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要做职业化的自己
职场上要做职业化的自己
经理让新来的实习生复印一堆文件,实习生手脚利索,很快就把复印件交到了经理的面前,
职场上要做职业化的自己
。经理看后,却大为不悦,一句“毕竟是刚进社会的大学生呀,就是不够职业。”原来,那个实习生复印完毕后,并没有把文件整理、装订,而是将一大堆复印件一咕脑儿地给了经理,似乎暗示说,复印的任务我完成了,剩下的你自己来吧。又有,某执业律师约见当事人。说好上午10:00在律师事务所见面,结果律师迟到了一刻钟,理由是堵车。同时,那个律师一身休闲装打扮,着圆领T恤、穿牛仔裤、脚上是一双旅游鞋。尽管也拎了一个公文包,但当事人看到眼前这个律师的着装,总是隐隐感到不安——这样的律师够专业吗?这样的律师能打好官司吗?这样的律师能维护我的利益吗?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并不以行业、职位、性别、国籍为限。不论表现形式如何,也不管犯错的要点在哪,它们都围绕一个话题展开——什么是职业化以及如何实现职业化。
对于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虽然如此,但有关职业化万变不离其宗的总是这么几点:
第一,职业化是现代商业文明的体现,是商业规则的基础之一,是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员工之间以及员工与员工之间必须遵守的道德与行为准则;
第二,职业化关系到职业品质、也涉及到职业伦理,作为职场人士,拥有专业的知识、娴熟
的技能和丰富的经验是最基本的要求,重要的是要有优秀的职业品质。职业品质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就是职业化的操守,就是具有相应的职业水准、职业责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第三,职业化也是企业文化的一种表现,在职场上大家用同一种语言说话,用同一种行为和道德准则来办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有时候只有规规矩矩、条条框框才能让事情顺畅进行,按计划发展,
资料共享平台
《职场上要做职业化的自己》()。因此,可以把职业化理解为一种教养、习惯、规范、信念;第四,职业化是一种体制、一种机制。职业化的管理是一种制度,它依据的是一定的标准、原则和尺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灵活的管理方式对大到公司小到部门等组织进行管理。于是,职业化也就成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职业化就像管理一样,归根到底是一种实践、一种体验,而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当然,这不是说在实现职业化的道路上没有方法指引、原则指导,而是说不能太(完全)受限在理论的.藩篱内。
就前面举的两个例子来说吧。在第一个案例中,那个实习生之所以不职业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准确区分“完成任务”和“追求结果”的不同。在他看来,经理让他复印文件,只要复印完就好了,此时,他的行动逻辑是“我要完成任务”。但作为一个职业人,他应该明白,经理不仅是要他复印文件,更是要他在复印完毕后有条理地整理装订,方便经理审阅。也就是说,整理、装订是复印这个任务的延续,是创造任务结果、提升行动价值的一种必要途径。但由于那个实习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此便想当然地认为经理“只是”让他复印文件了。在第二个案例中,那个律师显然是没有重视日常细节,也没有什么时间观念可言。即使我们假设那个律师很有本事,常常能打赢官司,但在一定程度上,他给人的印象就是不专业的,至少就其行为、举止、外表、谈吐来说,他还不够像大律师,更是没有一个专业、严谨、规范的法律人的样子。
有人说,职业化的员工可以造就更具竞争力的企业,而职业化的员工也将为员工的自身成长创造更大的机会和空间。这话不假,但需要作一点补充,那就是个人要决胜未来,靠的是专业主义和即战力(大前研一语),而职业化就是通往它们的必由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一个人是否职业,不仅关系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而且还事关在社会竞争中的个人品牌和核心价值的有无,在此,它的重要性已远远超过工作的范畴而上升到人生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