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达利欧《原则》读书笔记(最新3篇)
瑞·达利欧《原则》读书笔记 篇一
瑞·达利欧的《原则》是一本颇具影响力的商业管理书籍,他在书中分享了自己在投资和管理领域的一些原则和经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感受益良多,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阅读过程中所得到的一些启发和体会。
首先,瑞·达利欧在书中强调了“透明度原则”,他认为在组织中,透明度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只有通过透明的沟通和信息分享,团队成员才能真正理解组织的目标和决策背后的逻辑,从而更好地协同工作。这一点让我深有感触,因为我在之前的工作中也曾经体会到了信息不透明所带来的问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与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提高透明度,促进团队合作。
其次,瑞·达利欧强调了“刻意练习原则”,即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反思来提高自己的能力。他认为只有通过刻意的练习,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表现。这一点让我深感认同,因为我深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才能不断进步。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更加注重刻意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最后,瑞·达利欧还提到了“责任原则”,他认为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长和进步。这一点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意识到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勇于承担责任,勇敢面对挑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长和获得成功。
总的来说,瑞·达利欧的《原则》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学习书中的原则和经验,我相信我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瑞·达利欧《原则》读书笔记 篇二
瑞·达利欧的《原则》一书,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发的商业管理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感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在阅读过程中所得到的一些启示和感悟。
首先,瑞·达利欧在书中强调了“真实原则”,他认为只有通过真实的沟通和反馈,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和改进。这一点让我深有共鸣,因为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也深感到真实和坦诚的重要性。只有通过真实的交流和反馈,才能建立起互信和合作,解决问题和取得进步。
其次,瑞·达利欧提到了“系统化思维原则”,即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思维来解决问题和制定决策。他认为只有通过系统化的思考和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复杂的挑战和问题。这一点让我深感启发,因为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也曾经遇到过诸多复杂的问题和挑战。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系统化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最后,瑞·达利欧还提到了“学习原则”,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这一点让我深有感触,因为我深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表现。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会更加注重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总的来说,瑞·达利欧的《原则》给了我很多启发和思考,让我对工作和生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通过学习书中的原则和经验,我相信我能够在未来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希望我的读书笔记也能给更多的人带来启发和帮助。
瑞·达利欧《原则》读书笔记 篇三
瑞·达利欧《原则》读书笔记
晚上好,童童。
刚收拾完,现在开始看书,今天的书还是《原则》。
22:13
……仍然没看完(已经跃跃欲试想看下一本了)
寒意自小腿向上,缓慢、坚定地攀爬,直至整个身体都被笼罩进冬之女神的冰冷吐息里。
才在桌前坐了这一会儿,意志早就逃进被窝里一万次。低头看看今天记录的页码(约等于昨天的两倍),我感受到一种深挚的痛苦。
做人何苦为难自己。真的,何苦来着。情真意切地摇头.gif
慈善比我想象中难做。捐钱并不比赚钱容易,一丁点也不。
穷人、不幸的人太多了,当你的能力只够勉强帮助其中几个人时,你凭什么去判断,去挑选出,谁更值得拯救呢?
也许最终结果是,你帮了一个,然后没帮成的其他个,都成了今后日子里,你良心上沉甸甸的负担。
