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练习:书放鹿画

文言文练习:书放鹿画

  四、书放鹿画

  钟惺

  家畜一鹿,医云可用合①药。或曰:“此山麋也,无益。”予亦不忍,誓不杀。刍粟之者数月,肥且驯矣。将之都,虑其失养也。命童子放之野,又惧其复为人所得,择山中去家三十里者放焉。始驱之去,不肯去。途中眠而起,起而眠者无数。至山中,命惊趋之,令疾走,度不及者,久之乃已。

  其夕,童子止宿村舍。明旦将反命,则向者所放之鹿,在其前焉。尾童子之后也以归。

  钟子曰:“予于放鹿事,惕然悟感应之几②

  焉。盖鹿之还也,生于放也。夫其畜于家也,食其食,安其处,可以不求放。可以不求放而必欲放焉者,知其将杀己也。人之能为放己者,必不能为杀己者也。如知其必不己杀,而又食其食,安其处,无自养之劳,无索群之苦,则亦何必求放焉。集颡③之鸥,狎而复惊之,生而之杀也。入山之鹿,去而复还之,杀而之生也。生杀之念转于中,而去还之变应于物。感应之几,岂不微乎,显乎?”

  然予入都,终虑其失养也。将必求一必不杀者而与之,是予所以放之之意也。

  (选自《隐秀轩文》)

  【注解】

  ①合:配制。②几:事情的迹象、先兆。③颡(sǎnɡ):头。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之( ) ②去( )

  ③度( ) ④已( )

  ⑤反命( )

  2.下列句中的'“焉”用法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则向者所放之鹿,在其前焉。(本文)

  B.可以不求放而必欲放焉者(本文)

  C.眡眡焉,余固笑而不信。(《石钟山记》)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E.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F.盘盘焉,??焉。(《阿房宫赋》)

  G.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4.作者从放鹿的事情当中警觉省悟到了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四、1.①到,前往。②离开,跑掉。③估计(读duó)。④停下来,止步。⑤交差,回复差使。2.(C)(F)。3.①选择离开家有三十里的山中把这鹿放了。②那鹿跟在童子身后而又回到家里。③如果知道主人肯定不会杀自己,而且又给自己吃粮草,让自己安然地住在他家里,没有为了养活自己的辛劳,也没有离开同类的孤苦。4.动物其实能够感知人对待它们的动机是爱护还是加害,而且这种感知往往是敏锐的、微妙的。

相关文章

苏轼的水调歌头歌曲

《水调歌头》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打破院落的宁静,闻声而去,只见苏轼独自一人在院落开怀畅饮。 他仰望星空,明月高挂于深蓝色的苍穹之中,众星向着圆围绕,月光映照着星光,星光衬托着月光。 《水调歌头》...
名著阅读2016-05-04
苏轼的水调歌头歌曲

九年级上册琵琶行

琵琶是弹拨乐器。相传在秦代,百姓因苦长城之役,弦鼗而鼓之。鼗,小鼓,如同今天的拨浪鼓。弦,名词做动词用,意即配上三条弦,便成了秦琵琶。那么白居易《琵琶行》大家学习了哪些?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4《琵...
名著阅读2017-04-02
九年级上册琵琶行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题解 这是一首被誉为千古绝唱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十二月。白居易时年三十五岁,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一天,他与在当地结识的秀才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五十多年前的天宝往事。...
名著阅读2012-01-09
白居易《长恨歌》赏析

理想是什么排比句

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2、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 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 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
名著阅读2012-07-06
理想是什么排比句

《齐天乐·会江湖诸友泛湖》诗词鉴赏

《齐天乐·会江湖诸友泛湖》曲尘犹沁伤心水,歌蝉暗惊春换。露藻清啼,烟梦淡碧,先结湖山秋怨。波帘翠卷。叹霞薄轻绡,汜人重见。傍柳追凉,暂疏怀袖负纨扇。南花清斗素靥,画船应不载,坡静诗卷。泛酒芳筩,题名蠹...
名著阅读2011-09-01
《齐天乐·会江湖诸友泛湖》诗词鉴赏

《桃花源记》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桃花源记》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桃花源记》读后感 篇1  ...
名著阅读2012-08-04
《桃花源记》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