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

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祖国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字经派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脾穴(脾经)]拇指桡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肝穴(肝经)]食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心穴(心经)]中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肺穴(肺经)]无名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肾穴(肾经)]小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

  [胃穴(胃经)]自腕横纹至拇指根部,外侧缘赤白肉际处

  [大肠穴(大肠)]食指桡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小肠穴(小肠)]小指尺侧缘,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

  [利小便穴]自腕部沿手掌尺侧缘推向小指尖称为利小便穴

  [八卦穴]手掌面,掌心的周边。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八卦即在此圆圈上,分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对小天心者为坎,对中指者为离

  [运水入土穴]手掌面,自小指尖偏尺侧至大指根,沿手掌边呈一弧形曲线

  [运土入水穴]手掌面,自拇指桡侧端至小指根,沿手掌边呈一弧形曲线

  [板门穴]拇指下,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以指点之有大如豆粒的筋头,重按有酸麻感,为扳门的部位

  [小天心]掌根,小大鱼际肌交接处凹陷中

  [四横纹(小横纹)]掌面,第2至5指根部横纹处

  [小横纹穴(掌小横纹)]掌面,小指根纹下小横纹处

  [阴阳穴]掌根,小天心穴两侧,靠拇指侧的为阳池,靠小指侧的为阴池

  [外劳宫穴]在手背、中指与无名指掌骨中间

  [二马穴(二人上马/上马)]手背无名指与小指掌骨小头之间的凹陷中

  [一窝风穴]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之凹陷中

  [列缺穴(非针灸之列缺)]手腕两侧的凹陷内

  [阳池穴(膊阳池)]前臂一窝风穴上2寸凹陷中

  [天河水]前臂掌侧正中,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六腑穴]前臂尺侧,自肘横纹头至腕横纹头成一直线

  [三关穴]前臂桡侧,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五指节穴]手背手指各关节处

  [威灵穴]在手背外劳宫旁,食中指掌骨之间

  [精宁穴]在手背外劳宫旁,无名指与小指掌骨之间

  [七节骨]从尾骨端到第四腰椎成一直线

  [涌泉穴]屈趾,足掌心前正中凹陷处

  小儿推拿的特点有:

  ①在经穴方面提出了五指经穴通联的观点。

  ②有适应于推拿特点的穴位,这些穴位大多集中于头面及上肢部,且穴位不仅是点状,也有线状和面状。如前臂的三关穴和六腑穴都是线状穴,而指面部的脾土、肺金、心火、肝木、肾水诸穴皆为面状穴。特定穴位的点、线、面状和分布特色,更能反映推拿手法治病为主的特点。

  ③诊断中发展了腹诊法,治疗上很重视归经施治和五行生克的基本法则。

  ④在推拿手法方面,强调以轻柔着实为主,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实,适达病所,形成了“按摩掐揉推运搓摇”小儿推拿八法为主的一整套小儿推拿手法和复式操作法。

  ⑤在临床操作中,一是强调先头面、次上肢、次胸腹、次腰背、次下肢的操作程序;二是强调手法的补泻作用;三是重视膏摩的应用和使用葱汁、姜汁、滑石粉等介质进行推拿,这样既可保护娇嫩皮肤不致擦破,又增强手法的治疗作用。

  小儿推拿的对象一般是指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如泄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喘、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小儿推拿的穴位及手法

