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推荐6篇】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一直被看作是一种美德,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追捧。而《二十四孝图》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展现了二十四种孝行的场景,深刻描绘了孝道的内涵和意义。通过阅读这幅画作,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先,画中展现了二十四种不同的孝行场景,每一幅画都生动地描绘了孝子孝女们对父母的孝心表达。有的孝子在山上背父母,有的孝女在雪地里擦拭父母的脚,有的孝子在荒山野岭中为父母挖草根……这些场景无一不展现了孝子孝女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行为,让人感动不已。通过这些场景,我深刻体会到孝道是一种无私奉献、忠诚奉行的精神境界,是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对家庭的责任担当。
其次,画中的细节描绘也很精致,每一幅画都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色彩展现了孝子孝女们的真情实感。比如画中的人物神态、服饰、动作等都展现了他们的孝心和诚挚。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增加了画作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通过这些细节描绘,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孝道的真挚和深厚,以及传统文化对人们情感生活的熏陶和影响。
最后,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不仅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这幅画作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核心精神和价值观念,让我感受到了孝道对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性和影响。通过对这幅画作的深入解读和思考,我更加珍惜和尊重自己的父母,也更加明白孝道的内涵和意义,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弘扬和践行孝道的精神,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二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二十四孝图》展现了二十四种孝行的场景,深刻描绘了孝道的内涵和意义。通过阅读这幅画作,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也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首先,在《二十四孝图》中,每一幅画都展现了孝子孝女们对父母的孝心表达。有的孝子在山上背父母,有的孝女在雪地里擦拭父母的脚,有的孝子在荒山野岭中为父母挖草根……这些场景无一不展现了孝子孝女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行为,让人感动不已。这些孝行场景让我深刻体会到孝道是一种无私奉献、忠诚奉行的精神境界,是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和对家庭的责任担当。
其次,通过《二十四孝图》中的细节描绘,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孝道的真挚和深厚。画中的人物神态、服饰、动作等都展现了他们的孝心和诚挚。这些细节描绘不仅增加了画作的艺术感染力,也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情感共鸣。通过这些细节描绘,我更加明白传统文化对人们情感生活的熏陶和影响,也更加珍惜和尊重自己的父母,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弘扬和践行孝道的精神。
最后,通过对《二十四孝图》的深入解读和思考,我更加认识到孝道对社会和家庭的重要性和影响。这幅画作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的核心精神和价值观念,让我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和崇高。通过对这幅画作的学习和反思,我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践行孝道的精神,让孝道之风在社会中不断传承和发扬,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三
《二十四孝图》图文并茂,非常感人。我发现,百事孝为先,小时候那些孝顺的人,长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动天、亲尝汤药、啮指痛心、百里负米、芦衣顺母、鹿乳奉亲、戏彩娱亲、卖身葬父、刻木事亲、行佣供母、怀橘遗亲、为母埋儿、扇枕温衾、拾萧异器、涌泉跃鲤、闻雷泣墓、乳姑不怠、卧冰求鲤、恣蚊饱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笋、尝粪忧心、弃官寻母、涤亲溺器。其中,我最喜欢刻木事亲,意思是: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南(今河南黄北)人。
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见面,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子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
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虽然这篇文章里木头人的手指会流血不现实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顺。现在有很多人特别是我们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该怎么样,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这要那,达不到要求就发脾气,有时对父母和长辈说话、行为很不礼貌。
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对“孝顺”二字没有做好。读了这本书,我以后一定要孝顺父母,尊敬老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德。让我们从点滴做起吧!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四
古人造字很奇巧,“孝”字是由老人的“老”的上半部,还有一个“子”字构成的。就是做晚辈的要把老一辈的顶在头上,以示尊敬。古代的“二十四孝”把二十四个孝的故事编在一起,用来教育后辈。那古代的孝到了现在对我们有多少有效了?
