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传译文
精选李邕传译文
李邕字泰和,扬州江都人。父李善,品行好,学识贯通古今,但不善于写文章。所以人称他为“书箱”。显庆年间,升官至崇贤馆直学士兼沛王侍读。做《文选注》,阐述分析得精深准确。书献上后得赏赐颇为丰厚。被委任为潞王府记室参军,授泾城令。因与贺兰敏之友好而株连流放姚州。遇赦后回。居住在汴、郑间教学。学生们从四方远道而来,传授其学术,称之为“文选学”。
李邕年轻时即知名。当初其父注《文选》,有时依词解析忽略了文意。书成后问到李邕,邕不敢回答。李善一再追问,李邕以为要有所更改。李善说:“替我补充试试。”李邕据词而表述旨意。
李善觉得两种解法无法决断,所以将两者并录。邕二十岁后去见特进,说:“有些书还没读过,希望能读一读宫廷藏书。”峤说“:秘阁有万卷书,哪是短时间就能读完的?”邕再三恳求,于是让他暂任秘书。不久,邕告辞。峤很惊讶,试就秘本书及未公开的文章问他,邕对答如流,峤十分感叹:“你将来会成为名家。”
峤为内史,与监察御史张廷王圭推荐李邕文章高深,气质耿直,其才堪任谏诤。于是召他授官左拾遗。御史中丞宋瞡揭发张昌宗等谋反事,武后不应。邕立在阶下大声嚷“:瞡所陈述的是社稷大事,陛下应该听从。”武后的脸色缓和了,同意了宋瞡的奏请。散朝后,有人指责邕说“:你职位卑微,一旦触怒皇帝,会有不测之祸。”邕说:“不这样,我的名字也不会传闻。”
中宗立,郑普思因善方技而得宠幸,升为秘书监。邕劝谏“:陛下亲自主政还不久,再加宫廷之森严,故而听不见世人的议论。如今议论纷纷的都是说普思凭着诡诈妖惑,乱说凶吉,陛下不了解实情,竟让他供职朝廷。孔子说:‘《诗》三百篇,其中心旨意一句话可以概括,就是没有邪思。’陛下如认为普思确实有长生之术,则爽鸠氏会因之永有天下,天子之位就不是陛下您今日可有的了。他能请来神仙吗?那秦、汉会因之永有天下,陛下今日也不会是天子了。他会佛法吗?
那么梁武帝会因之永有天下,帝位非陛下可得了。他能行鬼道吗?那么墨翟、干宝就会各献其主,永有天下,也没有今天的陛下了。自古尧舜被尊为圣者,臣看他们所作所为,皆在人事。他们使九族亲密和睦,使百官因功受勋。没听说以鬼神之道治理天下的。恭请陛下审察。”皇帝听不进。
汉阳王张柬之、扶阳王桓彦范、平阳王敬晖、南阳王袁恕己、博陵王崔玄日韦五王被杀,邕受株连,被调出京任南和令,又贬为富州司户参军事。韦氏乱平,召回任左台殿中侍御史,揭发在任职官之错误,人们颇忌怕他。谯王李重福谋反,邕与洛州司马崔日知追捕余党有功,调任户部员外郎。岑羲、崔厌恶崔日用,而邕与之交往。玄宗还是太子时,邕及崔隐甫、倪若水同受礼遇,岑羲等忌恨他,设法贬邕为舍城丞。玄宗即位,召邕为户部郎中。张廷王圭为黄门侍郎,姜日交正得宠。共荐邕为御史中丞。宰相姚崇不喜欢邕奸险浮躁,贬他为括州司马,后征用为陈州刺史。
皇帝封泰山归。邕在汴州拜见皇帝。诏令献辞赋,皇帝看了很高兴。因之甚自傲,自称该居宰相。邕一向轻视,张说也不喜欢他。恰有人告邕贪赃枉法,审讯后判死罪。许昌人孔璋上书天子说:“开明之主举用能人而不计其过错,取其才能而不问其行为。烈士坚持节操,勇士不避危难。所以晋用林父不计他的过错,汉任陈平不究他以前的行为。
