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的那边》阅读赏析鉴赏

《在山的那边》阅读赏析鉴赏

  《在山的那边》述说的,显然与他自童年起就一直伴随他的挫折经验以及在这种挫折中他的日见深沉的感悟和信念有关。然而,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要求诗人用“形象”而非简单的、概念化的语言来处理他所反复体会的痛苦、激情、信仰和经验。王家新没有像很多人一样把他在生活中所遭受的折磨变成一种愤懑的喧嚣,而是从中体验出所有的理想的破灭之苦,并把它转化成一种以“山”与“海”的对立为基本模式的沉思诗意。

  从表面上来说,“山那边还是山”这样的发现,自然不过是“山那边是海”一类幼稚幻想的破灭。然而,“山”在诗中,是阻碍诗人通向他无比向往的“大海”的一个屏障,是一种阻碍他梦想实现的现实存在。所以,这种挫折也就喻示了诗人生活中所有的伤痛和失败,它超越了具体的生活经历而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情感经验的象征。

  与之相对应,“海”则是那种永远呼唤着我们出发的诱人的愿望的象征:“在山的那边,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诗人相信,“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而在这座山的那边,就是海呀”;这“海”,“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

  从一般的意义上来讲,“山”与“海”的对立,往往是一种无法打破的对立,正如另外一位诗人在《山民》中所说,“他想,这辈子是走不出这里的群山了/海是有的,但十分遥远/所以没等他走到那里/就会死在半路上/死在山中”。可是,在王家新的这首诗中,“山”与“海”的对立,“山”对“海”的隔绝,因为一个“一次又一次失望”却一次又一次攀登,不停地翻越群山去追寻大海的倔强的“孩子(我)”的出现,而告克服。这“孩子”可以说正是那不屈的“信念”本身。这个山与海之间的“追梦者”,体现了我们内心“隐秘的想望”,更体现了一代人在现实的重重磨难与对理想的苦苦坚持之间的精神历程。

  在艺术上,《在山的那边》看似线条单纯,却又波澜迭出,紧扣人心。诗人富有坚韧的信念,但他的语调并不总是高亢的。他没有回避生活的真实,在诗歌的第一部分,他甚至以一个孩子的语调这样写道:“有一天我终于爬上了那个山顶/可是,我却几乎是哭着回来了/──在山的那边,仍然是山/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这些从负面描写的挫折感,反过来从感官和情绪上增进了“山/海”对立的真实性,使诗歌得以在一种强有力的冲突中,饱满地完成了最后的“海”对“山”的逆转。同时,这种情感的起落,也使全诗获得了一种恰当的节奏。

相关文章

诤臣谏魏文帝的翻译译文及原文阅读

原文阅读: 帝谓侍中苏则曰:“前破酒泉、张掖,西城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幕,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嘿然。 帝召东中朗将蒋济为散骑常侍。时...
名著阅读2014-08-03
诤臣谏魏文帝的翻译译文及原文阅读

《观潮》资料介绍(5)

风景和风俗相融。飞玉喷银、声震苍穹的钱塘江大潮是雄豪奇异的风景画;披发文身,手持彩旗,涛头弄潮是情味横生的风俗画。风景画和风俗画的相互交融,丰富了读者的欣赏趣味。风景因风俗而增色,风俗赖风景而添辉。风...
名著阅读2015-07-03
《观潮》资料介绍(5)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

导语:《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供各位阅读和参考。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
名著阅读2014-05-02
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

大学礼记原文及翻译

《大学》以人的修身为核心,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本文就来分享一篇大学礼记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大学礼记》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
名著阅读2013-01-03
大学礼记原文及翻译

谈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活动,而译者则是译文读者与原文作者进行沟通的桥梁。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谈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引言 根据Hanvey的观点,跨文化意识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参与者对文...
名著阅读2015-03-01
谈汉英旅游文本的翻译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什么季节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什么季节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揭晓苏轼写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时候的季节。 诗中描写的是夏季美景。第一句描写艳阳高照下的西湖波光粼粼,第二句描写雨中西湖水雾迷茫。从题目可看出诗人酒兴正浓,刚才...
名著阅读2019-07-03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什么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