  1、脾经

  位置:(1)拇指螺纹面;(2)拇指桡侧缘。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

  操作:旋推拇指螺面或屈其拇指,沿拇指桡侧缘直推约300次,或直推拇指螺面约300次。

  2、胃经

  位置:拇指掌面第二节或大鱼肌外侧缘。

  主治:腹泻、呕吐。

  操作:直推300次。

  3、肺经

  位置:无名指螺纹面。

  主治:胸闷、咳喘。

  操作:旋推或向指尖方向直推约200次,或由指尖向上直推100次。

  4、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缘。

  主治:遗尿、尿赤。

  操作:从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或反之,推50次。

  5、内八卦

  位置:掌心劳宫穴四周。

  主治:咳喘、呕吐、腹泻。

  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用运法50次,掐3~5次。

  6、三关

  位置:前臂桡侧缘(太渊穴到曲池穴)。

  主治:发热、恶寒、无汗。

  操作:直推300次。

  7、六府

  位置:前臂尺侧缘(神门到少海)。

  主治:发热、汗多、便秘。

  操作:直推300次。

  8、二人上马

  位置:手背侧小指与无名指指关节后陷中。

  主治:牙痛、惊、腹痛、脱肛。

  操作:掐3~5次,揉30次。

  9、虎口

  位置:手背侧第一、二掌骨之中,稍偏食指(即合谷穴)。

  主治:感冒、牙痛。

  操作:拿3~5次。

  10、腹

  位置:腹部。

  主治:腹胀、食积、呕吐、腹泻、疳积。

  操作:指摩、掌摩约5~10分钟;沿季肋向外分推。

  11、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棘突旁开1.5寸。

  主治:发热、咳喘。

  操作:按、揉50次,或沿肩胛骨内缘自上而下分推30次。

  12、龟尾

  位置:尾骨端到肛门之间(即长强穴)。

  主治:腹泻、脱肛、便秘。

  操作:揉、旋推300次,掐3~5次。

  小儿按摩推拿基础手法

  1、推法

  (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揉法

  (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按法

  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5、掐法

  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6、捏法

  (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运法

  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小儿按摩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

  1、攒竹(天门)

  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坎宫

  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太阳

  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天柱骨

  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腹

  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脐

  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丹田

  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脊柱

  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用食中二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9、七节骨

  位于第四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

  用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称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桡侧缘自下而上直推称推上七节骨。

  10、龟尾

  位于尾椎骨端。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11、脾经

  位于拇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脾经,将患儿拇指屈曲,循拇指桡侧边缘向掌根方向直推亦为补;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两者统称推脾经。

  12、肝经

  位于食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肝经。两者统称推肝经。

  13、心经

  位于中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心经。两者统称为推心经。

  14、肺经

  位于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两者统称推肺经。

  15、肾经

  位于小指末节罗纹面。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肾经。

  两者统称推肾经。

  16、大肠

  位于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肠;自虎口直推向食指尖的桡侧为清,称清大肠。两者统称推大肠。

  17、小肠

  位于小指尺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沿小指尺侧缘处指尖直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沿小指尺侧缘自指根向指尖直推为清,称清小肠。两者统称推小肠。

  18、胃经

  位于拇指掌侧第一节。

  旋推为补,称补胃经;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两者统称推胃经。

  19、四横纹

  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侧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用拇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横纹。

  20、板门

  位于手掌大鱼际处。

  指端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本穴还常用割治法治疗疳积。

  21、内八卦

  本穴为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到中指指根横纹的2/3为半径所作的圆。

  用运法,顺时针方向掐运,称运内八卦或运八卦

  22、二扇门

  位于手背第三掌指关节近端两侧凹陷处。

  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二扇门;拇指偏峰按揉,称揉二扇门。

  23、外劳宫

  位于手背与内劳宫相对处。

  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

  24、三关

  位于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指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推三关;屈患儿拇指,自拇指桡侧推向肘为大推三关。

  25、天河水

  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用食指中指指面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26、六腑

  位于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一、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气候变化多端,冷热交替的秋冬之交和冬春之交发病率最高。小儿脏腑娇嫩,得病之后,容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以及化热变喘等兼症,这是小儿感冒的特点,临床上应予注意。

  小儿常见的一些传染性疾病在早期,也可表现为感冒症状,必须提高警惕,加以注意以免延误治疗。

  (病因病理)本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在气温低下,或突然变冷时最易发病。外感风寒是感冒的主要原因。小儿形气未充,肌腠疏薄,表卫不固,抗病能力差,一旦外界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时,易被外邪所侵而致病。

  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主呼吸,系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风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客于肺卫,导致表卫调节失司,肺气失宣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症,肺失清肃,津液凝聚成痰,痰阻气道,导致肺闭痰喘。

  小儿脾常不足,感受风邪之后,会影响脾胃运化的功能,造成乳食积滞呕吐、腹泻。

  邪热不退,扰乱神明,引动肝风出现烦躁不安、抽搐等症。

  (临床表现)小儿感冒,根据临床症状的表现,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型。

  1、风寒感冒:发热、怕冷、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头身疼痛、喉痒、咳嗽、痰清稀、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淡红。

  2、分热感冒:高热、微恶寒、汗少、喷嚏、鼻塞、流黄涕、头痛、面赤、咽红、咳嗽痰黄、舌尖稍红、苔薄白或黄白相兼、脉浮数、指纹红紫。

  (治疗)

  治则:清热解表,发散外邪。

  处方: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河水。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风热者加推脊。

  方义:清肺经,清河水宣肺清热;推天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发散外邪;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祛散风邪,发汗解表;风热者加推脊,多推清河水以清热解表。

  若兼咳嗽,痰鸣气喘者加推揉膻中、揉肺俞、揉丰隆、运内八卦;兼见脘腹胀满,不思乳食,嗳酸呕吐者加揉中脘,推揉板门、分推腹阴阳,推天柱;兼见烦躁不安,睡卧不宁者加清肺经,掐揉鱼际交,掐揉五指节。

