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人物特点
红楼梦中的人物特点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文学巨著,同时,也是英语世界许多汉学家和翻译家试图问鼎的一部经典作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红楼梦中的人物特点相关内容。
红楼梦中的人物特点 篇1
贾宝玉
贾宝玉是一个又奇又俗的人物。他的性格主要特征是叛逆,他的行为“偏僻而乖张”,是古代社会的叛逆者。他鄙视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他痛恨“八股”,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国贼禄蠹”,懒于与他们接触拜会。他不喜欢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贾宝玉《西厢记》。他还对程朱理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这充分显示出了他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逆子贰臣”。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在这种骇世惊俗的思想指导下,宝玉终日“在内帏厮混”,并钟爱和怜悯女孩子,钟爱她们的美丽、纯洁、洋溢的生气、过人的才智,怜悯她们的不幸遭遇,怜悯她们嫁与浊臭的男子,失去了圣洁之美。贾宝玉道:“女子出嫁前为珍珠,嫁人后便失去光芒成了死珠,再老便与污浊男子同流,成为死鱼眼了。”他甚至为自己生有一个男子之身而感到无可挽救的遗憾。在他的生命历程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无疑就是与林黛玉的相爱了。这场恋爱,一方面开始于叛逆的性格,另一方面又促使了他的叛逆性格的最终形成。这是他生命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叛逆行为。宝、黛不但要求婚姻自主,而且在恋爱中背离了传统社会的人生之道。他们在反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后导致了两人的悲剧结局。
林黛玉
林黛玉,是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孩。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延、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黛玉其实是绛珠仙草仙)遗世独立。
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林黛玉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一说: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皎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一方面,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这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在较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中,作者们往往对正面的角色作太多的褒扬而使主人公几达神化的程度,这就导致人物的塑造脱离了现实生活变得空洞无趣、毫无动人之情了。在黛玉的善良方面,我们又可以从她与宝钗相处的文字里边看得出来,尽管两人在平日里为情所累而有些磨擦,而至后来待宝钗“竟更比他人好十倍”,还把宝钗让她“每日吃上等燕窝一两以滋阴补气”当作是宝钗对她的体贴。再者我们还可以从她教香菱作诗“诲人不倦”以及她的葬花之举等事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善良与幼弱。
薛宝钗
金陵十二钗之一,薛姨妈之女。容貌美丽,举止娴雅,看似当时正统淑女的典范,骨子里却颇有愤世嫉俗的性格因子,她对当时的社会抱有一种强烈的批判精神。第38回作《螃蟹咏》,对当时横行霸道的官场人物如贾雨村之流,尖锐讽刺。而她最喜爱的词曲,居然也是一首富于孤愤、反薛宝钗叛色彩的《山门·寄生草》传统观点认为薛宝钗“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得到贾府上下的夸赞”,但作者也从赵姨娘的口中说出看法。金钏死后,仅是寥寥几句“给几两银子发送罢了”,写出了她对于地位卑贱者的无情,但小说第二十二回她计谋失败,宝钗曾一首《更香谜》引得贾政扫兴:“小小之人作此词句,更觉不祥,皆非永远福寿之辈”。第40回,在贾母携刘姥姥参观大观园的时候,宝钗蘅芜苑那“雪洞”一般朴素的室内布置,又引起了贾母的大为不满,认为是在亲戚面前很扫了她的面子。贾母对宝钗,一则曰“使不得”,二则曰“不象”,三则曰“忌讳”,四则曰“不要很离了格儿”,五则曰“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全是负面评价。“荣国府元宵开夜宴”的时刻,贾母命自己所心爱的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与自己同坐主桌,却惟独将宝钗排挤到了主桌之外,同李纹、李绮辈坐在一起,都是宝钗在贾母面前由“受宠”转为“失宠”的重要标志。如她真是“城府颇深,能笼络人心”,她何以会落到如此结果呢?
