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解析
《红楼梦》解析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名著打过交道吧。还是对名著解析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红楼梦》解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引言】
《红楼梦》自乾隆五十六年以活字印刷本问世以来,便陆续产生了一些杂记随笔式评论。但真正称得上研究,并有独立体系,自成一家的,还是从近代开始。王国维1904年发表的《红楼梦评论》,以“解脱说”立论,成为“红学”史上第一篇评论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以“索隐派”为主导的“旧红学”一直占主导地位。“五四”运动时期,学术界兴起了研究红楼梦的热潮,以胡适教授为代表的一批“红学”专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确立了《红楼梦》作者为曹雪芹,并且认为该书是作者自传,后四十回系高鄂所续,从此开始了“新红学”时代。近年来,“红学”再掀热潮,图书市场上各种红楼论著,层出不穷,且大受读者追捧。不过,许多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时候,往往会被书里惟妙惟肖的人物描写和精彩的情节所吸引,而较少会去考虑这样一个问题:《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由于《红楼梦》一书所描写的人物极多,事情亦很繁琐。往往看一遍下来只记得宝玉、宝钗、黛玉和其他一些重要的人物角色,看第二遍才能对里面的部分细节做出描述,三遍看完方能做出比较公正的评价,许多读者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深究的,而书里蕴涵的很多高雅的文学艺术元素也使一些读者望而却步。因而,一般的读者对《红楼梦》主题思想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滞后的基础层面上,有待于提高。
【关键词】
主题思想,人情小说,反封建,出世。
一部作品的主题思想,犹如人的眼睛,它是我们通往作家心灵的窗户,通过这扇窗我们能看清作者的灵魂。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对主题思想的提炼是作家艺术构思的中心环节,她直接影响作品的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素材的取舍和场景的穿插等等。由于每个人的文学素养和所站的阶级立场不同,因而往往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做出不同甚至对立的理解。清代的“索隐派”代表沈狂言在其《红楼梦释真》一书中,就将《红楼梦》说成是一部明清兴亡史,将里面的宝玉理解为顺治帝,黛玉则变成了顺治宠妃董小宛。这明显是违背了作者原意的。因此,为了让我们更清楚的了解《红楼梦》一书所要表达的真实思想,对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作深入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1、应该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其亲身生活经历来把握《红楼梦》的主题思想。小说虽高于生活,却是来自于生活。作者生活在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康乾盛世”表面上的繁荣掩盖不住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尖锐。正如书中冷子兴所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封建社会的弊端重重。加之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开始形成和发展。以顾炎武等思想家为代表的改革派,猛烈抨击程朱理学统治下的满清统治思想。一些不满现实的封建知识分子,包括作者在内,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这股进步思潮的积极推动和影响。
作者原籍河北润丰县,汉军正白旗人,祖上是满清的包衣奴才,因为沙场上立功而封官授爵,在整个康熙朝倍受恩宠。其家从清初起,到作者一代止,是一个簪缨世代,钟鸣鼎食的“百年望族”。从作者祖父到其父亲三代中,一共做了四任,历时六十余年的江宁织造(实际上是皇帝设在外地的间谍组织),期间还兼任苏州织造和两淮盐政。然而这个大家族在雍正时期却卷入了皇室的纷争,遭到革职抄家的命运。曹雪芹由少年时期的锦衣玉食,逐渐走向了贫困潦倒,靠亲朋好友接济,以食粥度日。“衡门僻巷愁今雨,废馆颓楼梦旧家”,“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物忆繁华”,正是作者当时生活的真实写照。残酷的现实促使了作者的觉醒,在饱尝了家破人亡的痛苦之后,他开始思考产生这一悲剧的深刻社会原因。
2、要把《红楼梦》和《金瓶梅》等小说进行比较阅读,从中寻找作者构思的痕迹。《金瓶梅》开人情小说写作之先河,《红楼梦》在汲取其创作经验的同时,摒弃了《金瓶梅》中的粗俗描写,加入了戏曲、绘画、雕塑、服装等更多高雅的艺术表现方式,使《红楼梦》的品位又提高了一个档次。作者还借鉴了《西厢记》中张生和崔莺莺追求自由爱情的主题,但与之相比又有所提高。作者采用了更能震撼人心的悲剧形式,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让读者久久难以忘怀。在内容上,《红楼梦》和《金瓶梅》都通过描写一个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家庭,最终走向败落的故事,表现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而不同的是,《红楼梦》的人物描写要比《金瓶梅》形象和逼真的多,民间谚语有云:“《红楼梦》里无坏人”,作者并没有采取主观的'态度对某人进行直观的评价,而是采取各种行为和动作描写从细节处进行刻画,让读者自己进行评价,使大多数人都能够接受。如凤姐这个角色,虽然其心肠狠毒,豆腐嘴刀子心,喜欢玩弄权术;但另一方面,她又是治家的能手,有才干,性格幽默,善于制造气氛。宝钗长相漂亮,有才华,但是她的内心却隐藏着虚伪,喜欢笼络人心。黛玉喜欢吃醋,有点“小心眼”,而内心却是极其善良。这些人物个个有血有肉,让读者丝毫不会怀疑他们是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
大体上来说,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了封建包办婚姻的罪恶以及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自由和心灵的摧残。在封建礼教的“三从四德”与“三纲五常”的约束下,“女子无才便是德”,“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青年男女没有展现自己个性和自由恋爱的权利,一切必须听从父母及长辈的安排。宝玉从小与黛玉生活在一起,耳鬓厮磨,暗生情愫,然而他们的自由恋爱没有得到贾府的实际最高统治者史太君的支持,最后“金玉奇缘”战胜了“木石前盟”,黛玉含恨而死,而宝玉亦遁入空门,留下宝钗守活寡。正如《终身误》一曲所唱:“都道是金玉奇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一段美好姻缘被人为拆散,同时累及三人。而贾赦为了贪孙家的五千两银子,亦不顾女儿的幸福,将迎春嫁给了“中山狼”孙绍祖,迎春最终“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倍受折磨而死。
2、客观上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衰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个社会里,上至皇宫贵族,下至达官贵人,生活奢靡,彼此勾心斗角,争权夺势。下层得奴仆则得不到最基本得人格尊严。在荣府里主要表现为王夫人和刑夫人的妯娌之争,王夫人与赵姨娘的正庶矛盾。由于贾母的偏爱,荣府的大权落在了次子贾政手上,刑夫人因此十分妒恨。“锈春囊”的出现,终于给了刑夫人以口实,她将其交给王夫人问罪。为了挽回被动局面,王夫人便和凤姐商量连夜抄检大观园,最终造成了司祺撞壁,晴雯含冤而死的悲剧。宝玉的丫头四儿,只因说了一句“同日生的是夫妻”的玩笑话,就被逐出园外胡乱配人;芳官和蕊官等戏子,因为天真活泼,被主子们污蔑为“狐狸精”,被逐出大观园,最后只有去当尼姑。王夫人用这些奴仆的鲜活生命和尊严换来了主子地位的巩固。在与赵姨娘的正庶之争方面,赵姨娘无时不在寻找机会替代王夫人的地位。她不但唆使贾环在别人面前说宝玉坏话,破坏兄弟之间的和谐关系,最终导致宝玉被烫成重伤,及至其遭贾政毒打险些被打死,而且自己亦秘请马道婆诅咒宝玉和凤姐,致使秭弟俩疯癫,最终在跛脚道人和癞头和尚出现后下才得以挽救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