  二、咳嗽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实际上咳不尽无嗽,嗽亦不尽无咳,故一般统称之为咳嗽。

  咳嗽是小儿疾病常见的一个症状,一年四季皆可发病,而冬春季节尤为多见。咳嗽的成因不一,种类亦多,外邪侵袭肺脏可引起咳嗽,其它肺腑有病累及于肺,也可发生咳嗽。因此在临诊时必须全面检查,仔细分析正确诊治。临床上一般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小儿以外感咳嗽多见。

  (病因病理)

  1、外感咳嗽:本病的发生多因人体卫外功能不固,在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风寒等外邪侵袭而致。

  肺主气,为五脏之华盖,上系咽喉,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司呼吸,为人体气体出入治节的主要器官。肺为娇脏,风为百病之长,人体一旦遭受外邪侵袭,或从口鼻而入,或从皮毛而受,必首先犯肺。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影响到肺气之肃降,上逆则致咳嗽。

  2、内伤咳嗽:本病多由外感,咳嗽久治未愈或失治转变而成;或肺脏虚弱,或脾肾有病累及肺脏所致。久咳伤阴,肺失濡润,则肺气上逆而咳嗽少痰;肺气不足则气短而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若肺气化不足,影响于脾,则脾失健运而水液不能化生精微,反而生湿聚为痰浊。湿痰积于肺,影响气机出入,逐为咳嗽。寒久伤肾,肾虚则不能纳气,而影响津液之输化,肺气之升降。人体的气化功能失常,则水气不能循常而积为患,上逆犯肺,可见喘促气短,咳声无力。

  (临床表现)

  1、外感咳嗽

  (1)风寒咳嗽:初起咳嗽无痰或少痰,鼻塞流清涕,头身疼痛,恶寒不发热或有微热,无汗,苔薄白,脉浮缓或浮紧,指纹淡红。

  (2)风热咳嗽:咳嗽,痰黄稠,咯痰不爽,发热恶风,汗出,口渴唇燥,流黄涕,咽燥干痛或痒,便秘,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指纹鲜红。

  2、内伤咳嗽

  (1)阳虚咳嗽:咳声不扬,痰稀色白,便溏,面色咣白,易出汗,神疲乏力,畏寒肢冷,食欲不振,动则气急,苔薄白,舌淡红,脉缓无力。

  (2)阴虚咳嗽:干咳无痰或少痰,吐痰胶粘,咽喉干痛,大便干燥,甚则口苦,低热或不发热,舌红无苔,脉多弦细或细数。

  (治疗)

  1、外感咳嗽

  治则:疏分解表、宣肺止咳。

  处方: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揉肺俞,分推肩胛骨。

  方义:推天门,推坎宫,揉太阳疏风解表;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清肺经,揉肺俞,分推肩胛骨宣肺化痰止咳。

  若风寒者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风热者加清天河水;痰多喘咳,有干、湿性罗音加推小横纹揉掌小横纹。

  2、内伤咳嗽

  治则:健脾养肺,止咳化痰。

  处方:补脾经、补肺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揉肺俞宣肺止咳;揉中脘,按揉足三里健脾胃助运化。

  久咳体虚喘促加补肾经,推三关、捏脊;阴虚咳嗽加揉二马;咳痰不利加揉丰隆、天突。

  三、支气管哮喘

  哮喘是小儿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常以阵发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喉间有哮鸣声,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多见于春秋季节。气候突变,寒温失宜,饮食不当等为本病诱发因素。古人认为哮与喘不同,《医学正传》说:“喘促喉间如水鸣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但在临床上哮必兼喘,故一般通称为哮喘。小儿哮喘多指支气管哮喘。

  (病因病理)小儿哮喘病的形成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证治汇补》说:“内因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有声,发为哮喘病”。

  1、内因: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三脏不足有关。肺虚表卫不固,痰邪内状;脾虚运化失职,不能行其津液,积湿生痰,上贮于肺;肾虚不能纳气,则气短而喘。

  2、外因:气候转变,寒温失调,外邪侵袭肺脏,肃降失常,肺气壅塞,呼吸不利,气逆而喘。

  哮喘是由于外来因素作用于内在因素而发病。素有特异体质的小儿,对某些刺激特别敏感,如外感风寒或饮食不当,过食生冷或咸酸食物等,常可导致现出发作。反复发作则可导致肺气耗散,病程日久肺虚及肾,出现肾阳虚亏的症候。

