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文 > 日记

自考管理会计笔记(经典3篇)

自考管理会计笔记 篇一

在管理会计中,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费用,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与产品或服务相关联的费用,如原材料成本和直接人工成本;间接成本则是不能直接分配给具体产品或服务的费用,如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材料成本。

在管理会计中,成本的分类对企业的决策和控制至关重要。根据成本的行为特征,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不变的成本,与产量或销售额无关;变动成本则是随着产量或销售额的变化而变化的成本。了解和分析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特点,有助于企业管理层制定合理的决策和控制措施。

成本的控制是管理会计的一个重要内容。企业需要通过设置成本控制系统,对各项成本进行监控和调控,以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高效运作并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包括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管理等,这些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企业管理层及时了解和控制成本的情况,从而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总之,成本在管理会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决策具有重大影响。只有深入理解和掌握成本的概念、分类和控制方法,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自考管理会计笔记 篇二

在管理会计中,预算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企业制定计划、控制成本、评估绩效和做出决策。预算可以分为财务预算和经营预算两种类型。财务预算是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财务状况进行规划和预测,包括资金预算、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等;经营预算则是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进行规划和预测,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和成本预算等。

预算编制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企业管理层全面掌握企业内外环境的信息,确定目标和计划,分解任务和责任,协调各部门和人员的工作,并及时调整和修正预算。预算执行是预算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预算控制体系,监控各项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和偏差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

预算管理的效果取决于企业管理层的决策和执行能力,以及企业内部员工的配合和支持。只有管理层具有正确的预算观念和方法,员工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创造性的工作动力,预算管理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预算是管理会计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对企业的管理和决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预算管理知识和技术,企业可以更好地规划和控制自身的发展进程,提高经营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自考管理会计笔记 篇三

第一章 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

1.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企业会计的两个重要领域。

2.财务会计主要是通过定期的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同企业有经济利益关系的各个社会集团服务。注意:是为企业外部服务;

3.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它主要不是为适应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需要,而是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注意:是为企业内部服务。

现代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

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成为与财务会计并列的独立领域,大致包括以下两个大的阶段:一是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本世纪初到50年代);二是决策型管理会计(本世纪50年代以后)。这时间很好记忆,正好是世纪中叶。

现代管理会计把决策会计放在首位。

第二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会选择,并作简答题准备)

一、侧重于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这是现代管理会计的一个主要特点,也是管理会计的区别于财务会计的一个重要标志。(比较确切的说法,应该是:不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都同时为企业内部、外部的有关人员服务,只是侧重点不同。)

二、方式方法更为灵活多样

管理会计不同于财务会计,它主要是为企业内部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有用的信息,它在许多方面(不是所有方面)可以不受社会公认的指导性会计原则约束,因此方式方法更为灵活多样。

三、同时兼顾企业生产经营的全局和局部两个方面

财务会计主要是以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而管理会计既要面向整体,又要考虑局部。(如责任会计)

四、面向未来

财务会计一般只反映实际完成的事项,是一种历史性的描述。是过去式。 管理会计为了有效地服务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必须面向未来。

五、数学方法的广泛应用

财务会计也要应用到一些数学方法,但范围比较小,一般只涉及到初等数学; 管理会计却越来越广泛应用到现代数学方法。

第二章 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对象、方法和职能作用 第一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特性

一、从学科的性质看(综合学科)

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交*学科。

二、从工作的性质看(决策支持系统)

现代管理会计是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

现金流动具有最大的综合性,他的流入与流出既有数量上的差别,也有时间上的差别,

通过对现金流通的分析可以为企业改善生产经营、提高经济效益提供重要的综合性的信息。因此现代管理会计的对象是现金流动。

第三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方法

一、现代管理会计基本方法的主要特点

财务会计所用的方法,是属于描述性的方法。

现代管理会计所用的方法,是属于分析性的方法。例如:成本性态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折现的现金流量法。

二、现代管理会计方法上的精密化,标志着它从描述性科学向精密科学发展

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等数学到初等数学的应用。标志从描述性科学向精密科学的发展。

第四节 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现代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解析过去,控制现在和筹划未来。这三种职能并非孤立存在,他们结合在一起,综合地发挥作用,形成一种综合性的职能

第三章 成本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一节 成本的概念及分类(会选择)

一、成本按经济用途的分类

企业的成本按照其经济用途可以区分为制造成本以非制造成本两大类。

(一)制造成本由三个成本项目中构成:

1.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

3.制造费用

其中直接材料、直接工资两者合称为主要成本,将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加在一起,统称为加工成本。

(二)非制造成本一般可以细分为:

1.行销或销售成本

2.管理成本

二、成本按性态分类(重点)

(一)成本的性态

是指成本总额的变动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按照成本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可将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半变动成本三类。(掌握其概念,可分为哪三类成本。)

1.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与产量增减变化没有直接联系的费用。

理解固定成本的前提条件: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理解固定成本对产品成本的影响,也就是说固定成本的特点。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不变,而随着产品产量增加,单位产品所承担的固定成本将会下降。

要求能根据其特点画出图形,并会选择正确的图形。

固定成本通常又可以分:

1)酌量性固定成本:是企业根据经营方针由高层领导确定的一定期间的预算额而形成的固定成本。理解其中的预算额,既然是预算,则可以通过领导的决策可以改变其金额。主要包括研究开发费、广告宣传费、职工培训费等项目,要求会选择。

2)约束性固定成本:主要是经营能力的成本,企业的经营能力一旦形成,在短期内难以作出重大改变,因此叫做约束性固定成本,例如折旧,保险费、财产税等项目。要求作出选择。

2.变动成本

从产品的单位成本来看,变动成本不受产品产量变动的影响。能够画出产品与总变动成本和每单位变动成本的关系图。

3.半变动成本

是指总成本虽然受产量变动的影响,但是其变动的幅度并不同产量的变化保持严格的比例。它同时包括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种因素,所以是属于混合成本。

有两种表现形式:

1)半变动成本有一初始量,这类似于固定成本,在这基础上,产量的增加,成本也会增加,有类似与变动成本。例如机械设备的维护费,电话费。

2)半变动成本随产量的增长呈阶梯式增长,称为阶梯式成本。其特点是,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增长,其发生额不变;但产量增长超过一定限度,其发生额突然上升,然后再产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又保持不变。可以画出图形加深印象。

三、成本按可控性分类。

凡成本的发生,属于这个单位和部门权责范围内,能为这个单位所控制的,叫做这个单位的可控成本。反之,成本发生,不属于这一单位权责范围内,不能为这个单位加以控制的,叫做这个单位的不可控成本。

四、成本按照可追踪性分类

按照生产成本可追踪性可以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大类。

直接成本是指能直接计入和归属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例如原料及主要材料。

间接成本是指不能直接计入,而需先进行归集,然后按照一定的标准分配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费用。如,制造费用。

五、成本按照可盘存性分类

成本的可盘存性是指一定期间内发生的成本是否计入产品成本,并作为资产结转下期。据此,一定期间内发生的成本可分为期间成本和产品成本两类。

六、成本按经营决策的不同要求分类 (一)差别成本 广义差别成本,是指不同方案

之间的预计成本的差额的。 狭义的差别成本,是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别。

结合教材的例子充分理解生产能力利用程度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别P37.

