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恋33天影评
失恋33天影评
失恋33天影评(一)
陆十三/文
当我第一次知道《失恋33天》的时候,它还不是个电影,也不是一本书,只是个豆瓣帖子,作者鲍鲸鲸还叫大丽花,一群人每天都只是等着围观楼主的失恋日记。后来,楼越来越高,故事越来越接近结尾,人家楼主已经往前越跑越远了,不仅迅猛找到了新对象,还在豆瓣出了名儿。再后来,鲍鲸鲸出书了,还在个人日记说导演滕华涛买了电影版权,我们这些爬楼的才明白过来,敢情《失恋33天》都快拍成电影了。
抛去最开始纯属围观的阴暗面心理不说,这个事还令人有点小激动的原因是,在豆瓣发发贴就有可能被发掘,还有人花钱去买你的版权,然后拍成电影,这整件事不仅有真金白银在蠕动,更是闪烁着励志的光辉。
再然后,鲍鲸鲸在个人主页说,电影的男主角是文章,那也是她心里的男主角。不少人长出一口气,这个演员还算靠谱。再后来……我就忘了这部电影了,毕竟现在的国产小烂片还少吗,再说谁知道鲍鲸鲸是不是被滕华涛给忽悠了。但一转眼,电影《失恋33天》已经有模有样的准备要上映了,而且文章在这一年里变得更火了。
看完电影我就惊了,文章真的是该片最大的亮点,这个男主角选的太对了。别人是真演不出平时一本正经关键时候骚气冲天的二逼劲儿的。你看最近网上一堆人都在做图,使劲拼普通青年、文艺青年、二逼青年的图,其实别拼了,这仨青年都是文章,都是他演的那个王小贱。
有个特别长脸的事儿是,文章的表演把原着的文字精髓都给表现出来了,完全没让人失望。《失恋33天》为啥当初原着特别招人待见,主要原因是作者写得很好,文字张弛有致,该感动的地方感动,该有哲理的地方有哲理,该搞笑的地方搞笑,尤其是王小贱,活脱一个又bitch又欠操的小贱人。我当初看帖的时候就假想过,王小贱的台词必须得由一个操着地道京腔的男孩像连珠炮一样叭叭叭说出来,而且就算台词的读音和内容再丰富,速度也不能慢于单纯念“叨逼叨叨逼叨叨逼叨”,不然神韵就出不来了。最后文章真的做到了。比如在婚礼上,王小贱帮着黄小仙挤兑前男友那场戏,听着文章在那叭叭叭,我甚至都开始同情黄小仙的前男友了,这是得上辈子多不开眼才能惹毛了王小贱这样嘴贱心狠的宇宙战贱啊。
而且,比起来单纯的.文字,电影还有个好处,就是更具象。你可以直观领略王小贱的贱法,比如文字所写不出的他的小眼神儿,他的小身段儿。文章的表演精彩到仿佛令人看见一朵小菊花在风中摇曳着说,操我呀操我呀想操我吧所以你丫是基佬。最贱的是,文章还自创了好多肢体语言,比如有一段贱逼舞,你看的时候会十分想踹飞丫,然后爆菊之。更令人发指的是,有一场戏是文章还戴了一朵太阳花,把脸当做菊花卡在中间,然后一只手比了个V,贱的指数简直爆表了。
另外比起原着,电影也做了一些改编,最大的改动就是结尾。帖子的结尾是,大雨交通瘫痪,王小贱冒雨骑着单车穿越车山车海在众目睽睽之下去接黄小仙,这绝对是工薪阶层的顶级浪漫。虽然两人并没有明确说出“喜欢”两个字,但还是感人得一塌糊涂。试想下,如果一个人肯为你做尽世间浪漫的事,却始终不言一个爱字,是不是最大的深情?(其实也是泡妞终极秘技的一种)而电影里,结尾并没有下雨,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让王小贱向黄小仙敞开怀抱,让两个人走到一起。不管怎么说,少了一点含蓄美。
《失恋33天》从原着到电影都贯穿着同一种气质,是一种让人喜欢的气质:“失恋并不可怕,因为它也许是下一段幸福的开始。”当冬天的风越来越冷,空气越来越脏,黑夜越来越长,当太阳射不进来,那么我们同样可以怀揣阳光,让自己变得温暖,发出光亮。人生有喜怒哀乐四个选项,你可以全选,也可以单选。你可以是普通青年,文艺青年,或者二逼青年,也可以三个都是,但只要记住一点,活的开心点,那么就算失恋100次,也绝不会过着“只有撸管陪我过夜”的人生。
