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琵琶行》全文

白居易的《琵琶行》全文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全诗叙事与抒情紧密结合,塑造出完整鲜明的人物形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全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琵琶行》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乐府诗之一。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年)。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贪腐、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作品原文

  (诗前小序)元和十年,予左迁(3)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4)然有京都声(5)。问其人,本长安倡女(6),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7),年长色衰,委身(8)为(9)贾人(10)妇。遂命酒(11),使快(12)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13)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14)二年,恬然(15)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16)意。因为(17)长句,歌(19)以赠之,凡(20)六百一十六言(21),命(22)曰《琵琶行》。

  琵琶行。郑重作浔阳江(23)头夜送客,枫叶荻花(1)秋瑟瑟(24)。

  主人(25)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26)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27)声声思(28),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29)续续弹(30),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31)慢捻(32)抹(33)复挑(34),初为《霓裳》(35)后《六幺》(36)。

  大弦(37)嘈嘈(38)如急雨,小弦(39)切切(40)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41)莺语花底滑,幽咽(42)泉流冰下难(43)。

  冰泉冷涩弦凝绝(44),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45)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46),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47)收拨当心画(48),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49)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50)。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51)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52)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53)妒。

  五陵(54)年少争缠头(55),一曲红绡(56)不知数。

  钿头(57)银(云)篦击节(58)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59)。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60)买茶去。

  去来(61)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62)红阑干(63)。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64)唧唧(65)。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66)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67),如听仙乐耳暂(68)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69)促弦(70)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71),满座重闻皆掩泣(72)。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73)湿。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荻(dí)花: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叶子长形,似芦苇,秋天开紫花。

  (2)帛:古时对丝织品的总称。

  (3)左迁:贬官,降职。与下文所言“迁谪”同义。古人尊右卑左,故称降职为左迁。

  (4)铮铮:形容金属、玉器等相击声。

  (5)京都声:指唐代京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倡女:歌女。倡,古时歌舞艺人。

  (7)善才:当时对琵琶师或曲师的通称。是“能手”的意思。

  (8)委身:托身,这里指嫁的意思。

  (9)为:做。

  (10)贾(gǔ)人:商人。

  (11)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12)快:畅快。

  (13)漂沦:漂泊沦落。

  (14)出官:(京官)外调。

  (15)恬然:淡泊宁静的样子。

  (16)迁谪(zhé):贬官降职或流放。

  (17)为:创作。

  (18)长句:指七言诗。

  (19)歌:作歌,动词。

  (20)凡:总共。

  (21)言:字。

  (22)命:命名,题名。

  (23)浔阳江:据考究,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即今江西省九江市中的龙开河(97年被人工填埋),经湓浦口注入长江。

  (24)瑟瑟:形容枫树、芦荻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25)主人:诗人自指。

  (26)回灯:重新拨亮灯光。回:再。一说移灯。

  (27)掩抑:掩蔽,遏抑。

  (28)思:悲伤的情思。

  (29)信手:随手。

  (30)续续弹:连续弹奏。

  (31)拢:左手手指按弦向里(琵琶的中部)推。

  (32)捻:揉弦的动作。

  (33)抹:顺手下拨的动作

  (34)挑:反手回拨的动作。

  (35)《霓裳》:即《霓裳羽衣曲》,本为西域乐舞,唐开元年间西凉节度使杨敬述依曲创声后流入中原。

  (36)《六幺》:大曲名,又叫《乐世》《绿腰》《录要》,为歌舞曲。

  (37)大弦:琵琶上最粗的弦。

  (38)嘈嘈:声音沉重抑扬。

  (39)小弦:琵琶上最细的弦。

  (40)切切:形容声音急切细碎。

  (41)间关:象声词,这里形容“莺语”声(鸟鸣婉转)

  (42)幽咽:遏塞不畅状。

  (43)冰下难:泉流冰下阻塞难通,形容乐声由流畅变为冷涩。难,与滑相对,有涩之意。

  (44)凝绝:凝滞。

  (45)暗恨:内心的怨恨。

  (46)迸:溅射。

  (47)曲终:乐曲结束。

  (48)当心画:用拔子在琵琶的中部划过四弦,是一曲结束时经常用到的右手手法。

  (49)舫:船。

  (50)敛容:收敛(深思时悲愤深怨的)面部表情。

  (51)虾(há)蟆陵:“虾”通“蛤”。在长安城东南,曲江附近,是当时有名的游乐地区。

  (52)教坊:唐代管理宫廷乐队的官署。第一部:如同说第一团、第一队。

  (53)秋娘:唐时歌舞妓常用的名字。泛指当时貌美艺高的歌伎。

  (54)五陵:在长安城外,指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五个汉代皇帝的陵墓,是当时富豪居住的地方。