(二)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并非实际支出,也不计入帐册,但在决策时应作为一个现实的因素加以考虑。

(三)边际成本

边际成本的实际计量,就是产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变动。很明显,管理会计中的单位变动成本和差量成本都是边际成本这一理论概念的具体表现形式。(要求会选择那些是边际成本)

在经营决策分析中,边际成本可以用来判断产量的增减,在经济上是否合算。

判断的依据是:当企业的生产能力有剩余时,只要增加产量的是销售单价高于单位的边际成本,也会使得企业利润增加或亏损减少。(作为以后计算题的依据)

(四)付现成本

付现成本是指所确定的某项决策方案中,需要以现金支付的成本。

掌握付现成本的计算:某企业有旧设备一台,变现价值为1,500元,先准备购置一台价值30,000元的新设备与之替代。其付现成本=30,000-1,500=28,500

案例分析的依据:在经营决策中,特别是当企业的资金处于紧张状态时,支付能力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付现成本最小的方案来替代中成本最低的方案。例如我们按揭购房,就是选择付现成本最低,但总的成本高的方案。

当资金紧张时刻,特别要将现金支出成本作为考虑的重点。

(五)应负成本

应负成本是机会成本的一种表现形式。(机会成本有那些表现形式,选择题)它不是企业实际支出,也不要记账,是使用某种经济资源的代价。

例如使用自有资金购买的机器设备,从而丧失了它利息收益,利息就是应负成本的一种。

(六)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是指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购买目前所持有的某项资产所需支付的成本。

(七)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过去发生、无法收回的成本。这种成本与当前决策无关,是属于无关成本。(注意)

(八)可避免成本

(九)不可避免成本

(十)可延缓成本

(十一)不可延缓成本

(十二)相关成本与非相关成本(要求会选择)

相关成本是指与决策有关的未来成本,例如差别成本、机会成本、应负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

非相关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与某一特定决策方案没有直接联系的成本。例如不可避免成本、沉没成本。

第二节 半变动成本的分解

按照成本与产量的依存关系,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半变动成本三类。由于半变动成本实际上是混合成本,它同时包括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因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对半变动成本进行分解,将它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分解成什么?) 对半变动成本分解为常用的方法有: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哪三种方法?)

一、高低点法(重点)

基本原理是:各期的总成本或混合成本都可以用成本性态模型y=a+bx表示。(即混合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解题思路:在数据表中找出最高的产量和最低点产量以及他们各自所对应的成本。分别用以下公式反映:

1)Y(H)=a+bX(H)高点成本总额

2)Y(L)=a+bX(L)低点成本总额

由1)-2)可得出b的数值,进而再求出A值。

所以,只要您的理解高低点法的基本原理,您就不需要去记教材上的公式。 高低点法适用的前提条件:

1)高低点法所取得用的成本数据应能代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情况。

2)通过高低点法分解而求得的成本公式,只能是用于相关范围内的情况。(即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

二、散布图法(了解,其数值会因人而异,但由于用到了所有的数据,所以他的精确程度要比高低点法高)

三、回归直线法(重点)

这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方法。(理解,从表面上即数据用得最多,计算量最大)

基本原理是:各期的总成本或混合成本都可以用成本性态模型y=a+bx表示。(即混合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

公式推导:从y=a+bx推出Σy=n.a+bΣx再推出Σxy=aΣx+bΣx2.

理解这一过程,能写出这两个公式,就能求出a与b值,从而得出y=a+bx这一成本公式。这样,教材上的a等于什么和b等于什么就不要去记了。

回归法直线法的使用的条件:x与y要保持线性关系。

三种方法的比较:精确程度的排列,散布图法的特点,高低点法公式的适用范围。

第四章 变动成本法

第一节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区别(要求理解,选择题常出)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区别:P55(要求理解,选择题常出)

一、产品成本组成内容不同

安全成本计算,产品成本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

变动成本计算,其产品成本只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对固定性制造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期间成本;全额列入损益表,从当期的销售收中直接扣减。 (两者相比较,变动成本法比完全成本法少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从目前来看,这两 种方法并不能相互代替,而是同时使用。

二、在“产成品”与“在产品”存货估价方面的区别

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由于它将全部的生产成本(包括变动和固定的生产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分摊,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中不仅包含了变动的生产成本,而且还包含了一部分的固定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折旧等固定成本)。

采用变动成本法时,由于只将变动成本在已销产品、库存产成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固定成本没有结转至下期,全额直接从本期销售收入中扣减,所以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存货并没有负担固定成本,其金额必然低于采用完全成本法时的估价。(注意会选择判断)

三、在盈亏计算方面的区别(要求理解,选择题常出)

A:产销平衡的情况下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产销平衡的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产品销售成本中包括了本期所有的固定成本,将它全部转入本期损益,这样,正好与变动成本法直接将固定成本作为期间费用全额直接从本期收入中扣减的做法是一样的。)

B:本期生产量是大于销售量 (P60)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按完全成本法下,生产量大于销售量下,还有部分存货作为资产留在企业内部,在存货的价值中,还包括了一部分的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换句话说,也就是本期销售成本和期间费用之和比变动成本法少转了部分固定性的制造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按变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

C: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

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

(原因是: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情况下,将本期的固定性费用直接作为本期的期间费用计入本期的损益。而在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的情况下,意味着本期销售不仅将本期生产的产品对外销售了,而且将上期生产的存货也对销售了。这样,按完全成本法计算本期销售成

本时,上期生产的存货比按变动成本法计算存货的成本还多了一部分固定性制造费用,因此,在计算本期损益时,也比变动成本法多转了这一部分费用,所以,按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

第二节 对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评价

一、对完全成本法的评价:(选择,综合分析)

优点:可以鼓励企业提高产品生产的积极性。

(理解:因为产量越多,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越少,从而单位产品成本随之降低。a/x,a为固定成本,x为产量,当产量增加时,单位产品所承担的固定成本将会减少。) 缺点:按照这种方法为基础所计算的分期难于为管理部门所理解。使得利润的多少和销售量的增减不能保持相应的比例。

(理解:结合教材上的三种情况,你如果觉得烦。那么,你只要理解在完全成本法下,产品的单位成本与产品产量存在负相关关系(原因见上),就可以了。因为如果各期同样的产品产量不一样,必然导致同样的产品单位成本不一样,这样,即便是各期产品的销售量是一样,价格也一样,但利润却不一样,所以,让领导难以理解。)

二、对变动成本法的评价:(选择,理解综合题应用)

优点:

(一)所提供的成本资料能较好地符合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易为管理部门所理解和掌握。(主要原因,是不受固定成本的影响)

(二)能提供每种产品盈利能力的资料,有利于管理人员作出决策分析。(理解:决策时要考虑与决策相关的相关成本,而固定成本,如机器设备的折旧,一般情况下,已是事先存在,属于沉没成本,是非相关成本,在决策时可以不予考虑,这样,变动成本法正好能满足要求。)

(三)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与业绩评价。(理解:一般情况下,变动成本是生产车间和供应部门的可控成本,而固定成本一般是管理部门的可控成本,因此,按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有利于分清责任。)

(四)简化了产品成本的计算。(理解:很简单,在完全成本的情况下,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进行固定成本的分配,如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配,在变动成本法下,这一切可以简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即可。)

缺点:

(一)变动成本计算不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因为它不包括了固定成本。)

(二)所确定的成本数据不符合通用会计报表的编制的要求。(因为我们所采用的完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

(三)所提供的成本资料较难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只能为短期决策提供选择最优方案的有关资料。(为什么呢?因为从长期来看,固定成本不可能不发生变动。因此,长远来看,必须来考虑固定成本,而变动成本却一直不予以考虑,所以,这成为它的不足之处。)常出选择题。

三、两种方法的结合应用的问题(综合题,论述题准备)

如何在产品成本计算中应用变动成本法,但又不违反完全成本计算基础?

