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我们最不陌生的就是文言文了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1
[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介宾结构后置]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一、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二、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
1、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① 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② 谓宾倒装
例:何有于我哉?
“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2、 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僵卧孤村不自哀
“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相信自己。
3、 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4、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5、其他,表示强调。
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三、定语后置
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1、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例: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2、“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3、 数量词做定语后置。
例:尝贻余核舟一。
“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四、介宾结构后置
1、 用介词 “于” 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
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例:告之于帝。
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2、 介词 “以” 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
例:屠惧,投以骨。
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
例: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
例: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
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2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悲哉世也《公之侨献琴》
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
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3.定语后置
常用“者”作标志,翻译时放在名词前面。
(1)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4.介宾短语后置
它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状语,翻译时应放在谓语前。
(1)投以骨《狼》
(2)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3)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3
1.宾语前置
(1)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2)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
(3)自比于管佟⒗忠悖比四硪病#ā堵≈卸浴罚?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5)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6)沛公安在?(《鸿门宴》)
(7)客何为者?(《鸿门宴》)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
(9)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10)宋何罪之有?(《公输》)
(11)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12)何陋之有?(《陋室铭》)
(13)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
(14)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15)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16)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17)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屈原列传》)
2.定语后置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2)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促织》)
(3)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赤壁之战》)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
3.介词短语倒装句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
(3)皆不可限以时月。缘土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采草药》)
(4)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崤之战》)
4.主谓倒装
(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4
倒装句
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主谓倒装
例:
甚矣,汝之不惠(甚矣)——《愚公移山》
(二)宾语前置
例:
何陋之有(有何陋)——《陋室铭》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所思何)——《木兰诗》
何苦(何)而不平——《愚公移山》
会宾客大宴(大宴宾客)——《口技》
菊之爱(菊),陶后鲜有人——《爱莲说》
莲之爱(莲),同与者何人——《爱莲说》
牡丹之爱(牡丹),宜乎众矣——《爱莲说》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之)——《送东阳马生序》
微斯人,吾谁与(谁)归——《岳阳楼记》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之)也——《满井游记》
时人莫之许(之)——《隆中对》
宋何罪之有(何罪)——《公输》
万钟于我何加(何)焉——《鱼我所欲也》
何以(何)战——《曹刿论战》
中考语文文言文倒装句5
(1)谓语提前句
谓语:谓语是对主语动作或状态的陈述或说明,指出做什么是什么或怎么样。 谓语动词的位置一般在主语之后。
文言文中有的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句子的常式,但有时为了突出谓谏或表达某种感情,也可以把主语谓语的顺序颠倒过来。
如:甚矣,汝之不惠(慧);美矣哉,我少年中国;甚矣哉,为欺也!
(2)宾语前置句
宾语:宾语,又称受词,是指一个动作(动词)的接受者。
古汉语中的宾语,在一定的条件下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具体条件是:以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
如:且焉置土石? 微斯人,吾谁与归?
在否定句中,宾语为代词,宾语放在动词之前。如:城中皆不知觉。
一般句子中,如果宾语需要前置时,必须在前置的宾语和谓语间加之或之为、是等作标志。
如: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定语后置句
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限定、说明名词或代词的品质与特征的。
现代汉语的定语一般都放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古文中有时为强调定语所表示的意义或使句子节奏短而鲜明,可以把较长的修饰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马之千里者。
定语后置句的翻译,可在译文中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之前,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习惯。但也可仍按原句式翻译,定语后置有两种作用,一是突出修饰成分,一是避免定语太长。可根据哪种作用为主,选择不同的对译方法,或者选择其它的对译方法。
(4)状语后置句
状语:状语是句子的重要修饰成分。状语是谓语里的另一个附加成分,它附加在谓语中心语的前面,从情况,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肯定,否定,范围和程度等方面对谓语中心进行修饰或限制。
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如果对译成现代汉语一般放在谓语之前作状语,而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作补语。
如:屠惧,投之(以骨)。 用骨投之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用尉首祭祀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把大事托付给臣
战(于长勺)。 在长勺战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在危难之间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