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为什么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集序》为什么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兰亭集序》为什么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兰亭集序》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321-379),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徒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世称王右军。王羲之楷书师法钟繇,草书学张芝,亦学李斯、蔡邕等,博采众长。他的书法“龙跳天门,虎卧凤阙”,给人以静美之感。他的书法圆转凝重,易翻为曲,用笔内厌,突破了隶书的笔意,创立了妍美流便的书风,他所书的《兰亭序》最具有代表性,创造出天质自然,风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蓝亭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将酒觞放置清流之上,任其漂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

  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人共成诗37首。王羲之借酒兴为他们的诗写了一篇序文,世人简称《兰亭序》。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文章清新自然,虽多用骈句却并不拘谨呆板。其中二十多个之字,千变万化,无一雷同。《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行书法帖相传之本,共28行,324字,章法、结构、笔法巧夺天工,字体潇洒流畅,气象万千,此乃羲之三十三岁时的得意之作。据说王羲之后来又写了几篇,都不及第一篇好。

  他曾感叹说:“此神助耳,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十分珍惜,把这部作品作为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他的第七代孙。《兰亭序》真迹第一次消失了,在公元4世纪,被郗县带入墓中。《兰亭序》怎么到了郗昙的手里?原来,郗鉴是王羲之的老岳父,也就是说,郗昙是王羲之的小舅子。因为这层关系,《兰亭序》落到郗昙的手里应该不意外吧?据说,除了《兰亭序》,像王羲之的楷书《乐毅论》,也为郗昙收藏。郗昙死后,将《兰亭序》等一批墨宝带进了自己的墓中。

  二百年后南北朝时期陈霸先建立了陈朝,《兰亭序》等王氏真迹在此间再度现世。当时北征军人盗了郗昙墓,盗得了大量陪葬品,其中就有王羲之及诸名家墨宝。盗墓事发后,这些盗品全让官府没收了,秘藏不示人。

  陈伯茂大概在公元565年前后得到了王羲之这批墨宝。但在三年后的公元568年年底,陈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陈伯茂被其叔叔陈顼在途中谋杀了,《兰亭序》再次从世人面前消失,杳无音讯。后来不知怎么辗转之后被李世民收藏。李世民生前对王羲之的书法推崇至极,推为王书代表,曾命赵模等钩摹数本,分赐亲贵近臣。

  存世唐摹墨迹以“神龙本”为最著,唐太宗时冯承素号金印,故称为《兰亭神龙本》,此本摹写精细,笔法、墨气、行款、神韵,都得以体现,公认为是最好的摹本。李世民生前遗诏要求死后头枕《兰亭序》,即所谓“生则同榻死则同穴”。诗人陆游因此感慨,“茧纸藏昭陵,千载不复见。”

  据《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李世民“皇帝崩于含风殿,年五十三”,同年八月十八,归葬于生前即营造好了的陵寝——昭陵。昭陵地宫石门被封死之日,便是《兰亭序》永别世间之时。谁知,在约三百年后,因节度使温韬盗掘关中十八帝王陵,《兰亭序》再一次进入了世人的视线,并将《兰亭序》真迹之谜彰显得更加玄乎。

  《兰亭序》行书帖体现了王羲之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作者的气度、风神、襟怀、情愫,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表现。古人称王羲之的行草如“清风出袖,明月入怀”。后人评道“右军字体,古法一变。其雄秀之气,出于天然,故古今以为师法”。因此,历代书家都推《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关于文体特点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

  “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兰亭集序的散文特点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但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它又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

  文章从兰亭集会落笔,首先用简洁的文字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和与会人物,接着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清雅优美的山、水、林、竹等自然景物,而正是这些自然风光引起与会者饮酒取乐、临流赋诗的雅兴,下文就自然转入叙写雅事,叙写与会者“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的种种欢乐情景。段末以“乐”字作结,揭示了与会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而暂时忘却烦恼的情趣。

  第二段作者紧承上文“俯”“仰”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转写人世变幻、情随事迁的情况。不管是“晤言一室之内”的静者,还是“放浪形骸之外”的躁者,他们虽都在一时一事上“快然自足”,但是这些眼前的美景和人世的欢乐,“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乐极而悲生,他们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老之将至”、“终期于尽”,人生苦短。至此,作者自然提出“死生亦大矣”这一主旨。本段末以“痛”字反诘作结,不仅为呼应上段的“乐”,更为引起读者深思“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

  第三段作者抓住死生问题,进一层表明自己的生死观。作者首先借古立论,说明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重视死生问题,自己也不能例外。接着作者针对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从而表明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生死观,而这正是作者编辑《兰亭集》并为之作序的目的。文章前面两段分别以“乐”、“痛”作结,最后一段以“感”字作结,表明作者坚信后世读者会从斯文(这篇序文)中产生同感:认识死生问题的重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纵观全文,作者着眼死生二字,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明了作者深远立意。同样是写了宴游情景,但石崇的《金谷诗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文章,抒发的却是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情怀,立意显然不及作者的《兰亭集序》深远。作者生活在东晋时代,当时统治集团偏安江东,不思进取。士大夫崇尚玄学,清谈之风很盛,而作者却公开批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颇想有所作为。从作者给中军将军殷浩、会稽王司马昱、太傅谢安等人的信中,可以看出作者忧国忧民,渴望救国家“倒悬之急”的大志和旷达进取的人生态度。