(一)在产品的日常核算建立在变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对在产品,产成品帐户均按变动成本反映。(遵守变动成本法规则)

(二)同时,增设“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帐户,将所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计入此帐户进行归集(向完全成本法*齐)。

(三)到期末,将“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在本期产成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从而按完全成本法确定本期收益,编制利润表,将该帐户的余额加到资产负债表存货栏内,从而能编制资产负债表。

第五章 成本-产量-利润依存关系的分析 成本-产量-利润依存关系的分析,是指对成本、业务量(产量、销售量)、利润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所进行的分析。注意:业务量包含的产量和销售量两种表现形式。

第一节 贡献毛益与盈亏临界点

一、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指产品的销售收入扣除变动成本后的余额。

贡献毛益首先应该用于补偿固定成本,补偿固定成本之后还有余额,才能为企业提供利润。这可以从利润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利润=(产品销售价格-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产品的销售数量-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单位贡献毛益,二是贡献毛益总额。

1)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2)单位贡献毛益=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额如果大于0,则意味着该产品对企业是有贡献,能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因此该产品还需继续生产。(注意理解这句话,在案例分析和选择题中经常碰到)

3)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除单位售价或贡献毛益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

4)掌握贡献毛益率与变动成本率两者之间的关系:两者之和等于一(案例分析和选择中常用到此关系)

根据贡献毛益率可以测算由于销售数额的变动对损益的影响。

例如我公司的贡献毛益率为40%,预测下个月增加销售额30,000元,则贡献毛益总额可增加12,000元,净利润也将增加12,000元。(在这里,请注意理解贡献毛益增加额与净利润增加额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他们会同量增加?)

二、盈亏临界点

盈亏临界点,也称损益两平点或保本点,它是以盈亏临界点为基础,对成本、销售量、利润三者之间所进行的盈亏平衡分析。所谓盈亏临界点,是指在一定的销售量向,企业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相等,不盈利也不亏损。

盈亏临界点有两种表现形式:

1.按实物单位计算:

2.按金额计算:

要求大家能够根据“利润=(产品销售单价-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产品销售数量-固定成本”这一个公式推出上述两个公式。在计算机与选择题中,能够将按实物单位计算盈亏临界点灵活地折算成按金额计算的盈亏临界点,反之,也能够将按金额计算的盈亏临界点折算成按实物单位计算的盈亏临界点。

三、从事生产多种产品时,盈亏临界点的计算(计算题准备)

当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时,由于每种产品的贡献毛益不同,因此,企业的盈亏临界点就不能以实物数量表示,而只能以销售收入金额表示。

计算步骤:

(一)由于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用金额表示)=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所以要求出生产多种产品盈亏临界点,必须先求出贡献毛益率。

综合的贡献毛益率有两种计算方法:

1)综合贡献毛益率=总的贡献毛益/总的销售收入额

2)或者按照教材的计算公式,先计算出各种产品销售额占全部产品总销售额的比重,然后再以各种产品的贡献毛益率为基础,以该种产品销售额在总销售额的比重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从而求出各种产品综合的加权贡献毛益率。

(二)根据综合贡献毛益率计算出综合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综合贡献毛益率)

(三)根据各种产品销售比重来计算出每种产品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或销售量。

四、同盈亏临界点有关的指标

(一)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

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除以企业正常开工完成的销售量,称为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理解:也就是说,企业的开工率必须达到盈亏临界点的作业率,否则,企业就会发生亏损。(选择题)

(二)安全边际

安全边际是指盈亏临界点以上的销售量。也就是现有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超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越大,也就是越安全。他有两种表现形式:

1.安全边际=现有(或预计可达到的)的销售量-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

2.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现有(或预计可达到的)销售量

(三)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率是销售利润与销售收入的比率。它有两种计算方法,希望大家能够记住并理解下列公式: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

(注意理解:由于安全边际是现有销售量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的差额。所以,固定成本已经由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所带来的收入全额补偿,这样安全边际只需补偿变动成本后就可以提供利润。也就是说"利润=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选择题中经常碰到)

五、盈亏临界图

要求大家能够绘制,并且能够理解盈亏临界图各个区的含义,能够在图中看出盈亏临界点图的特点(特别是第三个特点P82)。

六、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理解第三、第四的假设。P83

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假设:

1、的假定产品的单位销售价格不变。

2、假定所有的成本都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

3、假定企业生产和销售一种产品,如果同时生产和销售多种产品时,其品种构成不变。

4、假定全期内产品的生产量与销售量一致,不考虑产成品存货水平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第二节 目标利润的分析

一、预测利润

利润=(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这一个公式,是本量利分析方法中最基本的公式,其他公式都是从这一个公式当中推导出来,所以必须记住这一个公式。

二、预计目标销售量

就是上述公式的变通

第三节 利润预测中的敏感分析

注意教材的的88页第六部分税率变动的`影响。由于"利润=(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的利润为税前利润,如果告诉大家是税后利润,则要求大家能够相互替换。(选择题中尤其要注意到这一点)

税后利润=税前利润*(1-税率)

第四节 不确定情况下的本量利分析

要求大家能够掌握期望值的计算,并由此能够计算出在不确定情况下的利润、保本点。

第五节 本量贩依存关系的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

一、是否购置某项生产设备的选择

这里实际上是存在购买方或不购买的两个方案。因此在分析时,只需要比较购买带来的利润与不购买带来的利润,看谁大谁小就可以作出决策。

基本公式:利润=(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二、某种新产品应否投产的选择

解题思路1:考虑这种新产品的市场需求量是否大于该产品的保本点销售量。

解题思路2:要不要购置新设备,如果要则根据“利润=(销售量*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产品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公式计算出来的利润是否大于零作为决策的依据 解题思路3:不需要购置新设备,则只需比较该产品预计的销售单价与该产品预计的单位变动成本进行比较。如果该产品销售单价大于其单位变动成本也就是说该产品的贡献毛益大0,则应按投产。(在选择题中经常遇到,你不需要计算,只需将单位变动成本与单位销

售价格进行比较即可)

三、某种设备购置或租赁的选择

解题思路:考虑一个时点,在短期内一般租赁合算,而超过这一时点,在长远看来是购置划算。设天数为X,将两种方案设为方程左右边,求出X.这是教材上的例子。其实设备购置将构成企业的固定成本,租赁将构成企业的变动成本,它们两者在某一时点(或产量)上比成本将会相等。求出成本相等的这一时点,将实际或预计天数(或产量)与之对比。若低于这共同点,则租赁合算,反之,则购买新设备合算。其基本公式如下:

y1=a+bx(购设备)

y2=bx(租设备)