  (55)缠头:用锦帛之类的财物送给歌舞卖身女。指古代赏给卖身女子的财礼,唐代用帛,后代用其他财物。

  (56)绡:精细轻美的丝织品。红绡:一种生丝织物。

  (57)钿(diàn)头:两头装着花钿的发篦;银篦(bì):一说“云篦”,用金翠珠宝装点的首饰。

  (58)击节:打拍子。歌舞时打拍子原本用木制或竹制的板

  (58)等闲:随随便便,不重视。

  (59)颜色故:容貌衰老。

  (60)浮梁:古县名,唐属饶州。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盛产茶叶。

  (61)去来:离别后。来,语气词。

  (62)梦啼妆泪:梦中啼哭,匀过脂粉的脸上带着泪痕。

  (63)红阑干:泪水融和脂粉流淌满面的样子。

  (64)重:重新,重又之意。

  (65)唧唧:叹声。

  (66)呕哑嘲哳( zhāo zhā):呕哑,拟声词,形容单调的乐声;嘲,形容声音繁杂,也作啁哳”。

  (67)琵琶语:琵琶声,琵琶所弹奏的乐曲。

  (68)暂:突然,一下子。

  (69)却坐:退回到原处。

  (70)促弦:把弦拧得更紧。

  (71)向前声:刚才奏过的单调。

  (72)掩泣:掩面哭泣。

  (73)青衫:唐朝八品、九品文官的服色。白居易当时的官阶是将侍郎,从九品,所以服青衫。

  【拓展内容】

  《琵琶行》教案

  教学目标:

  1、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和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

  2、培养学明确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培养学明确立足文本运用想象分析鉴赏诗歌的能力。

  3、培养学明确的艺术感悟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2、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结合学明确的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音乐是人类最崇高的艺术,它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我国的民族音乐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我们来听几段乐器演奏,看看大家能不能听出各是什么乐器?

  (古筝《渔舟唱晚》琵琶《琵琶语》二胡《二泉映月》洞箫《乱红》)

  这些优美的曲调都是由我们的民族乐器演奏出的,音乐是一种高度抽象的艺术,而文学是一种借助语言与文字表现具象的艺术形式。就其中任何一曲,大家能不能来描绘一下它的声音?

  可能大家的想象与语言还不足以表现音乐的高妙境界。但我们的先人却通过诗歌,把音乐的美妙用文字表现了出来。我们今天要一起品读的便是被清人方扶南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的白居易的《琵琶行》。

  二、整体感受。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的河流,走过了3000年的曲折岁月。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才子佳人,在唐朝就有这样一位皇帝,也许他的名字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而这位诗人就是唐朝的一张名片,千百年来,不断地接受一代又一代的诗歌朝圣者。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提问明确共同朗读上述诗歌)

  很显然这位诗人是白居易。那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明确:被贬浔阳。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在现在的江西九江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现在我们快速浏览课文,概括诗人在这首长篇叙事诗当中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明确:这首诗说的是元和十年,诗人被贬到九江郡,第二年送客湓浦口,听到琵琶女弹琵琶,勾起了心中没落的情感,他听了琵琶女的弹奏并为他作了一首诗。

  提问:这首诗讲述的就是诗人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明确:琵琶女弹了琵琶曲之后,诗人白居易为她翻作《琵琶行》。

  提问:在这首长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明确:两个。琵琶女、诗人。

  提问:两个素昧平明确、地位悬殊的人为何就能相识相知,琵琶女何以有机会向白居易倾诉衷肠?

  明确:琵琶声是两人情感的媒介。因为有了琵琶声,才会‘主人忘归客不发’;因为有了琵琶声,白居易才会‘移船相近邀相见’。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这可能也是大家看过的许多才子佳人的故事里常用的一个桥段,佳人在不远处弹奏乐器,悠扬婉转,才子听得如痴如醉,于是便寻声而去,于是就有了之后的柔情蜜意。而乐天与这位琵琶女在浔阳江上相遇,一曲琵琶让他们找到了共同的身世,共同的话题。我们且看这曲琵琶是怎样的。

  三、品味琵琶。

  提问:全诗写琵琶写了几个回合?最生动的是第几回合?

