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祈雨_李约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观祈雨_李约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唐代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译文

  久旱无雨,桑树枝都长不出叶子来,地面异常干燥,尘土飞扬,土地好像要生烟燃烧;龙王庙前,人们敲锣打鼓,祈求龙王普降甘霖。而富贵人家却处处观赏歌舞,还怕春天的阴雨使管弦乐器受潮而发不出清脆悦耳的声音。

  注释

  祈雨:祈求龙王降雨。古时干旱时节,从朝廷、官府到民间,都筑台或到龙王庙祈求龙王降雨。

  “桑条”句:写旱情严重,桑叶枯落,只剩光秃秃的枝条;土地久旱,尘土飞扬,仿佛燃烧冒烟。

  箫管:乐器名,此处指吹奏各种乐器。水庙:龙王庙。

  朱门:富豪权贵之家。古代王侯贵族的住宅大门漆成红色,后用“朱门”代称富贵之家。杜甫有“朱门酒肉臭”之句。几处:多少处,犹言处处。

  春阴:阴雨的春天。咽(yè):凝塞,使乐器发声不响。

  鉴赏

  此诗写观看祈雨的感慨。通过大旱之日两种不同生活场面、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水浒传》中“赤日炎炎似火烧”那首著名的'民歌与此诗在主题、手法上都十分接近,但二者也有所不同。民歌的语言明快泼辣,对比的方式较为直截了当;而此诗语言含蓄曲折,对比的手法比较委婉。

  首句先写旱情,这是祈雨的原因。《水浒》民歌写的是夏旱,所以是“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此诗则紧紧抓住春旱特点。“桑条无叶”是写春旱毁了养蚕业,“土生烟”则写出春旱对农业的严重影响。因为庄稼枯死,便只能见“土”;树上无叶,只能见“条”。所以,这描写旱象的首句可谓形象、真切。“水庙”即龙王庙,是古时祈雨的场所。白居易就曾描写过求龙神降福的场面:“丰凶水旱与疾疫,乡里皆言龙所为。家家养豚漉清酒,朝祈暮赛依巫口。”(《黑潭龙》)所谓“赛”,即迎龙娱神的仪式,此诗第二句所写“箫管迎龙”正是这种赛神场面。在箫管鸣奏声中,人们表演各种娱神的节目,看去煞是热闹。但是,祈雨群众只是强颜欢笑,内心是焦急的。这里虽不明说“农夫心内如汤煮”,而意思已全有了。相对于民歌的明快,此诗表现出含蓄的特色。

  诗的后两句忽然撇开,写另一种场面,似乎离题,然而与题目却有着内在的联系。如果说前两句是正写“观祈雨”的题面,则后两句可以说是观祈雨的感想。前后两种场面,形成一组对照。水庙前是无数小百姓,箫管追随,恭迎龙神;而少数“几处”豪家,同时也在品味管弦,欣赏歌舞。一方是惟恐不雨;一方却“犹恐春阴”。惟恐不雨者,是因生死攸关的生计问题;“犹恐春阴”者,则仅仅是怕丝竹受潮,声音哑咽而已。这样,一方是深重的殷忧与不幸,另一方却是荒嬉与闲愁。这样的对比,潜台词可以说是:世道竟然如此不平啊。这一点作者虽已说明却未说尽,仍给读者以广阔联想的空间。此诗对比手法不像“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那样一目了然。因而它的讽刺更为曲折委婉,也更耐人寻味。

相关文章

心经中的“五蕴皆空”中五蕴指的是什么?

心经中的“五蕴皆空”中五蕴分别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心经中的“五蕴皆空”中五蕴,欢迎大家阅读!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心经》全称《般若...
名著阅读2017-07-02
心经中的“五蕴皆空”中五蕴指的是什么?

六祖坛经原文及翻译

机缘·第五节 作者:佚名 僧志道,广州南海人也,请益曰:“学人自出家,览《涅槃经》十载有馀,未明大意,愿和尚垂诲。”师曰:“汝何处未明?”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于此疑惑。”师曰...
名著阅读2013-09-03
六祖坛经原文及翻译

诗经伐檀原文及翻译

斗ヌ础肥俏汗拿窀瑁隙喾从沉松缁嶂邢虏忝裰诙陨喜阃持握叩牟宦且皇壮奥畎髡卟焕投车氖O旅嫘”辔蠹掖词ヌ丛募胺耄M蠹叶喽嘣亩粒  ∈ヌ丛募胺...
名著阅读2011-08-05
诗经伐檀原文及翻译

《子罕弗受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子罕乐喜,字子罕,春秋时宋国的贤臣。于宋平公(前575年~前532年)时,任司城(即司空,因宋武公名司空,改名为“司城”。主管建筑工程,制造车服器械,监督手工业奴隶),位列六卿。下面是《子罕弗受玉》文...
名著阅读2011-05-08
《子罕弗受玉》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贾谊《过秦论》原文翻译注释

古籍,是指未采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图书在古代称作典籍,也叫文献,兼有文书、档案、书籍三重意义。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贾谊《过秦论》原文翻译注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秦论...
名著阅读2013-01-09
贾谊《过秦论》原文翻译注释

一毛不拔文言文的道理

导语:一毛不拔是指连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来。原指杨朱的极端为我主义。下面是一毛不拔文言文的道理。欢迎阅读及参考!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即唤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
名著阅读2012-03-05
一毛不拔文言文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