则y1=y2时,求出x,再将x与实际天数对比就可以了。

第六章 预测分析 第一节 预测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一、预测基本程序(理解这一过程,与我们平时做法一致)

(一)确定预测目标

(二)收集整理资料

(三)选择预测方法

(四)综合分析预测

(五)计算预测的误差

二、预测方法(选择题,要求会区分哪些是非数量方法,哪些是数量方法以及趋势预测与因果预测方法的区分。)

(一)非数量方法(定性分析法)

它是依*人们的主观分析判断来确定未来的估计值。常见有经验分析法、直接调查法、集合意见法、集体思考法。

(二)数量方法(定量分析法)

是根据过去比较完备的统计资料,应用一定的数字模型或数理统计方法对各种数量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又可分为两类:

1、趋势预测法:是以某项指标过去的变化趋势作为预测的依据,是把未来作为“过去历史的延伸”。常见的有: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等。

2、因果预测法:是从某项指标与其他有关指标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中进行分析研究,根据它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作为预测的依据。常见的有:回归分析法,相关分析法等。

三、预测特点(哪三点,理解之后会选择)

预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近似性、局限性。

第二节 销售预测

一、算术平均法

(说白了,就是简单地求平均值,作为未来的预测值。要求理解其最大的缺陷:将各月的差异平均化了。因此,从缺陷推出其适用的条件:只能适用于销售额基本稳定的产品。)

二、趋势平均法

N年平均数+(N-1)*趋势平均数

(理解趋势平均数的计算,并掌握其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各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量逐渐增加的企业)

三、指数平滑法(常见考点)

是根据前期销售量的实际数和预测数,以加权因子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来预测下一期销售量的方法。

预测期销售量=平滑系数*上期实际销售量+(1-平滑系数)*上期预测销售量 (请注意理解平滑系数的大小如何确定,以及它对预测值的影响 P109)

四、直线回归预测法(常见考点)

y=a+bx 其中y代表销售量,x代表年份(期数)。

其计算原理同混合成本高低点法分解是一致的,所以,不必去记 a与b值的计算公式,只需会推导就可以了。

第三节 成本预测

一、目标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某一时期要求实现的成本目标。

方法:

1、选择某一先进成本水平作为目标。

2、先确定目标利润,推算出成本。即:目标成本=预计收入-应交税金-目标利润

二、产品成本水平发展趋势的预测

(理解产品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构成,因此推出:y=a+bx这一公式) 成本预测方法:

(一)高低点法(原理同混合成本的分解)

(二)回归直线法:y=a+bx 其中:y代表总成本,a代表固定成本,b代表单位变动成本,x代表产量。(原理同上,常见考点)

(三)因素变动预测法:(常见考点,也是难点,请理解公式的原理)

A、直接材料消耗数量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何为变动:“变动=计划-基期”。请理解其计算公式的来由:用1代表计划期,用0代表基期。则Q1-Q0表示材料消耗量的变化,这是量的变化,只求消耗量对成本的影响所以再乘以P0即原来的单价,则就成了对金额的变化。)

B、直接材料价格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原理同上:大家可以类推:p1-p0这是价格的变化,计划期用多少的材料?总影响额是多少?所以还要乘以Q1,要注意了,是计划期的消耗量。(为什么,请理解))

C、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产品成本的影响

(工资水平的提高,将会使单位产品中工资成本上升:1+平均工资增长%;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会使单位产品中的工资水平下降:1/(1+劳动生产率增长%);所以当两

者同时发生变化时就构成教材P117上的公式了。)

D、产量变动对成本的影响。

(理解其原理:在一定范围内,产量变动对单位变动成本不会产生影响,但是却对单位产品所承担的固定成本却发生影响了。当产量提高时,单位产品所承担的固定成本为:1/(1+产量增长率),所以根据“变动=计划-基期”这一原理,就可推出教材P118的公式,将教材中的“+”号改为“-”号。)

三、最佳质量成本的预测(选择题常见点,别忘记了:评价质量费用、质量预防费用)

(一)质量成本:是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中提出的一个新的成本概念。一般包括:内部质量损失、外部质量损失、评价质量费用、质量预防费用。

(二)最佳质量成本:当质量成本总和达到最低时。

第四节 利润预测

比例法是指根据各种利润率指标来预测计划期产品销售利润的一种方法。

一、预测利润额=预计产品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利润率

二、预测利润额=预计产品销售成本*销售成本利润率

三、预测利润额=预计产品总产值*产值利润率

(请思考:当计划期产品销售品种结构发生较大变动后,或是产品生产所需的材料成本发生较大变化,那么比例法的销售收入利润率、销售成本利润率、产值利润率会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从而可以推出比例法的适用范围P122)

第五节 筹资预测(常见考点)

一、通常采用销售百分比法

二、掌握其计算步骤:(请做P125习题)

1、根据基期资产负债表,判断哪些项目会随销售额变动(请注意生产能力的变动对固定资产的影响:在一般情况下,生产能力不会随销售量增长而增长,但超出了它的生产能力,则会随之变动。)

2、用每一个变动项目除以基期销售额,并算出资产和权益的百分比合计数A与B

3、利用公式:销售额的增加部分*(A-B)。{要注意了是销售额的增加部分乘以(A-B)}

4、考虑其它因素的变动:一是未来预计增加的利润(盈利是一种资金来源,当然要减去预计的股利的分配额喽);二是未来固定资料折旧额(折旧是一种资金来源)。三是考虑来年需要增加的各项资金(将会增加资金支出)。所以,最后还得根据公式:筹资额-折旧中的未使用部分-利润中的留存部分+来年预计增加

第七章 决策概述 第一节 决策的意义和分类

一、决策的意义

决策:从若干个可供选择的方案中,选择并决定采用一个最优方案。

二、决策的分类:

(一)按时间长短分类分为长期决策与短期决策

1.长期决策是指为改变或扩大企业的生产能力或服务能力而进行的决策。特点是投资大,执行后难以改变,起长期作用。

2.短期决策是指企业为有效地组织现在的生产经营活动,合理利润经济资源,以期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进行的决策。它一般只涉及一年以内的有关经济活动。

(二)按决策的层次分类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1.高层决策是指企业的最高阶层领导所作的决策,主要是有关企业全局性、长远性的大问题,为战略性决策。

2.中层决策是指由企业中级管理人员所作的决策,为战术性决策。

3.基层决策是指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所作的决策,为执行性决策。

三、按决策所依据的环境、条件的状况分类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非确定型决策。(重要分类。常见考点,如选择分类,选择哪些为确定性决策、风险型决策)

1.确定型决策是指与决策相关的那些客观条件或自然状态是肯定的、明确的,并且可用具体的数字表示出来,决策者可直接根据完全确定的情况,从中选择最有利的方案。

2.风险型决策是指与决策相关的因素的未来状况不能完全肯定,只能预计大概情况,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案都带有一定的风险。

3.非确定型决策是指影响这类决策的因素不仅不能肯定,而且连出现这种可能结果的概率也无法较确切地进行预计。

第二节 决策的程序和方法

一、决策的基本程序(你对大问题的决策是不是与它大同小异?)