贾母
贾代善之妻,出嫁前为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在贾家从重孙媳妇做起,一直到有了重孙媳妇。她凭着自己的精明能干,才坐稳了贾家大家长的位置。她喜欢众孙女,溺爱孙子宝玉,从前80回的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贾母是支持宝黛爱情的,但高鹗续本中却说贾母并不支持宝玉与黛玉的爱情。她的思想也受到了宝玉和黛玉的影响,有了一些前卫的想法。总之贾母能受到众人的尊敬,说明她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且她是有能耐的。
王熙凤
王熙凤的`毒辣可谓人人皆知,作为荣府“总管”,她弄权王熙凤作势,两面三刀。她用毒计害死贾瑞,又阴谋逼死尤二姐。她生性尖酸刻薄,到最后害了全家。她的个性是泼辣的,文中处处都不忘点明这一点,像她过生日那天,与那鲍二家的媳妇拼命,向老太太求救,足以见得。但毕竟她很能干聪明,荣府上下大小事务都得她说了算,又善于迎合贾母,深得老太太的宠爱。她的根本目的是聚拢钱财,赵姨娘曾说过“这一半家产不叫她搬到她娘家去,我便也不是个人。红楼梦里曾说过王熙凤的长相:”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蚤,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史湘云
史湘云,金陵十二钗之五,贾母弟弟的孙女。在诸多姐妹中她独有“女儿之身,男儿气概”,豁达开朗、豪放而真性情。她敢于穿男装大说大笑,被黛玉戏说成“比女儿装扮还俏丽些”,她敢于伴酒烤鹿肉下肚,还理直气壮地说“真名士自风流”,她甚至敢于醉卧芍药圃,嘴里还不住吟诗,更是表现了她才思敏捷、风流倜傥、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真女性之美。这么一个人物,谁会不感到分外惹人怜爱呢?
贾探春
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三,贾政与妾赵姨娘之女——她没有黛玉的纤细怜人,没有宝钗的乖巧伶俐,没有湘云的活泼开朗,却有卓越的才干,过人的智慧,深刻的见解,远大的眼光,这些在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识宝钗小惠全大体”中精彩地表现出来了。
红楼梦中的人物特点 篇2
提起《红楼梦》,谈到王熙凤,人们一方面惊叹于她的无与伦比的治家才能,她应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又感慨于她的结局。她是文学作品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
王熙凤的判词是这样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在贾府算是一个“巾帼英雄”了,她想尽各种办法,使用种种计谋,想使贾府振兴起来,或者至少维持着大家的局面,同时也积攒些家私。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却换来了贾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满,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死后甚至连女儿也保不住。
凤姐“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得”,“心性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这些熟悉凤姐为人的各色人等对凤姐的评价,活脱脱展现出了一个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人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十分精明的人物,却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最终又一无所得的下场,岂不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那句话了吗?凤姐比一般人更多地体验了痛苦的折磨,且不说她在背后遭骂挨咒,劳心竭力,绞尽脑汁,就是死时的凄凉和死后的寂寞也会使她备尝苦楚。倒是李纨并不轰轰烈烈,并不劳心竭力,却落得干净自在,人缘好,以及中年时儿子的功成名就。
的确,王熙凤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不知厚道待人,只知损人利己,不知深藏于密。甚至连自己的丈夫也数落她,背叛她,她实在是活得好累好苦,而这一切的根源,却在于她的爱耍小聪明。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在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则是假聪明。
培根先生认为,不论这两国人是否真的如此,但这两种情况是值得深思的。他指出:“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小聪明,大糊涂’。冷眼看看这种人怎样机关算尽,办出一件件蠢事,简直是令人好笑的。例如有的人似乎特别善于保密,但保密的原因其实只是他们的货色不在阴暗处就拿不出手。这种假聪明的人为了骗取有才干的虚名,简直比破落子弟设法维持一个阔面子的诡计还多。凡这种人,在任何事情上都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因为没有比这种假聪明更误大事了。”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却又无比深奥。一个不知道“激流勇退”的人实在是一个傻瓜,一个机关算尽的人最终会算到自己头上。俗语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绝妙写照。
因此,无论是安于命运还是抗争命运,都要以承认个人机智局限为前提。知其可为而为之,是聪明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则是愚蠢的。生活中一再重演的所谓机智悲剧,难道还少吗?
