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作者介绍

《春江花月夜》作者介绍

  《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衬出离愁之苦,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那徘徊在明月楼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的鱼龙,是景?是情?难以区分。全诗成功地融情于景,摄情入诗,相偕相融,构成了完美的艺术境界。下面是《春江花月夜》作者介绍,欢迎参考!

  《春江花月夜》作者介绍

  张若虚(约647年— 约730年),字、号均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扬州(今属江苏扬州)人。初唐诗人。以《春江花月夜》著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 》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抒 写真 挚动人的离情 别绪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人物生平

  张若虚的生卒年不详,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至公元八世纪前期,曾任兖州兵曹。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年间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全唐诗》说他与贺知章(越州永兴人,今浙江萧山)、张旭(苏州人)、包融(润州延陵,今丹阳人,一说湖州人),号“吴中四士”,文词俊秀。开元年间尚在世。

  诗歌遭遇

  在唐代,似乎没有诗集传世。从唐至元,他的《春江》诗几乎无人所重。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见他的诗作。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

  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

  明嘉靖年间,李攀龙选编《古今诗删》收录张若虚的'《春江》诗,万历年间的三种选本《唐诗所》、《唐诗解》、《唐诗归》,崇祯年间的《删补唐诗脉笺释会通评林》七言古诗、《石仓历代诗选》,明末成书的《唐诗镜》都选录了此诗。

  最早提及张若虚及其诗的诗话,是成书于万历年间的胡应麟《诗薮》。及至清代,有关唐诗的重要选本,如成书于康熙年间的季振孙《唐诗》、徐增《而庵说唐诗》、《御制全唐诗》(卷十九和卷一一七),成书于乾隆年间的沈德潜《重订唐诗别裁》、管世铭的《读雪山房唐诗钞》等等,都收录了他的《春江》诗,有的还附录有关此诗的评论。

  艺术成就

  其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初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但受六朝柔靡诗风影响,常露人生无常之感。诗作大部散佚,《全唐诗》仅存2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另一首诗是《代答闺梦还》。

相关文章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人物分析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其间战争此起彼伏,风云人物层出不穷,局势跌宕变幻。战场上的兵戎相见,军营中的运筹帷幄,外交场合的谋略交锋,给我们留下了大量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人物...
名著阅读2017-02-05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人物分析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曹雪芹 (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著名小说家,祖籍辽阳。曹雪芹是内务府汉军旗人,出身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 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做...
名著阅读2012-09-07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

新红楼梦演员表版

演员表 角色 演员 配音 林黛玉 蒋梦婕 ---- 贾宝玉 张君钰(幼年);于小彤(少年);杨洋(成年) 李恺悦 ---- 薛宝钗 李沁(少女);白冰(成年) ---- 王熙凤 姚笛 ---- 贾琏...
名著阅读2017-06-08
新红楼梦演员表版

戴望舒雨巷赏析

队晗铩肥谴魍娴某擅鳎髡咄ü韵琳醭恋挠晗铮谟晗镏信腔驳亩佬姓撸约澳歉鱿穸∠阋谎嶙懦钤沟墓媚锏拿栊...
名著阅读2019-02-02
戴望舒雨巷赏析

《劝学》原文及翻译及注解

荀子的《劝学》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其中有些警句,已成为勉励学习常用的成语。我们为大家整理了《劝学》原文及翻译及注解,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
名著阅读2019-04-01
《劝学》原文及翻译及注解

《废弈向学》原文及译文

废弈向学 魏甄琛举秀才入都,颇以弈棋废日,至通夜不止,令苍头执烛,或时睡顿,则杖之。奴曰:“郎君辞父母仕宦,若读书,执烛即不敢辞,今乃围棋日夜不息,岂是向京之意乎?”琛怅然惭感,遂诣赤彪许,假书研习,...
名著阅读2019-02-09
《废弈向学》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