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宗璞阅读题及答案
我与宗璞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 分)
高山流水半世谊——我与宗璞(节选)
资中筠
我一直连名带姓唤她本名“冯钟璞”,不过现在她以“宗璞”闻于世。我们相识是在1948年,我转学入清华外文系二年级,与她同班。那时女同学都住在惟一的女生宿舍“静斋”。我刚好与梅贻琦校长的女儿梅祖芬分在同房间。宗璞与她不但是世交,而且从小学到中学都是同学,所以经常来我们宿舍找她。记不起何月何日宗璞来宿舍,只有我一个人在,我们就天南地北地聊起来,大半都是谈读过的书,古今中外,各抒己见:从中国古典诗文、小说到外国文学,把自以为独特的感受和见解都尽情倾吐。如今所谈的内容已经模糊,只记得古人中她最喜欢苏东坡,达到神交的地步,诗则欣赏李义山,认为有“空灵之美”,这些都深得我心。我则向往魏晋名士风流,《世说新语》都是我们所爱。外国文学谈到了《战争与和平》、勃朗特姐妹、哈代,等等。她独喜哈代,为那种苍凉、宿命的悲剧意境低回赞叹。印象最深的是关于《红楼梦》,我们都不喜欢林黛玉,不约而同地喜欢探春。她说父亲(冯友兰先生)一贯教育他们,不但要能作文,还要能做事,探春既有文才又有干才,不但有才,还有识。我则受母亲影响,喜欢性格干脆,不喜欢哭哭啼啼、唉声叹气的人。记得我还说过,我认为《红楼梦》中真正第一薄命人是薛宝钗,因为黛玉至少得到了真爱情,而宝钗费尽心机,最后还得顶黛玉之名嫁给已经失魂的宝玉,情何以堪?至于贾宝玉就更加不可爱了,那么多女子为他痴情真不值……
总之我们越谈越投机,相知恨晚,那年我十八岁,她二十岁,是为订交之始。
到大二下学期,1949年初,北平解放,大批同学南下参加工作。我们班由几十人剩下了十二三人,而且女同学占压倒多数。宿舍又基本上是按系级分的,所以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游乐,女同学之间关系十分密切,也很融洽。宗璞为“联系群众”也搬到宿舍来住,不过与别系同学同房间。我与她似有一层特殊的关系,互相已经形成习惯,凡是读到什么好书,有什么心得,或者“忽发奇想”,第一个想告诉的就是对方。记得我向她介绍过雨果的《笑面人》,那是我刚好在假期中以我的.初级法文程度抱着词典“硬读”的第一本法文小说,由于情节动人,人物鲜明,竟然从头到尾读完了,一开学就急着讲给她听。
冯家住在“乙所”,与静斋隔着一片草地和一条小溪,旁边还有一片树林,称“阿木林”。每当春来,草地上开遍二月兰,宗璞对这种野花情有独钟,不止一次写入她的作品。多少次,我从静斋门前的土坡跑下去,穿过小径,快到那所平房时就开始喊“冯钟璞”,她会出现在门口,然后或者让我进去,或者出来一同到阿木林或工字厅后的荷塘边散步。那是充满幻想的年龄,眼光总是投向无边的苍穹。夏夜常常一同仰望星空,诉说各种遐想。她说她经常想像自己站在水上,随波而去(那是一种飘飘欲仙乘风归去的感觉,不同于“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言壮语)。我在中学时曾填过一首《鹧鸪天》,其他都忘了,惟中间一联自己很得意,说给她听:“云开我欲攀新月,雨霁谁曾跨彩虹?”她说她有两句同样意境的诗:“有朝直上古峰顶(借唐人句),双手劈云星满襟。”好一个“双手劈云星满襟”!与“攀新月”、“跨彩虹”高下立见。从此于文事一道我在她面前总是自惭形秽。她在中学就已经发表过文章,这在我当时看来是遥不可及之事……她的散文的确有诗意,晶莹、清丽。即使老师的命题作文也总能写出新意,有自己的风格。她以写作为乐,文思敏捷,令我望尘莫及。与她相比我总是觉得自己笔头涩滞,文字芜杂,一旦开头又往往不知所止,泛滥无所归,不像她那样洁净、简练、含蓄。但是宗璞却许我以“汪洋恣肆”,以此鼓励和安慰我。