(一)提出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二)拟定达到目标的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

(三)广泛地搜集与决策信息。

(四)对与各种可能行动方案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评价与对比。

(五)选定最优方案。(关键环节)

(六)组织与监督方案的实施。

二、风险型与非确定型决策常用的方法

(一)风险型决策常用的方法

1.常用方法:决策树分析法是指在决策过程中,把各种方案以及可能出现的状态、后果,用树枝状的图形表示出来。

2.步骤:

1)画出树分析图;

2)计算每种方案的收益期望值。(这可必须掌握的:理解其计算公式,它考虑每种方案在其使用年限中各种概率下企业最有可能的收益,别忘记了年限与原始投资额在公式中的位置。)

3)决策取期望值大者。

(二)非确定型决策常用的方法(常见考点,选择计算都有可能出)

1.小中取大决策法(悲观决策方法)是首先从每个方案中选出一个最小的收益值,然后再从中选出一个收益值最大的方案作为决策方案。{小(悲观)中取大决策法}

2.大中取小法(最小的最大后悔值决策法,从大(后悔值)中取小的方法,这样,我就不后悔了。){重点题型,必须掌握}

1)后悔值是指最优方案的收益值与所采取的方案收益值之差。(理解其含义,重点)

2)步骤:

1、根据方案求各方案各种情况下的后悔值

2、在各个方案中每种情况下取最大的后悔值(为什么要取最大的后悔值?)

3、将各个方案的最大后悔值相比较取最小的一个后悔值,这一方案即最优方案(这样你就不大会后悔了)。

(三)大中取大决策法(也称最大最大原则,为乐观法){你能理解为什么说它是乐观的?}

从各方案中找一个最大的期望值,在最大值中再找一个最大的期望值,与对之相对应的方案即为最优方案,是不是显得很乐观?当然有较大的冒险性。

第八章 短期经营决策(考点重点) 短期决策一般只涉及一年以内有关的经济活动。

第一节 产品生产的决策分析

一、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

(解题思路:两种产品为互斥时,生产利润总额大的产品,可不要看单位边际贡献哟。)

二、产品增产的决策分析

(解题思路:选单位小时中贡献毛益最大者,这样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总贡献毛益额也最大。)

三、停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

(解题思路:只需弄清亏损产品是否能提供贡献毛益。若贡献毛益为正数,说明该项亏损产品不应停产。为什么?因为它能抵补部分固定成本费用,你如果不生产,则有一部分的固定成本费用不能补之弥补,则亏损额将会扩大。明白了没有?理解之后,你在选择题中遇到这题型,会不会累累地去计算之后再作选择呢?)

四、亏损产品转产的决策分析

(理解两个条件:1、只要转产的新产品是利用亏损产品停产后腾出来的生产能力,不需占用其他产品的生产能力{意味着固定成本总额不变};2、同时新产品提供的贡献毛益大于亏损产品的贡献毛益{意味着在抵补固定成本之后还能提供更大的利润})。

五、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

(理解条件:只有对方出价略高于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并能补偿专属的固定成本,便可以考虑接受。也就是说,在超出其生产能力时,要大家注意它能补偿专属的固定成本;在现在有生产能力范围内,只要它能提供贡献毛益,就可以接受追加订货了。为什么?理解(p-b)*q-a这公式吧。)

六、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分析

自制的差别成本在无需增加专用固定设备的情况下,只包括变动成本,不必考虑固定成本。外购的差别成本一般包括买价、运费、保险费、定货费、验货费等。

(一)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无其它用途,且只能自制一种产品(即没有机会成本,不必考虑机会成本和固定成本。)

(二)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无其它用途,且还能自制另一种产品(即有机会成本)还须考虑机会成本。

(三)自制一种产品需要追加固定成本:计算决策临界点产量。在一定范围之内外购有利,超出一定的需求量,则自制有利。

七、半成品立即出售或继续加工的决策分析

(解题思路一:为了在这两种方案中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计算分析进一步加工后预期所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进一步加工时所追加的成本,若前者大于后者,则以进一步加工的方案较优;反之,若前者小于后,则以出售半成品为宜。即计算差别成本) (解题思路二:半成品出售的利润与加工后的利润进行对比。这个简单。)

八、联产品是否进一步加工的决策分析

(计算原理同七)

联产品是指利用同一种原材料,在同一生产过程中生产出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或用途不同的主要产品。(如汽油,煤油,柴油均是炼油厂的联产品)

九、产品最优组合的决策分析

通过线性规划计算出最佳组合,关键能理解两个条件:一是不能大于现有的生产能力;二是能提供最大的贡献毛益。理解它,你就能写出计算式子了。

第二节 产品定价决策

一、产品定价的方法

(一)完全成本订价法是指按照产品的完全成本,加上一定百分比的销售利润,作为订价产品销售价格的依据。公式为:产品单位销售价格=产品预计单位完全成本*(1+利润加成的%)优点:P164.

(二)变动成本订价法是指按照产品的变动成本加上一定数额的贡献毛益,作为制订产品销售价格的依据。一般适用于P164.(可要理解喽,选择考点)

二、产品最优售价的决策分析

边际收入是指价格变化后增加(减少)的销售量所增加(减少)的收入。

边际成本是指价格变化后增加(减少)的销售量所增加(减少)的成本。

边际贡献净增额是指边际收入减去边际成本后的差额。

产品单位下降的最大限度是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地方。即产品的最佳价格应该是最接近于边际贡献增加额等于零的地方。(重点)

三、产品降价的决策分析

如果降价后产品的销量能达到目标销售量,则意味着降价是可行的。(教材P168公式

中的贡献毛益率为降价前的原有贡献毛益率,你可以去推导一下)

第三节 库存决策

一、存货特点

(一)存货是一种暂时被“冻结”的资金。

(二)存货又是保证企业生产正常进行的一项不可缺少的物资储备。

二、同库存决策有关几个基本概念

(一)平均库存量是指一个企业库存量的平均数(你会求吗?)

(二)采购成本是指物资本身的成本。它随订货数量大小而增减,与订购次数多少没有关系。(理解)

(三)订货成本是指为获得存货所发生的成本,包括与订货有关的各种费用。它随订货次数有关系。(理解)

(四)存贮成本

(五)缺货损失是指由于存贮不足,不能及时满足顾客或生产上需要而引起的缺货损失费用。

(六)存货成本是指存货上所耗费的总成本。

(七)安全存量是指保险储备量。(考点)

安全存量=(预计每日最大耗用量-预计平均每日正常耗用量)*提前天数

三、库存决策方法:

(一)确定经济订货量

经济订货量是订货成本与存储成本相等时订货批量。(理解,笔者语)

1、列表法:估计几个经济订货量进行比较计算,选出订货成本和存贮成本合计数最低者。

2、图解法:凹点就是最优的量。

3、数学模型:不要去死记公式,公式太多了。理解:经济订货量是订货成本与存储成本相等时订货批量。即能推出教材上公式。(常见考点)

(二)确定经济订货点(常见考点)

安全储备量=(预计每天最大耗用量-平均每天正常耗用量)*提前期

订货点=(提前期*平均日耗量)+安全储量

四、最优生产批量的决策分析(常见考点)

(理解(P-d)/p是一个库存量折扣率,所以在上述的经济批量公式中的分母库存成本乘以该折扣率,就可以了,你去推推看,如何,又少记了一个公式了。当然,你要在理解之后才能如此喽。)

五、A、B、C库存分类管理方法

把库存物资按某种物资占库存物资总数量的百分比和该种物资金额占库存物资总金额的百分比的大小为标准,划分为ABC三类。

A类:品种数量少占用资金多,管理要进行重点控制

B类:品种数量较多,比较值钱,管理要永续盘存,不如A类严格

C类:零碎、种类很多,但不值钱。管理要采用简单方法“双箱法”

(你能从P182页中的图内看出何种物资是A类,B类材料吗?)