  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作者不可能始终坚持这一正确的人生态度,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春,即作者写完《兰亭集序》后两年,作者因深感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又因与扬州刺史王述的矛盾恩怨,愤而称病去官,且到父母墓前立誓永不再仕。此后便“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去寻求“当以乐死”的境界,反映了作者晚年思想渐趋消极虚无。这是我们在全面评价作者一生思想时应该注意的。

  《兰亭集序》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立意深远,而且因为其文笔清新流畅,朴素自然。魏晋时期出现了骈文的高潮,骈文几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领域,这种文体讲究对偶、辞藻、音律、典故,极不利表情达意。在这种骈文风行的时代,作者能不拘成格,用洒脱流畅、朴素简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了作者散文的个人风格。特别是文中用了“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林”、“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若合一契”等词语写兰亭山水之优美,叙时人宴游之雅致,抒盛事不常之感慨,议死生意义之重大,而这些词语从此便被后人当作成语使用,极大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从而也奠定了《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

  兰亭集序赏析

  永和九年,是癸丑年,暮春三月初,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修楔仪式。许多名士都参加了,年轻的年长的都来了。那里有高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挺拔的翠竹;又有清澈的溪流,湍急的流水,映衬在亭子的左右。引清流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大家排列而坐于曲水之旁,虽然没有音乐伴奏的.热闹气氛,可是一边饮酒,一边咏诗,也足以尽情地抒发深藏的感情。这一天呀,天气晴朗,空气清新,春风柔和,温暖舒畅。仰望宇宙空间的广大,俯察万物种类的繁多,因而纵目游览,舒展胸怀,完全能够尽情享受眼看耳闻的乐趣,实在是很欢乐啊。

  人们生活在一齐,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有的人把自我的胸怀抱负,在室内与人应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凭借某种事物寄托自我的情怀,无拘无束地生活。他们对生活的取舍千差万别,性格也有安静浮躁的不一样,但他们都高兴于自我所接触的事物,对于自我暂时得的,高兴满足,竟没有想到老年将要到来了。等到他们对所爱好的事物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也就随着产生了。从前感到高兴的东西,顷刻之间,已成为陈迹往事,尚且不能不因为它而产生感慨;何况人的寿命长短要听凭上天决定,终归于死呢。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岂不悲痛吗!

  我每次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都像符契那样完全相合,未尝不应对文章感叹悲伤,但不能从内心理解它。我本来明白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作相等是荒谬的。后人看待我们今日发生的感慨,也会像我们今日看待古人发生的感慨一样,不能从内心理解,可悲啊!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兰亭集会的人的姓名,抄录他们所作的诗。即使时代变了,事情不一样了,但人们产生感慨的原因、情景是相同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我这篇文章产生一番感慨。

  这篇序文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生动而形象地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和乐趣。其中对兰亭地理形势和自然风物的描绘,短短几句,不但写出了兰亭环境的清幽,也写出了与会者的雅情。后半部分抒发了盛事不常、人生短暂的感慨,情绪颇为忧伤;但紧之后经过对“一死生”“齐彭殇”的批判,又表现出了一种达观精神。这在玄学盛行,崇尚老庄的魏晋,可谓独树一帜。

  这篇序文产生于雕词琢句的骈文风行时代。但它不追求华丽辞藻,叙事写景清新自然,抒情议论朴实真挚,这是难能可贵的。

相关文章

易经原文译文全文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易经原文译文全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讲乾卦  乾卦象征天,天的4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
名著阅读2011-05-09
易经原文译文全文

丰卦原文和翻译

丰卦 作者:佚名 (雷火丰)震上离下 《丰》:亨,王假之。勿忧,宜日中。 初九,遇其配主,虽旬无咎,往有尚。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 九三,丰其沛,日中见沫,折其右肱,无咎。...
名著阅读2018-07-07
丰卦原文和翻译

《氓》原文及翻译

豆纭の婪纭っァ肥侵泄糯谝徊渴枳芗妒分械囊皇资U馐且皇灼咀运呋橐霰绲某なO旅妫”辔蠹曳窒怼睹ァ吩募胺耄M源蠹矣兴镏...
名著阅读2018-05-04
《氓》原文及翻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人物性格特点

陡痔窃跹冻傻摹肥乔八樟骷夷峁爬ぐ滤固芈宸蛩够囊徊砍て∷担...
名著阅读2015-09-02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人物性格特点

红楼梦贾元春人物性格,形象分析

在我十一岁的时候,我已经开始在孟老夫子的悉心教诲下,正式学习了正规的中国文字。在我开始读巴金先生的《激流三部曲》中的《家》时,我才知道有《红楼梦》这部书。草草地结束了《家》的阅读,我就又迫不及待地去找...
名著阅读2011-06-07
红楼梦贾元春人物性格,形象分析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1五代:李璟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栏 通:阑) (何限恨 一作:无限恨)译文及注...
名著阅读2017-06-04
《摊破浣溪沙》原文及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