红楼梦中的人物特点 篇3
贾迎春有一个和各个姐妹不一样的绰号,叫做二木头。这个绰号自然是登不上什么大雅之堂的,之所以被人知道,是因为在仆人面前很是流行。如果贾迎春的绰号能在仆人面前流行的话,那只能说明贾迎春为人太懦弱了,连仆人都管不住。
贾迎春的绰号是被仆人叫习惯的,却也是很贴切。二是因为她的排行,她是四个小姐里面排行第二的那个。至于木头,则是在说她的性格。她是那种无动于衷的性格,对于所有的东西都麻木着,在别人欺负到自己头上的时候也是不想要计较的。
贾迎春的绰号所体现下来的这种性格,是她的生活所导致的。贾迎春本来就不是很讨人喜欢的那种孩子,而且贾迎春的性格不太好,所以就更不讨喜了。贾迎春的绰号也体现了这样的风格,木头,怎么刺激都不会有什么反应,也讲不了什么笑话,所以更让家长们不太喜欢。也正是因为贾迎春的绰号——二木头,这样的说法,让大家对于贾迎春的婚姻并不关心,所以也造成了贾迎春的悲剧。
贾迎春的绰号在另一个方面也有一个体现,就是在她自己的丫鬟被驱逐的时候。贾迎春一点都是不护短的,自己的心腹,说赶走就赶走的。这一个故事的描写,充分的体现了贾迎春的绰号——二木头,对于一切的事情都是无动于衷。贾迎春的绰号很生动形象的体现出了她的性格特点。
贾迎春的身世和命运
贾府女子的不同婚嫁状况体现了她们之间不同的命运。在众多贾家权贵孙女的悲剧结局中,贾迎春嫁给债主被虐待致死算是最悲惨了。贾迎春的身世和命运也是封建时代女性沦为男人利用工具的一个体现。
贾迎春和贾探春同住在大观园里,同是贾母的孙女,然而命运却完全不同。贾迎春是贾赦的女儿,母亲是贾赦的小妾。贾迎春的生母没什么地位也就罢了,和仆人相比至少还是有名份的女人,在女儿被虐待的时候还可以照应下,贾迎春也不至于惨死,可惜的是在贾迎春很小的时候生母就去世了。没有生母的庇护,父亲又重视利益对亲情冷漠,贾迎春如果没有太多的利用价值不可能得到亲人的爱护。虽然贾母把孙女都一起养在大观园,然而孙女众多,贾母也并没有对每一个孙女都公平对待。有着这样身世的贾迎春其实衣食上还是有保障的。如果她能醒悟在吃人的封建社会需要靠自己才能拯救自己的命运的道理,也许贾迎春的命运还不至于那么凄惨。贾迎春的身世和命运也从侧面体现出贾府的衰败。
贾迎春性格懦弱,老实,同时也冷漠自私。虽然她长得不丑,可是却没有处好与别人的关系。在作者笔下众多女子中,哪怕是仆人平儿,也有自我反抗摆脱厄运的例子。贾迎春的身世和命运有关联却又没有直接关系。贾迎春的老实,软弱,不懂反抗,一味退让最终酿成了悲剧。她的父亲把她当成还钱工具将她嫁给债主孙绍祖。她被虐待后回家哭诉,没有母亲,没有父亲更没有兄弟姐妹的搭救,自己也不知道反抗,最终的悲惨命运是惨死在流氓丈夫的手下。
贾迎春的性格特点
贾迎春的性格特点是比较耐人寻味的,在红楼梦里面,她虽然有一技之长,那就是她下棋不错,但是贾迎春在性格特点上是有着巨大缺陷的,她不会为人处世,这一点让她很吃亏。
在红楼梦里面,公认的最好欺负的人,贾迎春算是其中之一。这个也是贾迎春的性格特点导致的,贾迎春是没有母亲父亲不疼不爱的小姐,白白的顶了一个二小姐的身份。可是虽然是吃穿用度不用像寻常百姓那样发愁,因为自己尴尬的身份,所以下人们都喜欢欺负她。
这样说来,贾迎春的性格特点是有些软弱成分在里面的。在下人们偷她东西之后,哪怕那个东西是她很喜欢的,她也不会追回来了。贾迎春的性格特点里面还有不喜欢得罪人,所以也就任由那些丫鬟为所欲为了。
贾迎春的性格特点,还有一个例子,就是在贾迎春嫁人之后。因为贾迎春性格特点里面的懦弱弄的贾迎春只知道哭哭啼啼。
贾迎春的性特点格里面,还有一个叫做心肠硬。一般而言,像她这样的小姐,都很善良,可是贾迎春却不是的。贾迎春的性格特点从小就秉持着一个原则,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就算贾迎春自己被人打脸了,别人都欺负到了她的贴身丫鬟身上了,她还是不会为自己的丫鬟说一句好话的。就这样,贾迎春的性格特点里面的冷漠,让贾迎春失去了自己的贴身丫鬟。
贾迎春结局
古代封建社会,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由父母作主,安排婚嫁之事。贾府的众多女性的结局都是嫁人,婚姻决定了女性的命运。贾迎春在小说中的身世比较凄惨,生母早逝,性格又比较懦弱老实,因此这些最终决定了贾迎春结局是悲惨的。
