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知识点

七年级语文《河中石兽》知识点

  知识点,就是和重点差不多了,知识点就是说那句话的重要部分,或者说是整个课题的知识点,重要点的意思,或者是一段话的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河中石兽》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

  《河中石兽》知识点1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纪昀,字晓岚,清代文学家。

  《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

  古今图书分为经、史、子、集四档,总名为“四库全书”。

  背诵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①,山门圮于河②,二石兽并沉焉。阅十岁③,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④,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者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⑥?”众服为确论。

  老河兵闻之⑦。又笑日:“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干:岸边。②圮(pǐ):倒塌。③阅:经历。④棹(zhà):船桨,这里作动词用。⑤杮(fèi):木片。⑥颠:通“癫”,疯狂。⑦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

  【通假字】(1)不亦颠乎(通“癫”,疯狂。)(2)曳铁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词类活用】棹数小舟(名词用为动词,划船)

  【一词多义】

  (1)为:

  A、以为顺流下矣(同“以”组成一个词,认为。)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介词,表被动,被。)

  C、众服为确论(动词,是,认为是。)

  D、啮沙为坎穴(动词,成为。)

  (2)之:

  A、闻之笑曰(代词,这件事。)

  B、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代词,代石兽。)

  C、其反激之力(助词,的。)

  (3)如:

  A、如是再啮(介词,像。)

  B、如其言果得(动词,按照。)

  【古今异义】

  (1)一寺临河干(古义:水边,河岸;今义:与湿相对)

  (2)阅十余岁(古义:经历;今义:看)(3)阅十余岁(古义:年;今义:年纪)

  (4)是非木杮(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5)如其言(古义:按照;今义:如果,如同等)

  (6)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原理;今义:一种学科)

  【重要句式】

  (1)否定句 是非木杮(使用“非”表否定)

  (2)倒装句 求石兽于水中(介词结构后置)

  (3)省略句 果得于数里外。〔省略宾语,果得(之)数里外〕

  【重要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靠近)(岸边) (2)阅十岁(经历)

  (3)棹数小舟(划船) (4)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

  (5)转转不已(停止) (6)如其言(按照)

  【重要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征,这不是木片,怎么会被暴涨的流水带走呢?〕

  (2)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几里外的上游寻到了石兽。〕

  河干gān 圮pǐ 棹zhà 曳è 木杮fèi 湮ān 啮niè 溯sù 欤ú

  中心: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主观作出判断。

  译文: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经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

  一个老河兵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河中石兽》知识点2

  一、作者简介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河北献县)人,清代学者、文学家,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昀晚年所作的一部文言笔记小说集,取法六朝笔记小说而又有所发展变化。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二、故事背景

  纪晓岚作为盛清时期的饱学之士、一代文学宗师、《四库全书》的总编辑,却没有为后人留下一篇有哲学思想内涵的著作。作为为满清皇朝服务的汉人,他没有成为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哲学家的条件,特别在动辄用“文字狱”“伺候”汉人知识分子的乾隆朝,纪晓岚的处境就像伺候猫的老鼠,不能有丝毫差错,特别是言论。作为饱学之儒,他又不想把他的深刻思想永远带入坟墓。于是,他最终采取了“测鬼神之情状,发人间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见”的方式来表达他观察当时社会的思想。故在生命的最后十年间,他完成了一部志怪小说式的著作《阅微草堂笔记》。

  三、文言文知识积累

  (一)古今异义

  1、是非木 古义: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2、渐沉渐深耳 古义:罢了;今义:听觉器官,耳朵

  3、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古义:离开;今义:到某个地方

  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放在句首,可译为“因为”;今义:器物上部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

  6、求二石兽于水中 古义:寻找;今义:请求,要求,追求

  (二)一词多义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

  之:闻之笑曰(这件事,代词)当求之于上流(石兽,代词)其反激之力(的,助词)

  去: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离开)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临:一寺临河干(靠近)执策而临之(面对)

  (三)词类活用

  棹数小舟(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四)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以为顺流下矣

  点拨:省略主语,和尚们;“以为”后面省略了“石兽”。

  2、求之地中

  点拨:省略介词“于”。

  3、棹数小舟

  点拨:省略主语“僧”。

  4、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点拨:“寺中”前省略介词“于”。

  5、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

  倒装句

  1、当求之于上流

  点拨:介宾短语“于上流”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当于上流求之”。

  2、果得于数里外

  点拨:介宾短语“于数里外”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果于数里外得”。

  3、求二石兽于水中

  点拨:“于水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水中求二石兽”。

  被动句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点拨:“为”表被动。

  (五)名句积累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四、课文翻译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注释:

  临:靠近。

  河干:河岸。干,水边,河岸。

  圮(pǐ):倒塌。

  焉:于此,在那里。

  阅:经过,经历。

  棹(zhào):划(船)。

  曳(yè):拖。

  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在这条河里。经过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后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到了下游。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原文: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注释:

  设帐:设馆教书。

  尔辈:你们这些人。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是:这。木杮:削下来的木片。

  暴涨:指洪水。暴,突然。

  湮:埋没。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译文: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馆教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精神失常吗?”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原文: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注释:

  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盖:因为。

  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已:停止。

  溯流:逆流。

  求:寻找。

  如:按照。

  译文:一个巡河、护河的老士兵听说了这件事,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冲刷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着河水朝相反方向移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精神失常了;在原地深处寻找石兽,不是更精神失常吗?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找到了石兽。

  五、问题归纳

  1、讲学家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本题可运用人物性格概括法进行分析。讲学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甚高而骄傲自满,轻视他人。

  2、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分别有什么表达效果?

