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红楼梦中茶

谈谈红楼梦中茶

  《红楼梦》可谓是半部《茶经》。也难怪,曹雪芹这样一个享受过荣华富贵的公子理应是对世上的珍奇玩意儿司空见惯的。而茶对于贾府来说可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而是精致生活的体现,权势与财富的象征。因此,《红楼梦》中的茶就十分值得玩味。

  一、茶中女儿红

  女儿红的来历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传说在女儿出生时家里会藏下一坛好酒,待到女儿出嫁时再拿出来与众人畅饮。因为时间的沉淀,酒味也愈发醇厚了。今天我要讲的是茶中的女儿红,其实它还有另一个名字——普洱茶。

  在《红楼梦》中,任何事物都可以诗话、美化,这茶也不例外。先看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林之孝家的来到怡红院,问:“宝二爷睡下了没有?”宝玉忙笑到:“……今儿因吃了面怕停住食,所以多玩一会子。”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说:“该沏些普洱茶吃。”袭人晴雯二人忙笑说:“沏了一铫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根据她们前后文的对话,我们可不可以说这“女儿茶”便是“普洱茶”呢?

  我们先来看看清人对普洱茶的记录。清代张泓《滇南新语》(1755年前后)中的记载“普洱茶珍品,则有毛尖、芽茶、女儿之号。毛尖即雨前所采者,不作团,味淡香如荷,新色嫩绿可爱;芽茶较毛尖稍壮,采制成团,以二两四两为率,滇人重之;女儿茶亦芽茶之类,取于谷雨后,以一斤至十斤为团。”

  再有,清代阮福的《普洱茶记》(1825年前后)中也叙述道:“大而圆者,名紧团茶,小而圆者,名女儿茶,女儿茶为妇女所采,于雨前得之,即四两重团茶也。”

  从这两位清人的文献来看,普洱茶被唤作“女儿茶”已是由来已久的,甚至连典故、出处也记载得明明白白。并且早在雍正年间普洱茶就作为进贡朝廷的贡品运抵京城,凭贾家这皇亲国戚的身份,能有幸品到这珍品也不足为奇。

  我注意到宝玉的那句“怕停住食”,也就是说怕吃撑了积食。林之孝家的就毫不犹豫地叫丫头们沏普洱茶,这不正与普洱茶消食的功能不谋而合吗?早在唐代的《新修本草》中,就有对普洱茶的记载说:“茗,古茶;茗未甘、苦、微寒、无毒。主痿疮、利小便、去痰、热渴,令人少睡。春采之,苦茶,主下气,消宿食。”清代名家赵学敏于乾隆三十年(1765)辑著的《本草纲目拾遗》中也有载:“普洱茶膏能治百病,如肚胀、受寒。”不论是唐人还是清人,对普洱茶能消食的功效都了如指掌。因此,就凭这一项特别的功能,就能让普洱茶从现今众多的“女儿茶”中脱颖而出。

  宝玉曾说过“女儿”这两个字是极为尊贵和清净的。由此,普洱茶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就不言自明了。于是,我常想,若是将普洱茶包装一下,再冠上这充满古风遗韵的名字是不是会为它平添几分历史的厚重,几分艺术的妖娆?

  二、金风玉露相逢,胜却人间无数

  要我说,最稀奇的要数第八回中描写的那种“枫露茶”了。说它稀奇,是因为该茶产自何处,制法如何已难以考证。人越发弄不明白的东西就越发透着股神秘,而货又以奇而居。不必写那雕梁画栋,亭台楼阁,单是这小小一杯清茶都大有来头,贾府的奢华就如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了。更令此茶身价倍增,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则是宝玉对它的珍爱。

  话说宝玉的奶妈李嬷嬷偷喝了一碗“枫露茶”,宝玉得知,那是又发脾气又摔碗的,直闹到要把茜雪赶走的地步。宝玉什么好东西没见过,人家生来就是含着玉的,若不是格外珍稀的东西哪会这般耿耿于怀。照这样看来,这“枫露茶”实属罕见之奇珍。可惜除了《红楼梦》中“加水到第三四次才出色”的记载别无其他史料可考。这“枫露茶”也便成了茶史上一个和名著本身一样难解的谜团了。

  更有趣的是对此茶“泡水到三四次才出色”的评断。热衷品茶的人都知道,若是绿茶、花茶则冲泡2至3次为宜,红茶则为1至2次,比较耐泡的大抵只有乌龙茶了,可以冲泡5至6次。因此,我想,这“枫露茶”或许是类似于乌龙这样经发酵过的茶叶。因为发酵,颜色越发深沉了,自有“霜染枫叶,金风玉露”的效果。而脂砚斋批语中“千红一窟”的评价也道出汤色的深沉。不过这也仅仅只是我的猜测而已。

  其实,在《红楼梦》中还有许多有画龙点睛之效的茶叶,像衬托贾母身份的“老君眉”等等。《红楼梦》中的茶就如这名著本身一样,给人以无限遐想,让人沉浸其中,不能自拔。“宝鼎茶因烟尚绿,幽窗棋罢措犹凉。”茶香因这金陵一梦而源远流长,而这场似梦非梦的人生悲歌也因茶香而万古流芳。