第四节 生产设备最优利用的决策

一般可通过计算分析不同类型设备之间产品加工批量的成本平衡点,然后根据所要加工的产品的批量大小,选择用何种设备。

基本原理:

A设备加工总成本y=a+bx

B设备加工总成本y=a+bx

然后设两者成本相等,求出成本平衡点,然后根据所要加工的产品的批量大小,选择用何种设备。类似的计算前面题型已有多次了。可要注意喽。另外我再问一下,你们当时在购买神州行手机卡(不要月租)和139移动(要月租)决策时,你的依据是什么呀? 的各项资金来确定最终所需的筹资 “

第九章 长期投资决策 第一节 长期投资决策及其特点

考点提示:能区分两类决策,掌握其特点就可以了。长期投资决策按其经营的范围,可分为战略性的投资决策和战术性的投资决策。战略性投资决策是指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经营发生重大影响的投资决策。(其主要特点是投资项目的余额大,资金占用的时间较长。一次投放,分次收回)战术性投资决策是指对整个企业的业务、经营方面并不发生重大影响的投资决策。(这种决策一般只对企业的局部范围有影响)

第二节 影响长期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

货币时间价值和现金流量

一、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殖。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重点在年金,各个公式必须要掌握)复利是指不仅要计算本金的利息,而且还要计算利息的利息,即利息可以转化为本金,同原来的本金一起作为下期计算利息的根据。复利终值是指一定量的本金按复利计算的若干期后的本利和。复利现值是指在今后某一规定时间收到或支付的一笔款项。年金是指在若干期内,每隔相同的间隔收到(或支付)相等的金额。(常见考点)年金终值是指按复利计算的定期等额收入或支出的终值。(其实是每期年金的复利终值的之和,这可要理解的。)年金现值是指按复利计算的定期等额收入或支出的现值。(其实是每期年金的复利现值的之和,这可要理解的。)

(二)增强货币时间价值的观念,提高投资效益在计算投资总额时,要将利息这一因素考虑进去。在长期投资中,增强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就是要求在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要有强烈的时间意识和时间价值观念。工程拖期是最大的浪费。

二、现金流量的测量

(一)现金净流量是指现金流出量和现金流入量的差额。(里面有个净字)

1、流出量的内容包括:(选择类别,或是在综合题中要用到)

1)固定资产的投资

2)为保持有关投资项目的有效运用而投入的各项流动资金(做综合题时,不要忘记此项内容,必须将之考虑在内)

2、流入量的内容包括:

1)营业的净收益

2)固定资产投产后,每年计提的折旧(属于非付现成本,所以折旧是一种现金流入)

3)固定资产报废的残值收入(分析时也别忘记了这一点残值,可都是钱的。)

第三节 评价投资决策的一般方法

一、投资利润率:公式中用的是税后利润

二、投资回收期:(要注意了,折旧是一种现金流入,不要在这是知道,而在计算时却将之忽略掉了,有90%的可能性会忘掉的)

(一)未考虑时间价值时如果每年的现金净流量相等时,按平均;如果每年的现金净流量相差较大时,按累计,可用内插法求解。掌握该指标的不足之处:P204(常见考点)

(二)考虑了时间价值时掌握考虑时间价值的回收期与未考虑时间价值的回收期相比那个长。当然是:你理解没?(常见考点)

三、净现值法:

(一)理解公式:(“净”字的含义你理解了没,就是两者之差)所以净现值就是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减去原始投资额的现值。)

(二)根据净现值的值作出决策:NPV=0时NPV0时

(三)你真的理解了吗?(假如A|B|C三个方案按银行利率5%计算净现值,发现他们都大于0,则说明该三方案的投资利润率都大于5%,都小于5%,不能确定。你会选择哪个呀。还是说等我计算后才能作出选择呀)

四、现值指数法:是指投资方案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和原始投资金额之间的比率。

(一)很简单:将净现值的公式中的“-”号改为“/”就可以了。

(二)根据值作出决策NPVR=1NPVR>1NPVR

(三)不足之处无法确定各方案本身的能达到多大的报酬率,需用什么指标用于弥补(常见考点)

五、内部收益率法(内部报酬率法)

(常见考点)指一个投资项目的逐期现金净流入量换算为现值之总将正好等于原始投资金额时的利息率。(其实就是使净现值=0时的贴现率)

方法是:逐次测试,采用内插法求解。(根据教材中的内插法图表,你将第一行减去第二行然后除以第一行减第三行,两边相等就可以。不要记教材公式了。)

第四节 投资方案经济评价中“资本成本”的计量和“风险”程度的估量问题

一、资本成本

(一)债券成本企业实际负担的债券利息=债券利息*(1-所得税率)。因为在会计核算

中,债券利息可以作为财务费用在所得税前扣除,具有抵税作用。(那么银行借款的资金成本你会算吗?是不是它的银行借款的利息率呢?显然不是。)另外,正是由于债券利息具有抵税作用,从而减少了企业实际的债券利息负担额,所以其成本率是比较低的。(常见考点)

(二)优先股的成本股息是在税后分配,所以不会减少企业应上缴的所得税,注意与债券成本的区别。

(三)普通股成本公式中Dc表示下一期发放的普通股的股利。(因为考虑成本时,总是在事前考虑,而且成本总是在期末,所以,站在现在的角度来看,成本当然是一期以后的股利成本了。)

(四)企业留利成本它不是实际发生的支付成本,而是一种机会成本。(不导致现金的流出,是一种失去的潜在收益)即由于用于本企业投资而放弃了存入银行的能得到利息收入或在其他投资收益。一般应以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作为计算依据。即可以按照投资项目有效期相同年限的定期存款利率来确定。若是股份制企业,企业留利相当于股东对企业追加了投资,其资金成本可用普通股的资金成本方式加以计算,只是不必考虑筹资费用而已。(理解这一句话,请比较在相同条件下,留利成本与普通股成本比较那个大呢?提示:公式中的分母比较可得出结果,而不必去死记教材答案了。)

(五)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常见考点)一个企业总的资金成本不仅决定于各种资金的个别成本,还取决于各种资金来源所占的比重。所以你可推出其计算公式了。另:请你大致排出各种资金来源的成本率的高低顺序。(提示:可从能否抵税,以及要不要筹资费用率高低来区别)

二、投资“风险”程度的估量

(一)确定投资项目未来净现金流量的“期望值”

