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课下注释

鱼我所欲也 课下注释

  鱼我所欲也的课下注释又哪些知识点呢?鱼我所欲也是一篇著名的佳文,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鱼我所欲也的课下注释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 选自《孟子·告子上》。

  2、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3、 患:祸患,灾难。

  4、 辟:通“避”,躲避。

  5、 如使:假如,假使。

  6、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7、 勿丧:不丢掉。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也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难我不躲避。假如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什么事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8、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9、 豆:古代一种木制的盛食物的器具。

  10、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

  11、蹴( ):用脚踢。

  12、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3、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

  14、辩:通“辨”,辨别。

  15、何加:有什么益处。

  16、奉:侍奉。

  17、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

  1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

  19、已:停止,放弃。

  20、本心:本性,天良。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大小老婆的侍奉和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大小老婆的侍奉却接受了;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本性。

  说说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是否相同。

  1、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2、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 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知识扩展:鱼我所欲也赏析

  本文节选自《孟子·告子上》。《告子上》的主要内容是阐明“性善说”,即人性里天生就有向善的种子,所谓“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种善的天性,就是人的“本心”。“本心”不可小视,因为它们分别是仁义礼智这几种道德的萌芽形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意近“恭敬”)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人应该推求本心,顺着“本心”的方向发展,并将它发扬光大,从而成为道德上完善的人。

  放到《告子上》全文里看,本文讲的是每个人都有“本心”,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自己的“本心”。只要“本心”在,即使在生死关头,人也能经受住考验;而如果丧失了“本心”,人就会做出亏心事来。其实,仅对本文的结构进行一番分析,我们也可以看出,它的主旨是讲每个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

  简要分析如下:在第1段里,作者用比喻的方式引出“舍生取义”的观点,并分别从正面和反面加以阐明。行文至“所恶有甚于死者”,作者对这个观点的论述就结束了。紧接着“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提出了新的命题:人人都有“是心”(即本心),只是“贤者”能够保有它。第2段就是对这个命题的论说和阐明。作者用一般的人和乞丐都不肯接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证明人人都有“本心”,用“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概括失去“本心”的人的惯有行为,并对此进行批评和嘲讽。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举的失去“本心”的事例,并不牵涉生死,而只是富贵与“义”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所以,它和“舍生取义”的说法没有什么关系。从课文整体上看,人应该保有“本心”是本文论述的中心。“舍生取义”的观点和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讲的都是“本心”赋予人的极大力量,属正面论证;“不辩礼义”接受“万钟”的故事讲的是失去“本心”的人的可悲可耻,属反面论证。

  朱熹说:“此章言羞恶之心,人所固有,或能决死生于危迫之际,而不免计丰约于宴安之时,是以君子不可顷刻不省察于斯焉。”(《四书章句集注》)这段概括主旨的话,还是比较恰切的。

相关文章

心经阐秘

无明乃至老死,为十二因缘,亦称十二有支,为缘觉所修之观门。乃至二字,超略之词,省却中间十种也。 心经阐秘 师奘沙门密林述 将释此经,三门开端。 一总叙缘起,二分解题目,三依文正释。 一总叙缘起。 初总...
名著阅读2014-03-03
心经阐秘

《边城》内容梗概

梗概就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当你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能用简练的语言把它的主要内容说出来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边城》内容梗概,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边城》内容梗概 篇1  在湘西小镇上生活着翠翠和...
名著阅读2012-05-01
《边城》内容梗概

兰亭集序朗读带字幕

关于《兰亭序》,世间流传着形形色色的逸事趣闻。据说当时王羲之写完之后,对自己这件作品非常满意,曾重写几篇,都达不到这种境界,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它作为传家之宝,...
名著阅读2019-04-08
兰亭集序朗读带字幕

春江花月夜原文歌曲

歌曲《春江花月夜》白杨是根据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春江花月夜》改编的流行歌曲 。歌词保留了原诗的三十六句,分为上下两部。 歌词内容 春江潮水连海平///白云一片去悠悠 海上明月共潮生///青枫浦上不胜...
名著阅读2018-05-09
春江花月夜原文歌曲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逗商猎律肥侵泄难Ъ抑熳郧迦谓糖寤笱彼吹囊黄⑽模蚴杖胫醒в镂慕滩亩阄酥窍执闱樯⑽牡拿O旅婧托”嘁黄鹄纯粗熳郧搴商猎律募吧臀觯M兴镏  ≈熳郧搴商猎律摹 ≌饧柑...
名著阅读2017-06-05
朱自清荷塘月色原文及赏析

文言文实词

1.逾(yú) 动词。 ①翻越,越过。如: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石壕吏》) ②超过,越过。如:逾时,楼渐进,可见其顶(《山市》) 2.阴(yīn) (1)名词。 ①山的北面,河流的南面。如:指通豫...
名著阅读2014-06-01
文言文实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