  茶香四溢满红楼──《红楼梦》与中国茶文化

  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是从品茗饮茶开始的。早在唐宋时代之前,茶已成为文人学者的描写对象,诸如借茶写人事,抒发感慨,坦露人生。因此,今天我们不仅可以读到茶圣陆羽的名著《茶经》[1]而且还可以读到如唐代杜甫,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明代徐渭等著名诗词宗师们的咏茶佳什。仔细翻阅古代的文学艺术作品,我们还可以看到,茶还是绘画家、音乐舞蹈家,乃至宗教文化中的永盛不衰的重要题材。小说的兴起,为茶文化的发展,又增添了新的一章。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文明古国。据茶史专家们考证,相传远在四千七百多年前的神农氏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即“神农尝百草”之说。后来,茶叶逐渐演化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饮料,故有“粗茶淡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醋茶”之俗语。今天,茶已成为“国饮”,可见茶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它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也非常密切。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也是研究和了解中国十八世纪中叶的风俗画卷。因此,今天我们不论从文化学角度,还是从纯文学艺术的角度,抑或从茶文化史的角度,全面系统地探讨一下《红楼梦》中所反映的茶文化,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一焙茗:一个与茶史有关的小人物

  人们常称《红楼梦》为“奇书”、“迷书”、“百科全书”,这均非戏语。就以小说所写的几百个人物的命名来说,就别具一格。今天当我们来探讨《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的时候,很自然地首先想到了小说中的一个小人物──贾宝玉身边那个刁钻古怪的小厮──焙茗。

  “焙茗”,这个名字初见于小说的第9回,本称“茗烟”,直到了第24回方改为“焙茗”。可是,第34回之后,到了第39回时又忽然改为茗烟。这究竟是版本问题呢?还是曹雪芹的疏忽?让红学专家们去考证好了。我这里只想说,将“茗烟”改为“焙茗”是对的。小说第24回写宝玉身边共有五个小厮,一曰焙茗、二曰引泉、三曰扫花、四曰挑云、五曰伴鹤。后来几个小厮的名字不见了,只剩了“焙茗”了。这五个小厮的名字都很雅致,有茗、泉、花、云、鹤,非曹雪芹又有谁能想得如此之妙呢?不知道是否有人注意到,这五个人名字中──焙、引、扫、挑、伴,都是“动词”。显然这不是随便用的。联想到《红楼梦》中所写的丫鬟以琴棋书画命名,可见写小厮有泉、花、云、鹤,不能缺“茶”──“茗”的。而“焙”字,那是茶道中不能省去的,而把“焙”与“茗”合作一人名,则与前四位小厮的名字就谐合。因为“茗烟”虽是有出典,但是《红楼梦》中根本没有在“烟”字上作什么特殊的描写和渲染。因此,我认为曹雪芹改茗烟为焙茗,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焙茗”这个名字与饮茶文化关系十分密切,这只要懂得一点茶文化史的知识就清楚了。茶,古书上所载其名很多,诸如荈、蔎、葭萌、荈诧、槚、茶、茗,这可能与地域不同、方言有别有关。唐代始将“荼”字去一笔,定为“茶”字。“茗”字出现比“茶”字晚些,唐宋人说茶树上的叶子“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茶与茗并列流传于后世,至今一些文人雅士仍然称茶为茗,特别是在书画家和诗词中用茗者甚多。

  茗,南方人对茶的较早称号,吴国人陆机《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中有云:“蜀作茶,吴人作茗。”茗的别名又作“荈”,东晋左思《娇女》诗:“心为茶荈据,吹嘘对鼎*[左金右历]”,这是“茶茗”连称。后世上层社会里多称饮茶为“品茗”、“茗饮”,可见“茗”即是“茶”。

  再说“焙”。在制茶工艺中,有采、蒸、捣、拍、焙、穿、封等七道工序。据陆羽《茶经》所记,焙就是烘焙茶饼的意思。通过“焙”把茶叶中的水分去掉,得到干茶。唐代皮日休有《茶焙》[3]诗云:

  凿彼碧岩下,恰应深二尺。

  泥易带云根,烧难碍石脉。

  初能燥金饼,渐见干琼液。

  这是描写“焙茶”情景。在《茶舍》[4]诗中,皮日休又写道:

  湖上汲江泉,焙前蒸紫蕨。

  乃翁研茗后,中妇拍茶歇。

  诗中的“焙”、“蒸”、“研”、“拍”,都是制茶工艺的程序。

  通过以上的简单介绍,读者大略可知“焙”与“茗”之间的关系,就不难明白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改“茗烟”为“焙茗”的原因了。

