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调研日记(最新3篇)
大学生暑期调研日记 篇一
暑期调研日记:走进乡村,感受农民工的生活
7月10日
今天,我和调研团队来到了一个偏远的乡村,开始了我们的暑期调研之旅。这里的农民工们大多数是外出务工的,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照料农田。我们走访了几户农民家,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收入主要靠种地和打工来维持生计。
7月15日
在这几天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有些农民家还没有通自来水和电。这让我们意识到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7月20日
今天,我们参与了当地的种田活动,体验了一把农民的辛劳。烈日下的劳动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也让我们更加关注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我们决定在调研结束后,向相关部门提交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农民工争取更多的权益。
7月25日
暑期调研结束了,我们收获了很多。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了解了农民工的生活现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农村发展的重要性。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大学生暑期调研日记 篇二
暑期调研日记:走进城市社区,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7月10日
今天,我和调研团队来到了一个城市社区,开始了我们的暑期调研之旅。这里有很多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大部分在外地打工,孩子们由爷爷奶奶或亲戚照顾,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7月15日
在这几天的调研中,我们发现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他们缺乏家庭的陪伴和教育,容易产生孤独和自卑情绪。我们决定在接下来的调研中,重点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探讨如何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
7月20日
今天,我们参与了社区的义教活动,和留守儿童们一起玩游戏、学知识。孩子们的笑容让我们感到欣慰,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帮助他们的决心。我们决定在调研结束后,向相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7月25日
暑期调研结束了,我们收获了很多。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更加了解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他们的需求和困境。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一些改变。
大学生暑期调研日记 篇三
大学生暑期调研日记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想必是时候写一篇日记了。如何把日记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暑期调研日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7月6日
沉闷的天气,一如我们出发时的心情。今天是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一天,我们忐忑着走进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钟山风景区管理局。其实,早已预料到今天的征途将无比曲折,但我们还是惊异于这个过程。
常听闻政府部门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没想到,我们今天的南京市标准化研究院之行却出奇容易。得到了标准服务中心蒋主任的热情接待,并且,将我们的策划书上交了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虽然依旧在忐忑地等待,但我期待着乐观的结果。
上午的走访让我们欢天喜地,下午的走访却让我们的心沉入谷底。历经波折,终于在下午2点找到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钟山风景区管理局。本以为我们的志愿服务会得到景区认同,岂料确是纯然的批判。团委工作人员一语中的,从景区管理角度,点出我们的不足,让我们无力反驳。面对初次的失败,我们深深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立即开始修改我们的原定计划。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这次的失败让我们把景区深度调研放到策划之内。
尽管我们在沙丁鱼罐头似的公交车上汗如雨下,尽管我们遭遇了意料之外的打击,尽管回到学校时我们已精疲力尽,但我们依然固执地相信这只是成长的代价。经历苦难的洗礼,我们才能完成华丽蜕变!
7月7日
“我是标志控”,在学习了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发的标志标准化宣传手册之后,“志”在四方团队的同学如是说。
暑期社会实践的第二天,我们团队对在分析第一天调查结果的的基础上,发现自身标准化理论知识的匮乏,进行了理论学习,问卷调查表的'制作和策划书的修改优化,并对接下来的工作作了更详尽的安排。
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团队的成员发现,目前我们所常见的标志,比如垃圾桶上的不可回 收标志,墙壁上的禁止吸烟标志,都不符合标准化要求。团队成员对于公共标志更为狂热,每见到一个公共标志就会评价一番,颜色、图案是否用错,应当如何整改,俨然像个专家。一旦发现错误标志,就会下意识地用相机拍下,收录到我们的《“啄木鸟”小分队不规范标志大全》。短短两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已经把我们培养成了“标志控”。
既然选择了便不顾风雨兼程。暑期社会实践的时间只有两个星期,我们所能发现的不规范标志相当有限,但我们团队成员对公共标志的关注不会因为活动的结束而消逝。尽管前方路途曲折,但我们一定会将“啄木鸟”行动进行到底,在我们未来的生活中吸引更多人,加入“啄木鸟”队伍,将身边的不规范标志“赶尽杀绝”!
7.16
经过3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xx县xx完小。
第一眼看到周围的时候,就一个感觉“穷”,村民都是住的土坯房,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一台彩色电视机,小孩子穿得都不是十分得体,十分缺乏照顾。
我认识的第一个孩子叫做吴龙琴。认识她是因为在我们打扫办公室的时候她主动过来帮我们的帮我们的忙。她麻利地打扫着,一看就知道她经常做诸如此类的家务活。通过询问,她告诉我们,她经常在家扫地、洗衣服或者是炒菜,而她却仅仅只十岁不到。我惊讶于她的懂事与勤快,毕竟我这个20岁的人都很少做或者是不会做。她们很小就开始照顾自己,自己洗澡、洗衣服、梳头,一切都被自己安排得仅仅有条,只是做不做得好就是另外一回事。
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中国数以千万计留守儿童的艰难生活,以及他们独立、自强、懂事的形象。他们渴望爱,渴望别人的关注,渴望我们的关怀,他们自尊,不希望别人去触碰他们内心深处感到难为情的地方。他们这些孩子是我们中国的未来,但是野百合很难有春天,他们的未来需要我们的帮助。
7.17
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本以为会来很多学生,但是直到11点才陆陆续续来了一部分同学,这样的局面叫我们不得不临时打乱原先的计划,我们觉得兵分三路,到学生家中进行走访。
我们到的每户家庭几乎都是同样的情况:父母外出打工,家中留有爷爷奶奶照管小孩子,通常是两个老人照顾一大群孩子,被照顾的状况可想而知。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幅画面就是:一个小女孩在一个水池旁洗衣服,而她身上穿着的衣服破破烂烂,看上去年代十分久远。我们问她几岁,她回答说只要7岁,上小学一年级。平时都是她自己洗澡洗衣服,爷爷奶奶负责做饭。很显然一个7岁的小孩子根本不能做什么事情,能够稍微管一下自己就很不错了。不过我们留意到她把自己的啊扎得很漂亮,还有各式各样的花式。这说明她还是很不错的。对于一个从小长在温室里面的我们,看到她的那一刹那,心里真的感到心酸,七岁,是一个十分懵懂的年纪,而她穿得衣服破烂不堪,个子那么瘦小,还要做那么多的家务事。想想我们7岁的时候,整天浑浑噩噩,不知所措,家务在我们心目中还没有任何成形的概念,绝对从来没有萌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