(二)计算标准差和标准离差率标准差是指各个随机变量对期望值可能发生的偏离程度。即公式中的(X-EV)(为什么要平方呢?来消除负数的影响。)

(三)计划预期的投资风险价值预期的风险报酬额=收益的预期价值*风险报酬比重你能理解教材风险报酬比重计算吗?因为报酬率是由无风险报酬和风险报酬所构成,所以教材P217页的公式后半部分就是风险报酬的比重了。

第五节 投资效益评价方法的具体应用(常见考点)

一、固定资产购置或建造的决策(解题思路:购置或建造将会导致现金流出,与购置或建造后的形成现金净流入进行比较,即可。也就是求净现值)

二、固定资产何时更新的决策确定最佳更新期是指固定资产的年平均成本达到最低的使用称为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见P221(解题思路:年均成本也就是让你求年金。原始投资额求年金,注意资产残值货币时间成本的计算。)

三、固定资产更新决策的分析(思路同一或比较内部收益率:注意净现金流量的构成)

第六节 长期投资决策中的敏感分析

敏感分析是用来衡量当投资方案中某个因素发生了变动时,对该方案预期结果的影响程

度。(理解敏感分析的作用是了解某因素在多大范围内变动,方案仍可行,或才能达到既定目标,即可)

一、以净现值为基础进行敏感分析

二、以内部收益率为基础进行敏感分析

第十章 全面预算 第一节 编制全国预算的意义和作用

全面预算是企业经营决策所定目标的数量表现,也称为总预算。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成本预算和现金收支预算等各个方面,长期投资决策所拟定的现金流动,也包括在各有关年度的现金收支预算中,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西方企业全面预算的方法的主要特点,以什么预算为核心。(常见考点:理解以销定产的好处,和以产定销的被动)

预算的作用(理解就可以了。有时会选择题出现)

1、明确今后的奋斗目标和任务。

2、控制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

3、评价企业生产经营多个方面工作成果的基本尺度。

4、对职工有激励作用。

第二节 全面预算的编制程序

全面预算实际上是一整套预计的财务报表和有关的附表。它主要是用来规划计划期间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其基本内容包括:(理解这几种预算的前后关联关系,,例如,销售预算好了,该生产了,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又需材料预算,有料无人又不行,所以还要进行人工预算??,另外,还要掌握后面的预算是以什么为基础编制的。)

一、销售预算:遵循“以销定产”原则,销售预算是全面预算的基础和关键。(看清楚了:不是“以产定销”的。掌握销售预算中的现金预算编制,并能举一反三。)

二、生产预算:是根据销售预算进行编制的。公式: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公式来源:期末数=期初+本期增加-本期减少,理解这个,所以下面的公式也就不要去死记了。)

三、直接材料预算:是以生产预算为基础。公式:预计采购量=(生产上预计需用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四、直接人工预算:是以生产预算为基础进行编制的。

五、制造费用预算:把不属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费用按其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理解其为什么要按性态分?另外,注意固定资产折旧是一种非付现费用,在编制现金预算时要考虑到这一因素。)

六、期末存货预算

七、销售与管理费用预算:要按成本性态分为变动费用与固定费用。(这一点同制造费用预算相同)

八、现金预算:(常见考点)组成:现金收入;现金支出;现金多余或不足,资金的筹集和运用在编制是要注意各期期初数是上期期末数来确定的,另外,还要注意企业对现金最

低余额的要求。

九、预计损益表:

十、预计资产负债表:(它是以前期期末的资产负债表为基础。再结合,报表的“期末数=期初数+本期增加-本期减少”这一关系来求出的。)

第三节 编制预算的几种方法(各含义及优缺点,简答等准备)

一、弹性预算是指企业在编制费用预算是,按照预算期内可预见的多种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水平分别确定相应的数据,使编制的预算随着生产经营管理省城的变动而变动,由于这种预算本身具有弹性,故称为弹性预算或可变预算。

(一)特点:(理解弹性的意义,就能进一步理解它的特点了。掌握)

1、能适应不同经营活动情况的变化。

2、使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与考核建立在更加客观而可比的基础上。

(二)编制步骤:

1、选择计量标准;

2、确定不同经营活动水平范围一般为正常生产能力的70%-110%.(常见考点,掌握)

3、根据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分别计算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半变动成本及其多个具体项目在不同经营活动水平范围内的计划成本。

二、概率预算

概率预算是指构成预算的各个变量在预算期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对其估计在定范围内变动有关数值可能出现的概率,然后按照各种概率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确定有关指标在预算期内的期望值。由于这种期望值考虑了各种可能性,因而它更能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弹性预算仍是一种确定性预算;)

三、零基预算(全称为“以零为基础的编制计划和预算”)是被西方国家广泛采用作为间接费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对于任何一笔的预算支出,不是以现有费用水平为基础,而是一切以零为起点,从根本上考虑它们的必要性及其数额的多少,避免了原有的不合理的费用开支继续存在。没有了过去的框框限制,不受现行预算的束缚,所以能大大地发挥管理人员的创造性,而且能大大节约费用。但编制的工作量太大。(优缺点,常见考点)

四、滚动预算连续预算或永续预算是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自动延伸,使预算期永远保持在一年。每过一个季度(或月份),立即在期末增列一个季度(或月份)的预算。一般采用长、短安排的方法进行。其缺点是工作量较大;优点是有利于企业管理人员对预算资料作经常性分析研究,并能根据当前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或修正,这样可以使预算更加切合实际。也可以使管理人员经常对未来的时期经营活动进行筹划,使企业如终有一个长远的总体规划。

第十一章 产品成本计算原理(略,见成本会计) 第十二章 标准成本系统

第一节 标准成本及作用

一、标准成本是事先制定的一种预定的目标成本。

二、制定标准成本的主要作用:(可略)

三、标准成本的种类(常见考点)

(一)基本的标准成本:是以实施标准成本的第一年度或选定某一基本年度的实际成本作为标准,用以衡量以后各年度的成本高低,据以观察成本升降的趋势。这种标准成本一经制定,多年保持不变,它可以使各个时期的成本以同一的标准为基础进行比较。这种标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采用。

(二)理想标准成本:是以现有的技术、设备在最好的经营管理条件下,所发生的成本水平作为成本标准。采用这种标准成本,是意味着实际发生的成本应达到现有条件理想的最低限度。不允许任何浪费存在,这种标准成本一般难于达到,很少采用。

(三)正常的标准成本:是根据企业的正常生产能力,以有效经营条件为基础而制定的标准成本。可以采用企业过去较长时期内实际数据的平均值,并估计未来的变动趋势。由于这种标准成本的实现既不是轻而易举,又不高不可攀,所以得到了最广泛的应用。

第二节 标准成本的制定

一、标准成本产品成本是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组成的。标准成本=用料标准*标准单价

第三节 成本差异分析

不利差异是指实际成本超过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有利差异是指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所形成的差异。(请归纳公式来源:三种差异都可归纳成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数量(注意了,是实际的数量)

难点:为固定性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第四节 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

大体上有三种方法(答,选择)

(一)如果实际成本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较大,这种差异原则上不应全部转入本期的产品销售成本,而应在期末在产品、产成品和本期产品销售成本这中按比例分析。

