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文言文原文翻译
口技文言文原文翻译
《口技》是一篇清朝文学家林嗣环的散文作品。这篇文章写的是一场精彩逼真的口技表演,文章赞扬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口技文言文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
京城里有一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好碰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上安放了一个八尺宽的围幕,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中,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围坐在一起。过了一会儿,只听得围幕里醒木一拍,全场都安静下来,没有一个敢大声说活的。
只听到远远的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哈欠,伸着懒腰,她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孩子口里含着乳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呜呜地哼唱着哄他睡觉。又一个大孩子也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这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呜呜哼唱的声音,小孩子含着乳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全场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凝神地听着,微笑着,暗暗赞叹着,认为妙极了!
没隔多久,丈夫的鼾声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地听到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碗等器物打翻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把身子稍稍坐正了一些。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着:“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叫,妻子也起身大叫,两个孩子一起哭了起来。刹时间,成百上千的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儿哭了起来,成百上千的狗叫了起来。中间夹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而发出的爆烈声,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起响了起来;还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子时一起用力发出的呼喊声,在火中抢夺物件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上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腿索索直抖,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逃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撤掉围幕一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写作手法
《口技》是一篇清朝初年散文,表现了一位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本文以时间先后为序,记叙了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演者用各种不同的声响,异常逼真地摹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生活场景,令人深切感受到口技这一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全文紧扣“善”字,形象而逼真地进行正面描写,由简单到复杂、由弛缓至紧张的三个场景,再侧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为文章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行文语言简练而又细腻,形象而又传神,构成自然、清新、感人的格调。
整体评析
文言文《口技》,是表演者与写作者的高超技艺的完美结合。大概正因为这个原因,《口技》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而被多年选入语文教材。
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模拟声音之复杂。“遥闻”是声之远,“其夫呓语”是声之近;“大啼”是声之大,“妇拍而呜之”是声之小;“深巷中犬吠”是声在屋外,“一时齐发”是声在屋内;“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是声之一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是声之百千……
第二,所用道具之简单。文章开头部分写“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文章结尾部分写“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反复强调道具的简单。听众从丰富多彩的音响效果和简单道具的对比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口技表演者的技艺之高超。
第三,听众反应之强烈。文中有三处描述听众的反应:一是表演者表演一家大小从睡梦中惊醒的场景后,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此时,听众已经进入口技表演者营造的情境之中但尚能自持。二是表演者表演了一家大小又进入梦乡的场景后,听众“意少舒,稍稍正坐”,说明他们的心态随表演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已融入表演的情境之中而难以自持。三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说明口技表演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听众完全进入表演者营造的生活情境之中而不能自持。
写作者的高超技艺也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浑然一体的结构。一是记事有条理。全文以时间先后为序,由施屏障始,到撤屏障止,顺着听众的所闻写来,使读者有亲历的感觉。二是行文有波澜。文中叙述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由醒再入睡、由睡再醒、从失火到救火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情节高低起伏,小高潮在前,大高潮在后,中间一个平静的场景过渡。
第二,细致入微的描写。前面说到文中三次描述听众的反应,这三次各不相同。第一次,“伸颈”“侧目”说明听众听得入神,唯恐有所遗漏;“微笑”,表示听众对表演心领神会,感到满意;“默叹”写出听众为表演者的技艺折服而又不便拍案叫好的神态。第二次,“正坐”与“伸颈”“侧目”对照,细致地描写出听众情绪由紧张到松弛的过程。第三次,细致地描写出听众惊惶、仿佛置身于火场的神态。三处描写,层层深入,生动细腻地刻画出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
第三,简洁生动的语言。全文365个字,简洁、生动、形象、传神。从“拍而呜之”“夫叱大儿”可见母亲性情的温和、父亲心中的烦躁;从“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可见胆大听众与胆小听众不同的神情意态;“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表现出来的是让人惊叹的场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