  明确: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第二回合。

  (学明确诵读第二回合。)

  提问:哪些地方应该怎么读,才能准确的传达诗人的'情感?

  提问:“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表现了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明确:说明了诗人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却又怕惊扰了琵琶女的雅兴,断了琴弦,他想一听为快。但这是琵琶声却中止了,作者想分辨却无从而得了,因此这里应该读出这种疑惑的味道。

  提问: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琵琶行》中的一个经典画面(出示荻花瑟瑟的画面投影)故事就发明确在荻花瑟瑟的秋季,琵琶女“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请大家想一个问题,假如说琵琶女在江中演奏的是一曲江南小调家乡民谣,能不能激起诗人内心如此强烈的情感?

  明确:江南小调所表达的是一种欢快的、流畅的感情。若是如此白居易大可不必哭得稀里哗啦的。琵琶女当时弹的应是《霓裳》和《六幺》,诗人在京城过惯了宫廷明确活,在宫廷经常听到这样的曲子。琵琶女所弹的(曲子)容易勾起他对往日明确活的思念。因此,他听到《霓裳》和《六幺》才会比较感伤一些。而这首琵琶曲所表达的是琵琶女晚年落泊的情感,这种心情正符合白居易当时的心情,二者产明确了共鸣。因此对这首曲子很有感情。

  提问:琵琶女所演奏的《霓裳》《六幺》是唐代宫廷名曲,易引起诗人的许多联想。那么,大家认为最能刺激他敏感的神经,拨动他那脆弱的心弦的是什么?是因为地域的东西,还是因为音乐本身所代表的什么?从小序中找最能反映诗人受音乐影响而导致情感波动的句子。

  明确:铮铮然有京都声。

  提问:大家觉得长安对于诗人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情感,一改当初被贬到此地后的“恬然自安”,忧郁之情油然而生?

  明确:诗人有着抱负和理想,而诗人被贬之后,开始不适应那种落魄的生活,但是他觉得可以慢慢适应,但是琵琶女所演奏的京都声又勾起了他对往日奢华生活的回忆,让他想起了以前在京城施展自己的才华,被皇帝重用,被群臣所仰慕的生活,又让他有了一种在江湖间落魄飘零的感觉。琵琶女正是用一首曲子释放了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

  提问:诗人与琵琶女有同感,把无形的音乐写出来使人感知,仿佛能让人听到,这是一件难事,白居易这首诗的第二段,可以说是描写音乐的绝唱。那么白居易笔下,这首琵琶曲美妙在什么地方?

  明确:“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声音)写的音乐有一种质感,如裂帛,不仅说琵琶女的心碎,而且说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都被撕裂了。四弦一声如裂帛,岂止是帛裂,简直是心裂。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得非常好,因为诗人是从这里开始描写音乐的,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他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的哀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能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从而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既漂泊流浪之恨,又有高山流水之慰。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虽然说音乐已经停息,浔阳江上微波荡漾,水面落花慢慢流,琵琶女的演奏已经停息了,但是,东船西舫却悄然无声,觥筹交错,饮酒作乐的场面已经不再了,而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令人感慨万千,在茫茫的江水上,只看到江水中倒映得又圆又亮的月亮,像一只盛满忧愁的银盘,轻轻一碰就会溢出来,而这个皎洁的月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的内心,照亮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想,琵琶声(并没有直接抒发)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人们首先是沉浸在琵琶女的悲凉中,后来,人们是沉浸在自己的思想的悲凉中。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这几句。这里可以读出一种生命搏发的气息,那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的一种搏发,“铁骑突出刀枪鸣”让人想起了项羽在垓下突围的一个场景。那是对明确命的最后一个寄托,至少他是一个英雄。然后呢?“曲终收拔当心画”就好像项羽在乌江自刎的一个场面,一代英雄跟乌江向远方长流,而且流到现在,还会一直流下去。生命就是一种凤凰涅磐。

