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门昆曲六百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吴门昆曲六百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韩晗

  很难有一种艺术像昆曲这样曲高和寡却绵延百年而不衰。也很难有一种艺术像昆曲这样,荣列世界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却无狂喜过望,照旧以简单的形式平淡地生活。有人说,这就是真正的艺术;也有人说,这才是所谓的道行。昆曲和京剧有着很大的区别,吐字缓慢,亦说亦唱,乍一听是音乐,再一听,是戏剧。袁宏道的《虎丘》里面讲的就是昆曲。它是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市民意识与启蒙思想兴起的明代,于最为富庶的苏州兴起的一种民间戏曲表现形式。当然,它不是横空出世的剧种,它的出现离不开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

  有些人感到奇怪,为什么盛世出现的音乐戏曲,会这样哀怨婉约?

  其实,昆曲是一种精致、典雅的小众艺术。虽然如此,但它却能以苏州为中心,进行并非纯粹小众的传播。如果说大众,那为何从古到今的昆曲都没有摆脱只有数百人精通热衷的局面?记得《虎丘》里面就有这样的描写,在“檀板丘集”,“歌喉相斗”的时候,整个苏州城几乎“倾城阖户,连臂而至”。哪种戏曲也没有这样的本事,能够以看热闹的形式,事先云集一大堆的观众,最后终于以看门道的要求,让这些人乘兴而来,尽心而归。

  这是昆曲一直雅化的结果,在本质上这样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观众。昆曲是从来不拒绝走向大众的,自始至终,它都欢迎大众来参与。这么多年来昆曲一直逃不开雅化的趋势,越来越雅,越来越精致。它不会放下架子,去庸俗地取悦观众,但是观众们却以听昆曲为荣。

  虽是这样曲高和寡,但是仍然可以吸引大量的人来关注,来观赏。看不懂不要紧,看得不大懂也不要紧,艺术的目的是使人身心愉悦。

  从南宋开始,中国的文化出现了以休闲、优雅与和谐为主旋律的小国文化,声音中少了金戈铁马剑拔弩张,多了些春江花月夜与水调歌头。在这样的国情下,并非举国群情激昂,而是大家都最大可能地表达一种闲情雅致。到了明代,昆曲这个新形成的艺术形式更是让这种情趣一发不可收拾。檀板笛声,阵阵悠扬,带出了中国文化中最婉约最柔软的部分。

  说到四方歌曲,就不得不谈昆曲的一路走过。无论是当年唱遍全国的弋阳腔,还是后来名扬闽浙的余姚腔,哪怕后来最为繁盛的`花部高腔、皮黄,也都不能将昆腔消灭掉。恰恰相反,这些声腔不是被其他声腔兼并了,就是自己消亡了,唯独昆腔绵延至今,不合并,亦不消亡。而且,无论是曾经还是当下,大体上都是“四方歌曲必宗吴门”。

  “宗吴门”,是一种模仿,模仿是出不来真正的艺术的。福建地方戏剧的改革从昆曲中借鉴了许多元素,南昌的戏剧界也“毫不犹豫”地以昆曲为榜样,因为昆曲在当下的这种热,这种高贵奢华、优雅脱俗的气质,是其他戏剧所不能比拟的。那吴门宗谁呢?即使是最高明的模仿,也不可能如水入大海不着痕迹。弋阳腔最开始也是被模仿,被分裂,最后散播各地。余姚腔模仿别人,最后迷失了自己,唯独昆山腔,貌似特立独行,但却能够坚韧不拔地以自己的形式存在着,既不高傲,也不妥协,说白了,就是从不会为了别人改变自己。

  这是一种艺术的生存法则,也是一种为人的态度。

  1.下列对“昆曲”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昆曲起源于市民意识与启蒙思想兴起的明代。

  B.昆曲是一种吐字缓慢,亦说亦唱,哀怨婉约的民间音乐戏剧。

  C.昆曲的兴起是以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为前提的。

  D.昆曲是在富庶的苏州兴起的一种民间戏曲表现形式。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昆曲从古到今越来越雅,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大众化。

  B.昆曲是一种最大可能地表达闲情逸致的悠闲文化现象。

  C.袁宏道《虎丘》的描写进一步说明了昆曲走向大众化的趋势。

  D.南宋出现的小国文化使昆曲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婉约最柔软的部分。

  3.画线句中“这”指的是什么法则?谈谈你对句中“为人的态度”的理解。

  答案

  1.B(哀怨婉约不是昆曲的本质属性,只是一些人的主观感受)

  2.B(A项“越来越大众化”与文章第4段“越来越雅,越来越精致”矛盾;C项“走向大众化的趋势”理解有误,原文中只说“昆曲是从来不拒绝走向大众的”,但趋势仍然是“雅化”的; D项“南宋出现的小国文化”与明代出现的“檀板笛声,阵阵悠扬,带出了中国文化中最婉约最柔软的部分”生拼硬接,强为因果。)

  3.“这”指的是特立独行,坚忍不拔地以自己的形式存在着,不高傲,不妥协,从不会为了别人改变自己的艺术的生存法则。(2分)

  为人和艺术一样,我们会为自己选择一条道路,有时候坚守并不意味着固步自封,低潮也未必等于消亡,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就会一直生存下去。如何不去为了别人改变自己,也不去模仿别人,而是不断提高自己,让自己出类拔萃,才是最重要的人生态度。(3分)

相关文章

西湖文言文翻译

西湖以审美感受为线索,按照游西湖的先后顺序,用平实的文笔记叙了自己游西湖的感想和西湖美丽壮观的景色,而描绘春季杭州西湖美景时不尚夸饰,为大家分享西湖原文翻译。 西 湖 袁宏道 其一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
名著阅读2016-06-05
西湖文言文翻译

兰亭集序朗读带字幕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逸事趣闻。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
名著阅读2011-01-07
兰亭集序朗读带字幕

百家姓范的文言文

「范」源出: 以邑为氏,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载,帝尧裔孙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迁于杜邑(陜西西安东南),时称杜伯。周宣王杀杜伯,其子逃奔晋国担任士师。曾孙士会。食邑于范邑(河南范县),世...
名著阅读2013-06-04
百家姓范的文言文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400字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弟子规读后感400字4篇1...
名著阅读2016-05-03
弟子规读后感400字

杜甫《望岳》原文赏析及翻译

望岳,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
名著阅读2012-03-01
杜甫《望岳》原文赏析及翻译

华严经中的净土

众所周知,「华严」与「净土」在中国释氏的传统中都颇具分量,不过在此所谈的并非大家可较能直觉联想到的宗派概念,而是指《华严经》本身及净土信仰或净土法门。 清末民初以来,中国的学术陷入空前的混乱。撇开政治...
名著阅读2017-02-05
华严经中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