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经典6篇)
观察日记 篇一
今天我在花园里观察到了一只小松鼠,它正在树上吃着一颗坚果。我悄悄地靠近,想更近距离地观察它。小松鼠似乎察觉到了我的存在,停下了啃食,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我。我注意到它的毛发很柔软,尾巴又长又蓬松,非常可爱。
小松鼠看了我几秒钟,似乎感到安全,又开始啃食坚果。我观察到它的动作非常灵活,用小手拿着坚果,咬开外壳,吃着里面的果仁。它吃相十分可爱,时不时还会停下来用小爪子擦擦嘴巴,仿佛在享受美食。
突然,一只鸟飞过来,小松鼠受到惊吓,迅速爬上树梢躲避。我看到它的尾巴站得笔直,像一根旗杆一样。待鸟儿飞走后,小松鼠才缓缓从树上下来,继续享用它的坚果。
我看着这一幕,不禁感叹大自然的奇妙之处。小松鼠虽然身形渺小,但在自己的领地里却展现出了顽强和机敏。我决定将这一观察记录下来,作为我观察日记的一部分。
观察日记 篇二
今天我在海边观察到了一群海鸥,它们在礁石上聚集,似乎在觅食。我远远地观察着它们,发现它们的动作十分协调,时而在礁石上翻找,时而在海面上盘旋。
突然,一只海鸥发现了一条鱼,它迅速俯冲下去,用尖利的喙抓住了猎物。其他海鸥看到后也纷纷加入进来,争相抢夺。我看到这一幕,不禁感叹大自然的残酷与美丽。
海鸥们在海面上盘旋飞行,展翅翱翔,宛如一幅美丽的画面。它们的羽毛洁白如雪,眼神锐利而警觉。我从它们身上感受到了自由与力量,也体会到了生存的艰辛与竞争的激烈。
观察完这群海鸥后,我决定将这一观察记录下来,作为我观察日记的一部分。这些海鸥虽然不会说话,但它们用自己的行动向我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我会继续观察,记录下更多有趣的事物,留下宝贵的回忆。
观察日记 篇三
9月19日星期六
星期五,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作业:就是回家把黄豆用水泡在杯子里,然后写观察日记。
我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的把黄豆用冷水泡了起来,我放了三粒黄豆。这皱巴巴的薄皮就缩在黄豆上面,像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还没有长大就穿上了比自己大几倍的旧衣服,这真有趣。可是过了好几十分钟,黄豆仍然是原样。
今天早上我一起床就马上来看黄豆,比昨天好像大了一点点,表皮也舒展开了一点点。到了晚上我又来看,黄豆的衣服好像裂开了一条缝,露出了小肚皮,脸上也有笑容了。
9月20日星期日
今天已经是第二天了,我又来看黄豆了,可是黄豆仍然和昨天一模一样,但是最小的那一粒黄豆好像比昨天更开心了似得,嘴巴又长大了。可还是没有发芽,我闻到了一股臭味,我又换了清水。等我睡了午觉起来之后,发现黄豆还没有变样。我一直观察着,心里在想;是什么原因呢?什么时候能发芽呢?希望等我带到学校精心培养之后,能有奇迹发生,长出芽来。
观察日记 篇四
小舅喜欢养鱼。周六的时候,我闲着没事儿,就跟妹妹蹲在鱼缸旁边看鱼。我看见鱼怎么吃食,怎么睡觉。我有一个问题:鱼怎么呼吸?我仔细观察,发现鱼用口和腮吸气呼气。鱼先用口吞一大口水,再把水传到腮里,用腮过滤水,把水中的氧气吸收。为什么鱼吃的食物不会从腮里“掉”出来?我去厨房看个究竟。碰巧姥爷在用刀切鱼。我发现鱼有个“变道器”。鱼把“变道器”打开,水就从食道流向腮;鱼把“变道器”关上,水从食道流向胃。
另外,我发现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因为鱼没有眼皮。
我非常喜欢小鱼。
观察日记 篇五
6月份时候,我在楼底下发现了一株大蒜,便拿一个烟盒子,把它装进去,塞满土,好奇地带回家。
我在里面放上一些水,并不停地叮嘱:"你要长快一点,让我看看是不是非常帅。"一天过去了,大蒜下面长出几根胡须似小根。我发现了这个意外惊喜,心中十分高兴,心里想:我大葱终于长出来了,哦耶!赶忙给它肥土,浇水。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后,大蒜居然冒出了一截小苗,它鲜嫩、娇小,如刚出生婴儿一般。一个细长像脖子叶子,一个像胖胖身子蒜身,再加上像腿一样胡须,样子滑稽极了。它好像在说:"我是世界上最漂亮大蒜啊!"
不久,大蒜长大了,不在像以前那样羞羞答答了,它长出了三根翠绿色叶子,神气活现像一个坚定"士兵",好像正在执行什么特殊任务一样。你看他:一有风吹草动,它就立马东看看,西望望,坚守着营地。一阵微风吹来,只见它扬扬"头",看一看四周有没有什么异样。我给它加水时,它扬了扬叶子,似乎显得十分高傲。它中心变圆了,最后由一截变成十截。叶子也逐渐变长,最后,都垂下来了。我想:肯定是大蒜长时间坚守营地,日夜不休息,再加上疲劳,长时间不剪"头发",当然"头发"也就变得越长越长啦。
大蒜,我愿你永远健康,长得比原来更挺拔,更健壮。
观察日记 篇六
没有永远的正确,没有永远的错误。我们不懂得去判断,只能模仿,只有依赖。坚持与放弃之间怎么换算,决定着故事的结局。没必要的执着,只会引导你走进死胡同。不要头晕,这并不难,把握很简单,重要的是心态,不能盲目模仿,不要麻痹自我,勇敢的走出第一步。
法国动物学家法伯,曾经在一只花盆边缘上放了一些毛毛虫,让它们首尾相接成一个圈,在离花盆15厘米远的地方放了些松针,这是毛毛虫最喜爱的食物。毛毛虫却天生有一种“跟随性”,可想而知,它们一只随着一只绕着花盆转。七天后,它们无一存活。
如果这些毛毛虫能有一只改变途径去吃松针,那么其他的毛毛虫也能改变死去的命运。但是,最终,它们只会模仿,只会跟随还在感叹它们的悲剧吗?醒来吧,你就是毛毛虫!中国的教育给我们树立了一只“伟大”的毛毛虫,而我们都是绕着他转的,绕了一又一圈,最后还在原地,也难怪外国的诺贝尔获得奖比我们多了,也难怪我们中国孩子只会考试了。
而我在想,那只,那只“伟大”的的毛毛虫是否吃到松针了呢?还是,还是它吃到了不是松针,但它却误以为是松针了呢?
真的不能再当毛毛虫了,如果可以,请尽快成为松针的享用者。改变该改变的,不能太依赖一切。在跟随“伟大”的毛毛虫绕几圈,打好基础后,就赶紧离开,奔向松针,奔向属于自己的松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