禽息宁愿一死,北郭自甘断头。过去如果林父被杀,陈平处死,不用百里奚,放逐晏婴;那么,晋就不会拥有赤狄的国土,汉也不会有天子之尊,秦国不会强盛,齐也成不了霸业。臣下见陈州刺史李邕,刚毅忠烈,临难不以不正当手段求得免祸。过去曾斥败二张,挫折韦氏,虽屈遭贬谪,但奸人之阴谋未能得逞。这是邕有功于国。且邕所做的,是周济抚恤孤苦贫病者,家中并无私产。今听说因收贿罪入狱,死在旦夕。臣听说活着无益于国的人,不如一死以表彰贤能。
臣愿以六尺之躯血染斧钺以代邕死。臣与邕生平并无来往,臣知邕而邕并不认识臣。臣比不上邕是很明白的。人能识贤而举荐,是仁;能担当他人的患难,是义。能做了这两件好事而后死,臣再无企求。恳请陛下恕邕免死,使能改过自新。能建立林父、曲逆之功,臣得以瞑目;能追随禽息、北郭的'心迹,臣的大愿满足了。倘若陛下认为时当春日不可用刑,则臣请伏剑自刎,不敢麻烦有司。皇天后土可以为证。过去吴楚叛乱,汉得剧孟,贼寇不足为忧,一个贤人就能敌七国之众。切望能敷设带罪立功之路,有不计瑕疵之义,远想剧孟、近赦李邕。况且封泰山大礼之后,天地更新,赦而免论。人谁无过,惟明智之主能谋划恰当。
臣听说士为知己者死。臣不被为之而死的人所知而甘于死的原因,并不是特别爱惜邕的贤能,而是为了成就陛下爱惜才能的德行。”
奏书送上后,邕得免死,贬为遵化尉。孔璋流放岭南。邕妻温氏又替邕请求戍边自赎:“邕幼时就学习文章,嫉恶如仇,不被众人所容。邪佞恨他,儒者也侧目而视。多次离开朝廷,贬谪远郡,几达十年。岁节都感叹恋念,听来令人伤怀。
正逢国家祭于泰山。在法驾回归时,邕献牛酒,蒙受帝恩。妾听说聘用正人则佞人忧虑。邕的遭祸就源于此。邕接连任外官,无人诋毁,偶顺天意回朝,罪过旋踵而生,正如谚语所说‘士人无论贤或不肖,入朝即遭人忌恨’。愿陛下能明察。邕开始受审讯,即被拘于狱中,有五天连水都不得入口,以致气息奄奄,只得听命于狱吏。事情都是狱吏口授,迫邕书写。贷蚕种给人被说成枉法,购罗贡奉,被诬为奸赃。呈上奏书只能投入匦中,戍边守捉严密坚实,即使呼天抢地,有谁能听。泣血离国,投骨荒野,将永无归期。妾愿让邕当一名士兵,效力王事,即使战死沙场,亦是邕的夙志。”表呈上后不看。
邕后来随宫中权臣杨思勖讨岭南贼有功,调任澧州司马。开元二十三年(735),起用为括州刺史。喜欢兴利除害。后来又因诬枉犯法,被判罪。天子知道他的名字,诏令不判罪。后历任淄、滑二州刺史,送计簿入京师。当初,邕早就有名望,重义爱士。被斥在朝外日久,不与士大夫交往。入朝后,人们传说他的眉眼奇特,以致出门时路人聚观。年轻人慕名去拜谒,门巷都塞满了。宫中近臣来访,索要所写文章,并送给皇帝看。由于别人的嫉妒和进谗,他不能留在朝中,出京任汲郡、北海太守。
天宝年间,左骁卫兵曹参军柳责力有罪下狱。邕曾赠马给责力,吉温要责力牵扯邕曾与之议论国家凶吉,私下厚赂责力。宰相李林甫一向忌恨邕,于是连及邕也判罪。诏令刑部员外郎祁顺之、监察御史罗希去邕所在郡杀了他。邕时年七十,代宗时,追赠秘书监。李邕的文章长于写碑颂。人们带着钱物来请他写文章。前后收的钱有上万。
李邕虽仕途上不得意,但文章闻名天下,时人称之为李北海。卢藏用曾说“:邕有如干将莫邪,很难与之争锋利,但就是怕被伤残。”后来邕的命就如此。知道邕遭受诽谤而死,做《八哀诗》,读来会替他难过。邕天性豪放,不拘细节,收纳馈赠,游猎尽兴,终于因此而败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