贾氏女婚嫁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情节。整个贾府得势就是因为贾家一位女子嫁入了皇宫,成为了贵妃的原因。作者给每一个女子都安排了相应的结局,为了深刻揭露封建社会的真实黑暗,贾迎春结局被设定成了嫁给豺狼虎豹孙邵祖,最后被虐待欺凌致死。这样的安排是有原因的,第一,虽然是贾家的孙女,但是古代社会的女性婚姻也只是家族利益的工具。这反而更加烘托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爱情的可贵;第二,贾府的衰败也从贾迎春的结局中提早的体现出来。贾赦的欠债抵押女儿,体现了贾府的经济实力衰退,孙绍祖肆无忌惮的虐待贾老太的孙女,也能看出贾府的势力开始衰弱。这也许是作者安排这样的情节的用意之一;第三,作者塑造了一个懦弱无能没有反抗意识的女性角色,这样的女性在书中多是结局悲惨,林黛玉的死也是相同的原因。
贾迎春结局,由父亲安排嫁给品行败坏的孙家,最后被丈夫虐死。这样的结局其实也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残酷礼教导致的。红楼梦中女性的结局更能给现代的女性一个警示,任何时候,女人都应该自强自立,依附于他人,不懂得自救反抗,也许就有可能像贾迎春一样,死于非命。
红楼梦中的人物特点 篇4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甚至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其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上。《红楼梦》探索人物灵魂的深处,描写不同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了出众的、不朽的艺术形象。本文将对薛宝钗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一、天生丽质,才华横溢
论长相,薛宝钗是艳冠群芳,别具风流。原文中对宝钗的外貌是这样写的:“生的肌肤莹润,举止娴雅”(第四回)、“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第八回)。如果说林黛玉的美是一种病态美,那么她则鲜艳妩媚,是一种健康美。
此外,她天资聪慧、博学宏览。幼年时富有文化教养的家庭环境和聪慧的心灵,造就了她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可谓是“诸子百家”无所不通,唐诗宋词无所不能。如元妃归省亲时让宝玉把诗中“绿玉”改为“绿腊”,可见她对典故远比以“杂学旁收”著称的贾宝玉熟悉。她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要“各出己见”、“不与人同”、“要命意新奇,别开生面。”其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深厚的风格。在大观园的诗人中,只有林黛玉可以与之抗衡。
二、为人宽厚、豁达大度
第七回讲宝钗的“热毒”后紧接着说“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甲戌侧批:浑厚故也,假使颦、凤辈,不知何如治之。)意思明显是说,宝钗比黛玉、凤姐要宽厚。林黛玉对于后进贾府的宝钗,一直存着戒心。第八回《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第四十二回《潇湘子雅谑补余香》等回数,尽管黛玉一次次挖苦讥笑宝钗,可是宝钗却“浑然不觉”,从未心存芥蒂。后来黛玉自己也说“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竟大感激你。比如若是你说了那个,我再不轻放过你的;你竟不介意,反劝我那些话,可知我竟自误了。” 论口才,宝钗不比黛玉差,第三十回宝钗借扇机带双敲,开一个“负荆请罪”的玩笑,就搞得宝玉、黛玉二人面红耳赤的。然而看到“宝玉十分羞愧,形景改变,也就不好再说,只得一笑收住。” 从上面这些都可以看出她待人的宽厚,为人的真诚。
史湘云要开社做东道,但是缺钱不好办事,宝钗资助她办了螃蟹宴;林黛玉的药需要燕窝,但是又不便和贾母凤姐张口要,宝钗从自己的月钱中拨出银两;邢岫烟的冬衣当掉了,处境窘迫,她命莺儿瞒住众人取了回来。在大家有困难时,宝钗都给予了及时的援助。不但如此,她非常小心不把这些事张扬,给当事人留足体面。
遗憾的是,有些评论者运用了非白即黑的逻辑来评价《红楼梦》中人物形象,戴着有色眼镜来评判,割裂了人物的性格,认为薛宝钗是阴险狡诈之人,认为宝钗做这些全是为了拉拢,为了博得一个好名声。然而,宝钗为何不在拉拢了人之后大胆地在其它事务上面下决断,当第二个“王熙凤”或“贾探春”。相反却依然是‘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其实,她根本就看穿了世事,不愿意去趟这滩浑水。我想宝钗“山中高士”的名谓应该是她真实写照。