  《红楼梦》满纸茶香,甚至无酒有茶,以茶代酒,这除与当时社会风气和家庭生活习惯、个人嗜好等原因有关之外,更重要的是茶本身所具有特殊功效。最早记载茶的药用价值的典籍是《神农本草》,其中说到茶的功效时云:“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轻身、明目。”东汉名医华佗在《食论》中也说:“苦茶久食,益意思。”这些记载恐怕都是“饮茶养生”之道的较早的说法。明人顾元庆在《茶谱》中谈的更系统全面,他说:

  人饮真茶能止渴、消食、除痰、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烦、去腻,人固不可一日无茶。清人王士雄《随息居饮食谱》中亦说到茶的功用:

  茶,微苦微甘而凉。清心神,睡醒除烦;凉肝胆,涤热消痰;肃肺胃,明目鲜温,不渴者勿饮。这些记载,毫无疑问都是人们在长期饮茶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知识。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提高了人们对茶的价值的认识,对茶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论证。科学家们在有关茶结构的报告中指出,茶叶中存在着种类繁多的化学成分,如有机化学成分中就包括“茶多酚”、“维生素”、“氨基酸”、“色素”及“脂多糖”、“咖啡碱”等化合物。它的无机化学成分,如矿质元素,包括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都是抗衰老与营养价值。这就是茶和饮茶为历代人民所喜爱,为文人学者推崇备致,形成茶文化的重要原因。同时,我们也可以由此而明白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为什么对茶的描写有如此浓厚兴趣的“理由”了。

  茶,中华文明的象征,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

  注释

  [1]陆羽《茶经》:陆羽(公元733─840年,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自称桑苧翁,别号东冈子、竟陵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市)人。于公元764年写成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初稿,后经补充订正,流传于世。《茶经》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约七千余字。上卷四章,“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四之器”;下卷六章,“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这部茶书总结了唐以前有关茶的丰富经验和茶文化的历史资料,为国内外茶学研究界的经典著作。

  [2]《红楼梦》人名寓意,首先脂砚斋等人的批语,后索隐派著作多有发明,新红学考证派也多作考证。当代研究者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赵冈教授的《红楼梦人名研究》一文最为全面,其后《红楼梦学刊》等报刊也发表数篇研究文章。

  [3]皮日休:《茶舍》,载《全唐诗》卷六一一页,中华书局版第7054页。

  [4]皮日休:《茶舍》,同上。

  出处:红楼梦学刊199404

  红楼梦里的茶

  台湾女作家三毛在书中说:阿拉伯人饮茶必饮三道,第一道苦若生命,第二道甜似爱情,第三道淡如微风。这算是阿拉伯人的茶道吧,寥寥几句,道出了茶之三味,也将三种心境跃然纸上。茶遇了水,泡出一壶清芬而已,在世俗人眼里本无其它奥妙,但在智慧的阿拉伯人那里,却是不同滋味的人生。

  作为茶的发源地,中国人喝茶,更是有复杂讲究的,古人谓之茶道。再上等的佳茗,如不符合茶道而饮,则为暴殄天物不如不饮。大体而言,且不说喝茶之境、喝茶之人、煮茶之水以及所用之器,单以喝法而论,便名堂不少,足令外行人们叹为观止。若有闲情推究一下,可以发现,喝茶,饮茶,品茶等说法,并非是各种方言下的不同称谓,而是方式和境界层次的区别吧,一等为品,二等为饮,三等是喝。雅俗的分界便在这里了。

  说到品茶,常被推崇的有《红楼梦》里妙玉的“三杯论”。它出自这部文学巨著的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曹雪芹笔下的妙尼姑是以杯数来区分喝茶的雅俗,“一杯为品,二杯既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妙玉的高论虽然未必公允,却令好些人喝起茶来不敢轻易贪杯,免得与宝玉为伍,一起落在“超级蠢物”的“挨骂席”上。不过,话说回来,这场品茶小会的过程种种,则绘声绘色地尽情演绎了中国古代茶道。

  首先说喝茶之境,栊翠庵花木繁盛,院落清幽,是极好的修行之所,也是品茶论道的好去处。而禅堂外的耳房,大约是寂寥中的寂寥吧,以妙玉的怪僻和高洁,应该是不染俗尘的人间绝境,自然非雅士不可入内的。所以,妙玉悄悄拉了宝黛二人去喝“私房茶”,雅士坐雅间,佳茗待佳人,理所当然地形成一种更加高雅的格调。试想一下,在这样的境地里喝茶,岂不令人身心俱醉而出凡入圣?只是,红尘喧嚣,浮华迷眼,大多数人是难遇这样一方人间净土的,一般只能随缘,随遇而安地享受袅袅茶香而已。然而,品茶也好,饮茶也罢,境地的选择总是一种要务。不同的境地,不同的意绪,感悟自然不同。

  其次是喝茶之人,禅堂里头是供着菩萨的,冲了自然是罪过,耳房是雅间,更不能让俗人出入。因此,以刘姥姥之鄙俗固然不能踏越半步,贾母等众人是东家香客,以礼待于禅堂即可,甚至连宝玉那样的灵异之辈,在妙玉眼里,也是常常归于俗流的,而只能托宝黛二人之福来此消受一回。可见,光有雅境不行,要有雅士在座,方能尽得品茶之妙吧。佳茗入了俗人的口腹,虽然不到焚琴煮鹤的程度,恐怕总难免产生糟蹋可惜的感觉。所以说,同样佳茗当前,与哪类人物一起把盏,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类人物是一道风景,风景既殊,情怀必异。