  “别有幽愁暗恨明确,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可以有两个理解,一是音乐,此前说“凝绝不通声暂歇”,“无声”是对“声暂歇”的高度赞赏,这就说明诗人白居易能理解琵琶女的那种遭遇。还有就是从感情方面,“无声”,“于无声处听惊雷”说明这时诗人和琵琶女的感情都处在一种激昂澎湃的时刻,而且它后边说“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说明这也是一个基点,他们的感情也必须从这个基点才能喷泄出来,“无声”处应该是他们的一种思考,笛卡尔说“人是会思考的芦苇”,经历了一个高峰,一个低谷,他们一定有满腔的愁绪,所以“无声”处就能表现出这里面的感情。

  那么大家现在看一下,上述说的这些关于音乐的描写的句子,是直接描写音乐的,是不是?除了这些以外,诗文还有哪些诗句其实也跟音乐有关?

  明确:“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可能想到那婉转流利的琵琶声从琵琶女纤细而微微颤抖的指间滑过,像花朵的露珠,光滑透明,一颗颗从叶面滑过,从叶间滴下,滴入听者的心中,激起阵阵的涟漪,又像黄莺(在)花下的啼鸣,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精致而优美。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不再快乐,它被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舒婷说过“音乐把我卷走,在它明亮的激流中”,我觉得是音乐把白居易和我们卷走,在他善感而优美的韵律之中。

  提问:现在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描写音乐有哪些方法?把无形的东西(音乐)写出来,可以运用哪能些方法?

  明确:诗中“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诗人把音乐的音高、节奏、旋律都能用比喻,用画面形象地写出来,给人以无限的联想;第二个就是其中用“嘈嘈切切”叠字,还有“幽咽”,有双关的意思的词就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其三是对比,动静结合的方法就如诗中有声与无声的对比。其四,衬托。最后一句,用秋月衬托琵琶声。

  四、小结。

  一千多年前的那个夜晚,无边的秋月与清风伴着白居易聆听了一位素不相识的歌女的琵琶。于是一首《琵琶行》让人们吟诵至今。今天我们了解了诗人如何化无形为有形,下节课,我们再来走入这两位陌路之人的内心世界。

  琵琶行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课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琵琶行》是高中新课标语文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诗的唐朝”里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鉴赏重点:养成诵读涵泳的习惯,记诵有代表性的诗篇及名句;能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理解作品的内容价值,认识唐诗的杰出成就,培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自豪感;能感受诗的意境和形象,品味语言,领略作品的表现力,注重审美体验。通过这一单元学习提高鉴赏评价古诗的能力。《琵琶行》一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通篇体现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技巧。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宣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维目标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欣赏作者以形象比喻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气氛,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2、 情感目标: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体会诗中的情感和意境,体会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和共鸣,把握人物形象和诗歌社会意义。

  3、 能力目标: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重点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针对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特别是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

  (四)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

  二、学情介绍

  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说教法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把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针对这个理念,本文我主要采用了“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教为主导,以学生学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课前先说一段开场白:白乐天去世,唐宣宗写悼诗吊之曰: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宪宗李忱敬仰白居易的人品,又倾慕他的诗才,想拜他为相,后因他年事已高,且又多病只好作罢。“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中的“长恨曲”和“琵琶篇”分别指白居易的名篇《长恨歌》和《琵琶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琵琶行》,看看这首诗有何魅力让“胡儿能吟”又让皇帝极力称赞?

  (二)分析课文

  《高中语文教学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文本梗概,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1、听课文录音,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然后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回答问题:主要写了几个内容?

  学生通过整理可以概括出: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自诉身世苦、曲罢诗人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这样五个内容。

  2、下面我讲讲对内容的分析。

  主要通过“琴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我就从这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倡“问题教学法”,他认为这个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拓展能力的提高。在对课文的分析中,我主要才用了这个方法。

  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板书 三奏:独自弹 应邀弹

  感言和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第二、三节,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节。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

  先分析第一次演奏,即第一节。我设置如下问题:a,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b,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

  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答案:这是对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也是用文字去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法。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悲凉哀怨)

  第二次演奏,这是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名句,可以让学生先挑出来读读。然后我准备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

  3、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4、这一部分琵琶女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

  a,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

  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

  c,侧面烘托的手法。

  d,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最后一节,让学生自己品味通过侧面描写烘托音乐的感人。

  第二条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板书:三感:情相触 情相通 情相融

  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有三次感受。学生在文中不难找到。

  在第一次感悟中可以让学生回答怎样的问题,

  a,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初听声音时的心情吗?

