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 《短歌行》全诗及赏析
曹操 《短歌行》全诗及赏析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曹操 《短歌行》全诗及赏析
曹操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注释:
短歌行:汉乐府《相和歌·平调名》。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出自《诗经·郑风·子衿》。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掇(duō):拾取;摘取。
讌(yàn):同“宴”。
匝(zā):周,圈。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
译文1: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那穿着青领(周代学士的服装)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正是因为你们的缘故,我一直低唱着《子衿》歌。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明月升起 ,星星闪烁,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见到贤才,一饭三吐脯, 礼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译文2:
我一边饮酒一边放歌,人生岁月能有几何?象那转瞬即逝的晨露,过去的日子苦于太多。喝酒唱歌我慷慨激昂,深藏于心的忧虑难以遗忘。用什么来排遣忧思,只有借助美酒聊解悲伤。那穿青领衣的学士啊,我无时不在把你思想。只是为了你的缘故,我至今吟味“子衿”念念不忘。鹿儿呦呦欢叫,在野地里吃着艾蒿。我若有贵客临门,一定弹瑟吹笙相邀。如同那明洁的圆月,什么时候曾停止过运行?渴求贤才的一怀愁绪,索绕于心不能断绝。客人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屈尊前来把我探问。久别重逢谈心宴饮,心中怀念旧日的情恩。明月当空星斗见稀,乌鹊展翅向南迁徙。绕着林木飞来飞去,哪个枝头可以栖息?山不辞土石而高峻,海不拒涓滴而渊深。周公吐哺握发,天下贤士归心。
赏析:
《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这是第一首的本辞。据余冠英《魏晋南北朝诗选》说,这一似乎是用于宴饮的歌辞。诗中感叹时光易逝,抒写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搜揽人才完成统一大业的抱负。就全诗来说基调是高昂的。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品,写于南征刘表之前。此诗可分为三部分。
前八句为第一部分,诗人有感于人生短暂,便想借狂歌滥饮聊以自娱。“人生几何”“何以解忧”两个设问发出慨叹,表面上看是消极的,实则缘事而发,这正是作者积极进取精神的曲折反映,与一般的及时行乐是不同的。不是吗?现实战乱频繁,人民惨遭荼炭,统一大业尚未完成,而年华却消逝了,怎不令人心急如焚!在这深沉的慨叹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感伤离乱、忧心忡忡,急于建功立业的动人形象。
中间十六句第二部分,引用成句,借助想象,反复陈说求贤若渴的心情,可谓直抒胸臆。承上我们知道诗人是深含隐忧的。何以解忧呢?自然不会是杜康。如果说前八句直用《诗经》成句,通过声音、形象、色彩几个方面的细致描写,表达思念贤才的复杂情感,达到了天衣无缝的程度,那么后八句则直接披露了这种心情,来得更加强烈!在类似幻觉的境界中,诗人把对贤才深沉、久远、热切、纯洁的思慕之情表达尽了。风格自殊。
结尾八句为敏第三部分,点出要旨??天下归心,倾吐了自己的愿望。第七句用比兴手法写景抒情,寄托对贤才在离乱中无枝可依的惋惜心情。乌鹊喻贤才。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董卓之乱后,不少人南附刘表。但刘表“有才而不能用,闻善而不能纳”,曹操因此而发出感慨,为将全诗推向高潮作了铺垫。第八句先用脱颖于《管子?形解》的句子表示希望接纳尽可能多的人才。最后以周公吐哺发的典故自喻,表明自己决心象周公那样招贤纳士,从而点明题旨。
全诗在深沉的忧虑中饱溢慷慨激昂的情绪,着眼点是渴望有更多的贤士俊杰帮助实现政治理想,把思贤与实现政治理想结合起来,使全诗有了一定的深度。
在艺术表现上,体现了曹操诗歌初步形成的个人风格。这首诗有较浓的`抒情性,诗人把起伏不平的心绪通过几个低沉的回旋,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深沉质朴,慷慨悲凉。从形式上看,这是一首四言诗,诗人利用乐府旧题表现新内容,成就极高。
曹操 《短歌行》全诗及赏析
短歌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翻译
姬昌受封为西伯,具有神智和美德。殷朝土地为三份,他有其中的两份。
整治贡品来进奉,不失臣子的职责。只因为崇侯进谗言,而蒙冤受拘禁。
后因为送礼而赦免,受赐斧钺征伐的权力。他被孔丘称赞,品德高尚地位显。
始终臣服殷朝帝王,美名后世流传遍。齐桓公拥周建立功业,存亡继绝为霸首。
聚合诸侯捍卫中原,匡正天下功业千秋。号令诸侯以匡周室,依靠的主要不是武力。
行为磊落不欺诈,美德流传于身后。孔子赞美齐桓公,也称赞管仲,百姓深受恩惠。
天子赐肉与桓公,命其无拜来接受。桓公称小白不敢,天子威严就在咫尺前。
晋文公继承来称霸,亲身尊奉周天王。周天子赏赐丰厚,仪式也非常隆重。