  再次是煮茶之水,妙玉给贾母献茶,用的是“旧年蠲的雨水”。她请宝黛吃体己茶,黛玉以为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却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是五年前我在玄墓蟠香寺住着,收的梅花上的雪,统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你怎么尝不出来?”在她看来,连水也尝不出来的人,当然就是大俗人,哪里还谈得上品茶!可想而知,梅花上的雪自然冰清玉洁,且沾有梅花的香气,这样的水用来泡茶,肯定是不止口感醉正,亦且更添雅致了。虽然这不过是一种文化的渲染,并不足信,但现实中井水、泉水、河水、江水等各种水泡茶,味道确实迥然不同的吧。

  最后是饮茶用具了,在妙玉看来,品茶功夫首在茶具,茶倒在其次。贾母带一大帮人到栊翠庵品茶,她亲自捧出一个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里面放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捧与贾母;其余众人都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宝钗黛玉在耳房内吃体己茶,茶杯却是王恺珍玩一类的古董,与宝黛一般不同凡俗。宝玉要求“随乡入乡”,妙玉便找出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至于她自己吃茶用的是绿玉斗,而刘姥姥吃了一口成窑五彩小盖钟里的茶之后,这小盖钟妙玉便不要了,可见她对茶具是多么讲究。而细想一下,这是一种饮茶的层次吧,即甚么人用甚么杯子,雅俗分际境界高下自然明了。

  其实,妙玉本质上是一个有很浓厚文学气质的才女。这种文学气质甚至超越黛玉,达到士君子的程度,而所谓的怪僻是因高洁所致吧,所以她自称槛外人,与出家并无绝对关系。妙玉品茶虽然有些到了矫情的地步,但这高人之行,不正反映了她别样的人生!而从现实角度,则既是一场文化层面上的品茶演示,也将茶的文化承载尽情展现出来。

  不过,完整意义上的茶道,远比妙玉品茶更为丰富,而且真的是微乎微乎,妙哉妙哉。茶有不同,境有不同,人有不同,水有不同,器有不同,过程种种不同何止万端,结果自然是心有不同,意有不同。再者,中国传统的茶道,其实是至少融合了儒、释、道三家思想的,一壶茶中,一杯茶下,儒家的礼、释家的禅、道家的玄一齐涌至,加上什么人情世态、古往今来,全部汇集其中了。而事实上妙玉的“三杯论”也只是特殊情境下的产物,不足为凭,也不必拘泥的。真正爱茶,管他东西南北风,一杯、两杯乃至数几杯,那是何等的畅快!即便是闲来品饮普洱茶“七泡有余香”,那茶香悠悠,心也悠悠,又何须在乎那一杯的“大限”呢?!

  文/尹宗国

  作者简介:尹宗国,男,山东省青年作家协会理事,年轻一代中坚定的古典派文人。长期以来,一直以“宏扬传统精神”为己任,以“复兴传统文化”为目标,一贯追求中国传统文学的阴柔之美,始终坚持流丽典雅的创作风格,在浮嚣时代的文化荒漠里寂寞而行,做着不屈不挠的抗争。

  作品散见于《中国青年》、《都市小说》、《时代文学》、《青海湖》、美国《珍珠港》、《澳洲彩虹鹦》、香港《中华文学》、《2006中国最佳网络诗歌》、《中国当代诗词精品选》、《世界华语诗歌大展》、《中国美文:21世纪十年精品选编》、《当代小说》、《小小说·大世界》、《当代散文》、《知识窗》、《新青年》、《读者》、《幸福》、《爱人》、《特别关注》、《意林》、《百家讲坛》等中外文学刊物。

  得志当为天下雨,论交须有古人风。此生恪守圣贤明训愿为君子之儒,更愿与天下朋友天涯海角,心月共明!

  《红楼梦》里的茶文化

  "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古典名著《红楼梦》中描写茶文化的篇幅广博,细节精微,蕴意深远,为中国小说史上所罕见。

  《红楼梦》描写的是钟鸣鼎食、诗礼簪缨之家的茶文化,幽雅的茶事显得富贵豪华。富贵人家喝茶,喝的是上好的茶。首先是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中的六安茶,六安茶产于安徽六安县霍山,与龙井、天池并名,为清代贡茶。其次是老君眉茶,是妙玉为贾母特备的一种名茶,一般认为指的是产于洞庭湖的"君山银针"。清代也将其作为贡茶。第三是普洱茶。小说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林之孝向袭人索取普洱茶,晴雯说的"女儿茶"也是普洱茶的一个品种,是盛行清代宫廷和官宦人家的名贵贡茶。第四是小说第82回中的龙井茶。第五是枫露茶,见于小说第8回《奇缘识金锁》。以上5种名茶,反映了清代主要贡茶和名茶的状况,堪称"清代贡茶录"。