失恋33天影评(二)
从豆瓣热帖到畅销小说再到大银幕电影,《失恋33天》基本完成了一次大众文化领域里的全流程转型,如果后续再能改编成电视剧,就算齐活了——考虑到电影的主创构成,电视剧版《失恋33天》的出现其实相当可以预期。事实上,像滕华弢这样的新锐导演,似乎应该更广泛的借用他在电视剧界的资源,譬如影视套拍,弄个剧集然后推出剧场版神马的,可能在营销宣传上对影片的帮助更大。
这么说实在是因为太想《失恋33天》取得好的票房成绩了,进入2011年以来,华语电影几乎是万马齐喑,国庆档搞得乌烟瘴气,好作品没有,乱七八糟的窝里斗和娱乐八卦一大堆,而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失恋33天》是一部诚意的心血之作,显然不是来洗钱的,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细节导演都做足了功课,力求给观众呈现更过瘾的视觉体验——能把毒气围城的帝都拍得如此时尚,真是难为了一干主创。
《失恋33天》的片头相当令人惊艳,节奏紧凑,想象力十足。看完整部电影,此一观感基本贯穿全片。应当说,这种气质是从网贴就已经奠定了的。《第一财经周刊》曾经言之凿凿的把“小清新”作为时下一个重要的营销手段,其实《失恋33天》走的也是这个路线,地气接的很足,台词非常精彩,包袱不断,笑声满场,听到“蓝翔技工学校”的台词我就乐不可支了,太欢乐了,神马哈佛耶鲁,蓝翔一出,都是浮云。
主人公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都是时下80后小清新的范例,白百合从外形到神韵都很到位,文章的塑造的“Gay蜜”也是时下美眉们热衷的新生事物,老一辈的电影人们根本hold不住这类题材。要说“80后电影”,《80后》其实是扯淡,今年这几部《李献计》《33天》才是货真价实。
根据题材类型划分,《失恋33天》基本可以被定位于是一部内地的“小鸡电影”(chick flick),“小鸡”们本地化,便成了“小清新”(随着小清新们日渐老去,出现内地版的《欲望都市》也是迟早的事)。而且档期扣紧了光棍节,相信会引发一波不小的观影热潮。影片的情感拿捏大方向也是对路的,搞到最后笑中带泪,特别是出字幕时加上普通人的失恋访谈,看得我身边的美眉们个个胸脯起伏。
不过对我这种粗人来说,不满意的是《33天》的故事性太弱,一句话的故事线根本拎不出来。但是要说就是刻画女主在33天里的情绪变化,有意淡化戏剧性,()倒也未尝不可,只是我体会不到——基于这个原因,我也认为片中出现的许多配角稍纵即逝,没有贯穿,疑似电视剧剪辑版。
再往深里忽悠,《33天》在我看来似乎也折射出了小清新们内心深处的一个毒瘤——看似个性十足,实则内心匍匐。牙尖嘴利的黄小仙,只能逞口舌之利,灵魂一直臣服于男权之下。前度把她骂一通,她就只好纠集“Gay蜜”在婚礼上胡搅蛮缠,看起来,前度根本就没有任何错误。张嘉译像父亲,王耀庆像兄长,前度则一直是黄小仙心中渴慕、跪拜的“菲勒斯”,当前度离开后,黄小仙的独立人格便土崩瓦解,身边只能有一个“Gay蜜”来聊以自慰,连一个真正的男人都没有。而那个王小贱,其实也可以看作是黄小仙的另一个人格化身,把她内心中的另一面展现了出来。而海清作为老一辈大奶言传身教,告诉黄小仙怎么样夹枪带棒击退小三,挺着大肚子在男人面前争宠,真是把五千年的男权、夫权都抖落了出来。