没有人是救世主,即便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如果考虑到子孙后代该怎么维持富足的生活,也只能由衷地感叹,再多钱都不够花。
这个富足不是说一生什么都不用干,而是至少每个后代都能享受充足的医疗和教育,在开始职业生涯时,拥有一笔启动资金,不用像祖辈这样,完全白手起家,太过辛苦地打拼。
这大概是人的共性。
无论多么成功的人,倘若他们年轻时吃过很多苦,尽管理智明白没有这些苦也成就不了他们,在为后代做打算时,只会尽可能地想办法,让后代不要像他们那样,走得这么辛苦。
对于公司的管理者来说,怎么给一个职位找到最合适的人选,怎么让每个人都能来到自己最适合的职位上,是一件值得慎重考虑的事情。为此做再多心理测试,囊括各个维度的考量,都是相当必要的。
最近我的生活中,开始出现了一些“类似情境的重现”。有一些问题,我前几年遇到过,当时我手足无措,采取了最糟糕的应对方式(也许)。
当我再一次遇到这些问题时,没法不感到难过。
我在想,难道我以为的成长从来都不算是成长,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会重复遇到这些问题。
这种想法是不必要的,恰恰相反,由于我遭遇过这些经历了,或多或少算是有了点经验,这一次,我处理得比之前好一点点。
我真的很想说我处理得好多了,但实际上我应对得还是,蛮糟糕的,糟糕得对自己感到愤怒。
今天读到的章节,正好是讲这个内容的。我不知道这是巧合,还是什么。看得有点出冷汗。
“对自己感到愤怒”,其实是因为理性在对本能生气。
大脑里面有两个“我”,理性的那个我,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行动,但如果没控制住(陷入狭隘,被情绪支配),就会放任动物本能的那个我撒野,做出理性的我绝不会做出的行为。
简单来说,就是自己当了自己的猪队友。
理性的我知道,证明一件事情正确,远比证明“我的意见正确”要重要。
而且追求个人的正确,在很多时候是没有意义的。没有完美的人,没有永远不犯错的人,但是由于教育,文化,潜移默化地感染,我们好像都公认了,承认自己的错误,暴露出自己的弱点,是一种很难堪的行为。尤其是当着很多人的面。
团队本来是在讨论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有两个人表达出了相反的意见,通常大家就会认为,其中肯定有一个人是错的。
然后事情就会莫名其妙转向面红耳赤地争论,谁才是出错的那一个。
偏离了讨论的'初衷。
实质上,这个时候,如果这两个人的知识储备量,判断的眼光是差不多的,那么根本就没有继续争论下去,分出对错的必要。
保留分歧,继续围绕中心议题,讨论下去就好了。
我需要训练自己,面对和我不一样想法的人,不是去阐述我的想法有道理在哪,而是先去问对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依据是什么,思考的过程又是怎样。
千万别顺从内心被冒犯的不快,保卫领地一般维护我的答案,这不是动物世界。答案错了又怎么样?
一味困守自己的内心世界,要求别人来理解你,却不去理解别人,最后你只能听见自己一个人的想法,你会丧失很多,更加清晰地看见这个瑰丽世间的机会。
打开头脑,去听,去认真理解别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别人是怎么的一个思维回路。
在要求别人理解你之前,先去尝试理解别人。
每个人的思考通路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特别擅长的地方,每个人都有思维上的盲点。
还是那句话,你永远不知道你不知道什么。
理解别人的思考,是一个很好的发现自己思维盲点的方法。
犯错是痛苦的,意识到自己的缺点是非常痛苦的,尤其,大部分缺点可能是改都改不了的,意识到了也没法把自己改善成完人。
但这份痛苦,从来都是馈赠,而不是惩罚。
至于馈赠的分量,就看我们能从中发现多少可以弥补的点了。
有些缺点可以自己改过。
有些做不到的可以记住,以后在这些薄弱方面不要依靠自己的判断,去找那些值得信赖的人,询问他们的意见。
一个人是不完美,一个由各种各样的人组成的团队,互相弥补,却能做出很棒的产品。
还有,不要觉得只有你痛苦。
每次感到痛苦时,都要好好地告诉自己一遍。
不要觉得,因为你不成功,不够富有,不够有权势……总之因为你没有什么什么,所以你才这么痛苦。不要去猜想那些看似什么都有的人,就一定没有痛苦。
惨淡的现实是,无论你到达了什么阶段,往上,往上,再往上。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痛苦和挣扎之处。
生命不息,痛苦不止,人和人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高下之分。所以,放轻松,你最近的快乐指数很有可能比某个国家领袖还高点儿呢。
尽量透明地把你的想法表达出来,不要害怕别人的意见和可能会有的指摘……说是这么说,这一点我觉得超级难做到啊。
但我明白这一条的必要性。我遇到过类似的选择。
不把真实想法表示出来,就不会直面最真实的反馈。平时藏藏掖掖,尽可能委婉地表态,看到别人的回复,才发现“哦好像有一点是我没考虑到的”,反正也没说出来,还可以伪装自己没犯错误。
全摊开来说明白了,错误会分外一目了然,想掩饰也来不及了,只能硬着头皮把责任背起来,并且记牢了下次别犯。
不要抱怨你无法控制的东西。这简直是一个可以无穷无尽貌似“正当”地宣泄负面情绪的黑洞,一旦开启,就会把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抛得一干二净。
总有些外界的不利因素存在,既然都控制不了了,还说它干什么呢。这个道理很多人在很多书里讲了很多遍,总之万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分析“我”能做得更好的
地方。记录几本书:
丹尼尔·戈尔曼《情商》
戴维·伊格尔曼《隐藏的自我》
爱德华·威尔逊《人类存在的意义》
查尔斯·都希格《习惯的力量》
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
最后一句话,说给你也说给我自己,“你最需要的勇气不是驱使你战胜别人的勇气,而是不管其他人对你有何冀望,你始终坚持做最真实的自我的勇气。”
晚安,童童。
希望明天是个温暖的好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