不过我也有令她“佩服”的地方,我外文,特别是口语比她强些。她也学钢琴,但我程度高些,高中毕业时还开过钢琴独奏会。我在中学时对数学特别感兴趣,曾经想以数学为专业,并且先考入燕京大学数学系,后来遵母命转的系。那时离中学时代不远,数学还没有忘光,我与她大谈我对解析几何坐标、曲线的体会。宗璞为人厚道,我这一通海吹,使她对我油然产生敬意,竟脱口而出说,“你是静斋第一人!”其实,那时清华女生中文理兼备,多才多艺的也不少。我第一年考清华就没敢考理科,因为除数学外,我理、化都平平,而那点数学在全国高手如云中也没有什么特殊优势,只有拿来唬唬好友了。但是文科也还是没有考上,才上的燕京。发愤一年,第二年转学上清华二年级。(顺便提一下……宗璞因分数不够清华,先分到南开上了两年,后来转清华,因体弱不能太紧张,重上了二年级,所以与我同班。梅祖芬也因分数差一点,上了一年清华先修班,才入本科。一个是文学院长之女,一个是校长之女,分数差一点都不通融,足见那时名校的风气之正。)我选了邓以蛰先生的西洋哲学史。每学期只需要交一篇对一位自选哲学家的心得。我写的是对柏格森“直觉主义”的体会。现在早已忘记胡乱写了些什么。只记得拿给宗璞看,又得她赞赏,大概那是第一次获“汪洋恣肆”的评语。
我还有一位中学同学徐谦,一同考入燕京,又一同转到清华。她上的是化工系,后来自愿到新疆最艰苦的地方开发油田,为我国石油工业作出杰出贡献,改革开放后历任全国有名的大油田和炼油厂的总工程师,并当选过人大代表。她年轻时爱好古典文学,能诗能文,通过我认识了宗璞。有一次我们三人效古人夜游,买了海淀莲花白,淡粉色的,在生物馆前夜饮。此事后来宗璞写入了散文《方便面和酒》。读过此文的人误以为我能喝酒,实际我完全无酒量,只不过少年狂、好奇兼附庸风雅而已。
…………
( 资中筠,女,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原所长,原《美国研究》主编,国际政治及美国研究专家,资深翻译家,著有多种学术著作、译著及散文随笔集。)
15、按要求答题.(5分)
①本文题目“高山流水半世谊”,如何理解“高山流水”?(2分)
②“好一个‘双手劈云星满襟’!与‘攀新月’、‘跨彩虹’高下立见。”作者认为宗璞的“双手劈云星满襟”比自己的“云开我欲攀新月,雨霁谁曾跨彩虹”写得好,请分析其中的理由。(3分)
16、作者很喜欢宗璞的性格,请你就本文记述的内容,概括和分析一下宗璞的性格特点。(5分)
17、文中有一段插叙文字(即括号里的“顺便提一下……足见那时的名校风气之正”),似乎也是很值得玩味的内容,作者却不把它作为重要内容正式叙写。请就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分析作者不正式叙写的原由。(4分)
18、作者与宗璞年轻时的交往和友谊,让人称羡。请简析她们交谊的特点,并联系当今实际或自身情况,谈谈对你的启发。(6分)
试题答案:
15、答:①高山流水,喻作者和宗璞之间,犹如伯牙与钟子期一般,是知心朋友,是难得的知音。(2分)②“双手劈云”有直冲云霄、披星揽月的气势,“星满襟”是“劈云”后得来的结果,美妙而有诗意。而“攀新月”“跨彩虹”虽也有种不凡气势,但相对温和,情趣略逊一筹(2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顶”“襟”押韵,“月”“虹”不押韵(1分)。
16答:(1)为人厚道。比如我一番海吹,她就佩服起我来。(2)善于欣赏别人长处。比如夸我是“你是静斋第一人”,赞我的文章“汪洋恣肆”。(3)重友谊。比如常与我散步,将我们交往的事情写入作品中。(4)浪漫,喜欢诗文。如常与我谈诗论文,交流读书心得。(答出任意三点得满分,观点1分,分析1分)
17 答:本文要表现的,是作者与宗璞的半世友谊(文题即有表明),所以,选取的材料,当是两人交往、体现两人友谊的事情。(2分)而括号中的内容,是表现当时大学的风气,与主题没有直接关联,如果正式记述,就节外生枝,破坏了散文“神聚”的原则 。(2分)(意对即可)
18答:(1)两人志趣相投,经常在一起交流读书或写作心得,或畅谈美妙遐想;都善于欣赏对方的优点和才华;都有文人雅士的浪漫情怀;不带功利性和市侩气。(3分,意对即可)(2)(谈感悟须联系现实或自身情况(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