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的读书笔记【实用3篇】
《乡土中国》的读书笔记 篇一
在阅读了鲁迅先生的《乡土中国》后,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农村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这本书以鲜明的笔触描绘了中国农民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在社会底层所承受的压力和煎熬。
首先,作者通过对中国农村的描写,展现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农民们在艰苦的环境下辛勤劳作,却依然无法摆脱贫困的困境。他们被剥削,被压迫,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让我深感心痛,也让我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和幸福。
其次,作者也反映了农民在社会中地位的低下和被忽视。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农民们受尽了欺凌和不公正的对待,他们的权益经常被忽视和剥夺。这让我对社会的公平正义产生了更深刻的思考,也让我意识到了我们需要为农民争取更多的权益和尊重。
最后,作者通过对乡村文化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乡村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乡村的风土人情,传统的乡村文化,以及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依赖。这让我感受到了乡土中国的美好和宝贵,也让我更加珍惜和保护我们的乡村文化。
总的来说,鲁迅先生的《乡土中国》是一部描绘中国农村生活的经典之作,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农民的生活和处境。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加深了对中国农村的了解,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关爱我们的乡村文化。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中国农民的权益和幸福而奋斗。
《乡土中国》的读书笔记 篇二
在阅读了鲁迅先生的《乡土中国》后,我对中国农村的现状和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本书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中国农村的种种困境,让人深感心痛和不安。
首先,作者通过对农民的生活现状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农村的贫困和落后。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农民们在贫困的环境中苦苦挣扎,却依然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他们缺乏教育,缺乏医疗保障,缺乏公平的机会和待遇。这让我深感心痛,也让我更加意识到我们需要为农民争取更多的权益和福利。
其次,作者也反映了农村的种种问题和挑战。在书中,我们看到了农村的环境污染、乡村振兴难题、农民工问题等一系列难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农民的生活和健康,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这让我意识到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和关爱我们的农村,为农村的振兴和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最后,作者通过对农村文化的描写,展现了中国乡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底蕴。在书中,我们看到了乡村的传统文化、乡土风情,以及人们对土地的热爱和依赖。这让我感受到了乡土中国的美好和价值,也让我更加珍惜和传承我们的乡村文化。
总的来说,鲁迅先生的《乡土中国》是一部具有深刻启示的作品,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了中国农村的现状和问题。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认识到了农民的艰辛和困境,也意识到了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农民的权益和福祉负起更多的责任。希望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为中国农村的振兴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乡土中国》的读书笔记 篇三
《乡土中国》的读书笔记
第一次对中国农村社会主动有意识的去观察和思考是偶然的机会读到梁鸿的《中国在梁庄》,当时读书纯粹是为了读书而读书,没有什么方向,买这本书大概是电商搞活动凑满减。但11年那个寒假我真的被这本以南阳一个小村庄—梁庄—为缩影呈现一个典型中国村庄的生活状态、村里每个人的成长和故事、乡亲邻里之间的纠葛与情感还有村里的政治与权力的变迁的纪实文学深深地吸引住了。我自己本身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村庄,里面描述的每一件事都能在我成长的环境中找到,每一种状态的人都在我的生活中鲜活的存在着,所以我更能理解梁鸿想要除了将这样的生活呈现在舆论的视野外,更多的是对于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取得巨大发展和变革的大环境下这种农村社会的变迁和未来命运的思考。梁鸿后来又写了《出梁庄记》,但这两本书里更多地侧重纪实和调查,对于深层次的为什么、如何解释这种种存在和现象却未涉及,《乡土中国》则从从社会结构这一社会学研究角度阐述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特征,解读中国农村社会的全貌。
所谓社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占有一定资源、机会的社会成员及其生存活动的组成方式及其关系格局。《乡土中国》认为中国的社会是基于差序格局运作的,这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现代社会的团体格局。差序格局是指每个人以自己为中心,以一根根私人联系向外推演所形成的圈子,在这个圈子中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形成一种差序,同时每个圈子的大小要依着中心势力的厚薄而定,且圈子的界限是不清晰的,可因时因地自由伸缩。团体格局则以个人为本位,强调团体中个体之间关系的平等,如果同一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先规定的,团体的边界也有明确界定,个人是否属于团体一眼即能辨别出来。
那么基于这两种不同的社会结构,中国传统的乡土社会具有那些特征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作者首先阐述了为什么叫乡土中国、乡土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认为中国社会从基层上看是乡土的,我们的传统文明是农耕文明,自然离不开土地,是一种生于斯、长于斯最后死于斯的、生活被土地所囿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流动的文明。在这个不流动的'社会形态中社区的基本单位是村落,人生长在一个先于自己而存在的无需选择的环境中,村落是一种熟人社会,一切问题都可以依照自古累积的经验来解决,人与人之间是乡亲,且与外界是孤立的。读后感·“土”本身并不具有贬义,一方面“土”是土地对于中国基层社会的重要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土”只是基层传统社会对于现代城市文明的不熟悉所致,不等于愚笨,这种土气就如同城里人不认识麦子的道理一样。
然后作者阐述了基于这种差序结构产生的一系列中国乡土社会的显著特征,包括文盲较多、私人的道德观、家族的概念、男女有别、婚育制度、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血缘和地缘、名实分离、欲望与需要等都如何理解,相比基于团体格局的西方社会特征都有哪些不同。书中探讨的具体一系列特征,在现在的中国基层社会不只是农村依然很容易找到,这里就不赘述了,推荐大家找来读一读。
这本书对于从事社会学尤其是中国农村问题研究的学者来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来说读这本书的意义主要在于两方面:
一是他提供了一种视角,让我们去反思自己生活的社群。这个社群到底是为什么成为这样的、具有哪些特征、在历史的发展中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只有在全面认知的基础上,我想“应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去努力”这一问题才会有清晰的方向。
二是它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这个国家,了解我们的同胞,在看待许多事情上不再犯“何不食肉糜”的错误。例如前几天杀鱼弟自杀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多人都对其父母的行为进行了批判,但这个新闻除了这个关注点外我觉得更有启发的地方是“原来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孩子承担着这
样痛苦的命运”。了解多种生活状态的存在,认识到世界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便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