三、封建礼教下的受害者
《红楼梦》中宝玉、黛玉是爱情悲剧,宝玉和宝钗是婚姻悲剧,宝钗同样是受害者。在那样的时代,叛逆者的爱情是悲剧,安分顺时、维护封建道德者的爱情照样是悲剧,两类青年都没有好的出路, 我要强调的是,悲剧是封建伦理道德造成的,宝钗又有什罪呢?她也应该有爱情、有幸福,她也象其他人一样,有着一颗少女的心。
在一次和黛玉的谈话中她说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儿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极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姐妹弟兄也在一处读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瑟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背着我们偷看,我们也背着他们偷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丢开了。”从纯洁的少女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维护者,不是很深刻地揭露了封建道德和礼教的罪恶吗?尽管如此,她心中仍有一些爱情的火焰, “宝钗扑蝶”的寓意不是很清楚吗?在大观园和宝玉的接触中,她也产生了违反封建礼教的爱情。宝玉挨打后,宝钗去看他,对宝玉亲切稠密,大有深意,说道:“别说老太太、,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 ,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不觉眼圈微红,双腮赤,低头不语了。在红香圃宴席上, “宝玉可巧和宝钗对了点子,宝钗便覆了一个‘宝,字方 ,意指宝玉所佩的“通灵宝玉” ,这就引的宝玉必须射一个“钗”字,意指宝钗的金锁,这就触到了“金玉姻缘”问题。又如,三十六回里描写宝玉正睡午觉,宝钗进屋坐在宝玉旁边帮宝玉绣鸳鸯兜肚,能说宝钗对宝玉没有心思吗?就是劝宝玉注重功名富贵,也是宝钗爱宝玉的表现,劝得切是因为爱得滦,谁不希望自己的恋人变得更好一些,更符合自己的理想呢?正因为爱得深才劝切,不然象她这样一个“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间摇头三不知”的女子,是不会讨人厌、惹人唾骂的。
在那样的环境里,宝钗接触到的异性只有宝玉,在她那少女的心中产生爱情是自然的事。所以,我想宝钗对宝玉的爱未必不纯洁,也不一定是象有些人说的那样,是想爬上“宝二奶奶粉的座,因为书中并没有这方面的描写。宝玉是不是一点也不爱宝钗呢?我看未必。就连黛玉也说“我很知道,你心里有‘妹妹’ ,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那么宝玉自己的行动又如何呢?
一次,宝玉想看宝钗香串子,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她,少不得褪来。作品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旁边看着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还有一次,宝玉挨打,宝钗去看他,几句肺腑之言使得宝玉非常动情,“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红着脸,越觉心中感动”。这些都说明宝玉是爱宝钗的。
那么为什么说他们的婚姻是悲剧呢?因为宝玉爱的只是她的容貌,而讨厌他的封建正统思想。这样一来,他们难免会产生矛盾,他们的婚姻不肯幸福。所以宝钗也是封建制度下的被损害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她更为不幸。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薛宝钗是一个才貌双全、心地善良、宽宏大度的人,但同时也说封建礼教的受害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