鲁迅曾经在《朝花夕拾<二十四孝>》中提到,“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这是因为现在已经知道了这些老玩意,本来谁也不实行。”和“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可以看出鲁迅竟然和竟敢同传承了中华五千多年的孝道叫板。你想想这两个故事就先拿“郭巨埋儿”来说吧,
这大约讲了这么个故事:一个叫郭巨的人,因家中贫困,导致口粮供应不足,在母亲和儿子中只能保证一个人有饭吃。郭巨为了做孝子,尽孝道,便准备将儿子埋入地下,可当他掘地掘到二尺深时掘出了黄金一釜。这个故事的结尾可算是皆大欢喜,因为郭巨掘出了黄金,所以郭家便有钱了,郭巨也不必埋儿。不过,这个故事却使儿时的鲁迅产生了极大的恐惧与担忧,总担心哪一日家中也没钱了,他的父亲也当一回孝子将他也埋了,然而掘出黄金的概率是几乎为零的。这种恐惧感直到鲁迅的祖母去世才消失。
我想,人们看了此文后定是会笑的,《二十四孝图》的作者本是想要传播孝道的,可他们万万不曾料到这却在童年的鲁迅身上产生了这种作用。记得我初读此文时,觉得这位鲁迅先生也太霸气了。后来,鲁迅的文章看得多了,才悟出鲁迅是在讽刺古代的封建礼教,表达对封建礼教的不满。在古人看来,孝是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道德,人若没了孝,便没了道德。但是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现在的人们,不要说对父母不敬了,那些打骂父母者、动辄训斥父母者,不胜枚举。更有甚者,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位母亲为了让不务正业的儿子用功读书,感化儿子,竟在大街上众目睽睽之下向儿子下跪,可那不知羞耻的混账儿子不但没有向母亲认错,反而当街骂起了母亲!
从鲁迅的身上我就可以读到古“孝”对现在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二十四孝”的故事不能盲目去学习,那我们要怎么样发扬从古到今的孝道了?
读“二十四孝”不能盲目的去模仿,我们不能仿效老莱子摔倒娱亲,也不能学郭巨为母而埋儿,我们读“二十四孝”是学习做晚辈孝顺长辈的孝顺精神,学习“百行以孝为先”的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学习孝顺长辈尊重晚辈的思想。
说实话其实,孝的本意即为尊敬长辈。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我们固然做不到古人的“黄香扇枕”、“陆绩怀橘”。但是我想,我们若能抽出点时间来关心一下父母,替他们倒杯水或是剥个橘子,也可以算是尽一点孝心了。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五
今天,我从书架里拿出来从未看过几眼的鲁迅先生晚年时期之作——《朝花夕拾》,而仔细去看内容,却发现这部散文集中写的,有全是鲁迅先生幼年时期的事情。幼年之事到了晚年再去回想,犹如清晨开放的鲜花去到晚上摘取,虽然失去了盛开时的芬芳,但夕阳的映照却使它平添了一种风韵,而那若有若无的清香则更令人浮想连篇,回味无穷。
我幸运地读到了其中的一篇散文——《二十四孝图》对于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六
每看见小学生欢天喜地地看着一本粗细的《儿童世界》之类,另想到别国的儿童用书的精美,自然要觉得中国儿童的可怜。但回忆起我和我的同窗小友的童年,却不能不以为他幸福,给我们的永逝的韶光一个悲哀的吊唁。我们那时有什么可看呢,只要略有图画的本子,就要被塾师,就是当时的“引导青年的前辈”禁止,呵斥,甚而至于打手心。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昨天看这个,今天也看这个,然而他们的眼睛里还闪出苏醒和欢喜的光辉来。
至于玩着“摇咕咚”的郭巨的儿子,却实在值得同情。他被抱在他母亲的臂膊上,高高兴兴地笑着;他的父亲却正在掘窟窿,要将他埋掉了。说明云,“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但是刘向《孝子传》所说,却又有些不同:巨家是富的,他都给了两弟;孩子是才生的,并没有到三岁。结末又大略相象了,“及掘坑二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赏析:>是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其中《二十四孝图》给我影响最深。文中主要是批
判封建孝道观念,(读后感 )读来胜让人惶恐,不仅觉得就是观念与当今所持态度不同的何止十万八千里之远。开篇作者反对“妨害白话者”,态度尖锐,亦使人想起鲁迅先生是中国历史上写白话文的第一人,鲁迅先生认为,勿徒的古书是束缚儿童想象力的。从“我的小同学因为‘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只好偷偷地翻开第一叶,看那题着“文星高照”四个字的恶鬼一般的魁星像,来满足他幼稚的爱美的天性”可见,那时的儿童对诸如此类的新的形式的书籍是多么喜爱,这就是白话。
接下来,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选文分析了“郭巨埋儿”的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二十四孝图》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和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