决条件是通过大量道德准则的存在有序地创立文明社会。霍布斯认为,国家及其代表的社会秩序都是人经由理性审慎思考并通过社会契约设计出来的,国家本身就是“人造物体”,它不是神造的, 而是建立在人的理性设计基础上的。一定意义上,社会秩序是文化塑造的结果。人类拥有以理性的方式自发产生解决、调适合作问题的能力。即人类通过协商、讨价、还价拥有自下而上自发建构社会秩序的能力。古人认为,诚信道德的实践是为了实现其社会价值和内在精神价值,既能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也能促进人的物质需要的满足。在此层面上,可以说诚信道德是利己利人的理性活动。古人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做不到诚信道德而要求别人对自己诚信是没有道理的,只有自己首先做到诚信,才能希望别人也对自己诚信。诚实守信是人格的核心。
当代诚信危机是社会失序的深层次原因
秩序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良好的社会秩序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良好运行的社会秩序,不仅是法律、制度、规范等强制性的结果,而且是价值思想内在黏合的结果。诚信作为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对社会秩序的维持具有重要的黏合作用。诚信危机必然引起社会的失序。社会转型期,由于法律规范的有限性和道德行为的失范,特别是社会价值观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引领作用未能完全得到有效的发挥,因而社会失序时常发生。
比如,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自从20xx年“苏丹红”事件,20xx 年“毒桂圆”、“染色虾米”、“瘦肉精”、“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丑闻仍层出不穷。尤其是20xx年,问题食品接二连三地被曝光。
比如,有些地方片面追求GDP,环境污染严重;有些地方行政权力以产业振兴为由配置资源、投入土地,大量营造政绩工程。重建泛滥成灾,浪费了资源,导致了政绩过剩;一些青少年道德存在的问题等。
社会失序令人缺乏安全感,让人充满忧虑,严重影响到国家的软实力并制约经济的发展。
社会失序有经济方面的原因,也有制度安排方面的原因,还有社会转型期道德观念的混乱方面的原因。道德是调整不同个体之间、不同群体之间、个体和社会之间以及群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不是由国家强制力强迫制定和执行的,而是依靠社会的舆论力量、社会传统、习惯、人的观念、信念以及教育的力量来推行并维持的。道德作为社会秩序的软的维护力量,它的指定、推行和传播不是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而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文化、习俗、教育等途径来维持。道德的内容是经过历史积淀与演化而逐渐形成的观念、品质等,如,好与坏、善良与邪恶、荣耀与耻辱等。
社会转型期,社会从乡村熟人社会进入城市陌生社会,人们之间的信任降低了。在一个开放的现代社会,由于流动性增加和信息的不对称性加大,道德对诚信的约束力变得越来越小。违约者的违约成本在不断降低。传统的主导价值观和社会道德规范被解构,而新的价值观、社会道德规范却未建立起来。生活的现实性逼使人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价值观缺失、理想信任失落、道德行为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