现代社会的常识是:女人不需要男人的认可,她们不是第二性,是独立的性别。
表面个性都是假象,人格不独立,小清新永远逃不脱小三的命。
区别是,她们要么暂时做稳了小三,要么想做小三而不得。
别当真,我都是瞎说。
失恋33天影评(三)
一年多前,因为工作原因我看了《失恋33天》的小说原着,当时我的判定是这不是一部适合改编电影的小说,除非做大的调整。现在电影《失恋33天》已经上映,但我依旧坚持我的判断,至少从现在的成品来看,出彩的部分都不是属于电影的,而是属于文本的。
《失恋33天》的编剧是小说原作者鲍鲸鲸,其实这不是一个常规的做法。美国恐怖小说家史蒂芬·金有上百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但他基本上都没有在这些电影中担任过编剧,同样的,军事小说作家汤姆 克兰西、法律小说作家约翰 格里森姆等也都是如此。一个人能写好小说未必能驾驭好电影剧本,而且小说作者在改编电影剧本时会因文本情结而难以避免地犯取舍上的错误。《失恋33天》几乎是把小说精简地复读了一遍,于是我们在里面听到了大量的小说描述体的旁白,这些旁白担当了相当大比重的叙事和人物刻画功能。原小说的确是以33天来纪事的,而到了电影,由于篇幅原因,只在头尾出现了天数,33天这个时间概念已经失去意义,甚至连失恋都成了噱头。
影片的导演是滕华涛,很有成就的一个电视剧导演,拍摄过《蜗居》、《双面胶》、《裸婚时代》等高收视作品,于是《失恋33天》就成了一部很典型的带有浓厚电视剧导演色彩的电影,突出表现为对原着和对白的依赖,甚至讲电话也要一来一往地说半天,于是在电影吃重的部分不是画面和声音,而是对白。电影放映时观众会心的笑声挺多,因为这里的确有很多听上去很有快感的台词,电影放映后可能会大面积流行,比如“情义千金,不如胸脯四两”什么的。其实本人比较反感脱离电影而存在的流行对白,特别是冯小刚那种刻意
制造流行语汇来证明电影存在价值的投机行为。当然《失恋33天》中的对白比起冯小刚喜剧承继自王朔语体的对白要洋气入时多了,至少这些语言的发源地是豆瓣,能逃过那个文艺青年扎堆、对装逼文体有敏锐洞察和揭穿能力的地方的水火无情棍,靠贩卖点真空包装的陈年段子和隔夜冷笑话是不行的。所以,如果借用一个概念的话,《失恋33天》是一部作者电影,但是属于鲍鲸鲸的作者电影,而不是滕华涛的。尽管滕华涛用了很多属于电影的手法来给《失恋33天》贴电影的标签,包括效仿《非常完美》的动画特效,还有八分钟约会时的镜头环移等等,但还是浮于表面。
《失恋33天》虽然不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但还算是一部好看的电影,这里还有演员的功劳,文章扮演的王小贱,很娘泡但是也很可爱,这个分寸拿捏很好,另外张嘉译、海清的客串也都很抢眼,尤其是海清那段绵里藏针的台词,处理得很棒。最值得嘉许的是姿态上的得体,终于看到一部不拿富二代、大白领说事的时尚爱情电影,这里的人和我们一样会缺钱,要租房子,出门坐地铁,这是一部男人带女人看不会有压力的电影,下次到东方新天地可以理直气壮地不去楼下消费,而跑到楼顶上去接吻。喜欢收集爱情格言警句的同学可以拿个小本进电影院,这里的语言可是比《男人帮》那种垃圾语言高端多了,而且不用忍受几个无所事事的大老爷们拿爱情当瓜子嗑。这是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腔调,至少会让你觉得自己和电影中的人物是共同活在当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