  "名茶还须好水泡",在《红楼梦》中,烹茶之水尤为讲究,并被人们喻为广大雅趣。贾宝玉《冬夜即景》的诗中曰:"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妙玉招待黛玉、宝钗、宝玉喝茶,烹茶的水是她五年前收的梅花雪。饮茶这般讲究的境界,可见中国茶道的不一般了。

  有了名茶好水,还要讲究烹茶艺术。《红楼梦》对此也有描写:"妙玉自风炉上扇滚了水,另泡一壶茶"。名茶冲泡要把握好开水温度,一般宜用七八十度开水冲泡,使茶叶清醇幽香,茶叶品质又不受损坏。这些描述,不禁令人赞叹,作者深得饮茶之道。

  饮茶之道还讲究配以杯、壶、盘成套茶具。《红楼梦》多处描述种种精美的茶具,可谓是古今茶具文化的一次博览会。先说一般的茶具,小说中几乎每一位富贵人家居室里都摆着一套精致的茶具。如贾母的花厅上,摆设洋漆茶盘里就放着旧窑十锦小茶杯。王夫人居坐的正二室里,也是茗碗瓶茶具备。女婢们用精致的茶盘托着茶盅为主人客人送茶,如宝玉的女仆袭人就用"连环洋漆茶盘"送茶水。连元妃奖给贾府兄妹的灯谜奖品也有茶具--一柄茶筅。

  更值得称道的是妙玉栊翠庵里的茶具。仅贾母、宝玉、黛玉来到栊翠庵,妙玉就拿出10种不同的茶具招待客人。一是给贾母献茶用的"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小茶盘";二是这小茶盘里装着成窑五彩小盖盅,这是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官窑所产的茶具;三是给随贾母同来的众人的茶盏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四是煮茶的风炉;五是煮茶的茶壶;六是妙玉贮藏梅花雪水的"鬼脸青"茶瓮。这些茶具积淀了多少文化底蕴?用这些茶盏饮茶,稍稍一呷,就呷出一个远古芬芳。

  茶味服从于艺术,艺术融入于茶中,让人们品出茶中之味,艺术之味,这正是曹雪芹的一大绝招。《红楼梦》里有不少茶诗茶联,以茶入诗词,风格独特,布满浓厚生活气息。如"烹茶水渐沸,煮酒叶难烧。""宝鼎茶因烟尚绿,幽窗棋罢措犹凉。"这些咏茶诗(联),把《红楼梦》中的"茶道"推向了**。

  《红楼梦》中提到的茶名主要有:贾母不爱吃的"六安茶"、妙玉特备的"老君眉"、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怡红院里常备的"普洱茶"、茜雪端上的"枫露茶"、黛玉房中的"龙井茶"。另外还提到"漱口茶"、"茶泡饭"等与茶有关的茶。

  栊翠庵品茶[详见小说第41回"品茶栊翠庵"],当妙玉捧茶给贾母时,贾母初以为是"六安茶"而不吃,当被告知为"老君眉"后方才吃。在明代屠隆《考槃余事》中记载:"六安茶品亦精,入药最效,但不善炒,不能发香,而味苦,茶之本性实佳。"又据《中国茶经》记载:"六安茶产于寿州盛唐[现为安徽六安市],其中'小岘春'最为出名。"自唐代始被列为名茶,属绿饼茶。而"老君眉"实为岳阳[古称岳州]洞庭君山所产的"君山银针茶"(也有学者认为属普洱茶,笔者认为是属黄茶类),其外形似眉毛,满批白毫,又因产于君山,故名"老君眉"。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记述:"洞庭君山出茶,色味与龙井相同,叶微宽而绿过之,采掇很少。"其品质为,外形芽头肥壮、紧实挺直、芽身金黄、满披银毫,汤色橙黄明净,香气清纯,滋味甘醇,叶底嫩黄匀亮。属于轻微发酵茶中的黄茶类的品种。老君眉叶片弯弯,满披白毫,纯净如寿星之眉;制成茶叶,嫩、匀、鲜、净,色泽润绿贾母不爱吃"六安茶",而喜欢"老君眉",笔者以为恐有以下原因:

  (1)日常生活习惯所致。贾府在北方,而北方居民多喜饮花茶类和发酵茶类。

  (2)贾母方才吃了酒肉,而茶叶功效中就有醒酒去肥腻之劳,再加上贾母年事已高,脾胃虚弱,饮滋味醇和的茶叶较适合。因为茶叶中一般发酵茶的去腻解酒的功效要好于不发酵茶[绿茶],所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因饮食中多酒肉,所以他们"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喝的多为再加工茶中的紧压茶或红茶等等。

