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文言文师说知识点归纳

《师说》文言文师说知识点归纳

  《师说》(韩愈)原文和译文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因此,无论高低贵贱,无论年长年幼,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也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学习了大的却丢了[2]。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把地位低的人当做老师,就足以感到耻辱;把官大的人当做老师,就被认为近于谄媚。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郯子这些人,贤能都比不上孔子。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明。接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家的孩子叫李蟠的,十七岁,喜欢古文,六艺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没有被时代的风气所影响,向我学习。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写《师说》送给他。

  《师说》知识点归纳

  一、通假字

  1、传道受业解惑(受通授,传授)

  2、或不焉,或师焉(不通否)

  二、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指有专门学问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特殊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译为㈠用来办法(方式、工具、依据等);㈡的原因(或缘由)。(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古)无论,不论。(今)没有。

  4、小学而大遗:(古)①小的方面;②一般指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今)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

  5、句读之不知:(古)句子停顿的地方。(今)看字发出声音。

  6、今之众人:(古)一般人、普通人。(今)许多的人。

  7、吾从而师之:(古)跟随。(今)连词,表目的和结果。

  8、师不必贤于弟子:(古)不一定。(今)不需要。

  三、一词多义

  (1)师

  1、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2、吾师道也(动词,学习)

  3、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有专门技艺的人)6、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2)传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2、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3、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书)4、朔气传金柝(动词,传递,传送)5、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其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表领属关系,他(它)的,他(它)们的)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表远指,那)

  4、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5、其可怪也欤(副词,表反诘语气,难道,真的)

  6、传其道解其惑者也(代词,前指老师的;后指学生的)

  7、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8、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5)于

  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2、拜送书于庭(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在)

  3、学于余(耻学于师)(介词,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

  4、于其身也(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对象,对,对于)

  5、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比较,比)

  6、不拘于时(介词,表被动,被)

  (6)之

  1、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助词,的)2、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4、句读之不知(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5、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类,这些)

  6、辍耕之垄上(动词,到,往)7、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8、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9、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10、君将哀而生之乎(代词,我)

  11、蚓无爪牙之利(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1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四、词类活用

  1、其下圣人也亦远矣(方位名词作动词,低于)2、而耻学于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3、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或大的方面)4、位卑则足羞(意动用法,以为羞)

  5、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6、吾师道也(名词作动

  五、文言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宾语前置句)

  2、不拘于时,学于余。(介宾短语后置句、被动句)

相关文章

除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除夜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翻译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
名著阅读2017-09-05
除夜原文翻译及赏析

“真”与“诚”是“心经”

净雅集团的实践告诉我们――企业做事的态度能够决定企业的存亡。对人真,对事真,细微之处用真心,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净雅集团总裁张永舵经常这样形容餐饮业――好人不稀罕干,懒人又干不起。在他看...
名著阅读2017-09-02
“真”与“诚”是“心经”

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

学习文言文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文化,欣赏古代文学,研究古代文明。要在语文考试中文言部分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要对平时所学教材中的文言课文认真阅读,争取做到《逐字逐句》会翻译;积累文言的常用实词、虚词;...
名著阅读2015-07-02
陈涉世家原文及翻译

西江月·遣兴原文及赏析

原文: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著全无是处。(著通:着)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译文喝醉了酒后恣意欢笑,我哪里有那闲工夫发愁呢。最近才明白古书上的...
名著阅读2018-04-01
西江月·遣兴原文及赏析

《马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马诗》原文及翻译赏析1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
名著阅读2019-07-09
《马诗》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言文练习之纪言

纪 言 清·恽敬 嘉庆元年,敬以富阳县知县,饷贵州平苗军。五月丁巳,次益阳,有大星陨于西南,声隆隆然。癸亥,次武陵,一骑自西南来,白衣冠,闻嘉勇贝子薨。庚午,次桃源。 同饷军者裘乌程世璘曰:“吾属在浙...
名著阅读2017-03-07
文言文练习之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