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子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子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为大家整理了伯牙子鼓琴原文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原文呈现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①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 ,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②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③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 哉?”

  参考译文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意念(出现)登高山的情景,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好啊, 山高呀像泰山!”伯牙弹琴 时,意念(出现)流动的水,钟子期赞叹道:“好啊,水势盛大呀像江河 。” ①伯牙心中想到的 ,钟子期一定能够领会琴意。伯牙在泰山的北面 游历,突然遇见大雨,停留在岩石下面,心里悲伤,就拿过琴来弹奏。开始弹奏大雨的琴曲,又创作了山崩的音乐,②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能完全点明他的情趣。伯牙停止弹琴叹息说:“好啊,好啊,③你所听到的心意, 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到的一样。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声音呢?”

  【中心概括】本文通过伯牙寄情怀于琴音,而钟子期能领悟琴音传达出的情感意趣,表现了两人高超的音乐造诣,同时也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人物形象】钟子期:有极 高的音乐鉴赏能力(善听)。

  伯牙: 炉火纯青的琴技(善鼓琴 )。

  【写作特色】(1)运用比 喻,化无形为有形。(2)运用语言描写表现人物形象。(3)本文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总领全文,再通过具体的情景围绕“善”字一一铺陈,结构自然紧 凑,让人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

  《伯牙子鼓琴》阅读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1)伯牙善鼓琴 善:

  (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

  2. 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2分)

  伯 牙 游 于 泰 山 之阴 卒 逢 暴 雨 止 于 岩 下 心 悲 乃 援 琴 而 鼓之。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

  4.“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3分)

  答案参考 :

  1.(1)擅长 (2)好 (2分。每空1分)

  2.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每错、加、漏一处就扣1分,扣完为止)

  3.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2分。意思对即可)

  4.“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相关文章

曲突徒薪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曲突徙薪意思是曲:形做动,弯曲;突:烟囱;徙:迁移;薪:柴火。把烟囱改建成弯,把灶旁柴草搬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曲突徒薪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名著阅读2014-01-04
曲突徒薪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昆虫记》的主要内容

独コ婕恰酚殖啤独コ媸澜纭贰独コ嫖镉铩贰独コ嫜г恰坊颉独コ娴墓适隆罚欠üコ嫜Ъ摇⑽难Ъ胰...
名著阅读2011-02-09
《昆虫记》的主要内容

高三语文必修文言文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⑥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
名著阅读2016-09-04
高三语文必修文言文意动用法

诗词鉴赏:诗词中的八种人生苦境

诗词鉴赏:诗词中的八种人生苦境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你是否会回忆过去?曾经所遇到的那些人、那些事,曾经所经历的种种,都成了生命中或深或浅...
名著阅读2014-07-08
诗词鉴赏:诗词中的八种人生苦境

初学者如何学习六爻占卜的方法(2)

推断:苦极生荣,喜气盈盈,一切做事,大运亨通。 三十三、为风卦:OOOO 卦辞:泛舟得水离沙滩,出外行人早回家。是非口舌皆无碍,婚姻合伙更不差。 推断:功名称意,求财得利,交易可成,疾病痊愈。 三十四...
名著阅读2014-08-06
初学者如何学习六爻占卜的方法(2)

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有感

引导语:《弟子规》这本“凝结了先民的智慧”的书,全文三百六十句,共一千零八十字,当我们钱文忠老师解读它时,大家学会了哪些?有何感想呢?  读《弟子规》感受  孩提时代就读过《弟子规》,却不甚理解,只是...
名著阅读2014-03-07
读《钱文忠解读弟子规》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