  (3)符合贾母德高望重,一家之母的身份。取"老君"、"长寿"之意,显示身份。最有意思的是贾母吃了半盏后便递给了刘姥姥吃。而刘姥姥便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贾母众人都笑起来。刘姥姥散居乡下****力劳动繁重,日常生活中饮食方面口味也较重,所以说出如此之话,便很自然了。日常生活习惯的差异,吃茶习惯的强烈对比与反差,更衬托了贾母的宽厚慈爱、地位尊贵,从而也间接地刻画了贾母的性格。从妙玉的备茶"老君眉"的行为中,曹雪芹把妙玉的深懂茶道、人道[不得不恭维、讨好贾母的"道"]的一个"槛外人"的性格,也刻划的细致入微,一个聪明乖巧,人见人爱的丫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普洱茶",出产于云南西双版纳、思茅等地,集散在普洱县。自唐始用,到宋时已列为贡品名茶。是黑茶中的一种,属完全发酵茶。它的品质特征是: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泽乌润或褐红,滋味醇厚回甘,并有独特的陈香。具有良好的保健作用,有降血脂、减肥、抑菌、助消化、暖胃、生津、止渴、醒酒、解毒等多种功效。小说中第63回"寿怡红开夜宴",有一段写林之效家的查夜来到怡红院,和宝玉的对话中提到了"普洱茶"。原文中: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等笑笑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袭人晴雯二人忙笑说:"沏了一盄子女儿茶,已经吃过两碗了。大娘也尝一碗,都是现成的。"关于这"女儿茶",学者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普洱茶中极品。但据笔者考证在明代李日华《紫桃轩杂缀》记载,女儿茶为泰山附近采青桐芽为饮料。所以笔者认为此女儿茶的功效应与普洱同,甚至要好于普洱茶。但怡红院里常备普洱茶该为事实。此回中几个丫鬟为宝玉过生日,事先袭人晴雯已备好一坛上好的绍兴黄酒,泡好了一壶女儿茶,又宝玉有话:"今日吃了面,怕停食,所以多玩了一会儿",林之孝家的建议丫头们沏茶。这种种细节的描写,也足见宝二爷这一圈子里的人也知晓茶性,深懂茶道。

  "龙井茶",产于杭州西湖龙井村。自宋代以后被列为贡品名茶,属于细嫩绿茶,它有四绝: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外形扁平挺秀,光滑匀齐,芽毫依稀可见,色泽翠绿悦目,香馥若兰,滋味甘鲜,颊齿留芳,沁人心脾,汤色明亮。清代康熙皇帝在杭州创设"行宫",把龙井列为贡茶黛玉请宝玉喝龙井茶[小说第82回中]说明宝玉在林妹妹心中的重要,然而宝玉一下学第一时间就来看这位妹妹,不能不说二位是心有灵犀的。林妹妹生于江南自喜饮绿茶,又好龙井,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林黛玉也是一个饮茶高手,超凡不俗。

  至于宝玉所钟爱的"枫露茶",暹罗国进贡的"暹罗茶",产于何时,如何制法,均不得而知,笔者在此也不多加猜测了。

  水为茶之母:雨雪入茶

  陆羽《茶经》中曰:"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其山水,捡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即"泉水"、"江水"、"井水",这三种水最为常见。《红楼梦》中提到的雨水和雪水,在古代的典籍中也多有记载。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晚起》诗句:"融雪兼香茗",唐代陆龟蒙《煮茶》诗中有:"闲来松间坐,看煮松上雪。"的诗句,宋代苏轼《记梦回文二首并叙》诗前"叙"中曰:"梦文以雪煮小团茶。"等等。为何曹雪芹在运用茶文化用水时而不多言陆羽的"三水",而唯独在雨雪上下工夫呢?比笔者认为这其中恐有三点原因:

  (1)北方地理气候的客观原因所至。北方多干旱天气,河流水质不佳,山泉较少④。井水中,好水也不多,北京故宫里的"大庖井"水质不错,但那是皇上专用的,管理甚严,小说中也不可能选用。

  (2)雨雪水是"天泉",古代的自然环境比现代好,食用雨雪水是生活中的常识现象。如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有茶联:"白菜青盐粯子饭,瓦壶天水菊花茶。"描写的就是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的真情实景,这里的"天水"指的就是雨雪水。对于雨水,其品质一般因季节而异,秋季天高气爽,尘埃少,雨水清洌,泡茶滋味爽口回甘;梅雨季节,和风细雨微生物易滋生,泡茶品质较次;夏季雷阵雨,常般飞砂走石,水质不净,泡茶茶汤易浑浊,不宜饮用。所以在小说中,当妙玉约宝钗、黛玉去吃"梯己茶"时,黛玉问妙玉:"这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回答:"这是收的梅花上的雪,共得了那一鬼脸青的花瓮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今年夏天才开了……隔年的雨水,那有这样的轻浮,如何吃得?"而古人对贮水也颇有研究:要贮水得法。如明代熊明遇在《罗岕茶记》中指出:"养水须置石子于瓮……"明代罗癝在《茶解》中曰:"大瓮满贮,投伏龙肝一块,即灶中心干土也,乘热投之。贮水瓮预置于阴庭,覆以纱帛,使昼挹天光,夜承星露,则英华不散,灵气常存。假令压以木石,封以纸箬,暴于日中,则内闭其气,外耗其精,水神敝矣,水味敗矣。"在小说中,也可见曹雪芹对贮水之法也颇有研究。

