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本《坛经》前世今生
敦煌本《坛经》前世今生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博大、最宏伟的宝藏之一。《坛经》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的“宗经”;是记载了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六祖慧能的事迹和说法内容、并流传至今的最重要的禅宗文献;也是佛教里唯一一部由中国人写的被尊崇为“经”的佛书,其地位之高可见一斑。《坛经》自唐代问世以来,最初只有慧能的入室弟子才被允许书写和传授,但随着禅宗的迅速繁荣发展,《坛经》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流传,历代屡经增删,流传下来的主要有4种:法海本,又名敦煌写本;晚唐或宋初的惠昕本;宋僧人的契崇本;元僧人德异、宗宝两人删定刊行于世的宗宝本。在法海本发现前,宗宝本为最常见的本子。随着20世纪初叶敦煌藏经洞的发现以及敦煌本《坛经》的出土,使人们对《坛经》的内容及意义又有了新的认识。
敦煌本《坛经》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坛经》写本,它形成于唐代中期,基本保留着中国禅宗原始的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
敦煌本《坛经》虽只有1.24万余字,大大少于后世通行本的2万多字,但由于其比较接近原貌,所以是研究以慧能为中心的初期禅宗的重要资料,对研究中国禅宗历史、慧能及其思想有重大价值。敦煌本《坛经》的内容大致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梵寺开法记录,构成《坛经》主体;一是包括与弟子问答、临终嘱咐等附录性资料。从目前散存世界各地的敦煌遗书看,敦煌本《坛经》尚存5个写本:
下署“兼受无相戒弘法弟子法海集记”,表明这是六祖惠能当年在广东传法的记录,卷末题为:《南宗顿教最上大乘坛经法》。该本首尾完整,文字比较质朴。此本是最早引起中外学者重视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作为敦煌本《坛经》研究底本的'版本。日本《大正藏》据其录文收入第四十八卷。其二为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BD04548(冈48号),卷轴装,首残尾存。其三为敦煌市博物馆藏本,即敦煌市博物馆藏敦煌遗书077号,首尾完整,字迹清秀。其四为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BD08958号(有79号),残片,仅存四行半。其五为原大谷探险队所得本,该本的发现最具传奇色彩。此件写本在旅顺博物馆收藏了近90年,学术界一直以为其已佚失。
直到2009年12月,在全国善本普查中,旅顺博物馆请专家对之进行重新认定,才确认旅博本《坛经》就是学术界认为佚失多年的、由大谷探险队得自敦煌藏经洞的敦煌《坛经》写本之一。据卷尾题记知其抄写于“后周显德五年己未年”,是敦煌本《坛经》中唯一有抄写年代者,且旅博本《坛经》还保留了完整的缝缋装装帧形式。此外,旅博本《坛经》经文中有朱笔画的间隔符号和断句标点,这在散存于世界各地仅有的5个敦煌本《坛经》写本中是仅见的。因此,此卷的发现具有重要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