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优秀5篇】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一
在宋代,有一幅名为《二十四孝图》的传世名画,描绘了二十四个不同的孝行故事。这些故事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尊贵的美德——孝道。通过细致的描绘和生动的情节,这幅画作向人们展示了孝顺的重要性和价值。在阅读这幅画作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也收获颇丰。
首先,这幅画作展现了孝道的多样性。《二十四孝图》中的二十四个故事各不相同,每个故事都展示了不同形式的孝行。有的是孝顺父母,有的是孝敬长辈,有的是孝事亲属,有的是孝养贤妻。这些不同形式的孝行表现出孝道的广泛性和多样性,让人们意识到孝并不仅仅是对父母的孝顺,还包括对亲人、师长、配偶的尊敬和关爱。
其次,这幅画作让我深刻体会到孝道的深刻内涵。在现代社会,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社会关系的复杂化,人们对孝道的理解往往只停留在行为上的表面尊敬和孝顺。然而,《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所展现的孝行不仅仅是通过行为上的表现,更多的是在心灵深处的感悟和体验。每个孝子孝女都在情感上深深地感悟到了父母的辛苦和爱,从而产生了内心的感恩和敬畏之情。这种内心的孝道体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孝行。
最后,这幅画作也启发了我对孝道的实践。在现代社会,许多人虽然口头上赞扬孝道的重要性,却往往缺乏实际行动。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意识到孝道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准则,更是一种品格修养。我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以实际行动来践行孝道,让孝行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习惯和信仰。
总的来说,《二十四孝图》是一幅富有教育意义和感召力的名画,它向人们展现了孝道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实践性。通过阅读这幅画作,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也更加坚定了我践行孝道的决心。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二
在《二十四孝图》中,我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价值观念——孝道。这幅画作以生动的形象和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二十四个孝行故事,让人们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和深刻。在阅读这幅画作的过程中,我不仅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受到了教育和启发。
首先,这幅画作展现了孝道的传统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一直被视为最为尊贵的美德之一。《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孝道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价值,让人们感受到了孝道的伟大和崇高。这种传统价值观念对于我们当代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让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去践行孝道、传承孝道。
其次,这幅画作启发了我对孝道的思考。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变迁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孝道这一传统美德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冲击和挑战。然而,《二十四孝图》中的故事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这些故事中,孝子孝女们通过实际行动,彰显了他们对父母的敬爱和孝顺,展现了孝道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力量和魅力。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孝道并不是一种过时的道德准则,它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和价值,我们应该珍视和传承这一传统美德。
最后,这幅画作也激励了我对孝道的实践。通过阅读《二十四孝图》,我意识到孝道不仅仅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情感体验。作为当代青年,我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去践行孝道,让孝行成为我生活中的一种信念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理解和体验到孝道的真谛,让孝道在我身上得以延续和发扬。
总的来说,《二十四孝图》是一幅传世名画,它展现了孝道的传统价值、启发了我对孝道的思考,也激励了我对孝道的实践。通过阅读这幅画作,我对孝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也更加坚定了我践行孝道的决心。愿我们能够传承和弘扬孝道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孝道之风在我们身边永远吹拂。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三
600字
看到这个作文
题目,我想:或许你们早已猜测到接下来我写的有关内容会和这“孝”字有关。那么,你们就猜对了。
这篇文章出自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散文
集《朝花夕拾》。文章上部分记叙了自己看过许多阴间的图片,但并非自己所有。下部分又说自己最先的画图本子,是一位长辈的赠品:《二十四孝图》。接下来,讲述的就是这个里面的故事,我知道:上部分是文章的插叙。
可当我看到鲁迅介绍的那几个故事,感受到了“孝”有如此之难,我和鲁迅的感受是一模一样。我还依稀记得自己以前是如何地“孝顺”父母,和他们比起来,无非是“听话”“从命”的做法,以及长大后,给年老的父母吃好睡好。例如“卧冰求鲤”是晋代王祥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的后母喜欢吃鱼,经常要王祥到河边捕鱼。有天,天寒地冻,他脱去衣服睡在冰上,准备用体温化冰捕鱼。忽然,冰从中间裂开,俩条鲤鱼跳了上来。
不过,其中自然也有可以勉励效仿的,如“黄香扇巾”之类也并不难,他讲述的'是黄香九岁丧母,对父亲恭敬孝顺,夏天先把父亲的枕席扇凉,冬天先用自己的身体为父亲暖床。
以上种种做法,对当时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可作为21世纪的人们,喜欢吃鱼可以去买;夏天热、冬天冷都可以开空调。
而现在我们所做的是尽自己的本分,去孝顺父母。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自己的子女也会孝顺自己。就这样,“孝”字就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四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
:“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神州大地,最源远流长的中华美德,我们应该懂得理解长辈的心,懂得感恩、懂得孝敬长辈。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最后,我愿中华美德——“孝”道世代传承!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篇五
刚放暑假,在读鲁迅的《朝花夕拾》前,我和好朋友去北京的孔庙参观,在众多的展品中,我不知为何一眼看见了墙角极小,连字都看不清的二十四孝图,而且一眼看见了其中的“郭巨埋儿”。正如鲁迅所说,图的确很清楚,可我还是不愿意承认我理解的意思。图上还有批注,字非常小,我又一眼看清了,而且后来发现也只能看清其中的一列字,“子可再有,母不复得”,不过我并不知道他为什么埋儿。直到八月,看了《朝花夕拾》,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们家穷,实在养不起那么多人,只好先养活老人,把儿子活埋。
这二十四孝图太恐怖了,为了一个“孝”字,竟要那么多讲究,甚至把自己、子女等全部抛弃。更何况,有时还是为了孝顺并未养育过自己的后母!难怪过去人见父母都是跪下说“不孝儿来见爹娘,求爹娘……”就这二十四孝图,我与小时侯的鲁迅先生真是有同感,自己不要做孝子,并且希望父母也不要做孝子!画中的那个孩子还在她母亲的怀抱中笑着玩呢,旁边的他父亲却要。那小孩的母亲似乎有些不舍呢,我记不清了,若是,这婆媳关系将来好不了,若不是,那这个小孩也是孝子了!一点也不反抗他父母!
旧社会真是万恶,人们说的没错。而且我想,郭巨的母亲会不会是故意的?她不会想不到郭巨会埋儿吧。因为郭巨一定一直很孝顺。
后来,我与我的朋友一同去首都博物馆玩儿,又看到了二十四孝图,这次的图很大,我把这个故事讲给他听,她也深感恐怖。看来鲁迅先生认为的不错,小孩子们都是可爱的,且心意相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