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经》解读
《阿弥陀经》解读
说起《阿弥陀经》,诸位不是很陌生的,其为什么如此让大家这么熟悉呢,其功那就归于阿弥陀佛了。
阿弥陀佛何许人也。他非人,是佛,何方佛?他是西方极乐世界三教主,本师为众生源源之能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教主。
纵观《佛说阿弥陀经》,不难发现其许多的千知我们的学问,诸如听经时大家聚结的组织管理,大家心中各种宝物布置的建筑艺术概念、环境布置艺术等等诸多概念启示。
回过头来,且看经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就这一段,我们心中发现一个极其方便快捷的修行方法,你看,佛说念诵阿弥陀佛名号即可往生西方净土,方便吗?方便,简单否?简单。印光大师曾说,持名念佛是一种方便法门。不难看出许多人都认为其方便易行,殊不知简而不单。
持名念佛,说其简而不单是有其方便的易行性,说其不单是指其非是念就其即能得生净土,满已所愿,其实有让我们需要注意的方面甚多。
一、时。念此名号时,我认为时时皆可念,不光是在休息时,走路时,吃饭作业时,甚至坐公车乘飞***时,时时皆可念佛,不是一些人所说的这样那样有时间限制。
二、地。念此名号,没有地域之界限,非是因为所处地而有界定可念可不念,一切地皆可念,所有地方皆有佛所在,念其名号,其皆岂不欢喜。
时地是我们不要太注重的因素,主要在于你是否念佛,因时地不同而有选择性的有声无声,轻声重声,缓声急声,这才是我们应当注重的。
说是持名念佛是一方便法门,委实不假,真实不虚,就我在此等 众生而言。若比西方净土是一众佛之道场,我们想去,但要买票,买什么票就看你坐什么位置,但是千万要买票,你不买票,带你去的'波音737不会让我乘上去的,你登***了,我们才有可能带你去,省得你长途跋涉日宿夜露,岂不更好。
善哉,阿弥陀佛!
拓展阅读:《佛说阿弥陀经》六字经题
现今流通的《阿弥陀经》,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大师所翻译,经名虽然简略,却隐含原本的经题。经文中「六方佛出广长舌」段,在「汝等众生当信是」之後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是原本的经题。鸠摩罗什大师根据此经的宗旨──信愿持名,采取经中要点──持名念佛,特别用阿弥陀佛名号来建立经题,大略来讲有五种用意:
一丶「上符经旨」,符合世尊说此经的宗旨。此经唯独开示持名念佛的方法,所以用阿弥陀佛名号为题,标示在经文之首。
二丶「下适机宜」,以下化来说,如此最适合众生的根机。因为大家都欢喜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以名号来作为经题,人们对经文就多能相信接受。
三丶「理自包含」,只要标出阿弥陀佛名,诸佛称赞护念的道理,自然就含摄在其中。
四丶「义存便易」,因为梵语阿弥陀含摄多种义理,常常听闻阿弥陀佛名号,对名号所含摄的义理自能了然於心。
五丶「语从简要」,《佛说阿弥陀经》六字,简单扼要。对後世来说,无论自己受持或为人称述,都不至於太繁琐。再来看看唐朝玄奘法师的译本,虽然依照梵文本意直接翻译,但却未听闻在之後哪个朝代,曾被广为流通;还有像《佛说无量寿经》,虽然以华语译文当作经题,也很少见到有人将其当成日课读诵受持。
由此可知,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确实能深刻体会佛陀教化的悲心,所以普天之下,都愿遵守接受此一译本,虽历经百代,也没有像什师这般译经师。唐朝道宣律师《感通传》记载:「鸠摩罗什大师是过去七尊佛的译经师」,从《弥陀经》译本看来,这故事确实可信,而非虚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