  (3)自然界的水有软硬之分,雨雪水属软水。软水中含有的其他溶质少,茶叶的有效成份的溶解度高,用其泡茶,则茶汤明亮,香气高纯,滋味鲜爽,茶味也浓;而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和矿物质,茶叶中的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低,故茶味淡,若水中的铁离子含量过高,茶汤就会变成黑褐色,甚至会浮起一层"锈油",简直无法饮用。所以对古代北方来说,雪水、雨水被视为茶之良母便是自然了。

  曹雪芹对茶一往情深

  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提到的茶的类别和功能很多,有家常茶、敬客茶、伴果茶、品尝茶、药用茶等。

  《红楼梦》中出现的名茶很多,其中有杭州西湖的龙井茶,云南的普洱茶及其珍品女儿茶,福建的“凤随”,湖南的君山银针,还有暹罗(泰国的旧称)进贡来的暹罗茶等等。这些反映出清代贡茶在上层社会的使用的广泛性。

  曹雪芹的生活,经历了富贵荣华和贫困潦倒,因而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对茶的习俗也非常了解,在《红楼梦》中有着生动的反映。

  如第二十五回,王熙凤给黛玉送去暹罗茶,黛玉吃了直说好,凤姐就乘机打趣:“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这里就用了“吃茶”的民俗,“吃茶”表现女子受聘于男家,又称为“茶定”。

  第七十八回,宝玉读完《芙蓉女儿诔》后,便焚香酌茗,以茶供来祝祭亡灵,寄托自己的情思。此外,《红楼梦》中还表现了寺庙中的奠晚茶、吃年茶、迎客茶等的风俗。

  曹雪芹善于把自己的诗情与茶意相融合,在《红楼梦》中,有不少妙句,如写夏夜的:“倦乡佳人幽梦长,金笼鹦鹉唤茶汤”。写秋夜的“静夜不眠因酒渴,沉烟重拨索烹茶”。写冬夜的“却喜侍儿知试茗,扫将新雪及时烹”。

  茶在曹雪芹《红楼梦》中的表现,处处显得浓重的人情味,那怕在人生诀别的时刻,茶的形象还是那么的鲜明。晴雯即将在去世之日,她向宝玉索茶喝;“阿弥陀佛,你来得好,且把那茶倒半碗我喝,渴了这半日,叫半个人也叫不着”,宝玉将茶递给晴雯,只见晴雯如得了甘露一般,一气都灌了下去。

  当八十三岁的贾母即将寿终正寝时,睁着眼要茶喝,而坚决不喝人参汤,当喝了茶后,竟坐了起来。茶,在此时此刻,对临终之人是个最大的安慰。由此也可见曹雪芹对茶的一往情深。

  “茶事”与“心事”

  饮茶,是家常俗事。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乃生活中必备的七件大事之一。然饮茶历经士人多层渲染之后,遂近雅化。至宋,雅淡成风,茶事亦蕴蓄了浓郁的文化内含,它同宋词、宋瓷一样,成为独具一品的文化景观。雪芹似乎深谙此道,《红楼梦》中的茶事描述,不仅展现出茶文化的高层品位,而且也使人物于茶事中性情毕现,栩栩如生。

  《红楼梦》写茶事,以第四十一回最集中。文中写到贾母带领众人游览大观园,到栊翠庵,老太太向妙玉道:“把你的好茶拿来。”妙玉捧上茶,老太太又道:“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这写的是茶事中的论叶之道。六安茶、老君眉均系上等好茶,只不过六安茶味苦,茶汁滞涩;而老君眉则味甘醇,香气馥郁,更适合年事已高的老人家。妙玉“气质美如兰”,贾母“贵为朝廷命妇”,曹雪芹均以茶道的文化背景中出之,真有惊采绝艳之妙。

  接下去论水,所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可见水对茶是很重要的。曹雪芹在饮茶论水中,充分开掘出他笔下人物的不同审美性情。文中叙及当老太太接茶后,便问,是什么水?妙玉笑道:“是旧年蠲的雨水。”贾母便吃了半盏。其实,妙玉给贾母吃的雨水茶,并不是上等茶。雪芹于此揭示二重意蕴,一是,贾母虽贵然近俗,以雨水敬之,老太太也就满意了;二是,妙玉乃性情孤傲的至洁之女,对于贾母亦只敬老而不攀贵,人物风韵于此曲曲传出。

  果然,妙玉上茶之后,便悄约钗、黛二人到耳房内,妙玉自向风炉上煽滚了水,另泡了一壶茶。宝玉便轻轻走进来,笑道:“你们吃体己茶呢!”的确,这种“体己茶”才是最佳上品。缘由即在“水”上,这水,竟连黛玉都没有品尝出来,误以为也是“旧年的雨水”,因而引起妙玉一阵冷笑,讥之为“大俗人”。原来,这里泡茶用的水,是五年前妙玉收的梅花上的雪,密封在花瓮中埋于地下畜养而成。她自己总舍不得吃,今日取出来招待最体己的朋友。敬茶以礼,从这个审美侧面,雪芹把这个雅得近乎精致的美人写得神形毕现。所以,早期的庚辰本此回的回目是“栊翠庵茶品梅花雪”,即突出品茶的各类人物的心性;至后来的程乙本,回目却改成“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了,韵味尽失。