(二)各种成本差异在每月月末,不办理结转手续,在成本差异帐户中累积下来,直到年底,才将当年累积的各种成本差异一次结转。如果成本差异为数过大,就要按比例在销售成本、产成品和在产品帐户之间分摊;如果成本差异为数不大,可以全部结转到销货成本帐户。

(三)如果所制定的标准成本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成本差异数字不大,可以将差异的数额全部结转到当期产品销售成本中,不必再分配给产成品和在产品。

第十三章 责任会计 第一节 概 述

责任中心一般可区分为成本(费用)中心,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三大类。

实施责任会计的基础和条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3.4.5这三点)

1、各个责任中心具有明确的权、责范围,要为它们在企业授予的权力范围内独立自主

地履行职责提供必要的条件。

2、科学地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体目标,使各个责任中心在完成企业总的目标中明确乍自的目标和任务,实现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3、各个责任中心工作成果的评价与考核应仅限于能为其工作好坏所影响的可控项目。(这才有利于分清责任)

4、为明确区分经济责任,便于正确评价各自的工作成果,各个责任中心之间相互提供的产品和劳务,应按合理制定的内部转移价格进行计价、结算。(结合后面的教学内容予以理解)

5、一个责任中心的工作成果如因其他责任中心的“过失”而受到损害,应由后者负责赔偿。

6、制定合理有效的奖惩办法,按各自的工作成果进行奖惩,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7、建立健全严密的制度,加工系统,落实责任,分析偏差指导行动,充分发挥信息反馈作用,促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沿着预定目标卓有成效地进行。

第二节 不同类型的责任中心

责任会计的主要特点

一、成本(费用)中心责任会计一个责任中心,如果只着重考核其所发生的成本或费用,而不考核(或不会形成)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收入,这一类责任中心称为成本中心或费用中心。(要会区分各责任中心)成本中心通常是以“标准成本”作为评价和考核的依据;费用中心则以一定的业务工作量为基础,事先按期编制“费用弹性预算”,作为评价和考核依据。成本中心与费用中心的区别在于:成本会计提供一定的物质产品,费用中心提供一定专业性劳务。成本中心业绩评价报告是以可控制成本作为重点,不可控成本只具有参考意义。(请区分哪些为可控哪些为不可控成本。)变动成本大多是可控成本,固定成本大多是不可控成本,但也不完全如此。由各个成本中心直接发生的成本,属于直接成本;由其他部门分配来的成本,属于间接成本。一般地说,前者大多是可控成本,后者大多是不可控成本,但也要进行具体分析。间接成本如果采用不正确的方法进行分配,对于受分配的部门来说,也是不可控成本;但是如果适应责任会计的要求,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分配,这一类间接成本就可变不可控为可控或部分可控了。“二重分配法”并一律按预计分配率分配(注意是预计分配率,做法了解)。

二、利润中心责任会计要考核成本,还要考核收入,还要考核利润,就是利润中心。

三、投资中心责任会计某些企业内部单位,如果不仅在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而且能相对独立地运用其所掌握的资金,并有权购建或处理固定资产,扩大或缩减现有的生产能力,则需进一步将其中获得的利润和所战胜的资金进行对比,考核资金的利用效果。这一类责任中心,通称为投资中心。(也就是说,在利润中心的考核基础上还要考核资金的利用效果的责任中心,就是投资中心)投资中心业绩评价,是转绕“投资利润率”指标进行的。公式中的经营净利润,是指税后利润;经营资产可按经营总资产计算,也可按经营净资产计算。(理解该指标的缺点)另一评价指标为“剩余利润”,它是指投资中心的经

营净利润扣减其经营资产按规定的最低利润率计算的投资报酬后的余额。(理解该指标的优点)把剩余利润作为评价和考核经营成果的依据,可以鼓励投资中心负责人乐于接受比较有利的投资,使部门的目标和整个企业目标趋于一致。(为什么,请理解各自指标的优缺点)

第三节 内部转移价格问题

一、服务于各责任中心正确进行业绩评价的内部转移价格(用于业绩评价的)成本(费用)中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包括在产品、半产品)和服务,可以“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以“成本”作为内部转移价格,不应按实际成本,而应按“标准成本”或预计分配率计算。利润(投资)中心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半成品),应尽可能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制定内部转移价格。如协商的市场价格。在企业内部转移的中间产品如果没有现成的正常的市场价格可利用,也可以成本作为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的基础。如利用成本加成法。对接受单位来看,它所收到的产品按供应单位的变动成本计价是比较适宜的,对于销售单位来说,因要补偿一部分固定成本等支出,所以最好要高于变动成本,如采用协商的市场价格,因此便出现了,双重的内部转移价格。(分清接受单位和供应单位对内部转移价格的选择)所谓双重的内部转移价格,是指对产品(半成品)的供需双方分别采用不同的转移价格。

二、服务于各责任中心正确进行经营决策的内部转移价格(用于经营决策)从短期经营决策看,内部转移价格以供应部门的变动性成本和可能丧失的贡献毛益作为定价的基础。从长期的观点看,为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固定成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应在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内,按生产能力不同的利用程度和相应的不同产量水平,分别测算其内部转移价格,才能更好地适应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

第四节 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的主要特点(看标题一般无题)

最后附言:教材后的习题都是精典,运用公式时要理解其来龙去脉,计算就简单,通过计算更能理解教材中的难点与重点,所以不论如何希大家都能去做一做。祝愿大家都能顺利能过。

相关文章

《高贵的施舍》读书笔记(推荐6篇)

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这时候,最关键的读书笔记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贵的施舍》读书笔记(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高贵的施...
日记2019-02-01
《高贵的施舍》读书笔记(推荐6篇)

小学生心情日记(推荐6篇)

小学生心情日记 篇120xx年8月20日,星期五,晴天明天就是妈妈的生日了,为此我特地为妈妈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我自己用瓷笛为妈妈吹奏“生日快乐”歌。虽然,妈妈就要过生日了可我总是高兴不起来。因为...
日记2017-07-02
小学生心情日记(推荐6篇)

家访六年级日记(精选3篇)

今天李老师要到我家家访,我和妈妈在楼下等李老师,院子里的小狗也趴在外面,仿佛也在等似的。过了一会儿,李老师骑着自行车来了,妈妈和李老师打着招呼,然后我跟在妈妈后面和李老师一同进家。李老师和妈妈聊着,给...
日记2015-08-09
家访六年级日记(精选3篇)

幼儿园教育笔记随笔【最新3篇】

随笔,顾名思义:随笔一记,是散文的一个分支,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兼有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幼儿园教育笔记随笔,欢迎大家前来查阅!1、“小淘气”的转变欣欣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淘气”活动课上不...
日记2014-03-04
幼儿园教育笔记随笔【最新3篇】

五年级下数学日记300字(最新6篇)

导语: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五年级下数学日记300字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五年级下数学日记300字1 今天上午,我正在做数学暑假作业。写着写着,不幸...
日记2018-06-04
五年级下数学日记300字(最新6篇)

寒假初中生300字日记【精简4篇】

鹅毛大雪飞啊飞啊,我看着窗外的景色,顿时感到好兴奋——“我又可以玩雪了...
日记2019-03-03
寒假初中生300字日记【精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