  哮喘有寒、热及寒喘兼阳虚之分。《景岳全书》载有:“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外感风寒,寒伏肺俞而聚液生痰,或素体阳虚,气不化津而致寒痰内伏发为哮喘。素体阴虚,痰热郁肺,或寒痰久伏化热则发为喘。哮喘反复发作,肺气耗散,肾阳虚亏,气不摄纳为寒喘兼阳虚。

  (临床表现):哮喘主要症候为呼吸急促,咳嗽气逆,喉间哮鸣有声,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平卧困难,咳痰不出,甚则张口抬肩,面白唇青,神倦肢冷,头汗涔涔。

  1、寒喘:咳嗽喘促,喉间有痰鸣声,吐痰清稀,色白多沫,形寒无汗,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不温,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小便清长,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数或浮滑,指纹淡。

  2、热喘:咳嗽气喘,呼吸憋气,不能平卧,喉间痰鸣,痰稠色黄,发热面红,胸膈满闷,烦躁不安,渴喜冷饮,小便黄赤,大便燥秘,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浮数,指纹深红。

  3、寒喘兼阳虚:除上述寒喘的症状外,兼面青唇紫,口不渴,倦怠乏力,食少纳呆,头汗涔涔,张口抬肩,端坐喘息,四肢欠温,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濡而无力,指纹淡白。

  (治疗)

  治则:降气平喘、化痰。

  处方:清肺经,推揉膻中,揉天突,搓摩胁肋,揉肺俞,运内八卦。

  方义:揉天突,搓摩胁肋降气引痰,推揉膻中,运内八卦,揉肺俞,清肺经宽胸宣肺,降气平喘化痰。

  热喘加清天河水;寒喘加推三关,揉外劳;久病体虚、阳气不足、肾不纳气者加推三关,补脾经,补肾经,揉丹田,清肺经改为补肺经。

  小儿疝气推拿治疗方法

  1、捣小天心5分钟

  位置:在掌根,大小鱼际交接之凹陷中。

  操作:用拇指甲掐揉之,称掐揉小天心;用食指或中指微曲,以指尖或指间关节捣之。

  作用:清热,镇静,利尿,明目。

  2、平肝2分钟

  手法:自指根推向指尖。次数5-10分钟

  功效:清肺平肝。

  3、推补肾2分钟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沿着小指从指根一直推到指尖,推100~300次。

  4、推补脾2分钟

  位置:拇指末节螺纹面。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将小儿拇指屈曲,沿着拇指的侧面从指间一直推到指根,推100~300次。

  5、揉外劳宫2分钟

  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揉,称揉外劳宫。揉100~200次。

  6、清小肠2分钟

  位置:在小指尺侧(外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操作:从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称清小肠;反之则为补,称补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称为推小肠,此处为清小肠,推100~300次。

  小儿推拿治疗腹泻步骤与方法

  1、按揉足三里

  以膝盖髌骨下方的凸起处为起点,向下四指宽胫骨外侧,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这一点100-200下。

  2、推上七节骨

  以尾椎骨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骨。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骨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就是“下推”,千万别弄反了。

  3、揉腹法

  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但一定要逆时针揉腹,顺时针揉腹则是调理便秘。

  4、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5、补肾

  家长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在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6、清大肠

  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对腹泻和便秘有调理作用。

  7、运内八卦

  摊开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助消化、止泻作用。

  8、揉龟尾

  推拿方法:尾骨末端就是龟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小儿腹泻的食疗方法

  1、焦米汤。这在民间广为采用,制作方法也较简单。先将大米粉(米粉产品)放入锅中用文火炒成淡黄色,闻到焦米香味时即可,注意掌握火候,不宜过焦。食用时间焦米粉(米粉产品)加水5%煮,边煮边搅拌,直到煮开。然后加入5%白糖即成。米粉(米粉产品)炒黄后,淀粉变成了糊精,更容易消化,其中一部分炒焦成炭,炭末具有吸附作用,故对婴儿腹泻较为适宜。

  2、甜淡茶水。红茶少许用开水冲泡后,将茶叶除去,按3%加入白糖即成。茶叶有收敛的功效,对婴儿腹泻是一种很好的饮料。

  3、胡萝卜汤。将胡萝卜500克洗涤干净,捣烂使成泥状,加水煮数10分钟,用细筛将其过滤去渣。然后加水稀释到1000毫升,再加入5%白糖即成。胡萝卜为碱性,含有果胶,能吸附细菌及其毒素,并使大便成形。

  4、苹果泥汤。将成熟的苹果500克洗涤干净,削皮去核后捣烂成泥状,加入淡甜茶水即成。苹果不同于其它水果,其纤维比较细腻,对肠道很少刺激。苹果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并能吸附毒素,故适合于小儿腹泻、痢疾后食用。

