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客至》诗词原文及赏析

杜甫《客至》诗词原文及赏析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杜甫《客至》诗词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注释】:

  这首诗作于诗人入蜀之初,在杜甫历尽颠沛流离之后,终于结束了长期漂泊的生涯,在成都西郊浣花溪头盖了一座草堂,暂时定居下来了。诗人在久经离乱,安居成都草堂后不久,客人来访时作了这首诗。

  但:只。

  缘:因为。

  蓬门:蓬草编织的门。

  飧:熟食。

  兼味:指饭菜不丰富。

  旧醅:没过滤的陈酒。

  舍:指家。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

  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翻译】:

  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赏析】:

  《客至》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作者在成都草堂落成后写的。前两句描写居处的景色,清丽疏淡,与山水鸥鸟为伍,显出与世相隔的心境;后面写有客来访的欣喜以及诚恳待客,呼唤邻翁对饮的场景,全诗流露诗人诚朴恬淡的情怀和好客的心境,自然浑成,一线相接,把居处景、家常话、故人情等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刻画得细腻逼真,表现出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该诗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题意。

  【阅读训练】:

  1.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赏析“皆”字。

  2.颔联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体味作者的情感。

  3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4.尾联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

  5.前二名胜“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对表达诗人情感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1.答: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2.答: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3.答: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A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B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4.答: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5.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二句,写诗人住所周围绿水环绕,日日鸥鸟聚集,透露出春景的惬意和无人相依的寂寞心情,为下文表达客至的喜悦营造氛围,景中含情。

  拓展:

  杜甫客至教学反思

  在刚刚结束的学校“课堂教学大赛”中,我做了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高中语文第五册中杜甫的《客至》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先给这节课定下一个指导思想:“教是为了学会用”,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在此思想的指导下,我给这节课定了一个课题:学习的迁移运用——例说《客至》。围绕着一课题,我精心设计了如下教学步骤:配乐朗诵,初步感知诗歌内容;例学《客至》,学会抓住关键词理解诗歌;总结诗歌鉴赏的方法——咬文嚼字;举一反三,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诗歌鉴赏训练。为使教学更加完美,我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对教学的每个细节都仔细推敲,尽量不漏多余,不旁逸斜出。

  经过如此准备之后,我信心十足地走进了课堂。课堂教学按想象的节奏顺利进行,当分析到诗歌的第一联时,我预先的设计是让学生根据对诗文的理解,在自己的头脑中构思一幅画面,然后与我出示的画面相对比,图文并茂,再配一古典音乐,诗情画意尽在其中,使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升华。然而当我出示画面问到“同学们想象的画面和屏幕上的一样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不一样。”我一下懵了,这是我没有意料到的。本想着同学们的回答是“一样”,然后顺利进入下一教学环节。这突如其来的“不一样”让我有点不知所措,片刻的慌乱之后,我抓住一句“作者强调的是水多”勉强让学生接受,教学才得以继续。这节课虽然得到了大家的褒奖,在大赛中也获得了优秀的成绩,可教学中的那一段意外,让我在课后陷入深思。

  思考点一:自认为很周全的教学设计为什么不能够按预想的情节顺利完成?

  思考点二:学生为什么没有按照预想的回答“一样”?

  思考点三:课堂上应急时“作者强调的是水多”这句救命的稻草是否是最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经过自我反思和与教研组老师们共同探讨后我认识到主要问题出在备课这个环节上:

  1.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我总是在想自己怎样讲会更精彩,更多以自己为中心进行教学设计,学生在我的教学设计中成为被我设计的对象,从我的理解、我课堂教学需要的角度去设计学生的活动,看似很严谨的教学环节其实成为了为精心学生设计的“套”,教学过程中总是想引导学生往自己的“套”里钻,忽视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这样做显然把课堂教学的本末倒置了,没有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拓展。

  2.课前在图片的选择上,选的不太好,图片中的水呈现灰绿色,没有生机,学生看了当然会说和自己想的不一样。如果自己在备课的时候多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理解能力的角度想想,在图片的上可能会选择的比较明亮一些的;如果不是一幅图,而是让学生从同是以水为主题的几幅图片中选择自己认为与诗意最接近的并给解释自己这样选的原因,这样学生的自由空间会更大,而且在对自己的选择进行解释的过程中提升了诗歌本意的理解。

  3.课后细细推敲自己在课堂上抓住的那句“作者强调的是水多”的解释,虽然与诗歌所表达的真实意境吻合,但是并不是给学生最好的解释还是在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学生之所以说“不一样”,是因为在他们头脑中存在的是一个风景幽雅的,万物皆绿的图景。这说明他们恰恰没有完全依据诗句加以描绘,没有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皆”,如果自己能够顺势抓住关键词引导一方面能够让学习理解画面中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而且能够让学生对“咬文嚼字”对诗歌学习的重要性,更能让他们对这一鉴赏方法记忆忧心,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在一节有学校近三十位老师听课的公开课上学生勇敢说出“不一样”,这是我们学生难能可贵的诚实和求真的精神,这是让我很感动的一点,我们教学应该更尊重学生、尊重学习学习的个性,而不应该是抹杀个性。

  总之,发生在课堂上的“意外”其实是自己备课中对学生学法不够重视所导致的,使我更加认识到“备学生”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如何备好学生是课堂教学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当然,备好学生应该立足于对学生真实学习水平和思想认识了解的基础上,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学中的“有心人”。

  这次教学大赛,学校为我们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给我们青年教师提供了学习和提高的机会。发生在教学中的“意外”使我积累了一份珍贵的经验。“感谢意外,感谢失败。”

相关文章

弟子规之亲仁的读后感

《弟子规亲仁》告诉我们我们想到这一生每一个人都希望他所结交的朋友都是非常好的,所交往往来的朋友当中,都希望是仁慈、有品德、道德涵养都很高的人,这是每一个人内心当中都有这样的希求。有这样的希求,我们就要...
名著阅读2017-06-02
弟子规之亲仁的读后感

《兰亭序》之书法鉴赏

书法之美,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使人悦目的外在形象,二是让人赏心的内在神韵。王羲之应该是这个领域里集大成者,而《兰亭序》就像一个民族的记号。 首先,从整体到局部。《兰亭序》的整体章法布局获得了极大成功,...
名著阅读2014-02-02
《兰亭序》之书法鉴赏

地藏王本愿经意思

地藏本愿经所讲所述,我们有一定的了解,那么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呢? 【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意思 这七个字,前面六个字是别题,『经』这个字是通题;佛所说一切法都称之为「经」。别题里面又分为人、法,这七种立题...
名著阅读2017-08-04
地藏王本愿经意思

席慕容《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原文赏读

导语:席慕容的作品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席慕容《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原文赏读,希望有所帮助!  席慕...
名著阅读2017-06-05
席慕容《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原文赏读

高中语文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一、 通假字 1. 王知如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无,毋,不要) 2.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无,毋,不要) 3.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斑) 4. 涂有锇莩而不知发(涂,途,...
名著阅读2015-07-04
高中语文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

《迎燕》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题关键是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只要掌握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应该都难不住学生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迎燕》阅读练习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阅读《迎燕》这首诗,回...
名著阅读2014-09-07
《迎燕》阅读练习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