  本题运用关键词语表达效果法。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与自以为是,表现出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心理;老河兵的“笑”流露出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一种否定,也表现出老河兵的自信。

  3、为什么按照老河兵的方法最后找到了石兽?

  老河兵考虑到流水的影响,也考虑到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充分把握了三者的性质及相互关系。所以根据他的判断准确找到了石兽。

  4、第4段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本题运用记叙中议论作用分析法。议论,结尾通过议论揭示文章主旨,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可主观判断。只有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才是正确的。

  5、老河兵的判断看起来不合常理,可为什么是正确的?

  寺僧按照常理去找,结果找不到;讲学家按照石重沙松的特点,主张到沙下去找,肯定也找不到;老河兵根据他几十年的实际经验,主张到上游找,结果找到了。这说明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老河兵常年镇守河防,了解水、沙、石的特性,他是把理论知识和多年经验结合起来分析的,所以是正确的。

  六、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写寻找沉落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告诉我们许多事情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做出推想,说明了仅有主观推理是靠不住的,实践出真知。

  《河中石兽》知识点3

  一、 文学常识

  1、选自《阅微草堂笔记》。《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2、作者纪昀,字晓岚,直隶献县人,清代文学家。

  二、 文言词语

  (一) 常规词语

  【临】靠近。

  【干】水边。

  【圮(pǐ)】倒塌。

  【求】寻找。

  【竟】终于。

  【设帐】讲学,教书。

  【尔辈】你们。

  【究】推究。

  【杮(fèi)】削下的木片。

  【岂】怎么。

  【暴】突然;急,大。

  【携】带。

  【性】性质。

  【湮(yān)】埋没。

  【沿】顺着。

  【服】信服。

  【确论】确切的言论。

  【凡】凡是,大凡。

  【盖】因为,由于。

  【倒掷】倾倒。

  【啮(niè)】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坎穴】坑洞。

  【遂】于是,就。

  【溯(sù)流】逆流。溯,逆流而上。

  【如】依照。 【果】果然。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臆断】主观地判断。

  (二) 一词多义

  【以为】①可以凭借……做(例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认为(例句:以为顺流下矣)

  【为】(1)wéi:①做(例句:可以为师矣) ②认为(例句:众服为确论)③成为(例句: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④被(例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wèi:替(例句:为人谋而不忠乎)

  【反】①反省(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②反而(例句:遂反溯流逆上矣)

  (三) 古今异义

  【并】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阅】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岁】古义:年。今义:年龄。

  【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指物理学,一门学科。

  【是】古义:代词,“这”。今义:一般为判断动词。

  【是非】古义:这不是。(是:这;非:不是。)今义:对错。

  【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闻】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固】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下流】古义:河的下游。今义:卑鄙,龌龊。

  【但】古义:只。今义:但是。

  (四) 词类活用

  【棹(zhào)】本义“船桨”;这里为名词活用为动词,“划船”。

  【暴涨】本义“急涨”。这里为动词活用为名词,“洪水”。

  (五) 通假字

  【颠】通“癫”,疯狂。

相关文章

《老人与海》的作者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美国作家和记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
名著阅读2016-09-05
《老人与海》的作者

浣溪沙 的意思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
名著阅读2013-01-05
浣溪沙 的意思

金钱花原文及赏析

原文: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译文拥有佳名的金钱花围绕着大树吐露芬芳,相依相伴地依偎在一起向着明丽的秋光。如果它们真像金钱那样可以被收藏起来,应该早就被那些豪门...
名著阅读2016-09-06
金钱花原文及赏析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抖谈栊小肥嵌耗┠暾渭摇⑽难Ъ也懿僖岳指盘獯醋鞯牧绞资5谝皇资ü缁岬母璩猿廖榷俅斓谋实魇阈词饲笙腿缈实乃枷敫星楹屯骋惶煜碌男坌淖持荆幌旅媸切”嗑恼淼摹抖谈栊小吩姆爰吧臀觯M...
名著阅读2018-04-08
《短歌行》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朝江淹《别赋》作品鉴赏

《别赋》赋的开头,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一句总写,以精警之句,发人深省,接着写各种类型的离别,表现出“别虽一绪,事乃万族”,既写出分离之苦的共性,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南朝江淹《别赋》作品鉴赏,希...
名著阅读2016-04-03
南朝江淹《别赋》作品鉴赏

《木兰诗》原文及译文

导语:《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下面是yjbys小编整理的这首诗的原文及译文,希望大家学习。  【原文】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
名著阅读2013-06-03
《木兰诗》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