  预防小儿腹泻的方法

  1、提倡母乳喂养:由于母乳中含有一种称为分泌性IgA(SigA)的免疫性物质,对保持和增强消化道局部的'免疫力具有重要作用,也就是使消化道具备强有力的抵御病原微生物侵入的能力,保证孩子消化道的机能健全,不易发生腹泻病及消化功能紊乱。因此,可以说,母乳是婴幼儿最好的健康食品。母乳喂养对生后4-6个月的小儿及孩子的第一个夏天尤其重要,并应注意避免在夏天给孩子断奶。

  2、为防止孩子发生腹泻,食品及食具的卫生相当重要。特别是人工喂养的孩子,应注意饮食卫生及水源卫生。保证食品制作过程的清洁卫生;所用的食具必须每天煮沸消毒一次,每次喂食前还应用开水烫洗。清除了食具上附着的病原微生物,孩子就会少得腹泻病了。

  3、在小儿的腹泻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喂养不当所引起的。小儿的胃肠道比柔弱,其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因此,母乳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孩子在添加辅食时都应持慎重态度。注意一要按时添加;二要作到添加一种食品时遵守“从少到多”的原则;还要避免同时添加几种食品。这样就可有效防止因喂养不当造成的腹泻。

  4、小儿消化道原本娇嫩,患病(如发热、呼吸道感染、食欲不振等)时消化功能明显减低,在喂食过程中,应减少奶或食物的量,稍大的孩子则应给予容易消化又营养丰富的食物,切忌生冷油腻之品。病情需要时还可用口服补液盐配制成饮料,随时口服,以避免患其他疾病时因喂养失误,发生腹泻,反使孩子病情加重。

  5、感染性腹泻如大肠杆菌、伤寒、副伤寒或轮状病毒腹泻的患儿、除医生给予必的药物治疗外,作为家长要特别注意家庭中的消毒、隔离,以免传给他人。消毒时可采用消毒剂—新消净擦拭桌面、地面或洗涤患儿接触的用具、玩具等。

  6、积极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要洗烫,堵住“病从口入”这一致病环节。

相关文章

运命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运命论原文、翻译及赏析1运命论朝代:魏晋作者:李康原文:夫治乱,运也;穷达,命也;贵贱,时也。故运之将隆,必生圣明之君。圣明之君,必有忠贤之臣。其所以相遇也,不求而自合;其所以相亲也,不介而自亲。唱之...
名著阅读2017-05-05
运命论原文、翻译及赏析

晏殊《正月十八夜》诗文相关介绍

墩率艘埂肥顷淌獾淖髌罚旅媸切”嗍占淼年淌狻墩率艘埂肥哪谌萁樯埽┎慰迹   墩率艘埂贰 ∧甏核危髡撸宏淌狻 ¢然┱抛员悖┗缥度胄履辍! ÷ヌɡ渎涫盏埔梗畔锵籼跎ㄑ┨臁...
名著阅读2014-03-07
晏殊《正月十八夜》诗文相关介绍

文言文中“然”字的用法

拼音 :rán 部首 :灬部首 笔画 :4 总笔画 :12 笔顺: 撇折捺捺横撇捺捺捺捺捺捺 【详细释义】 rán ①动燃烧。后来写作“燃”。贾谊《陈政事疏》:“火未及然,因谓之安。” ②代这样;那样...
名著阅读2011-07-01
文言文中“然”字的用法

左传·哀公·哀公十五年原文附译文

哀公·哀公十五年 作者:左丘明 【经】十有五年春王正月,成叛。夏五月,齐高无ぶ出奔北燕。郑伯伐宋。秋八月,大雩。晋赵鞅帅师伐卫。冬,晋侯伐郑。及齐平。卫公孟彄出奔齐。 【传】十五年春,成叛于齐。武伯伐...
名著阅读2019-04-02
左传·哀公·哀公十五年原文附译文

火烧圆明园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于10月6日占据圆明园。中国守军寡不敌众,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住在园内的常嫔受惊身亡。英、法军队洗劫二天后,向城内开进。10月11日英军派出1200...
名著阅读2019-08-03
火烧圆明园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意思

妒竦滥选肥侵泄拼笫死畎椎拇硎鳌4耸美指商猓岳寺饕宓氖址ǎ箍岣坏南胂螅帐醯卦傧至耸竦泪酷伞⑼回!⑶亢贰⑵獒绕胬鼍蘸筒豢闪柙降陌蹴缙疲枰愿栌绞竦厣酱ǖ淖承悖允境鲎婀胶...
名著阅读2013-04-05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