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文章思路

桃花源记文章思路

  《桃花源记》是作者及广大劳动人民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想往,也反映出人们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行文思路

  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再寻桃花源

  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按时间先后顺序,把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离奇的情节贯串起来。

  1.第一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和沿途所见的美景

  第二段:总写渔人的感受和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社会风尚

  第三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花源家里做客以及辞去的经过

  第四段:写太守派人寻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复得

  第五段:写桃花源无法找到

  2.作者的愿望: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安居乐业,彼此和睦相处

  3.中心思想:表达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动乱、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平等和谐自足的幸福生活的追求4.桃花源是理想社会的原因: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人人各尽所能的参加劳动,老人和孩子都生活幸福,愉快,人与人之间都极其融洽友好。

  课文简析

  《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生活于晋宋交替的时代,也曾做过小官,但由于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官归隐。为了表示自己对平等、和平社会的向往,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虚构了一个“和平、宁静、人人平等、自食其力、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现象的理想社会──桃花源。”根据单元的教学重点,如何综合运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理清线索也是这课书的学习重点。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叙述了渔人发现桃源,进入桃源的所见所闻,离开桃源又寻找桃源的经历。行文中悬念不断,“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初极狭,才通人”、“不足为外人道也”、“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使故事情节曲折回环,引人入胜。其中,对桃源中景、人、情的描写,是记叙的一个补充,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阅读本文,在体会作者对理想社会追求的同时,也应当了解作者消极遁世的思想,这是阅读的难点,要注意把握。

  这篇课文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要全篇背诵。对于一些重点的文言实词,也要掌握,如:“具”、“寻”等。

  课文导读

  本文是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这篇“记”中,作者以捕渔人的行踪为线索,按照发现桃林、进入桃源、出而复寻的顺序记叙,虚构了一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们和睦相处,安乐幸福,作者以此来寄托他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当时人们不满黑暗社会,追求和平幸福的愿望。

  本文虽以时间为顺序一一写来,但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曲折回环,悬念迭起,虚虚实实,引人入胜。语言简洁凝练,通俗流畅。

  拓展阅读:《桃花源记》语言艺术特色

  作者善于用通俗平易、朴素自然的语言在其田园诗中描写他所喜爱的农村生活。在《桃花源记》中也是如此。如作品的第一段写桃花源外面的景色:“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仅仅用22个字就描画出一幅迷人的暮春桃林图。头两句从正面写桃林之茂密,第三句从反面写桃树之多而且纯,后两句从侧面衬托出桃林地面之美,以及桃花盛开后花瓣纷纷落下的景象。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桃林之美,其中有的词语如“芳草鲜美”,简直给读者一种有色有香的感觉,而所用的语言却是接近口语化的。陶渊明用这些朴素的散文语言描绘了桃源外围及内部的自然美和人们的生活美,因此吸引了后世不少的画家去画桃源图。

  清人卫炳鋆说:“桃源山水,画中景也。……而古今之列人画谱者,唐、宋以来,惟摩诘《桃花源里人家》,意趣盎然,神致生动。……韩文公《题桃源图》诗,舒元舆有《录桃源画记》,吟咏之余,宛若置身洞天福地,然其造意设色,大约因明记想象为之。”;《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陶渊明卷下编》,中华书局1962年版)作者在叙述中的语言不仅到朴素自然,而且非常精练,没有多余的废话。全文用320个字就讲了一个有头有尾,有人物,有话,有情节的故事。

  整篇作品因主要写桃源社会,所以着重详写桃源内的人与事,写桃源外的事就从略。作者往往用精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如写到桃源人初见渔人的情景,只写“见渔人,乃大惊”,后面三个字不仅写出了桃源人见到渔人的神色,而且也体现了他们与外界隔绝之久。又如写渔人与桃源人谈话的情景,作者以“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句话作了交代。这个复句所包含的内容也很多。渔人自己在世上所知道的详细情况,不是作者所要着力描写成的所以在上半句一笔带过。而后半句,虽只三个字,但从桃源人共同的“叹惋”中,可以想象到渔人所说的世上的情形,与桃源内的生活相比之下,世上是多么混乱不堪!而桃源内的生活又是多么安定

  《桃花源记》中许多词语由于言简意赅,一直被后世沿用下来,至今还有其生命力。如:“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不足为外人道也”,“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等等,这些词语都几乎成了人们熟悉的成语。其中“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用来表现桃源人与世外隔绝之久,而又说明桃源内没有朝代变化的情形,非常贴切,又非常生动具体。宋代唐庚在《唐子西文灵》中说:“唐人有诗云:‘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及观渊明诗云: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便觉唐人费力如此。如《桃花源记》言:‘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可见造语之简妙。盖晋人工造语,而渊明其尤也。”从上所说,可见宋代人也已看出了陶渊明驾驭语言上的深厚功夫。不言而喻,陶渊明在写作《桃花源记》艺术上的独创之处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关文章

内经:地球节候规律

古人认为:天效以景,地效以响。 效于景则是测量日影的朝夕长短,而效于响便是音律。 律吕:古代汉族乐律的统称,可分为阳律和阴律。是有一定音高标准和相应名称的中国音律体系。律吕是十二律的又称,语源出于三分...
名著阅读2016-09-04
内经:地球节候规律

《寄人》的原文与赏析

《寄人》 唐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作者信息: 张泌(生卒年不详),字于澄,常州(今江苏常州)人。起初担任过句容(今江苏句容)尉,南唐后主任为监察...
名著阅读2011-07-07
《寄人》的原文与赏析

题鹤林寺僧舍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题鹤林寺僧舍唐代: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偷一作:又)译文: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整日昏昏沉沉恍若梦中,忽然发现春天即将过去便强打精神登山...
名著阅读2015-07-02
题鹤林寺僧舍原文、注释及赏析

描写竹的诗_写竹的诗

描写竹的诗_写竹的诗11、国策,陶正竹。——孙道贤县《滴滴金梅》2、山与山之间参照烟雾,竹子一瞥日落。——吴均《山中杂诗》3、坐在空斋里推管子,不听声音。——转换樵夫《薛宝钗雪竹》4、竹子路径是安静的...
名著阅读2011-03-07
描写竹的诗_写竹的诗

红楼梦丫鬟麝月的介绍

麝月绝对是《红楼梦》中比较低调的丫鬟之一了,而且她虽然在贾宝玉身边伺候但是她甘于低调,没有过多的其他箱单,只是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属于本分的人。 开始我以为是小红,小红原名林红玉,她是林之孝夫妇的独...
名著阅读2015-01-03
红楼梦丫鬟麝月的介绍

西游记主要内容简短

段饔渭恰肥侵泄糯谝徊坷寺饕逭禄靥宄て衲∷怠O执婷骺倩乇尽段饔渭恰肪拮髡呤鹈G宕д呶庥駬|等首先提出《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西游记主要内容简短(通用8篇),希望对你...
名著阅读2013-08-03
西游记主要内容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