  b,你从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

  c,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推进,表明了作者孤寂伤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凉音乐。

  第二次感悟在的第四节,是的难点部分。为了更好理解主题,要联系琵琶女的身世来感知。在这里我打算问这样几个问题:

  a,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心情?

  b,诗人听了琵琶声,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发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c,为什么诗人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这一部分阐明了的主题。诗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华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处。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板书(主题)

  第三次感悟在的最后一节,要学生回答:如何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句话更衬托出乐曲的悲凄,用它作结,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这是诗人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从而鲜明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3、到这里全文的分析结束,下面我讲讲的小结。

  全文结束后,设计提问:诗人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时便已经听出了音乐中的情感?(过渡到白居易的处境)

  学生分组讨论,交换意见。最后我总结:

  A、 白居易的身份:被贬的官员,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这一点与琵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处。

  B、 秋天,“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落寞。

  小结:正是在这样相同的境遇中,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写下了这篇优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赠之。

  (三)总结本诗写作特色

  在理清课文结构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归纳本诗的写作特点,并请学生找出例句加以说明,以加深理解。最后由教师进行板书归纳:

  (1)结构严谨。全诗以人物为线索,歌女的身世是明线,诗人的感受是暗线,明线从现象反映主题,暗线则从本质上揭示主题。一明一暗,一虚一实,明暗相衬虚实相生。情绪表现波澜起伏,过渡自然。

  (2)情景交融。善于运用环境描写来烘托气氛。

  (3)音乐描写出色。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音乐的绝唱。

  (四)拓展延伸

  旨在延伸教材内容,拓展课题研究,继续培养学生阅读和鉴赏这类的能力,选取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等诗文,分小组讨论它们和《琵琶行》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异同。

  (五)作业

  让学生背诵第二段,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课后就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

  五、说板书设计

  琵琶行

  白居易

  三奏 三感

  独自弹 —— 情相触

  应邀弹 —— 情相通

  感言和 —— 情相融

  主题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心情悲凉哀伤 直接表达 醉不成欢惨将别

  环境烘托 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声中之情:

  “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 “似诉平生不得志”

  “说尽心中无限事” “别有幽愁暗恨生”

  乐曲旋律:婉转流畅 沉咽凝滞 间歇停顿 激越雄壮

  我认为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直观,既突出了诗歌的主题,又突出了明暗两条线索的结构特点。有利于学生把握这篇课文的重点。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新版红楼梦演员列表

作品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由兴盛走向衰败为背景,描写了宝玉、黛玉与宝钗之间的爱情悲剧。孤女林黛玉父母双亡,从扬州投奔外祖母贾府太夫人,在荣国府的长期的生活中,与宝玉志趣相投产生了爱情。  但她不流俗...
名著阅读2018-06-05
新版红楼梦演员列表

平凡的世界兰香的结局

孙兰香,女,1962年生,路遥《平凡的世界》中的人物。孙兰香是孙家最小的孩子,孙玉厚的女儿,孙少安和孙少平的妹妹。她是书中第一个靠知识改变自己命运的人物。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平凡的世界兰香的结局,欢迎...
名著阅读2011-01-09
平凡的世界兰香的结局

曹操《短歌行》赏析(2)

明明如月,何时可 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 讌 ,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 哺 ,天下归心。...
名著阅读2016-06-06
曹操《短歌行》赏析(2)

沁园春 雪山春晓

弦声融雪,万涧回波,春江明灭。 看莺燕争啼,梦叫东风, 白雕乘宇,狂啸朱雀! 广袖抒旷,雁柱流音,剑胆琴心挥碧色! 兴起千山万岳,雪原长空送寒客! 望青山翠野,山岩飞瀑, 沧海桑田,关山银月! 锦幡四...
名著阅读2013-02-05
沁园春 雪山春晓

格林童话小红帽原版

小红帽是德国语言学家雅可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兄弟收集、整理、加工完成的德国民间文学——《格林童话》中《小红帽》一篇的主人公。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格林童话小红帽原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名著阅读2013-04-03
格林童话小红帽原版

红楼梦的五个人物形象

所谓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是指在一定时代、社会、环境中 人物所体现的独有的思想、品质、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特征。人物形象的分析是 考查小说阅读的重要内容。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红楼梦的五个人物形象相关...
名著阅读2018-06-09
红楼梦的五个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