  《红楼梦》正是把各类人物置于文化的审美背景上来着意描画的。茶事至于品,亦可从中窥见其性格特征,它的精神外化,在于茶具的美质与人物气质的吻合上。妙玉招待贾母一行的茶具大约有四类:给贾母的是成窑五彩小盖茶杯,这种杯精致华贵,正与贾母身份相合。给众人的,都是一色“官窑脱胎填白盖碗”,名贵但品位稍低。给钗、黛的却是希世罕珍,宝钗的是攽爮斝,乃晋王恺和宋代宫廷秘物,正与宝钗皇商家庭身份相合;黛玉却是以垂珠篆字镌着“点犀蕎”三字的茶杯,这种篆字笔画断成小点儿,正隐现黛玉以泪尝情的倩影和诗心。至于给宝玉的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盘虬大盏,亦隐伏妙玉请茶的深心以及她与宝玉之间的感情纠葛。文心大于人心,曹雪芹于细微处精心运思,竟使茶具以不同质色表现出人物的多层面性格,也许他自己也始料不及。

  红楼茶事的审美化,在突现人物个性特征上可以说达到了极致。

  第二十五回“靥魔法叔嫂逢五鬼”,有一段吃茶的描写,别具妙趣。

  宝玉烫伤了脸,林黛玉到怡红院来看望,恰巧李纨、凤姐、宝钗都在这里。闲话中谈到王熙凤送给大家暹罗进贡来的茶叶时,宝玉、宝钗和凤姐本人都说不太好,独有黛玉感觉吃着好。

  宝玉道:“你说好,把我的都拿了吃去罢。”凤姐道:“我那里还多着呢。”黛玉道:“我叫丫头取去。”凤姐道:“不用,我打发人送来。我明儿还有一事求你,一同叫人送来罢。”

  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一点子茶叶,就使唤起人来了。”凤姐笑道:“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儿?”众人都大笑起来。黛玉涨红了脸,回过头去,一声儿不言语。宝钗笑道:“二嫂子的诙谐真是好的。”黛玉道:“什么诙谐,不过是贫嘴贱舌的讨人厌罢了。”说着便啐了一口。凤姐笑道:“你给我们家作了媳妇,还亏负你么?”指着宝玉道:“你瞧瞧人物儿配不上?门第儿配不上?根基儿家私配不上?那一点玷辱你?”黛玉起身便走。

  于此,脂砚尝批曰:

  二玉事,在贾府上下诸人,即看书人,批书人,皆信定一段好夫妻,书中常常每每道及,岂其不然?叹叹!

  在古代,“吃茶”除了“喝荼”之义外,还有“女子受聘”的意思。它积淀着丰厚的民俗文化景观。明人郎瑛在《七修类稿》中尝言:“种茶下子,不可移植,移植则不复生也。故女子受聘,谓之吃茶。”这种文化内涵,乃在以茶树之坚贞喻女子玉洁所致。这里,风姐用“吃茶”引出“作媳妇儿”,正道出了黛玉的心事,她“起身便走”,只不过是大家闺秀的一种姿态而已。同时,玉石良缘,应是当时贾府的一种共识,无奈迭多变故,所以,脂砚只好“叹叹”!

相关文章

《陈涉世家》原文及注释译文

《陈涉世家》 作者: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jiǎ)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lǒng)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名著阅读2019-05-09
《陈涉世家》原文及注释译文

《平凡的世界》的不平凡创作之路

前言:《平凡的世界》的创作之路可不是像名字一样那么平凡,来看看它的非凡创作之路吧!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遥的传世之作。就在这部文学经典问世即将年满三十之时,就在电视剧迷们期待电视剧版《平凡的世界》2...
名著阅读2017-05-05
《平凡的世界》的不平凡创作之路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篇1 ...
名著阅读2013-08-04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及注释

豆樵疤锞印肥墙问逼谖难Ъ姨赵鞯淖槭髌罚参迨...
名著阅读2019-08-03
《归园田居》其一赏析及注释

《艺术与生活》阅读练习及答案

艺术与生活 艺术先驱马塞尔杜尚说我最好的作品是我的生活。1917年,杜尚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匿名送到美国,要求作为艺术品展出,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他说,现成品可以是艺...
名著阅读2015-05-05
《艺术与生活》阅读练习及答案

红楼梦秦可卿人物分析

导语:秦可卿出场不多,而且几乎在梦中出现,飘忽神秘,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红楼梦秦可卿人物分析,希望有所帮助!  《红楼梦》又名《风月宝鉴》,旨在警戒妄动风月之情。鉴,是古人用铜制成的镜子。小说中所写的“...
名著阅读2013-08-07
红楼梦秦可卿人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