接受玉器和美酒,弓矢武士三百名。晋文公声望镇诸侯,从其风者受尊重。
威名八方传遍,名声仅次于齐桓公。佯称周王巡狩,招天子到河阳,因此大众议论纷纷。
注释
贡献:谓进奉,进贡。
节:礼仪、规矩、纪律。坠,失去。一作“隆”。
见:被。
赦原:赦免原谅其过。斧钺,古代兵器。古代军法用以杀人的斧子。专征,古代帝王授予诸侯,将帅掌握军旅的特权,不待天子之命,得自专征伐。仲尼,孔子字。
殷:朝代名,即商。
不以兵车:指齐桓公称诸侯以匡周室,主要靠的不是武力,主要靠的完全落实了取信于诸侯和周室的如前所述的八条得力措施。
谲:诡诈。
夷吾: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
庙胙:祭祀用的肉。胙,古代祭祀时供的肉。
小白:齐桓公名。
尔:这样。
天威:天子的威严。
在颜:即不违颜意,即特别亲切地感受到了天子的威严。
咫尺:指距离很近。
圭瓒: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鬯,古代祭祀用的酒。彤弓,朱红色的弓。古代诸侯有大功时,天子赏赐弓矢,使“专征伐”。
卢弓:形似戟的一种弓。
矢千:一千支箭。矢,即箭。
虎贲:勇士,武士。
亚:次于。
河阳:古县名,春秋晋邑(今河南孟县西)。
是:一作“是以”。
纷葩:亦作“芬葩”。多貌,盛貌。葩,花。
创作背景
《周西伯昌》,学术界也难以确定其具体创作时间,只能大致推断为建安十七年(212)至二十二年(217)之间。
赏析
《周西伯昌》是一首咏史诗,诗人意在借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的史事向内外臣僚及天下表明心迹。通以时间先后为序,结构层次分明:开头“周西伯昌”十五句写周文王;中间“齐桓之功”十五句写齐桓公;最后“晋文亦霸”十三句写晋文公。曹操写他们,强调了他们的功业和德行。此外还特别突出了他们虽然有盖世的功业,但始终尊奉天子的事迹。
在诗中,曹操赞颂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这样的成就伟业的历史人物,实际上是借他们来抒发自己的雄伟志向。周文王姬昌在殷朝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大好形势下,犹能奉事殷纣,故孔子盛称“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但纣王亲信崇侯虎仍不免在纣王前还要谗毁文王,并拘系于羑里。曹操举此史实,意在表明自己正在克心效法先圣西伯姬昌,并肯定他的所作所为,谨慎惕惧,向来无愧于献帝之所赏;并大谈西伯姬昌、齐桓公、晋文公皆曾受命“专使征伐”,意在表明当时天下形势与当年西伯、齐桓、晋文之际颇相类似,天子命他“专使征伐”以讨不臣,乃英明之举。他的态度非常明确,就是要效法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终守臣节的事迹。
观汉献帝下诏《册魏公九锡文》全,尽叙曹操之功,以为其功高于伊、周,而其奖却低于齐、晋,故赐爵赐土,又加九锡,奖励空前。但曹操被奖愈高,心内愈忧。故曹操在曾早在五十六岁写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谓“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曹操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并能发挥。鉴于齐桓、晋文当初虽能率诸侯以尊周,但终未能如西伯姬昌终其身而不代商纣,只是为儿子武王姬发创造条件,一旦天地人三才俱备,那就瓜熟蒂落了,不必操之过急而速招恶名。曹操暗欣自己深得文王精义,故亦终其身奉事汉帝而不称孤道寡,故对孙权伺机上表称臣之用心,便洞若观火,使其毒计无所逞其能矣。曹操此诗,是对如孙权辈等外内政敌企图把曹操推向高处不胜寒极端阴谋的粉碎措施。当自己的臣下如陈群、桓阶、夏侯惇等亦诚意敦请曹操称帝时,曹操亦坚定地回答:“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可见曹操谋略之高超,实非常人所能及。遵循既定方针,实为曹操施政运筹之要略。
这首《周西伯昌》是诗人从《史记·殷本纪》中采辑西伯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犹尊奉殷室“臣节不坠”的美德,从《左传》中掬取齐桓公“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晋文公“躬奉天王”“威服诸侯”的史迹,加以裁剪,成为诗章,既是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具体阐释,又是对敌手“妄相忖度”疑其有篡汉自立之心的有力回击。
曹操的四言诗,在《诗经》之后独树一帜。他的四言诗,句式整齐,有明显的节奏感。而这第二首《短歌行》不同,诗中主要主要用四言句式,但又有变化,如有少量的五言、六言句式,还有不少散文句式。这说明曹操在诗歌形式上,并不拘泥,而能灵活地根据所抒发的思想感情随时变化。
曹操的《短歌行二首》,《对酒当歌》是咏怀,在对酒当歌的燕礼现场,就事兴感,即景抒情,心苞天下,思接千载,在沉郁悠长的忧思中,激荡着抗志任事的慷慨之气,抒发了为重建大汉王业而求贤若渴的情怀;《周西伯昌》是咏史,文笔质直,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以大事小而造福天下的大德,申明自己只有殚精竭虑扶佐汉室之志,而决无代汉自立之心。两诗珠联璧合,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雄深雅健为其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